俱怀逸兴壮思飞尔雅台畔邀明月_第1页
俱怀逸兴壮思飞尔雅台畔邀明月_第2页
俱怀逸兴壮思飞尔雅台畔邀明月_第3页
俱怀逸兴壮思飞尔雅台畔邀明月_第4页
俱怀逸兴壮思飞尔雅台畔邀明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俱怀逸兴壮思飞尔雅台畔邀明月宜昌市语文教学研究方阵巡礼【方阵扫描】长江三峡自古形胜,三峡大坝所在地一一湖北省宜昌市正好位于西陵峡的终 端,上扼川渝,下控荆襄,风景秀美如画,几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令人 神往,古今文人骚客在这一方土地留下来太多值得咀嚼玩味的名篇佳作。屈原、 郭璞、白居易、元稹、欧阳修、三苏、黄庭坚、陆游、杨守敬、郭沫若等大家均 在宜昌居留并有诗赋传世,离骚、三游洞序、初发嘉州、至喜亭记、水 经注疏等名作耳熟能详;墨池书院从明代弘治年间即为宜昌培养了大批儒生学 子,重教轻商的传统至今余韵尚存。和灵秀淳朴的山水相辅相成,宜昌语文人的治学风格飘逸中不失厚重,激情 中不失严谨,兼具

2、川鄂地域之特色,交融巴楚文化之精华,自成一格。过去几十 年中,曾涌现出张文海、余蕾、张文斌、李少毅、周世忠、李光明、陶三发、李 守望、刘培淮、习平、喻祖权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的特级教师,近 年,教学教研一线尤趋活跃,宜昌市教研中心的李伟杰、李祖贵,枝江一中周德 富,夷陵中学万永翔、曹书德,称归一中刘元德,宜昌市一中李明富、度丹丹, 宜昌市二中丁亨标,葛洲坝中学陆美娟、伍红春,当阳一中李龙富,三峡高中何 斌师、刘艾国,远安一中曹德宏,宜都一中许地林、杨邦俊,兴山一中陈孝国, 长阳一中李兴胜等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湖北名师、宜昌名师,除了主持课题 研究、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将本地语文教研

3、活动开展得分外红火外,还行走在 全国各省市传经布道,和各地教学名家交流切磋;宜昌语文中考改革全国知名, 高考成绩数年来居于全省之冠,宜昌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全省语文优质课竞赛, 也 尽数折桂而归(如朱静、袁洋、谭小红、陈刚、卢红芹、陈鹏、王健、周新、邓 少平、辛娟、何洋、熊亚萍、程光新、罗欣、彭琼、张晓亮、杨帆等),使宜昌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在省内外异军突起, 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人民教育出版社刘国正先生(过万重山漫想作者刘征)曾数次率队到宜昌调研,并亲自撰 文赞扬宜昌语文课改成效显著。李伟杰:注重文本探究,提倡“共赏、共振、共鸣”作为宜昌语文教研的带头人,有着二十多年高中一线教学经验,在专业教学

4、领域涉猎甚广,研究颇深,尤其在文学作品教学方面有着较独到的见解, 曾在华 师大、三峡大学就该专题作专场报告,并在中学语文发表高中文学作品教 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引起同行广泛关注。他提倡通过准确的主题定位和精当的 情境氛围营造,将学生自然地引入一种他所欣赏的“共赏、共振、共鸣”的理想 课堂状态,适时地将学生情感投入导向高潮,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在深层次理解的 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兴趣,变接受为创造。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他主张“注重落实, 变死为活;注重语言,变贴为赏;注重感悟,变讲为读”,使高中文言文课堂教 学一扫过去的沉闷,变得灵活、清新,书声琅琅,赏心悦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一文由全国语文核心刊物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其主编的高 中文言文导学导练由华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师生普遍欢迎。在诗歌鉴赏 教学方面,他也有不同于人的见解,主张以读代赏,掌握门径,在潜移默化中提 开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达到与作者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向学生介 绍一些诗词常识,让他们掌握一些鉴赏术语,则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诗歌教学结构的诗化、诗歌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等作品在语文教学与研 究等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集中阐述了上述观点,影响较大。他具有把宏观理 论的穿透性与具体实践的精细化有机融合的教学指导机智,对宜昌语文教学的方 向引领倾注了大量心血。现任宜昌市教研中心副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宜昌市正高

