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14 目 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84738358 1、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184738358 h 2 HYPERLINK l _Toc184738359 2、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184738359 h 2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0 2.1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184738360 h 2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1 2.2工程各参建单位 PAGEREF _Toc184738361 h 3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2
2、2.3附图 PAGEREF _Toc184738362 h 3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3 3、材料选用及技术要求 PAGEREF _Toc184738363 h 3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4 3.1材料选用 PAGEREF _Toc184738364 h 3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5 3.2技术要求 PAGEREF _Toc184738365 h 3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6 4、主要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184738366 h 4 HYPERLINK l _Toc1847383
3、67 4.1结构大梁支撑架体 PAGEREF _Toc184738367 h 4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8 4.1.1梁下部支撑设置 PAGEREF _Toc184738368 h 4 HYPERLINK l _Toc184738369 4.1.2梁侧向支撑设置 PAGEREF _Toc184738369 h 5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0 4.1.3支撑示意图 PAGEREF _Toc184738370 h 5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1 4.2楼板高支模架设计 PAGEREF _Toc184738371 h 5 HY
4、PERLINK l _Toc184738372 4.2.1方案设计 PAGEREF _Toc184738372 h 5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3 4.2.2其他构造要求 PAGEREF _Toc184738373 h 6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4 5、模板支架搭设构造措施要求 PAGEREF _Toc184738374 h 6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5 6、施工过程控制 PAGEREF _Toc184738375 h 8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6 6.1组织机构(管理体系) PAGEREF
5、_Toc184738376 h 8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7 6.2搭设与拆除 PAGEREF _Toc184738377 h 8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8 6.3高支模验收 PAGEREF _Toc184738378 h 9 HYPERLINK l _Toc184738379 6.4混凝土浇筑期间的监护 PAGEREF _Toc184738379 h 10 HYPERLINK l _Toc184738380 7施工安全管理 PAGEREF _Toc184738380 h 10 HYPERLINK l _Toc184738381 8、支撑体系
6、下部结构验算 PAGEREF _Toc184738381 h 11 HYPERLINK l _Toc184738382 9、应急预案 PAGEREF _Toc184738382 h 12 HYPERLINK l _Toc184738383 10、附件 PAGEREF _Toc184738383 h 131、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编制主要依据如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计算软件采用品茗安全计算软件v3.02、工程概况2.1工
7、程概况*工程地下设三层整体式地下室,地上为两座独立塔楼,无裙楼,框架核心筒结构。东塔楼地上37层,混凝土结构最高处148m,西塔楼地上55层,混凝土结构最高处212m。东西塔楼结构楼层除首层层高8m外,其余楼层层高均为4m。地上东西塔楼在街面层核心筒周圈墙体与塔楼外弧梁间无结构楼板,平面在该范围内的首层楼板支模架须从地下一层4.570m楼板开始搭设至地上2层7.95m,平板支模架搭设高度12.52m本方案针对东西塔楼首层结构进行高支模方案编制设计。首层结构高支撑模板体系的设计中,涉及的结构梁体构件:地上主楼结构外围环梁,梁截面尺寸1400mm1800mm,跨度分6.45m(柱柱直线段长度)及5
8、.82m两种,模板支架高度8.25m;首层大门处结构转换大梁,梁截面尺寸1400mm3000mm,跨度9.00m,模板支架高度8.25m。地上2层7.95m标高处楼板径向框梁:500mm1000mm,1200mm1000mm,东西楼小梁(连梁)200mm350mm,200mm500mm, 200mm550mm,250mm550mm,300mm500mm,300mm550mm,300mm600mm,300mm900mm;涉及的楼板厚度尺寸150mm(筒内),180mm(筒外)。本工程地下一层主楼范围楼板下支撑需待二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其强度达到100%以上后,方可拆除该结构范围内地下一层支撑。
9、因本工程平面外围呈椭圆型,选用门式脚手架不便于施工,故本工程高支模模板支架全部采用加强措施后的扣件钢管模板支架,立杆顶部采用钢支托,首层地上墙柱与梁板混凝土分二次浇筑,梁板支模架与墙柱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高支模架搭设具体工程部位详见附图4(高支模架平面布置图)。2.2工程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特福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沪)2.3附图(1)地下一层结构平面图(详见附图1)(2)街面层结构平面图(详见附图2)(3)首层结构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3)3、材料选用及技术要求高支模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为了
10、确保高支模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从材料选用及技术要求上严格把关。3.1材料选用本工程高支模施工全部采用扣件钢管脚手架搭设支撑体系,钢管选用483.0钢管,方木采用4090木枋,模板为18厚木胶合板。立柱顶端高度调节用可调钢支托。3.2技术要求钢管(外径48mm,壁厚不小于 3.0mm)及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严禁使用有弯曲、严重锈蚀、压扁、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扣件表面须作防锈处理,保证扣件的活动部分能灵活转动,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钢管、扣件抽样检测要求:钢管、扣件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数量按有关规定执
