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审美欣赏与农业景观6.1 导论在这一章节中,我将论述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与它们的生产性(Productivity)之间的联系。我的观点就是农业景观不仅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而且农业景观的绝大多数审美价值都取决于它们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良好或拙劣地履行这些功能。进而,它们的审美价值确决于它们的生产性与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作为这一章节的理论背景,我将讨论一些根源于如画性美学传统。该传统对“如图画般”的景观欣赏过分强调,从而困扰我们对农业景观进行正确的审美欣赏。而且这一美学传统怂恿我们将农业景观的特征描述为一种缺失审美价值的景观。但我认为这种描述与下列事实恰好相反:尽管农业景观中没有
2、经典地“如图画般”的审美感受,但它仍然是一种具有巨大的形式美与表现美的景观。我通过一个事实将上述提及的两种不同思考方式相联系起来。这一事实就是:尽管形式美是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中一个重要维度,但是农业景观中更为重要的维度是它们所具有的表现美(Expressive Beauty),正是在这里,农业景观中取决于生产性和持续性的审美属性才得以实体化。然而归根结底,我认为农业景观的表现力的性质以及其所呈现的详尽程度,由于诸多原因,到现在仍未明了。6.2 如画性欣赏的传统景观欣赏的如画性传统源于那些在十八世纪中取得突破进展的审美理论与审美体验之中。十八世纪中,审美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其自身,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
3、于艾迪生、哈奇生、博克、爱利森以及康德;并且审美体验还被公认为是一种体现完美生活的特性。美学的兴旺在十八世纪末的所谓的“合成美学”那里达到其巅峰。这种“合成”有着许多成分,就这一章节目的而言,最为重要如下所述:首先,“合成”将无利害性概念巩固为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并成为审美体验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这一概念不仅为美学定义提供一种途径,同时也为审美体验从其它体验形式,如道德的、功利的或是个人体验中分离出来提供一种途径。第二,这种“合成”坚定地确定了景观而非艺术作品,作为审美理论所关心的中心对象,并作为审美体验的范例。而就当前目的而言,最后的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合成美学用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取代了先前
4、单纯对“优美”进行的理想化欣赏,前者不仅有着无利害性,也还包括着优美、崇高与如画性。合成美学造就出一种审美欣赏的理想范式,欣赏者主要凭借无利害性概念来体验景观,并且将它们在优美、崇高以及如画性这些层面上来体验。正如景观学者约翰孔容(John Conron)所指出的,“在十八世纪美学理论中,美学范畴之间的界限相对清晰和稳定:在极大程度上,优美、崇高以及如画性彼此间可以进行区分。”1接着他将这些美学范畴的特征描述如下:“优美的形式倾向于小;优雅,而且精细地富于变化;精致;并且在色彩上洁净。”2与之对照,“崇高的形式是那些最强力感情之源泉,从惊骇到恐怖直至最为猛烈乃至寂静无声的畏惧与欣羡。”3因此,
5、崇高是审美体验那些强大的、剧烈的、甚而可怖的景观的合宜模式。最后,“如画性典型地处于崇高与优美之间复杂而又怪异,变化不定且无规律可寻。”4优美、崇高与如画性之间除了彼此间区分之外,更为重要是或许是这三者相互间结合,用孔容的话说就是“十九世纪的融合”,这种“融合”产生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模式,特别是“如画性的优美”与“如画性的崇高”。5如同这些“融合”所暗示的,在整个十九世纪,如画性逐渐成为景观欣赏的主流模式。如画性的主流地位被三位重要的理论家所巩固,他们是尤夫德尔普里斯,理查德佩恩莱特和威廉吉尔平。这三位理论家不仅将如画性发展成为景观审美欣赏与体验的核心概念,并且他们还积极将这种欣赏模式予以倡导
6、和大众化,从而将它作为欣赏景观的推崇模式。以莱特的长诗景观(landscape)为例,这首诗极力渲染如画性的无穷魔力,吉尔平也在为人所熟知的论文如画性之旅(On Picturesque Travel)以及景观概览(On Sketching Landscapes)中,赋予如画性一种特别关键的地位,并将它作为欣赏英国湖泊地区(English Lake District)与苏格兰高地(Scottish Highlands)的标准模式。6随着如画性作为受欢迎的景观欣赏模式的普及,相应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如画性欣赏和景观的审美欣赏两者绝不含糊地与风景紧密联系起来。该术语“如画性”照字面理解就是“如同画一样