6、职教师。三峡大 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教育硕士导师,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湖 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理事,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教材 选用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湖北省首 届优秀语文教师、“宜昌名师”等荣誉称号,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湖 北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授课教师。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十余项, 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高中 生学习、新课程研究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主编高中文言文导学导 练、学能步步高、创新课堂、高考盛宴等教学用书,参编湖北省普通 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南语文、湖北省

7、教育丛书优秀中小学校长、全国优秀 教师示范作文选、全国百所名校获奖示范作文、全国百所名校考场示范作 文、全国百所名校话题示范作文、全国百所名校分类示范作文等著作。李祖贵:“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生于中华早期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的陆城,长在清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宜都,至 今已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1997至今已连续四届被评为宜昌市级学科带头人。 2001年至今已连续三届被宜昌市教育局特聘为“课改专家组”和“中考命题组”成员。2001年被吸纳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2002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特聘为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2005年至今已连续两届被湖北省教

8、育厅特聘为“农村教师素质提 高工程”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教师。止匕外,还因为教学教研成果突出,先后于 1998年9月和1999年7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评选为“全国优 秀语文教师”及“全国优秀实验教师”,2001年被评选为湖北省优秀语文教研 员。2004年被原工作地宜都市委和宜都市人民政府先后评选为“专业技术拔尖 人才”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9月被宜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 教育局联合表彰为“宜昌市名师”。宜昌市教研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学正高职教师,三峡大学兼职教授。先后在国家和省级核心或公开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6篇被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组织和参编各种

9、理论和教学用书30多套, 给宜昌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还先后推出了 “与经典同行, 为生命奠基”、“汉字教学”、“个性化作文”等一大批具有先导 意义的教研成果,为传播宜昌教育形象、提升宜昌教育质量作出了应 有贡献。周德富:文言教学重感悟,写作教学重激情三十年来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秉承丹阳书院“养其忠爱之忱而开其风气 之厚”精神,高扬 “人本和谐至善日新”之旗帜,形成了自己既生动活泼又严 谨扎实的教学风格,培养了包括湖北省文科状元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多次主讲主评省市级研究课,为中文核心期刊写教例评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文 章100多篇。主编高中文言文导读(高二分册)等书、参编人教版

10、初中语 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参与人教社周正逵先生的高中实验教材第二轮的实验研究, 为该教材后来在全国推广提供了一系列的原始数据。其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第三届 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省级以上报刊推荐、评点学生习作数十篇。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职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教育科研 百佳个人,枝江市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枝江一中语文教研组是一个被全国中语 会会刊作了重点推介的学科组,是一个先后产生了六位特级教师的学科组,是一 个有多位青年教师获全国教学大赛大奖的学科组,周德富作为教研组长功不可 没。万永翔:探索规律、教授方法、开启心智、注重创新在宜昌最富盛名的省级示范高中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

11、,专业基本功扎实, 语文学养深厚,善于思考,勤于笔耕,主编、编撰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高中文言文导学、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南语文等著作26部,在孔 子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多篇论文荣获专业协会和政府奖。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职教师,湖北省首届“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宜昌 市课改专家,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夷陵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学以“探索规律、 教授方法、开启心智、注重创新”为特色,业绩突出,多次荣获优秀教学质量奖。 指导学生100多人次获全国、省优秀作文大赛一、二等奖或发表文章。近十年, 指导青年教师获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4次。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4个