11、行,为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顶托必须逐个检查,对存在螺纹滑丝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方木开裂破损的一律不得使用。4、主要施工方法本方案设计计算书中,梁体模板体系针对尺寸为500mm1000mm和 1200mm1000mm的径向梁和1400mm1800mm的环梁及14003000的转换梁进行验算设计,楼板模板体系为针对筒体外180mm的楼板进行验算设计。考虑现场施工的可操作性,针对本工程梁体尺寸的实际情况,将梁高大于等于1000的梁体全部根据设计验算的参数进行现场施工,将梁高不大于1000的梁体按照普通小梁体的施工参数指导现场施工。4.1结构大梁支撑架体梁位置的高支模体系传力系统如下:
12、现浇混凝土及施工等荷载 梁底模板 梁底木枋 梁底横向钢管 梁底顶托 钢管支柱 承力结构层。4.1.1梁下部支撑设置4.1.1.1立杆间距及设置要求1、5001000框架梁,梁底中部沿纵向设置1道立柱顶托,横向间距450、纵向间距不大于450与其它支撑共同连接成整体;12001000框架梁,梁底增加2道纵向支撑钢管,横向间距500/400、纵向间距450与其它支撑共同连接成整体;14001800环梁,梁底中部沿纵向设置3道立柱顶托,横向间距400/350、纵向间距450、梁底设置8根4090木方,架子与其它支撑共同连接成整体;14003000的转换梁,梁底中部沿纵向设置5道立柱顶托,横向间距28
13、3/233、纵向间距450、梁底设置12根4090木方,架子与其它支撑共同连接成整体。2、高度小于1000的梁,梁底中部沿纵向设置一道立柱顶托,纵向间距不大于900与其它支撑共同连接成整体。3、14001800环梁及14003000的转换梁梁底所有支撑采用钢顶托,顶托上必须放置两根平直钢管,钢管上为4090木枋,木枋上铺设梁底模板。4、梁两侧沿梁纵向水平钢管做为承载钢管的,与立杆钢管的连接必须采用双扣件。4.1.1.2其它构造要求1、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500,同时在离地200范围内设置扫地杆。2、剪刀撑必须贯通连续设置,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间距不超过5米(纵横两个方向),同时在架
14、体两侧外围设置纵向剪刀撑进行封闭。4.1.2梁侧向支撑设置4.1.2.1支撑设置1、14001800环梁及14003000的转换梁,梁侧模支撑内楞(4090木枋,竖放)间距不大于200,外钢楞采用双钢管,沿梁高方向间距400。设置直径为16的对拉螺杆:首排距离梁底100、沿高度间距400、纵向间距400设置。2、其它梁按计算须设置对拉螺杆的,梁侧模支撑内楞(4090木枋,横放)间距不大于250,外钢楞采用双钢管,沿梁跨度方向间距500。设置直径为16的对拉螺杆:首排距离梁底125、沿高度间距500、纵向间距500设置。4.1.2.2其它构造要求1、在安装模板时,梁底模端部必须在支撑立杆的内侧,
15、不得有悬挑情况出现。2、梁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方上。3、竖向的梁侧模模边要压在柱的竖向模板上。在主梁梁端与次梁交接部位,要求次梁的底模、侧模压住主梁的侧模,以保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于跨度L4m的梁,支模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L/10003L/1000。4.1.3支撑示意图1、14001800环梁支撑示意图见附图2(1-1剖)2、14003000转换梁支撑示意图见附图3(2-2剖)高支撑大梁支架及侧模的设计验算详见附件计算书1-44.2楼板高支模架设计4.2.1方案设计1、立杆间距纵横均按不大于900mm设置。2、楼板模板下部立柱采用顶托调节模板支
16、架高度。3、木枋搁置间距不大于250mm。4、扣件钢管模板支架体系纵横向水平杆步距1500,同时在离地200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5、竖向剪刀撑设置,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剪刀撑斜杆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剪刀撑间距不超过4跨(纵横两个方向)。6、整个高支撑架体按照规范要求在架体顶、中、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架体与已浇筑完成的墙柱利用钢管进行拉结,以确保架体的整体稳定。4.2.2其他构造要求1、在安装模板时,底模其边端部离支撑立杆的悬挑长度不得大于100mm。2、平台模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
17、置在木方上。3、对于跨度L4m的板要求支模时跨中起拱L/400。板支模示意图参见梁支模示意图。高支撑楼板支架的设计验算详见附件计算书5。5、模板支架搭设构造措施要求首层结构的大梁和楼板支撑体系的搭设施工,除了必须遵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大梁顶托支座位置必须采用两根钢管并排传递承载的方式。2、顶托支撑插入长度应以保证顶托支撑稳定及不发生偏移为原则,且其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3、立杆支撑必须竖直保证立杆轴心承载,禁止使用扭曲锈蚀严重的立杆。4、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禁止搭接,相邻接头错开布置在不同步距内,且在高度方向错开的
18、距离不小于500mm,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并在连接处做加强处理。14001800环梁梁底立杆采用5m长整钢管,14003000转换梁梁底立杆采用6m长整钢管。板支模架从-4.570板起搭设的,立杆采用2m,4m,6m钢管对接连接;板支模架从-0.300板起搭设的,立杆采用1.8m,6m钢管对接连接,详见下图:5、立杆承载要贯通,禁止出现立杆传载到横杆,横杆再传递到立杆的情况(保证受力明确)。6、立杆支撑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成排成列,以保证横杆与每一根立杆能够用扣件连接。7、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连接,相邻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在不同步/跨内,且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
19、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m,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段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8、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6、施工过程控制6.1组织机构(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由项目工程部经理/项目总工担任该组副组长,组员包括工程部副经理、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以及各专业工长在内,共同负责高支模体系施工的安全顺利的进行。项目高支模施工管理小组各成员责任人及职责职务责任人工作职
20、责组长项目经理蒯俊山全面负责,制定细化制度、措施。副组长工程部经理/项目总工沈凤忠/朱崇选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工作,负责高支模施工的全面协调;/负责高支模方案的编制审核,交底。组员工程部副经理/技术员高伟轩/王永生/吴胜辉参与高支模方案的编制、技术指导;方案落实的监督;架体搭设的检查、验收。安全员李波对各班组作业进行安全监督,隐患检查,及时汇报安全存在问题。各专业工长钢筋工长:戚建国/李勇军/张科伟木工工长:彭军/王乾宇对本专业作业人员,施工工序安全控制进行安全管理,执行整改及落实工序技术安全保障措施实施。质检员武特库对各班组作业进行质量监督,隐患检查,及时汇报质量存在问题。6.2搭设与拆除1、高
21、支模搭设与拆除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搭设参数、构造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形成书面文字,交底方和全体被交底人员应在交底文件上签字确认。2、高支模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3、高支模施工必须按照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要求施工,现场有变动,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必须经过设计人员修改,经过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4、支模搭设必须经过交接验收,安装柱模和梁模应搭设工作台。5、拆除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在四周设防护栏,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搭设或拆除的支模下通行。6、高支模应在日间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光线不足的地方应配备足够的灯光照明,作业过程应
