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晚清与文学现代性文学现代性是文学所具有的属于现代的属性,而就中国文学而言,这应是指与文学古典性不同的新 属性,如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传输工具、运用现代汉语符号系统、表述中国人在全球性格局中的 生存体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面对市民消费群体等。把晚清与文学现代性联系起来,是想由此入 手探测中国文学继其古典性衰败后新的现代性形态的发生过程。如果把古典性文学视为中国文学的 旧传统,那么,现代性文学则应是它的一种新传统1,而晚清则直接关系到这一新传统的发生。 晚清是带有一定伸缩性的概念,我个人用它大致表述鸦片战争起至辛亥革命这一时段,也就是道光 中期至清朝终结。对这个时段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关系向来存在不
2、同看法。一个长期占据主流地位 的观点是,晚清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而非现代文学的开端。随着80年代中期“20世纪中国 文学”概念的风行,晚清或清末与文学现代性进程的联系逐渐受到关注。这种关注有助于在更宽泛 的视野上观照晚清文学的现代性轨迹。不过,单纯从西历纪年的“20世纪”入手谈论中国文学现 代性问题,已经显得有些表面化和非历史化了;而同时,更要紧的是,这无法完整地说明文学所从 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文化语境缘由,以及文学的独特审美特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不会单纯按“20世纪”这种整齐划分去展开,而是呈现自身的独特逻辑线索。文学现代性的逻辑线索是可以 从文学的一些相关要素上见出的,它们有:文学活
3、动的时空布局、文化语境压力、体验模式、传播媒介、语言、形象等。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要素在晚清都已经初露端倪了。考察文学现代性的发生,需要特别关注那时带有现代性萌芽的文学活动的时空布局方式,即它 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理位置分布的。这直接关系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方式。至今常见的描述方式 是,以北京为中心地、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根据考察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从而满足于文学现代 性的北京中心论、“五四”标志论和形态一元论。我以为,此说在今天看来实在站不住脚。因为, 只要我们适当跳出“北京”和“五四”旧观念限制而放宽视野,就可以看到,文学现代性潮流是在 五四之前的晚清和北京之外的边缘地带首先涌动的。晚清之前
4、的北京确实可以称为古典性文学主流 的最后堡垒,现代性在开初无力正面强攻时就只能选择边缘薄弱处率先突破。新的文学现代性的波 澜,正是从外地逐渐地向京城移动的;或许起初萌发于王韬、薛福成、黄遵宪等游历海外的知识分 子的朦胧体验、想象与冲动,率先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被英国管辖的殖民地”香港(以王韬创 办循环日报为标志),继而是北移上海,由众多报纸、杂志和书籍等组成的新兴都市大众传媒 网络,接着是东渡向东京留日中国学人媒体圈(如梁启超、章太炎、鲁迅和郭沫若等的文学活动), 以及天津、长沙等地新生的舆论阵地,最后才借助辛亥革命胜利的显赫声势在“五四”前夕冲刷文 学古典性的最后堡垒北京,形成声势浩大的以
5、“五四”运动为总体象征的决定性总攻与盛大庆典。 当然,还可以适当考虑“太平天国”时期双方为实施社会动员而开展的白话通俗文艺活动、20世 纪初年胡适等留美学生的白话文写作实验等。试想,如果没有最初发端于香港、上海、东京、天津、 美国等外地”的文学现代性多元涌流,五四”时北京的最后总攻与庆典就是不可思议的。因此, 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在晚清其实有着由若干边缘城市渐次向北京中心移动、从原初多元现代性潜能而 归于五四”一元形态的特点。不同的边缘城市涌动着彼此不尽相同的原初文学现代性因子,是由 于那些地方的人们往往在具体情势下升起朦胧的念头或直觉性做法而不一定事先拥有精心规划的 现代性方略。种种多元现代性因
6、子形成众声喧哗之势,从外围震荡文学古典性的北京堡垒。从文学 活动的这种时空布局特点看,一些学者(如王德威等)有关文学现代性在晚清拥有多元可能性之说, 就是合理的了。而如果要进而界定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确定发生端点,可能有些困难;取而代之不 妨暂且找出有着一定合理性的标志性事件来谈论,那么,当推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中文报纸循 环日报并撰写现代政论散文。理由在于这里已拥有文学现代性的多重因子: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报 纸)、现代政论散文文体(报刊社论体)、全球性格局中的新体验(“地球合一”论及其他)。这样,中 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可以从“五四”向上一直回溯到1874年循环日报创办,比发生于“五四”说提前