7、”,并且呈现出这样一种审美欣赏模式:自然世界被分割成单个的具有艺术感的景色这些景色要么指向某一主题,要么自身就成为艺术所想表达理念中的一部分,这在诗歌与风景画特别明显。7进而,如画性与风景间的这种紧密联系,被十八世纪合成美学中的关键概念无利害性所巩固。例如,风景画和诗歌中就引入无利害性概念:欣赏者对景观适宜地保持着情感距离与物理距离,从而获得如风景般的观赏视角。因此,景观审美欣赏的焦点逐渐朝向并局限在那些更容易无利害性地欣赏和被考虑成风景的景观类型中,比如英国湖泊地区起伏的山脉、苏格兰高地上陡峭的悬崖以及裸露在外的岩层。正如地理学者罗纳德里斯(Ronald Rees)在论文“山景的趣味”(Th
8、e Taste for Mountain Scenery)中所指出的:如画性仅仅告诉我们景观所意味的就是一个视图、一处风景,而非其在荷兰语及当前地理学中的原义,后者呈现出我们周边普通的、日常的环境的本意。当代平庸的旅游观光客们将兴趣不是放在景观的自然形式与自然进程上,而是放在的某个视角所形成的透视上这是不幸的失误,使得我们辱骂本地的环境而去崇敬阿尔卑斯山和洛矶山脉(Alps and the Rockies)。86.3 农业景观:缺失审美价值的一种景观类型如同里斯在引文中暗示出来的,无利害性的、如画性的景观欣赏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它有自身优势。因为它不仅导致我们对英国湖泊地区、高地、阿尔卑斯还有洛
9、矶山脉的“崇拜”,也“使得我们辱骂本地的环境。”而且,这种辱骂可称之为“审美辱骂”(Aesthetic Abuse),即不能对我们本地的环境,“我们普通的、日常的环境”进行适当的审美欣赏。哲学家齐藤百合子(Yuriko Saito)(音译)重复着里斯对如画性评论的语调,认为这些本地环境“缺失审美价值”:对于自然的如画性欣赏鼓励我们去找寻和欣赏如风景般的景观以及我们环境中优美的部分。相应地,那些缺乏如画般的有效构图、兴奋感与娱乐感(即,不值得在一幅图画上予以表现的)的环境被认为是缺失审美价值。9哪些是“审美辱骂”和“缺失审美价值”的景观呢?不幸的是,这个答案直到现在还涵盖着几乎所有没有任何特色风
10、景的景观不仅涵盖里斯所言及的,“我们普通的、日常的环境”,而且涵盖任何没拥有山脉、悬崖、湖泊与瀑布的景观。举例而言,所有形式的沼泽地,如泥沼、湿低地、泥潭、沼池、泥浆、泥炭地、盐沼以及泻湖,即除开原始山脉湖泊之外的所有湿地类型,它们长久以来就被“认为是缺失审美价值。”10同样的,茂密的完整森林几乎不为我们提供任何机会观览全貌,还有一望无际的开阔草原为我们提供的机会明显地太过为宽泛,这些通常都是“审美辱骂”的对象。 然而,就这一章节的论述目的而言,我们所考虑到那些虽“缺失审美价值”但或许是最有意义的景观,正是在地形地貌上正是沿袭了已经干涸的湿地、被砍伐的森林与起伏不平的草原。它们就是农业景观。奥
11、而多利奥波德,一位具有前瞻意识的思想家,在考虑到我们对土地的辱骂与欣赏后,清楚地看到这些他所称之为的“乡村趣味”的目光短浅以及在美学上的无能为力。在审美能力上,乡村趣味展现着多样性与歌剧、油画一样多。这里有一些人,他们乐意被如同放牧一般穿越“风景”场所;他们认为只有适当搭配瀑布、悬崖与湖泊的山脉才是壮丽的。依据这一标准,堪萨斯州平原便是单调乏味的。他们看见的只是无穷尽的玉米,而非成群的牛群穿越这草原他们不能够看到,如同德瓦卡(de Vaca)(译者注:美国西部探险片大地之王的主人翁)透过美洲野牛的腹部下方看到的这片草原低矮的地平线。116.4 农业景观的形式美面对堪萨斯州无穷尽的玉米田地以及更
12、为普通的农业景观,这些被百合子认为是“缺失审美价值”或被利奥波德评述为“单调乏味的”景观时,我们相应的欣赏对策又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的景观欣赏,首先应该从无利害性的、如画性的范例中抽身出来,并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回到先前单纯对“优美”进行的理想化欣赏之中。如上所述,孔容将优美描述为小、优雅的、精细地富于变化、精致并且在“色彩上洁净。”理所当然,这并不适合于农业景观,但是与强力、猛烈的崇高以及复杂的、不规则的、怪异的如画性的描述相比,这种优美的描述更加接近一些。尽管“小”这种描述对于农业景观而言,并不总适宜,但是农业景观被予以妥善照顾时,它经常是优雅的、精细地富于变化、精致并且在“色彩上洁净。”依据农