22、有质量和安全检查员在场监督。7、高支模应设爬梯,严禁操作人员爬支模上下。8、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大于二步,连墙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 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6.3高支模验收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质检员主持工序交接验收,支撑系统未按技术方案要求完工前,不得进行模板安装,模板按作业流程要求全部或分部安装完毕后,经项目总工和项目安全总监主持组织项目有关负责人员以及建设、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共同验收,确认支模的刚度、整体稳定性和几何尺寸符合技术方案及技术规程的要求并填写验收表格后,才能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采用扭力扳
23、手检查,抽样方法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见下表。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项次检查项目安装扣件数量(个)抽检数量(个)允许的不合格数1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1320058132032500112332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1320058132032501235710模板支架验收后形成记录,记录表式参见建筑施工扣件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附录F
24、。6.4混凝土浇筑期间的监护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场范围内支模人员清场工作,并安排专人看管,防止混凝土浇筑期间有人进入支模下逗留歇息。2、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安排专人观察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项目总工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3、夜间混凝土施工应配备足够灯光照明及有关部门的抢险材料,以保证安全。4、在模板面不得超负荷堆放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及机械设备,以免支模局部沉陷。7施工安全管理1、模板支架搭设和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并应体检合格。2、必须做好搭拆模板支架工作
25、人员的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经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3、明确支模架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员,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4、技术方案经审批后,现场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任何人不得修改更变技术方案。5、模板支架搭设完毕后,经总工程师及安全总监进行全面检查,验评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施工段要经验收后才可使用。6、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整改后才能继续使用。如停工一段时间重新开工时必须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可使用。7、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章程和规范要求施工,严禁违章作业。8、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及三级安全教育,持证上岗。9、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箱内。10、搭设、拆除
26、支模架时应思想集中,团结协作,统一指挥,禁止在架子上 打闹。材料、工具不得乱抛、乱扔。架子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11、遇六级以上大风或重雾、大雨时应停止工作,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12、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构配件。1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筑,严禁局部混凝土超高堆置。8、支撑体系下部结构验算本层高支模支撑体系下部地下一层结构楼板为200mm厚C40配置14150(三级)双层双向钢筋混凝土楼板。该层楼板设计均布荷载标准值为3.5kN/m2。考虑活荷载分项系数后,该层楼板设计均布荷载值为4.9 kN/m2。街面层结构楼板为180mm厚C40面筋、底筋
27、配置14100(二级)双向、设计均布荷载标准值取20 kN/m2。考虑活荷载分项系数后,该层楼板设计均布荷载值为28 kN/m2。二层结构根据进度计划安排施工十天,则地下一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后至少20天,即首层楼板结构龄期至少为10天,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可知首层楼板“尖峰”P.O.42.5混凝土强度和承载力达到70%,为19.6 kN/m2。地下一层结构楼板混凝土强度和承载力按90%取值,为4.41 kN/m2。保留地下二层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二层结构时,地下一、二层楼板结构能够承受的施工荷载为4.9kN/m2+4.41kN/m2=9.31kN/m2,大于N=9.15 kN/m2(由上述计算可知楼
28、板下部立杆轴心力为11.293kN,而其间距为0.9m0.9m)。楼板大梁下部对应部位的地下一、二层结构梁体的承载力,显然能够满足二层结构高支撑体系施工承力要求。根据上述计算,在施工地上二层结构时保留地下一、二层模板、梁支撑体系,能够满足承力要求。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及结构构件的安全,高度大于1000mm的大梁对应部位,在地下二层沿梁体跨度方向按间距500mm进行回顶。结合楼板模板支撑体系情况,统一安排在二层梁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10天后,即可拆除地下二层模板支撑体系。.9、应急预案(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小组,为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有效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
29、失。(2)应急小组成员:组长:蒯俊山 (现场总负责)组员:沈凤忠(协助组长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 高伟轩/王永生/李波(负责组织疏散被困人员、维持现场持续) 王斌(负责立即同消防、医院、公安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赵红(负责现场物资及车辆的调度)(3)应急措施1、事故发生后视现场情况,应立即抢救伤员,并转移的安全地方;2、保持呼吸道畅通,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呕吐物等;3、若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4、对伤口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预防感染措施;5、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或
