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S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1页
五年级语文S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2页
五年级语文S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3页
五年级语文S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4页
五年级语文S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页码 7 / NUMPAGES 总页数 7五年级语文S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重点段落品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A.排比B.比喻C.

2、拟人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用横线画出中心句。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_2. 阅读与理解。围魏救赵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刑余之人:受过肉刑,身体不完整的人,孙膑曾受膑刑。孙子:这里指孙膑。罢:同“疲”,疲劳,

3、疲乏。收弊:坐收挫败的结果。梁:魏定都大梁,故亦称“梁”。1田忌想要直接带兵去援救赵国,孙膑给了他什么样的建议?_2解释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_3. 文言文阅读。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2)或告知曰_(3)然后已_(4)请损之_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_4. 小古文阅读。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

4、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注释以:因为。遗:丢失。度:估计,思考。复:再。尔:你,你的。为:替,给。铤:同“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_)(2)其人果号而至(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5. 文言文阅读。

5、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执:握,持,拿。初:开始时。计:计谋,办法。俄:一会儿,不久。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吾:我。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怎么,为什么。遂:于是,就。1找出文中的反义词:(_)(_)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A.反问句B.设问句C.疑问句D.感叹句3“遂依而截之”的意思是_。4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截竿是一种入城的方法。B.鲁人虚心接受建议。C.老父是个聪明人。D.两个人都是错误的。5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填序号

6、)自作聪明的人。 随意盲从的人。遇事不思考的人。没有知识的人。6.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孤:幼年丧父。荻:芦苇秆。闾里:乡里。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

7、,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酬报。资给:资助。遂:终于。大学:有学识的人。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_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_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_成就_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8、“”。(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_)(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_)(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_)(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_)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_7. 课内阅读。浙江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起_的作用。解释_。2

9、用“”标出文中具体描写浙江潮的句子,这是按由到的顺序,从、四个方面来写的。8. 阅读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s sh)之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的语言妙在哪里?_4想象一下,当孔君平

10、听到杨氏之子的话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自己试着写一写。_5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_9. 课内阅读。子曰:“温_而知_,可以为师矣。”子曰:“见_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也。”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 _:_:_ _:_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_10. 课外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天帝

11、使我长百兽(_)(2)兽见之皆走(_)(3)子以我为不信(_)2翻译下列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是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的一类人。4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_11. 阅读回答问题。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会:适逢,恰巧。 杨大年:即杨亿, 当时的文学家。1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水底日为

12、天上日(_)(2)因请其对(_)2用现代汉语解释“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_3在这个故事中,杨大年称得上是文学家吗?_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子。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 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对。上联:轻风_细柳下联:淡月隐梅花1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钟氏之子钟毓(y)、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qn),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

13、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令誉:美好的声誉。语:对说。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昼寝:午睡。托寐:假装睡着。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1联系上下文,选择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1)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值:(_)A值班。 B正当。因:(_)A于是。 B因为。(2)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时:(_)A当时。 B顿时。觉:(_)A睡觉。 B觉察。2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是如何回答的?(用原文回答)_3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 )A.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的回答表现出了他本人的镇静。B.钟

14、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把害怕的感觉说出来了。C.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实事求是。13. 按照原文填空。叶公子高好龙,_,_,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 。叶公见之,_ ,失其魂魄,_ 。是叶公非好龙也,_ 。14.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匡衡苦学汉刘歆匡衡字稚圭(gu),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及达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

15、识。佣:做工。资给:资助,供给。遂:于是,就。大学:大学问家。1下列词语中的“逮”与“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 )A.私逮刑讯B.狗逮老鼠C.逮捕犯人D.力有不逮2“主人怪问衡”主人“怪”的原因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D.(匡衡)勒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4在匡衡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_15. 小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字词。甚(_)诣(_)乃(_)未闻(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