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案例资料选编资料汇编目 录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奴隶英雄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忆江南教后记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灯光4、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半截蜡烛5、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白鹤梁的沉浮教学设计6、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凡卡教后记7、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一8、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9、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船借箭1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一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奴隶英雄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了解剧本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及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从

2、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2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体会斯巴达克的勇猛、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受到憎恨恶势力、同情劳动人民的教育。(四)美育渗透点体会剧情的跌宕多姿,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品味斯巴达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阳刚之美。二、学法引导本文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组内的交流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读懂课文,培养能力。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及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体会人物的品质。(二)疑点什么是奴隶为什么要让斯巴达克和狮子斗,和十个奴隶斗(三)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自读品味,老师适时穿插介绍时代背景,指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二)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独特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解题。什么是奴隶呢(奴隶,奴隶社会的一种产物,他们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取乐和杀害。)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篇话剧,描写的就是一位奴隶英雄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位英雄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体会到这位英雄的高贵品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

4、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不懂的地方。2检查自读情况。(1)本文讲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斯巴达克被带到斗兽场,他先打死了狮子,然后又说服了与之决斗的十个奴隶,最后和奴隶们一齐冲出斗兽场,发动了起义。(2)质疑。(问题相机解决)(三)细读课文,领悟中心1默读思考: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全班议答:(奴隶主的压迫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要我们做工,饭也不给吃饱。三十几个同伴,叫他们打死了十几个,饿死了十几个。他们拿我们不当人,整天逼我们做苦工不算,还要叫我们互相残杀,给他们当把戏看这是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之一;奴隶们在斯巴达克引导下的觉醒也是起义的又一原因。)

5、2你还读懂了什么(相机解决。)3小组讨论:斯巴达克是怎样的一个人(勇猛无比,嫉恶如仇,同情奴隶,有鼓动力,号召力)(出示插图引导观察。)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司令官及贵妇人的傲慢、无聊、无耻;读出斯巴达克对奴隶主的仇恨。)(四)总结扩展。你从斯巴达克身上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五)布置作业把剧本排练一下,给同学们演一演。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忆江南教后记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回顾江南的美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

6、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江南真是四季;一;一;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孩

7、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一;一;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

8、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习与理解。(二)品味江南的好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师:好在哪里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一;一;生:胜过、比过、超过。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师:还有原因吗(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师提示:江水是;一;一;生:碧绿的。师:在碧绿的江水的

9、衬托下;一;一;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师:于是就出现了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

10、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一;一;生:好!师:干嘛不说江南美生:除了景美,还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所以称江南好。师:学学诗人,赞江南;一;一;生: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如此好江南,难怪诗人;一;一;生:能不;一;一;忆;一;一;江南师:请看诗人在洛阳写的魏王堤生: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师:洛阳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师:难怪诗人身在洛阳,心中却念念不忘

11、江南。再读忆江南由于课前认真地备课,学习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很有启发。因此,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紧扣好字,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读诗词的意境,深入领会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三)比较诗词不同感悟、品读了忆江南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找出了古诗与词的不同之处。除了古诗的字数、行数、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外,孩子们还发现了古诗的题目与词不一样,词多数用词牌名,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们一口气说了很多词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点绛唇、蝶恋花、渔家傲、踏莎行等等。经过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

12、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兴趣大增。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灯光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怎样

13、的事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

14、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半截蜡烛【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板书课题:半

15、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感知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四、理清课文脉络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提供句式:当_,(谁怎么做)

16、_,(结果怎样)_。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五、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2、学生质疑词义。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一;一;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讨论交流: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伯诺德

17、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办法巧妙。第二课时一、听写生词。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学生初画: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点熄重走夺上楼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燃吹点燃端夺拿点熄重新走回上楼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默读课文,圈出描写

18、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4、指导编排的程序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3、其他角色该样演4、继续练

19、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学生讨论,逐一明确。3、其他角色怎么演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5、齐读第三段课文。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

20、么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七、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白鹤梁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4、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教学重难点: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2、了解

21、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跟老师一起学1、白鹤梁水下石梁位于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白鹤仙去,故名。问:沉浮指什么小学教学设计网-.xxJ2、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3、它经历怎样的命运变迁,人们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快速浏览课文。4、自读课文。5、本文用设问句开头,交待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6、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7、前三个方案有什么弊端8、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什么

22、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设计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9、出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葛修润苦苦思索,寻求原地保护白鹤梁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是艰难的,不仅因为技术难度,而且因为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因此教学设计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10、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一层含义,是指白鹤梁的存在本身具有的特点: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形成特殊的长江景观。另一层含义,则指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工,白鹤梁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风貌,这是它的命运的

23、沉浮。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悬念,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1、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文物保护的故事12、作业:了解更多文物保护的故事。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凡卡教后记这节课,我注重激活学生头脑里的词汇,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讲到具体描写凡卡学徒生活那一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当一个学生谈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成天只吃一点稀饭和面包的凡卡时,我顺势引导:你想到了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凡卡面黄肌瘦、面如土色、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弱不禁风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还有让学生探究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问题时,一学生谈到:爷爷不可能去接他,因为他

24、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我又引导你从哪里看出不好他爷爷已经65岁,这么老了还要去当守夜人,像他这种年纪的老人是应该在家享福的,可他却-是啊!即使爷爷有这份心,也无这份力呀!这时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惊讶了,学生竟能一下想出这么多词语!我感动开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又在运用中积累了词语。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

25、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一;一;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一;一;出示课文的第6节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一;一;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6、。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3学习第2和第3小节(1)交流事例。u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u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27、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一;一;将生死置之度外。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u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u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u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u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一;一;5小结板书。(1)教师引读板书。(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8、。(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一;一;意味着;一;一;(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1交流。2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3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四)总结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索桥的故事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列提纲,教师要肯于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指导。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

29、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八年()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着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

30、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预设的问题:(1)索桥什么样子(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三深入理解课文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小学教学设计网-.xxJ读

31、课文,思考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交流感受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

32、是怎样的手和心呢第二课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1)李兵父子的故事。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如果失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迫学生被动读书,那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学生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会成为一种有口无心的形式过程,必然落入死读书的巢穴。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给学生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

33、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欣赏揣摩、诵读,促使学生主动读书,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

34、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被解决。小结: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列提纲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朗读训练过。教学过程: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

35、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怕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2、师生共同介绍草船借箭的有关资料。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36、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迟延:拖延、耽搁。才干:办事的能力。委托:请别人代办。调度:调动、安排。惩罚:严厉地处罚。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2自由朗读,学生自悟。这个故

37、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一;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段(3;一;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第三段(6;一;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第一段。(1)指读第

38、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3)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4)讨论题,幻灯出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

39、令状(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5)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周瑜设计请诸葛亮造箭,他的阴谋诡计得逞了吗从哪看出来的(周瑜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从第四段中可看出。)(二)学习第四段齐读思考,幻灯出示思考题。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3从哪

40、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讨论:结果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1)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神机妙算)(2)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第三段)(三)学习第三段指读思考: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读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画在书上。(首先算到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可以从这里看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1出示幻灯,思考如下:(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诸葛亮了解气象变化,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2学习第三段,思考,诸葛亮根据什么情况采取什么计策,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圈画出来。(1)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这样布局(船停在既能受到射来的箭,又能靠大雾使曹军看不清虚实,一字摆开是为了受箭面积大、数量大。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这说明诸葛亮熟知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