12、,2 个已结题。刘元德:有效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从史称“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的邮县大山中走出来,在中国第一位世 界级诗人屈原的故乡种归扎根,致力于高中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不仅亲自授业解 惑传道,还担任过校内几乎所有教学管理岗位的负责人, 特别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及语文学习的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 自己的传帮带,将种归一中语文组的一帮后起之秀推至前台, 形成了团队良性竞 争的绝佳局面。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职教师,称归一中副校长,教育部“跨世纪园丁 工程”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工作者,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中学语文教 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13、宜昌市市管优秀专家,宜昌市学科带头人。有数十篇教学论 文发表或获奖。(统稿:李伟杰)【弱水瓢饮】宜昌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终于全方位展开,可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目前来看, 稳定、耐心、坚持,是湖北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但无论如何,这一步已经 迈出,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向前走。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 还学 生以自主、时间、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真正的动能驱动中高效实施。因此,创 建高效课堂,就成为当前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前不久,在枝江一中听了曹振国老师一节公开课, 感触颇深。曹振国老师是 目前枝江一中语文组中青年骨干教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暑期作为宜昌市高

14、中新课程网上培训的辅导老师做了很多工作, 曾在有影响的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上 发表过一些有分量的文章,授课也很有自己的特点。今天他的教学组织、调度, 似隐于无形之中,但寥寥数语,却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盘活了课堂,在问题“承包制”的机制激励和督促下,使学生带着问题学,每个人都能全身心投入, 积极探索,积极发现,争着提交解决方案,整堂课都处在一种较为亢奋的状态, 学生参与面广,有效活动时间长,研讨热烈积极,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实质性尊 重。即使是学生课前自我激励的口号, 也洋溢着一种自信,部分学生在雪白的校 服背后签上了个性化十足的语录,例如:“所有的天寒地冻要独自面对,一切的 悲伤苦楚需独自承担

15、”之类。课堂效率应该说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效果。从授课内容的选择来看,曹老师执教的议论文写作指导课,可谓具有较强的 挑战性,需要很强的勇气。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的半壁江山, 在高考中占有很大 的份额,同时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我听过一些作文课,部分老师的教学随意性、 盲目性,可以说成了一种较为顽固的通病。 但枝江一中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具有 自己的特色,周世忠老师的“燃烧”理论让课堂充满激情,前不久代表我市在全 省作文研讨会上执教并有出彩表现的夷陵中学李红梅老师,过去也是枝江一中语文组中的一员。曹老师的这节课,亮点在这样几方面:作文教学的序列性。作 文教学涉及很多方面:体裁、结构、语言、素材等等,每

16、个方面又可衍生很多子 课题,不同文体还有不同的侧重。本节课着重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上有所突破, 可说是找准了难点,从曹老师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窥见, 他是做过一些专题的、序 列的研究和讲授。师生关系的准确定位。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框定, 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难点的突破,以及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而把课堂学习 的多数时间让位给学生,学生在具体操练中学习,在自主、自在的状态中讨论、 竞争,在充分的合作、参与中了解议论文的一般论证方法,学会运用。教师虽退 居幕后,却并不等于是放任不管的放羊式教学, 关键处的点拨、升华,要言不烦, 往往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从实际过程来看,学生思维能力较强,即时生成的

17、问 题很具水准,表达的逻辑性也非常清晰,训练的强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多媒 体使用恰到好处,重难点展示清楚明晰,一目了然,板书得体,书写工整漂亮。材料选的是曹老师自己的一篇下水作文, 论证方法全,语言干净洗练,学生有 亲切感,乐于学习借鉴。但这节课也有可商榷处,我想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大家讨论:(一)关于课堂讨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初期,有关课堂讨论的研究曾经历过一段曲折, 从 最初的一哄而上,只注重热闹而流于形式,到后来一边倒地对热衷作秀的虚假课 堂的批判,到现在的拨乱反正,回复本源,有些教训是应该吸取的。我们提倡的 高效课堂,核心是全体学生,是参与、学习、接受的效率,是将知识有效转化为 能力