7、40年之多(值得重新打量的40年)。最初的现代性文学活动为什么会首先分布于北京之外?这种时空布局的特点不能仅仅从文学活 动本身出发去解释。应当看到的是更深的文化语境缘由:第一,文学现代性的最大动力不是出自文 学内部而是来自文化语境的变革压力,尽管文学内部的原因也需要适当考虑;第二,面对当时作为 古典性政治与文化堡垒的北京的强势存在,最初的现代性冲动只能选择北京之外的边缘地带积聚力 量而伺机突破。所以,在晚清寻觅文学现代性的最初微澜时,应当考虑到如下文化语境状况:这些 初澜常常涌动于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无意识间,而这种无意识又具有远比文学本身更丰富的文化内 涵与深潜于人们内心隐秘处的文化无意识交织
8、在一起。文化语境是影响文学的更大的社会符 号表意系统,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学等综合状况,与人们的情感与理智、意识与无意识等 社会心理状况密切关联。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为标志,晚清语境中回荡着强烈的文化变革压力:面 对列强环伺”而“中国积弱”这一新的全球性境遇,中国人不得不起而探求文化现代性变革之路。 这种文化语境需求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要在汉语符号系统中想象性地摹拟上述文化现代性变革状 况。发生在晚清的由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文学的内 部,而是导源于更广泛的文化语境的变革压力更新诗歌和小说,旨在开启民智。中国文学的 古典性进程延伸到晚清文化语境时已无可挽
9、回地显示出颓败迹象,甚至丧失掉自我变革的活力,从 而不得不让位于新的文学现代性进程。这样,回荡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的变革压力为文学现代 性的最初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另外,文学现代性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借助大众媒介传输的具有广 泛社会动员效果的文学革命思潮的频频发生。而这一点在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中已经获得了典型表现。重要的是要看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现代性体验的发生这构成任何现 代性大厦得以矗立的坚实“地面”。体验是个体对自身在世界上的生存境遇或生存价值的具体的日 常而又深沉的体会,是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想象与幻想、意识与无意识等的复合体,也是任 何思想、情感
10、、想象、幻想等得以建构和存在的基本场所。现代性进程落实到个体上,正具体地呈 现为个体体验的现代性进程。按王韬tao园文录外编和漫游随录、黄遵宪人境庐 诗草等的描述,中国人原来所身处于其中的“天下”已经被新的“地球”格局所取代,昔日的傲 视群夷的“天朝上国”如今沦为劣等民族,而向来被视为末技的器具而今竟然成为日常家居的舒适 工具和卫国兴邦的制胜法宝。这种变化并非仅仅表现为精英人物的思想变迁,而是意味着包括普通 民众、精英人物在内的全体国民的整个生存体验模式的转型,涉及人的欲望、情感、想象、幻想等的全面而又深刻的裂变,既与高雅的精神追求也与世俗的日常生活状态相关。一旦体验模式发生根本转型,那么文学由古典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就是必然的了。而正是在文学文本 中可以见出那时的现代性体验的发生踪迹和四种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机械电子材料技术考核试卷
- DB11T 852.3-2014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
- DB11∕T 3008.4-2018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4部分:信息网络服务
- 带下的课件教学课件
- 情绪调适课件教学课件
- 藏族的课件教学课件
- 税收实务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1》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继电保护》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机器学习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矿山机械设备》复习题
- 冷库工程特点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
- 中国古代楼阁PPT课件
- 排舞教案_图文
- 简单趋向补语:V上下进出回过起PPT课件
- 路由和波长分配PPT课件
- 超声检测工艺卡
- 公司“师带徒”实施方案
- AP1000反应堆结构设计
- 《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完整版)
- 5GQoS管理机制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