30、拨打110、119求助,上报时说明事故地点及严重程度和联系电话,并到路口接应。(4)应急物资常备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雪带等。(5)通讯联络医院救助电话:120 报警:110 火警:119现场负责人联系电话:项目负责人:蒯俊山 手机术负责人:朱崇选 手机全员:李波 手机6)注意事项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10、附件附图一:地下一层结构平面图附图二:街面层结构平面图附图三:首层
31、结构平面图附图四:*工程高支模架平面布置图附图五:14001800环梁模板及支架搭设示意图(1-1剖)附图六:14003000转换大梁模板及支架搭设示意图(2-2剖)附图七:板底剪刀撑布置示意平面图附图八:板底剪刀撑布置示意立面图计算书一:14001800环梁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计算书二:14003000转换大梁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计算书三:5001000径向梁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计算书四:12001000径向梁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计算书五:180厚楼板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14001800环梁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1.40;梁截面高度 D(m):1.8
32、0混凝土板厚度(mm):180.00;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45;脚手架步距(m):1.5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6.30;梁两侧立柱间距(m):1.50;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3;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50;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0;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43.2;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3.材料参数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弯强
33、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0;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纵向支撑根数:8;面板厚度(mm):15.0;5.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400;次楞间距(mm):200;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400;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400;穿梁螺栓直径(mm):M16;主楞龙骨材料:钢楞;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龙骨
34、材料:木楞,,宽度40mm,高度90mm;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6.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0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8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
35、50。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分别为 61.827 kN/m2、43.200 kN/m2,取较小值43.2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面板计算简图1.抗弯验算其中,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40.001.51.5/6=15.00cm3; f
36、-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其中,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0.4043.200.90=18.66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0.402.000.90=1.01kN/m;q = q1+q2 = 18.662+1.008 = 19.670 kN/m;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200.00mm;面板的最大弯距 M= 0.119.67200.002 = 7.87104N.mm;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 7.87104 / 1.50104=5.245N/mm2;面板的抗弯
37、强度设计值: f = 13.000N/mm2;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5.245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 43.200.40 = 17.28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200.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40.001.501.501.50/12=11.25cm4;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17.28200.004/(1009500.001.13105) = 0.175 mm
38、;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l/250 =200.000/250 = 0.800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75mm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0.800mm,满足要求!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1.内楞计算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40mm,截面高度9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409090/6 = 54.00cm3;I = 40909090/12 = 243.00cm4;内楞计算简图(1).内楞强度验算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内
39、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 = (1.243.2000.90+1.42.0000.90)0.200/1=9.84kN/m;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 = 400mm;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9.84400.002= 1.57105N.mm;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 1.57105/5.40104 = 2.914 N/mm2;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000N/mm2;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 2.914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