13、业景观的形式属性,它们可以单纯作为“优美”来进行欣赏这种优美,正是孔容所推崇的范例。克莱夫贝尔,极力倡导形式美作为审美体验的适宜的焦点,并在他所谓的艺术作品“有意义的形式”之中找寻美。然而,即便贝尔将审美兴趣几乎排他地放在艺术上,他也愿意在景观中寻找到审美价值,特别是将这处景观,用他的话说,用“线条和色彩组合成一个纯粹形式”来进行欣赏的时候。并且有意义的是,他的案例就是有着“田地和农舍”的这样一处农业景观:我设想,我们每个人将对象作为纯粹的形式来获取其意象。我们用艺术家的眼睛观察事物。他难道不能对景观的这个突然的意象作为纯粹的形式,哪怕生命中只有这样一次?在这一次,不是将其看做原野或者农舍,而
14、是将其感知为纯粹的线条和色彩。12为了发现景观的审美价值,贝尔建议我们“用艺术家的眼睛”来观赏事物。我认为这是一个面对“缺失审美价值”或“单调乏味”的农业景观时,我们应优先考虑的对策。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欣赏途径,通过这种途径,我们的景观欣赏从无利害性的如画性范例抽身出来,重新回到先前单纯对“优美”进行的理想化欣赏之中。这是因为与经典的风景般景观有所不同,许多对农业景观的艺术化处理并不依附某个无利害性的、如画性的范例上,而是在观赏农业景观的形式美的同时,进行更直接地艺术实践。特别地,那些在绘画中追寻更为抽象形式的艺术家们,当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农业景观时,他们常常发现这些景观能呈现孔容所描述
15、为“优美”的诸多特征,如优雅、精致还有精细地富于变化,并“在色彩上洁净”。加拿大艺术家塔考塔纳柏(Takao Tanabe)的作品大地,第26号(The Land,#26,1972)以及大地,4/75卡尔加里东部(The Land,4/75East of Calgary ,1975)可以说是为这样的观念转变提供具体的例证。插图二:大地,4/75卡尔加里东部(塔考塔纳柏,1975)一旦我们“用艺术家的眼睛”来观赏农业景观,它们的形式美便出奇地明显。这在田地景观中尤为突出,正如塔纳柏的绘画中所呈现的。以北美中西部的谷物田地为例,颜色的精致和线条的粗犷与其尺度和范围相结合,产生出景观中惊人的形式美:
16、绿色和金黄色正方形所构成的、强烈视觉效果的、类似棋盘式的方格图案,无限小的、不同的灰色梯度组成一个巨大矩形,或是“无边无际的深褐色与赭石色斑纹,连绵数里,直至天际。”13这样的特征在加拿大任何一个大型谷物农场景观中都可以看到。插图三:农业景观,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在芬兰的农业景观,这样特征依然也非常明显:尽管它尺度并不是那么巨大,但它可能在更为微妙与更为精细的层面上展示着景观的形式美。14插图四 农业景观,芬兰:海门6.5 表现美在农业景观中,尽管形式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成为其审美价值中的重要维度,但是它并不代表着农业景观审美价值的全部。与贝尔不同,我们不应将艺术作品与景观的审美价值局限在形
17、式美中。回想一下利奥波德所鄙视的“那些乐意被如同放牧式的穿越风景式的场所”,并发现农业景观是“单调乏味的”的人们的审美能力时,他并没有继续称赞农业景观的形式美。更适当的说,他建议我们去看,去用我们心灵的眼睛去看,这些“被牛群破坏着的草原”以及“德瓦卡透过美洲野牛的腹部下所看到低矮的地平线。”利奥波德在这里强调的是,农业景观有着更多类型的美,而非仅那些在当下打动我们眼睛的形式美。哲学家约翰浩斯柏阐述了一个与之相似的观点:当我们静观布满繁星的夜空或依山的湖泊时,看到的不单纯是那些令人愉悦的线条、形状与体量,而是在我们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事情,它们深深浸染着我们记忆与体验中那些情景和感受,从而生发
18、出那份精致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15我将对这个被利奥波德所暗示出,并由浩斯柏直接阐明的要点加以详尽论述。在论述之前,有必要介绍美学中存在的一种区分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尽管我在第四章已经论述了这一区分“稀疏的感觉”与“稠密的感觉”间的区分,以及相关概念“表现美”与“生活价值”;但是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虽然我追随普罗尔的思路,使用“表现美”这一短语来描述这种在审美价值中“更为稠密”以及更为重要的维度,但同时,我们也必须使用浩斯柏的“生活价值”概念;因为在后面章节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不是被每一处景观所表现的日常生活价值都能适当地描述为“优美”。在审美价值中,关于“稠密的感觉”的一些辅助评论是
19、有帮助的,因为在这种感觉上,农业景观能够被认为具有一种表现美。如上所述,按照浩斯柏的说法,对象在稠密的感觉上表现出“生活价值”。这一术语涉及到与物体相联系的一个更广层面的人类情感、态度和倾向等,用“生命价值”这一术语表达这些物体表现这些情感、态度和倾向非常恰当。关于“表现”概念的性质最初由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所阐明。16因此对于对象所表现出的生活价值,后者必须不仅仅由该对象所暗示出,而应该是在感觉或感知对象中被视为对象自身之属性。以此方式去理解,表现就不应特别地归因于那些源自个人自身历史的独特联想。更恰当的说,应归因于那些更一般以及更深层的联想,并且这些联想典型地根植于整个人类环境的所有个人之中