18、乃至素养的有效比率。如果讨论时间不充分,还未真正产生争鸣和思维碰撞,并未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本质上得到任何帮助, 讨论就戛然而止,为赶时间而进入 下一个程序,这样的讨论就毫无效益可言。又或者讨论进程被个别强势学生操控 主导,其他学生沦为看客和听众,放弃主动思考,那和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又 有什么实质区别呢?曹老师的课堂上, 分组讨论共进行了 3次,我认真关注了几 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应该说学生参与度还是不错的,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组内也 有一定的争鸣,且相互补充、校正,基本起到了讨论应有的效果。但我想要强调 的:是学生参与讨论的习惯培养:尊重,倾听、质疑。尊重即对发言者表达自 身观点的尊重,尤其是某些

19、看似异端却能自圆其说的独到见解,可以辩论但不应该打压、嘲笑;倾听即在发言者表述观点时,认真记录要点和细节,了解对方观 点的支撑点,思考其正误,从而培养自身的思维严密性,切忌只顾表达自己的观 点,对其他人的发言采取漠视的态度; 质疑即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对自己认为 存在疑问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尤其对所谓权威却有漏洞的观点,要大胆进行反 驳。是小组讨论最终结论的达成方法。 小组发言者并非简单陈述个人观点, 而 应是小组讨论的结论,故而应明确阐释其形成的方法:少数服从多数?求同存 异?以某位同学的发言为模本,大家补充、校正?等等。这是民主课堂的真正体 现,也是使课堂讨论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学生通

20、过这样的习惯养成,对他未 来的人生中处理人际关系也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二)难点的集中突破。曹老师的课题名之为“搭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桥梁”,即如何通过巧妙使用合适的 论证方法,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充分的分析论证, 从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难点和重点选得很准,因为这恰是学生议论文习作中问题最多的所在, 但课堂实 践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若抓住例证法深入一下,效果 可能更好一些。本节课中,学生活动较多集中在从例文中找到相关论证方法及运 用,但对如何在论据论点之间搭桥,通过论证方法的运用形成真正深入切实的论 证,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明显涉猎不够, 以致在后半程的实际演练中,大多

21、数学生 对例证法的使用,仍停留在曹老师课前诟病的“材料加观点”的浅层面上,缺乏 分析论证过程。例如对“尊严”的讨论,有学生举出“钓鱼执法”的受害者孙中 界自断手指就是有尊严,恢复“裸体拉纤”就是为赚钱不顾尊严,结论得出没有 分析,没有铺垫,流于简单。事实上“孙中界事件”指向甚多,孙中界用自残的 方式激起社会普遍关注,迫使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最终公开道歉, 捍卫了自身的人格尊严,但在这一事件的背后,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我们的执法队伍肆意践踏 公民人格尊严,如果得不到有效整饬,将会危及整个社会的法制道德建构。自残、 自焚的非常举动,我们并不认同,如果将合法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引向这样的方向, 将是非常危险

22、的,当今社会诸多暴力抗法事件的当事人,往往是偏执于自身利益, 加上对执法群体极大的不信任甚至仇视,而采取极端措施的。这是需要作逐层深 入的论证的。对恢复“裸体拉纤”的提议,牵涉到文化与利益,一经提出即在网 络媒体上产生较广泛的争议,似也不应该做简单的定性。(三)课型结构的把握。 在“423”模式的总体框架下,还需更深入地研究学科特点,结合不同班级的学 情做出微调,课堂千变万化方是妙处,千篇一律即为僵化。 (四)教、学案的有 效使用。自编一体化的教、学案是方向,但要注意三点:是发挥集体备课的效 能,激发所有老师的参编积极性,但不能成为个别老师克隆别人的偷懒理由;是提升编审水平,注意细节落实;是有

23、效借鉴已有的资料,不要让老师们陷在 大量的编写、校对的事务性工作中不能自拔,忽视了其他的业务学习。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创建一种符合学生特点的 语文高效课堂模式,这是一件难度极大,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摸索的系统工程, 在 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展示,我们能够感受到宜 昌语文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声势,也从课堂上看到了成效,但这仅仅还只是开始。(撰稿:宜昌市教研中心李伟杰)【散点透视】探究能力培养“三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能力”,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语

