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爱莲说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爱莲说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爱莲说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莲花品性”与“君子美德”爱莲说教学设计杭州师范大学 王崧舟一、教学理念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爱莲说,如果只是着眼于莲花品性,而不能确认其君子美德的象征意义,则此文的学习就违背了作者初衷,也放逐了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宗旨。要确立莲花的人格象征意义,一方面,需要从借物喻人的视角引导学生读懂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周敦颐的创作背景和生命历程,立象尽意,以事显理,是学生切实体悟知行合一、人花合一的生命境界。二、教学目标1.核心目标:在美读课文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莲花的高洁品格,向往君子的人格境界。2.条件目标:熟读并美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

2、词汇和写莲花的名句;理解文中的衬托手法,体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了解周敦颐的生平事迹,对其高洁人格生出崇敬之情。三、教学过程(一)莲之缘:了解花的隐喻1. 菊花与隐逸。呈现陶渊明写菊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品读菊所蕴含的隐逸文化。2. 牡丹与富贵。呈现唐人写牡丹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感受牡丹所代表的富贵文化。(二)莲之爱:感受表达意图1. 整体梳理朗读爱莲说,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用单横线画出所有写菊花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所有写牡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所有写莲花的句子。2. 菊花与隐逸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朗读上述语句。讨论:为什么说“陶后鲜有

3、闻”?3. 牡丹与富贵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朗读上述语句。讨论:“宜乎众矣”的究竟是什么?4. 莲花与君子予独爱莲。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朗读上述语句。了解周敦颐生平。讨论:“同予者何人”中,“同”的到底是什么?思考:作者的意图是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三)莲之神:品读君子人格1. 感悟莲之形。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一大题。莲的颜色 不蔓不枝莲的姿态 出淤泥而不染莲的花茎 濯清涟而不妖莲的叶柄 中通外直莲的香气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的外形 香远益清莲的位置 亭亭净植讨论课堂练习第一大题。2. 理解莲之神。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二大题。莲花,出淤

4、泥而不染 君子,刚正不阿莲花,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洁身自好莲花,中通外直 君子,泰而不骄莲花,不蔓不枝 君子,通达正直莲花,香远益清 君子,自尊自重莲花,亭亭净植 君子,德布四方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高洁独立讨论课堂练习第二大题。思考:作者真正爱的是什么?师生合作朗读爱莲说。(四)莲之志:感悟高洁人生1. 刚正不阿。了解周敦颐罪不当死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刚正不阿的君子美德。2. 清正廉洁。了解周敦颐拒收端砚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清正廉洁的君子美德。3. 心系天下。了解周敦颐支持变法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心系天下的君子美德。(五)莲之承:弘扬爱莲文化周敦颐在文章的结尾发出这样的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他当然希望,莲之爱,后继有人。可以告慰这位圣贤的是,周之后,“莲”成了中华民族又一个高贵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