20、,并且这些联想在根本上,来源于这些人在一个具有表现力的物体的“真实”性质和功能层面上所感知到的事物。因此,对象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常常就是那些能够反映“形成对象的性质与功能的要素和动力之本质的事物。”17在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中,应用“稀疏的感觉”与“稠密的感觉”间的区分之前,有必要顺便指及一下,在关注农业景观的表现美与其表现的生活价值时,我们最终走出了十八世纪合成美学在找寻农业景观中存在的美时所陷入的误区合成美学认为此种类型景观“缺失审美价值”,并最终对其“审美辱骂”。如上所述,“审美辱骂”根源于景观欣赏的无利害性的、如画性的范例当中,就它将重点排他地放在“如图画般”风景上的作法而论,欣赏农业景
21、观的形式美可能起到少许纠偏的效力,但这并没有完全消除农业景观欣赏之症结,因为形式美与无利害性彼此间可完全协同。然而,一旦我们关注于农业景观的表现美及其表现出的生活价值时,无利害性概念在在审美体验中所扮演的主导地位以及它强加限定的角色将被质疑:因为如上所述,一个对象所表现的生活价值最终与形成对象“真实”本性的所有事物相连:一个具有表现力的对象“真实”本性不仅与其是否为“风景般的”对象无关,也不大可能在我们对该对象所谓的无利害性地体验之中被揭示出来。6.6 农业景观的表现美:功能性、生产性与可持续性在一个对象的表现美其看上去所表现出的生活价值,最终与形成对象“真实”本性的所有事物相连,并在极大程度
22、根源这些事物的前提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农业景观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取决于它们特定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良好地或拙劣地履行这些功能,这便是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生产性与可持续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任何农业景观“真实”本性就在于它们是一处功能性景观。事实上,农业景观就是功能性景观的范例。一般说来,功能性景观就是那些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创造的景观。由此,功能性景观便在不同程度上被赋予一种(实现人类目标的)设计,并且它们被赋予这种设计的程度与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样的景观所表现出的生活价值。换句话说,功能性景观所表现的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计划如何充分地使得其功能履行起来变得容易
23、,即确决于它们如何具有生产性与可持续性。这些考虑与农业景观尤其相关,因为通常这样的景观以及某些新农业景观都是赋予高度的设计且赋予良好的设计这些正好与生产性特定相关。它们所履行的功能类型以及如何履行使用土地自身生产食品和纤维产生出这样一种高度设计化的景观。而且,这样的景观整体上被赋予良好的设计:在农业中,年复一年的反复试验,同产品的迫切需求一起,使得景观能作为优良设计的范例来欣赏外观上崭新、干净与整洁,所表现的生活价值为精巧、效率和经济。进而,不仅是辽阔的田地,还有处于其上的农业机器和农业建筑物,这些都应该按其如何实现其功能以及如何良好实现其功能的方式来进行欣赏。再次考虑机动式采摘机、联合收割机
24、以及谷仓和其它的农业建筑物这些案例。这些都是按照成为一个生产流程的收集、分类与清洗而设计的机械,依据所必需的生存、生长及产出而设计的结构,并遵循自然所固有的停耕期而设计的储存单元。这些机械和建筑不仅表现出与良好设计相联系的生活价值,而且形成一种在其它地方不可能找到的风格、雅致与简洁。简而言之,农业景观具有巨大的表现美。18尽管农业景观的形式美给人印象深刻,并且是它们审美价值中的重要维度,但它最终在农业景观的表现美面前黯然失色。 插图五:谷物贮藏设备,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以及萨斯喀彻温省按照上述思考方式,农业景观的表现美取决它们的生产性,取决于它们成为“表现那些如精巧、效率与经济等生活价值”的“良