24、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 现问题”,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敢于探异求新,走进 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 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 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 的学风”。以上这些要求,虽然在以往的教改交流和日常教学中我们也曾关注过,但由于观念没有彻底转变,理念没有更新,加上语文教学大纲没有明确其具体目 标和做法,以及升学压力大等原因,事实

25、上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能力一一而这恰恰 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之一,也就基本上被忽略了。新课标不仅明确提出来,而 且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性意见,这既是对过去不恰当做法的拨正,也是给新课程 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目标,必须在语文日常教学中实现。当然,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个大话题, 而且千个师傅万个法宝,我们不 能说哪种办法就好或哪种办法就不好,我们只能说符合学生实际并且切实有效就 是好的。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依托文本资源,小口切入,不断质 疑,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操作时,可采用三种方式,即“自主- 引导”式探究,“对话-激发”式探究和“设疑-解答”式探究。所谓“自主-引导”式探究,

26、就是对一些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 能力实际的文本,在学习过程中,先不提具体问题,也不做暗示性较强的引导, 而是让学生带着质疑的目光,完全自主探究一些问题,不管探究的是对是错,表 达出来再说,然后由老师做一些引导和归结。比如在学习苏武传时,课文有 些注释问题比较大,但学生只要注意文章具体语境,是完全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 探究基本上能解决的。进入正文学习后,我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 弄 懂基本意思。结果有同学就对注释”方欲发使送武等”的内容“汉正要打发派 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等的时候。发、使、送,都是动词”提出了 疑问,认为不是汉朝派送苏武等人,而是匈奴打算派使者送苏武等

27、人。 我就让他 在文中找出依据,然后把探究的结果向同学们作一展示。 该同学果然没有辜负我 的期望,找到了前文明确说苏武“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的语境,并认为将“发 使送”三个字都解释为动词于理不通,以此来支持自己的看法。他将自己的探究 结果和理由向同学们展示后,赢得了大家由衷的佩服。我趁热打铁,给予热情的 鼓励,并希望同学们像他一样,在学习中不断质疑,抓住发现的一些问题(哪怕 这些问题很小),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同学们热情高涨,又发现了本文注释方面的一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究加以解决。此不一一罗列。所谓“对话-激发”式探究,就是对有一定难度但又可以通过适当引导,让 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对话

28、,探究求解。比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鉴 赏方法指导文章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时,学生对“一字领”的提法感到陌生。 我就说:“不光是你们感到陌生,就是老师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呢!其 实规范的说法应该叫一字豆。一字领作为术语,是指服装设计中一种形状 类似一字的衣领式样。请同学们看看后文的解说,结合我们学过的一些词, 探讨一下,为什么说规范的说法叫一字豆,一字领的荒唐说法又是怎么来 的?”经过探讨,同学们明确了 “豆”即“旬读”之“读”,是短暂停顿之意;“一字豆”就是对词中领起后面几个句子的那个字,作重读和停顿处理。所以规 范的说法是“一字豆”,这也是古人传下来且为后世所认可的说法。出现“一

29、字 领”这样荒唐的说法,是把“一字豆”现象中的那个字对后文的领起作用,杂糅 到术语“一字豆”中而形成的一个怪胎。所谓“设疑-解答”式探究,就是对一些值得探究但又比较难的文本内容, 由老师直接提出疑问,要求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如果解决起来有困难,由老师 全程随时帮扶指导。比如学习外国小说欣赏中在桥边一文时,学生一是 觉得该小说的心理描写很突出,二是觉得主人公“我”很搞笑。除此之外,发现 不了其他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就提了一个问题:“小说中我的行为为什么会如此荒唐?仅仅是因为他单恋那个姑娘吗?他如此荒唐的行为对吗?”然后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我也在巡堂时及时点拨一下。最后,同学们既明白了作 者借