40、计值小于 f=17.000N/mm2,满足要求!(2).内楞的挠度验算其中 E - 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10000.00N/mm2;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43.200.20/1= 8.64 N/mm; 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4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E = 2.43106N/mm2;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8.64400.004/(10010000.002.43106) = 0.062 mm;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1.600mm;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62mm小于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1.600mm,满足要求
41、!2.外楞计算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钢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外钢楞截面抵抗矩 W = 4.49cm3;外钢楞截面惯性矩 I = 10.78cm4;外楞计算简图(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其中 -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载: P = (1.243.200.90+1.42.000.90)0.400.40/2=3.93kN;外楞计算跨度
42、(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l = 400mm;外楞的最大弯距:M = 0.1753934.080400.000 = 2.75105N.mm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 2.75105/4.49103 = 61.333 N/mm2;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N/mm2;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61.333N/mm2 小于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000N/mm2,满足要求!(2).外楞的挠度验算其中 E - 外楞的弹性模量,其值为 210000.00N/mm2; p-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p =43.200.400.40/1= 3.46 KN;
43、l-计算跨度(拉螺栓间距):l = 4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 1.08105mm4;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1.1463.46103400.003/(100210000.001.08105) = 0.112mm;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1.000mm;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12mm小于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1.000mm,满足要求!五、穿梁螺栓的计算验算公式如下: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00 N/mm2;查表得:穿梁螺栓的直径: 16 mm;穿梁螺栓有效直
44、径: 13.55 mm;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144 mm2;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43.2000.4000.4002 =13.824 kN。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000144/1000 = 24.480 kN;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3.824kN 小于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24.480kN,满足要求!六、梁底模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
45、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50.0015.0015.00/6 = 1.69104mm3; I = 450.0015.0015.0015.00/12 = 1.27105mm4;1.抗弯强度验算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其中, -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00.00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451.800.90=22.3
46、1kN/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q2:1.20.350.450.90=0.17kN/m;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 1.42.000.450.90=1.13kN/m;q = q1 + q2 + q3=22.31+0.17+1.13=23.61kN/m;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max = 0.1023.6120.2002=0.094kN.m; =0.094106/1.69104=5.597N/mm2;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5.597 N/mm2 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
47、用。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1.50)1.800+0.35)0.45= 20.81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200.00/250 = 0.800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20.813200.04/(1009500.01.27105)=0.188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88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 200.0 / 250 = 0.800mm,满足要求!七、梁底支撑的计算本工程梁
48、底支撑采用方木。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4.000+1.500)1.8000.200=9.180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0.3500.200(21.800+1.400)/ 1.400=0.250 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2.500+2.000)0.200=0.900 kN/m;2.
49、方木的支撑力验算静荷载设计值 q = 1.29.180+1.20.250=11.316 kN/m;活荷载设计值 P = 1.40.900=1.260 kN/m;方木计算简图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009.0009.000/6 =54.00 cm3; I=4.0009.0009.0009.000/12 = 243.00 cm4;方木强度验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线荷载设计值 q = 11.316+1.260=12.576 kN/m;最大弯距 M =0.1ql2= 0.111.3160.
