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各国明确信息化战略发达地区实践给我们启示_第1页
西方各国明确信息化战略发达地区实践给我们启示_第2页
西方各国明确信息化战略发达地区实践给我们启示_第3页
西方各国明确信息化战略发达地区实践给我们启示_第4页
西方各国明确信息化战略发达地区实践给我们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各国明明确信息化化战略发达地区区实践给我我们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 1、美国:遥遥领先 信息技术在美国广泛应用的最显著效果之一就是美國重新夺回了在许多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据美国总统科技办公室的一份报告,1995年,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信息和通信领域则大大领先。作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地,近几年来,美国继续保持了这一领先地位,并逐步扩大,使其在全球信息化发展中保持了明显的战略优势。 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美国占据了主导地位。截止到2000年11月,美国的上网人数达1.538亿,占人口总数56。全部联邦、州和主要地方政府的机构、所有重要媒体、各个产业部门

2、的主要企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机构均已上网。目前,全球互联网的通信量中有90在美国发起、终接或通过,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有94个设在美国境内,互联网的全部网页中有81使用英语,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互联网主机和用户的60以上集中于美国。互联网的代码与域名政策均由美国主导,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根服务器中有10个在美国。在由互联网驱动的全球电子商务活动中,美国的交易额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面,信息产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引擎,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过去5年中,美国超过33的经济增长来自信息产业的拉动,1300多万美国人的工作同信息产

3、业有关,预计今后10年内还将创造130万个就业机会。 在信息技术、人才资源方面,美国拥有一流的信息技术和来自全世界的高级专业人才群体。美国牢牢掌握并控制着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日本:迅猛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推进,近年来日本的信息化进程势头迅猛,信息技术有效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据日本邮政省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日本上网人数已近3000万,预计2005年达到5795万人,将实现全国100的家庭全部上网。日本网络连接计算机数207万台(是1994年的29倍),网络服务供应商(ISP)达4011家。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日本更是不遗余力,日本各大电子公司

4、以平均每三年开发一代新产品的速度占领市场。在通信技术方面,其通信市场和终端机市场规模已居世界前列。日本政府预测:通过推进信息化政策,到2002年日本可增收6.5万亿日元,增加就业42万人。 3、欧盟各国:全力以赴 在信息化发展的国际竞争中,欧盟各国也是全力以赴,纷纷加大了在开发信息尖端技术方面的科技投入。 1993年,法国、英国ISDN的普及率仅次于美国,领先于日本。但是,欧盟诸国由于在政策导向、利益协调、经济技术差异、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目前,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同美、日相比已有一定差距。 到2000年底,欧盟国家上网家庭已占总家庭数的15.4,上网人数已达4600万人

5、。在洲际网络方面,欧洲陆上固定网和移动网都已有相当规模,数字移动电话的GSM标准已经确立,现已覆盖到整个欧洲和许多亚非国家。据欧洲调查团2000年发表的报道,欧洲目前具有极高的蜂窝电话使用率,表1是各国的统计数据: 表 1 芬兰 瑞典 意大利 丹麦 卢森堡 奥地利 英国 葡萄牙 希腊 爱尔兰 64.4% 60.3% 44.2% 43.1% 36.9% 35.7% 32.2% 29.3% 29.3% 28.3% 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战略及措施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之下,国与国的竞争将取决于对信息的占有程度,谁占有了信息,谁就占领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制高点。为此,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本国的信

6、息化建设,并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美国: 力图保持领先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支撑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但美国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更加重视推进自己国家的信息化建设。 美国政府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通过继续占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和提高信息占有、支配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来主导未来世界的信息传播,扩大信息战略优势,扩展其“硬型和“软型的国力,从而称霸全球。 为推动信息化,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加大对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 促进全球市场的开放,鼓励美国企业通过竞争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本; 放宽对美国企业生产的加密软

7、件、防火墙等安全产品的出口限制,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提高对互联网全球基础设施的掌控能力,包括基础传输网、主机中心、网络中心、域名地址、路由政策的控制与管理; 推动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教育,利用互联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传播; 加强对互联网应用系统管理的安全防范,防止黑客攻击; 开展战略信息战,研究网络攻击与反攻击,增加对全球信息化的控制与应变能力; 放松技术移民政策,大量搜罗世界各地信息领域优秀人才。 2、日本:信息技术立国 为制定日本高度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综合政策,协调国际合作,2000年森喜朗政府上台后,专门成立了信息通信技术战略总部(部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

8、,副部长由多名国务大臣担任),并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日本IT的新战略:将IT革命作为动力,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计划未来5年内在信息技术领域能够赶上美国,进而成为超高速网络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 为使以上信息化战略得以贯彻和实施,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通过制定相应方针政策,推动日本企业参与全球IT竞争。如日本邮政省积极推动NTT等改革,削弱其垄断地位,促进其降低电话费用,以利于提高日本互联网普及率,提高日本整体IT竞争力。 政府制订或修改法律和法规。包括制订信息技术基本法、信息公开法、电子签名法和修改商业登记法等,将发展信息通信技术逐步纳