30、此人物形象反映战后普通人缺乏关怀和抚慰的精神世界的创作意图,也得出了 “我”责任意识缺失、作者创作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等极具价值的结论。总之,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引导学生依托文本,从细小的地方切入,质疑探 究,不唯课堂高效,而且学生的能力大为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质疑探究 的种子撒入了学生的心田,一伺时机成熟,就会发芽、开花、结果的。那时,身 为老师的我们该是怎样的幸福啊!(撰稿:夷陵中学万永翔)明确界定“常见文言实词”又何妨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每年的考试说明均是两句话: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常见文言虚词”,考试说明明确界定为“而、何、乎、乃、其、且

31、、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这18个,而对“常见文言实词”却未作出明确的界定, 未列举具体的词语。这种模糊的要求势必造成教师指导的茫然和学生复习的无所适从。 在每年的 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们为了避免所考之词没复习到而招致不必要的议论, 只得 尽可能地扩大复习的范围,结果是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笔者以为对“常见实词”也应划定一个明确的范围。而这个范围最好就是高 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共同认定的那120个文言实词。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是教师教学的 依据。教学在先,考试在后。应该是教什么或曰学什么就考什么。教和考的内容 理应一致。高考的考查只

32、有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靠拢, 才能维护教纲考纲的严 肃性,从而消除社会上一直流传的“大纲不如考纲,考纲不如信息,信息不如小 道消息”的说法。也许有人会说,这120个实词太少了,不足以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那么请 问,对于文言虚词,高考只考18个,不是同样考查了学生的水平吗?这又作何 解释呢?记得最开始的考纲规定的是 30多个虚词,后来逐渐减到了今天的 18 个,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并未受到影响。对词语的考查,说穿了,只能是抽 样,不可能穷尽,也没有必要穷尽。但抽样必须是在明确的范围内抽样,对古代 汉语词语的考查更应如此。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古代汉语毕竟不同于现代汉语, 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什么

33、都彻底弄清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都 只要求中学生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弄清那120个重点词就 差不多了。有了这些重点实词作骨架,其余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就能推知了。再说,学生阅读古文,只要想弄通文意,就不可能对这120个之外的词全都丢弃 不管,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查工具书,查资料。因此,那种认为如果只考 120个文言实词不利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能力的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作为国家颁布的教学大法一定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认真研究论证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出笼绝对不是想当然,而一定是经过科学的统 计、筛选出来的。这在古籍普遍电子化的时代是一件并不太难的事情。

34、哪些词是古代的常用实词,只要借助电子版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之类的工具书,检索相关词语出现的频率,就可以确立一个大致的范围。当然, 常用词的最终确认还要进行其他方面的论证。 我们不妨想想国家语委对现代汉语 常用字、次常用字的确认,统计的范围是那么广,反复研究,数次修改,才最终 敲定。六七万个汉字,只确定了 3000多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后来考虑到专业 印刷的需要,编制了一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也只有7000个,就完全满足了 人们的日常使用。我想,这 120个高频文言实词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就相当于 3000常用字在现代汉语阅读写作中的作用。学文言,从某个方面讲类似学外语,词汇的识记无疑是个

35、重点。而外语教学 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都详细规定了哪些词语是必须掌握的,是参加高考必备的。 尽管多达4000多个,但由于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基本一致, 只有极少数不一样, 考生仍然心中有底。不像现在的文言实词考查,尽管数量要求明显少于外语词汇, 但考生走进考场时心中却毫无底细。外语科的成功做法应该给我们语文科制定考 试说明和高考命题的人员以启示: 在考试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对教学大纲或 课程标准规定的实词作明确的认定,允许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词汇的发展作局 部调整。在这一点上,文言虚词部分做得较好。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15个虚词,考试说明规定18个虚词,相同的多达14个。老师只要按教学大纲和课