50、4500.450= 0.229 kN.m;最大应力 = M / W = 0.229106/54000.0 = 4.244 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 N/mm2;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4.244 N/mm2 小于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13.000 N/mm2,满足要求!方木抗剪验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其中最大剪力: V = 0.611.3160.450 = 3.055 kN;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 33055.320/(240.00090.000) = 1.273 N/mm2;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 1.700 N/mm2;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1.2
51、73 N/mm2 小于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1.700 N/mm2,满足要求!方木挠度验算: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q = 9.180 + 0.250 = 9.430 kN/m;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9.430450.0004 /(10010000.000243.000104)=0.108mm;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0.4501000/250=1.800 mm;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108 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1.800 mm,满足要求!3.支撑钢管的强度验算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如下荷载计算公式如下:(1)钢筋混凝土
52、梁自重(kN/m2):q1 = (24.000+1.500)1.800= 45.900 kN/m2;(2)模板的自重(kN/m2):q2 = 0.350 kN/m2;(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2):q3= (2.500+2.000)=4.500 kN/m2;q = 1.2(45.900 + 0.350 )+ 1.44.500 = 61.800 kN/m2;梁底支撑根数为 n,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为a,梁宽为b,梁高为h,梁底支撑传递给钢管的集中力为P,梁侧模板传给钢管的集中力为N 。当n=2时:当n2时:计算简图(kN)支撑钢管变形图(m.m)支撑钢管弯矩图(
53、kN.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反力 RA = RB=3.747 kN,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max=11.766;最大弯矩 Mmax=0.428 kN.m;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0.181 mm;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 =0.428106/4490.0=95.347 N/mm2;支撑钢管的抗压设计强度 f=205.0 N/mm2;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95.347 N/mm2 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压设计强度 205.0 N/mm2,满足要求!十、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3.747
54、 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96.300=1.054 kN;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1.2(0.50/2+(1.50-1.40)/2)0.450.35=0.057 kN;楼板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 N4=1.2(0.50/2+(1.50-1.40)/2)0.450.180(1.50+24.00)=0.744 kN; N =3.747+1.054+0.057+0.744=5.601 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55、;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lo - 计算长度 (m);lo = k1k2(h+2a) (1)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00 按照表2取值1.008 ;上式的计算结果: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1.008(1.500+0.1002) = 2.000 m;Lo/i = 1999.771 / 15.900 = 126.000 ;由长细比 lo/i
56、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0.417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5600.674/(0.417424.000) = 31.677 N/mm2;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 31.677 N/mm2 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梁底支撑最大支座反力: N1 =11.766 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9(6.300-1.800)=1.054 kN; N =11.766+1.054=12.519 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
57、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lo - 计算长度 (m);lo = k1k2(h+2a) (1)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00 按照表2取值1.008 ;上式的计算结果: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1.0
58、08(1.500+0.1002) = 2.000 m;Lo/i = 1999.771 / 15.900 = 126.000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0.417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12518.627/(0.417424.000) = 70.804 N/mm2;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 70.804 N/mm2 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以上表参照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14003000转换大梁模板高支撑计算书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1.40;梁截面高度
59、 D(m):3.00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45;脚手架步距(m):1.5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5.20;梁两侧立柱间距(m):1.50;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5;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0;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61.8;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3.材料参数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
60、v(N/mm2):1.6;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0;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纵向支撑根数:12;面板厚度(mm):15.0;5.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400;次楞间距(mm):200;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400;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400;穿梁螺栓直径(mm):M16;主楞龙骨材料:钢楞;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40mm,高度90mm;二、梁模板荷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1 Unit 2 He's cool(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设备供货装合同范本
- 1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 绿化栽植劳务合同范本
-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Unit 1 My Classroom Part B. Lets talk. Lets play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3《学会反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外装合同范本
- 个人购买瓷砖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 妇产科运用PDCA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品管圈成果报告书
- 第四章泵的汽蚀
-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 GB/T 90.1-2023紧固件验收检查
-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二背诵默写纸条课堂默写
- (鲁科版五四制)小学三四五年级全部单词(带音标)
-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摩尔曼斯克(共12张PPT)
-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习题
- GB/T 5915-2020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
-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