9、入法制轨道。 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根据2000年7月日本政府拟定的“新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政府将投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经费5年合计为23万亿日元,大幅度超过现行5年计划的17万亿日元。根据各省厅提出的2001年度发展科学技术预算草案,科研经费总额为2.7万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2556亿日元,IT是重点投资领域,占总投资的18.5。 大力培训IT人才。日本政府为缓解IT人才紧缺,从2000年起采取如下3项措施:1委托大专院校代培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对象是尚无固定职业的大学毕业生;2增设IT技术进修班,从2001年开始,将对100万名在职职工和无业高中生进行有关计算机、多媒体方

10、面的知识与技能训练;3高薪招聘外国专家。 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信息化进程,如: 推进电信市场机制改革。1998年7月以来,推行了以日本国际电信电话股份公司(KDD)完全民营化和日本电信电话股份公司(NTT)(国家持股59)分割重组为代表的电信市场机制改革。放宽了对电信业的进入、费用标准及引进外资的限制,使竞争环境更为宽松。 促进信息新业务的发展。对提供新型服务的信息企业给予支持。1998年5月成立了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的“电信风险投资事业基金会。该基金会对经法律认可的新的通信业务项目进行投资。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加快全国光纤网建设。日本政府为在2005年建成全国光纤网,建立特别融资制度,对

11、企业的投资贷款给予利息补贴。第二,引进以准微波、微波(22GHz、26GHz、38GHz)为特征的新的无线连接系统。第三,推动超高速、无障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建设。该技术标准化工作已接近完成。第四,实现通信电缆的“地下化。预计2005年前再布埋3000公里。 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传输。日本预计到2006年底全国所有大电视台将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传输技术的转换。 3、欧盟:创建电子欧洲 欧盟积极发展电信业和推进电子欧洲,力争在移动通信领域超越美国,重振欧洲产业优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欧洲各国在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上远落后美国和日本,“数字鸿沟现象日益显现。为此,居危思变的欧盟立

12、志大力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并以电信业为突破口,抢占移动上网的制高点。 在2000年3月的里斯本新世纪第一次欧盟首脑会议上,提出了未来十年发展新战略: 发展信息产业。要求通过普及互联网知识、发展电子商务、加快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创建“电子欧洲;制定电子商务法规,放宽电子商务政策;2001年以前实现电子通信市场自由化;2005年前在全社会普及互联网应用。 改善投资环境。增强金融市场对知识和人才投资的敏感度,实施“风险资本行动计划,以风险资金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科研与教育。建立跨欧洲电子科研通信网,以税收优惠和风险投资鼓励研发工作,取消人才流动的

13、地域限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入。2000年6月,欧盟发布了面向2002年的“数字欧洲计划,把“消除数字鸿沟,构建信息社会作为优先目标。 在此背景下,欧盟各国也纷纷制定了本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措施。 英国计划要在10年内投资380亿英镑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其中,英国电信(BT)宣布要投资100亿英镑建设通向居民和办公室的光纤网。 2000年7月,法国总理若斯潘宣布,政府将采取措施,缩小法国在信息领域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包括:第一,为20012003年网络新行动计划拨款40亿法朗。第二,到2002年所有中小学要全部上网。2003年前,在全国开辟7000个可供公众上网的公共场所。第三,在

14、5年内将电信工程师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增加50,在普通大学新增加45个信息技术专业。第四,未来5年,政府将动用10亿法朗加强研究,研究人员数量将增加25。第五,打破垄断,允许网络公司租用法国电信公司的地方电话线,促进良性竞争,降低上网费用。 瑞典政府则制定了到2010年建成全球最先进的NII的计划。该计划认为,瑞典先进的信息基础结构业已建成,NII建设的关键是新业务的应用和扩散,目标是无论何时何地,让每个公民都能以电子方式快速、方便、安全、廉价地享用信息服务和相互通信。为此,政府建立了首相直接领导的由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并为相关的RD拨出10亿瑞典克朗,作为专项政府基金。 对我国的启

15、示 1、“数字鸿沟” 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潜能开始成倍释放,并逐渐成为权力和战略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国家的整体实力。谁在收集、处理、加工和传播信息上拥有更强的能力,谁就有条件获得竞争的优势。美国等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对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信息技术控制和信息产品倾销,就是为达到其相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因此,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战略上的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致力于加速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建设(CNII)的努力已

16、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软环境等信息化几大要素已有较大改善。近几年信息装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7以上,软件业达到37以上,计算机达到47以上。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有89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41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751万台,上网用户人数约22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36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154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34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他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上网的用户人数为92万。 信息化为我国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境:第

17、一条战线,是要解决农业化与工业化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国内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一旦出现严重失衡就会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第二条战线,是要解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矛盾,即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甚至和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发展在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信息化发展速度,消灭和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我国势必处于弱势地位,并有沦落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信息殖民地的危险和可能。 2、全面发展势在必行的抉择 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评估面向信息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和发

18、展模式,积极处理农业化与工业化的矛盾,加大工业化与信息化战略结合的力度,积极应对信息化的全面挑战。 进一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在各地建立的信息港和政府网络平台上,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拉动国内以汉化为基础的软件业发展,达到规模后形成自主的标准,再以标准为启动器,重组国内硬件产业。 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中国是一个大国,信息服务业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充分利用大国市场优势重组中国信息产业,是这个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起点。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政府机构正面临重大改革,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政府如何克服“越位和“缺位现象,正确发挥公共职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网络建设的协调发展。规划建设信息网络要根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要为信息资源上网提供良好的条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考虑网络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两者互为市场需求,互为发展条件,必须统筹规划。二是把信息公开化和信息公布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