36、程 标准认真教了,学生只要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学了, 即使不按考纲进行系 统的复习,也能胸有成竹的去应对考试。对“常见文言实词”作明确的界定,对教与学都有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 (撰稿:湖北枝江一中周德富)玉壶冰心出三峡我们有这样的特色校园。高楼广厦之间,不只是群树成阴,藤萝如瀑;不只 是百花争艳,芳草相属。还有屈原高大的塑像,衣袂飘举,仗剑而呼;还有屈原 的作品,镌刻于大理石的墙壁,明朗醒目;还有精致的小灌木,造型成“求索” 文字;还有庄严的大石头,书写着屈原的著名诗句。我们有这样的电视栏目。它的名字叫“诗人屈原”,学校电视台自制自播。栏目里有讲座,有专访,有新闻,有专题片,内容丰富,精

37、彩纷呈。我们有这样的校本教材。它是我们已经使用6年的教材,书名叫屈原文化。 它不仅装帧讲究,而且内容厚重,主要包括“千古诗魂”、“端午文化”、“种归花 鼓”、“峡江号子”、“骚坛诗社”等等。我们有这样的生动课堂。语文课堂,教师和学生一起讲屈原的故事,读屈原 的诗歌。读屈原诗歌不止读语文教材上节选的离骚,也读没有选入语文教材 的橘颂、涉江、天问、山鬼和湘夫人。读屈原诗歌不止朗读,背 诵,也深入鉴赏,也谈阅读的心得体会。我们有这样的精彩活动。以屈原和屈原诗歌屈原精神为话题,组织演讲比赛, 辩论比赛,书画竞赛、作文竞赛和文艺演出。从 2009年开始,我们将每年的农 历五月初五定为学校的屈原文化节,

38、文化节上,开展各种活动,集中展示学习成 果。这,只是小小的花絮,但它却反映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开发利用语文 课程资源的明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开发和利 用语文课程资源,它的意义不光在于适应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对 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语文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要求, 更在于塑造学生 健康美好的心灵。社会在发展,经济在繁荣,而思想领域里的泥沙俱下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 带来了危机。要让学抗诱惑,拒腐蚀,成就健全人格,成为参天大树,仅靠现行 教材远远不够。开发和利用本地特有的、为学生所熟悉又最能亲近的课程资源, 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玉壶冰心

39、, 即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淳朴的情感和高 尚的审美情趣。如何选择语文课程资源的视点,我们考虑到地区特色,也考虑到国家教育目 标、个人发展需要和教师教育水平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以一人、一坝、一峡为 开发利用的重点,将其分布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人,即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从我们种归走出三峡,走向楚都,走向政坛, 走上世界文学的殿堂,成为享誉世界的十大文化名人。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一独特资源,让屈乡学子知屈原,敬屈原,写屈原,学屈原,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抱负、 爱国热情和为了祖国强盛而求索奋斗的精神。一峡,即我们学校所在的西陵峡。西陵峡群山错落秀美,江水浩荡碧绿,不 仅有屈原祠、

40、江渎庙,青滩古民居等名胜古迹,还有新开发的五龙温泉、九腕漂 流和泗溪风景。西陵峡不仅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优美自然环境,还有闻名遐迩畅 销全国的特产一一脐橙和夏橙。 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净化学生的心灵,培 养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一坝,即与我们学校隔水相望的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举世瞩目,其无可比 拟的雄姿和气势让人振奋和感动。 让人振奋和感动的不止是大坝本身,更有与大 坝建设息息相关的宏大的交响乐章一一三峡大移民。为了建设三峡大坝,库区人 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培养学 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建设祖国的宏伟志向。为了让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落到实处, 我们把它纳入了教学管理的轨 道,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教材,有课程,有活动。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 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尤其是在陶铸学生的美好 心灵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走出三峡,走向各级各类高 校和更加广阔的天地,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欢迎。承光饮露三年满,玉壶冰心出三峡。我们坚信,接受了三峡文化和自然洗礼 的屈乡学子,他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一定会永远保持飞翔的姿势,把命运飞成 闪光的线条,把事业飞成美丽的诗行。(撰稿:称归一中刘元德)【专家点评】鄂派语文教育的名片宜昌,是一领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