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晚春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晚春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晚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晚春课型新授课时1教 学目 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教 学重 点难 点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教 具准 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教 学 过 程教法提要学法指导关键点拨一导 学(约5分钟)(一)欣赏歌曲晚春,揭题激趣边听歌曲,边赏美图:师生春天里的照片,激发爱春惜春之情。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晚春)板书

2、 晚春 齐读课题。那它的词作者是谁呢?(板书:韩愈)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晚春一诗。二合 学(约10分钟)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1、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节奏。出示课件: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才气。 惟解:只知道。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

3、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三点学(约15分钟)教师:这是一首以拟人手法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面对即将离去的春天,无论是华丽的姿容,还是朴实的表演,都会令人感动。(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2、全班交

4、流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春光”是不会辜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板书:珍惜时间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同学们试着默写这首诗。(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1、古人作诗通常用 “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首诗。2、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学。3、师生齐唱。(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早 春

5、(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四拓学(约5分钟)赏析参考: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

6、,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

7、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年近半百时。五测学(约10分钟)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6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晚春阅读参考答案1、 A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3、草木留春,万紫千红4、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5、-拟人,形象生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