25、好设计的范例”。然而,功能性景观所表现的生活价值也确决于它们的设计如何是其功能良好地予以履行,即取决于它们如何具有生产性与可持续性。因此,为了充分确定农业景观的表现美,我们必须不仅考虑它们的生产性,同时也要考虑它们的可持续性。在这里,与生产性有所不同,可持续性呈现得并不那么明晰,并因而景观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就不在那么正面与积极。环境哲学家勒德赫廷格尔(Ned Hettinger)强有力的指明了这一点:如果在美学层面上欣赏现代农业景观时,此欣赏包含着将焦点放在功能之上,但如果这样的景观并非是可持续的如同环境主义者对农业的指控,那么对于这样一处具有良好功能的景观,我们所作出的适当的审美反应就不再是积
26、极的,而是对这一整片功能紊乱的系统感到沮丧。现代农业景观依赖于煤与石油,这些都是对土壤具有腐蚀性的,都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并且破坏着乡村社区的和谐依据欣赏焦点放在现代农业景观的用途、目标与功能之上,这样的农业景观所表现的(生活价值)便是浪费、目光短浅和肆意挥霍。19赫廷格尔的观点是,农业景观如同“一整片功能紊乱的系统”,其表现出来的是诸如“浪费、目光短浅以及肆意挥霍”,而非“表现那些如精巧、效率与经济的生活价值的良好设计的范例。”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个观点正确的话,农业景观所谓的表现美可能极大地失去光泽,甚至会称之为“表现丑”而不再是表现美。究其本质,赫廷格尔关心的是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中社会和环
27、境所付出的代价,并且这些代价,理所当然在农业景观中非常显著。许多这样的景观一旦回到小型家庭农场,尽管它们可能不是“良好设计的范例”,但它们至少不是“一整片功能紊乱的系统。”然而,这样的景观现在常常是那些废弃的农场,以及被抛弃和毁坏的农场建筑物。事实上,现代农业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与社会巨大代价已经预设了一种很容易视作表现“浪费、目光短浅以及肆意挥霍”生活价值的现代农业景观。插图六 被废弃的农场建筑,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以及萨斯喀彻温省更进一步,只要这里的农业景观中没有那些先前兴旺但随后衰败的农场(译者注:小型家庭农场)的痕迹,那它常常被意味着是展现当今农业的环境代价的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的罪证,并加剧
28、着这种消极的生活价值“目光短浅和肆意挥霍”。插图七 农药以及杀虫剂的使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一旦我们充分认识到农业景观这一功能性景观具有表现美这一重要性,并且认同其表现美取决于景观的生产性与可持续性的话,我们便会开始对以下问题进行深思:这些农业景观到底是“表现着精巧、效率与经济的良好设计的范例”还是“表现着浪费、目光短浅以及肆意挥霍的一整片功能紊乱的系统”?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点需要阐明:首先,如上所述,一个对象所表现的生活价值最终与形成对象“真实”本性的所有事物相连,因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对象所表现的生活价值不仅取决于那些在感知上视为对象“真实”本性的那些事物,而且也取决于那些在事实上就是对象“
29、真实”本性的事物。第二,由此推论,到底农业景观所表现的是“精巧、效率与经济”还是表现着“浪费、目光短浅和肆意挥霍”这一问题,很明显不能仅从美学分析或哲学争辩中加以解决。而应更适当的说,这完全是一个经验性的问题,此问题最终的确定涉及到农业景观本身与农业实践等相关事情的本质。第三,一旦所有的事情确定之后,很明显对上述问题可能最终不会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可能有些农业景观类型表现的生活价值主要是积极的,而其它的则是的消极;而且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可能是,如果不是绝大多数,至少许多农业景观将同时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生活价值。简而言之,欣赏这些农业景观的表现美真的有几分如同人文地理学家皮尔斯刘易斯(Peirce
30、Lewis)所说的,“要勇敢面对这种分歧。”206.7 结论最后,我简单地概述一下这一章节中五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当从景观欣赏中的无利害性的、如画性的范例的阴霾中抽身出来时,农业景观不再是缺失审美价值的景观,而在事实上具有异常显著的形式美与表现美。第二个要点,在许多农业景观中,景观的外观层面赋予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式美,而景观的其它层面如功能性、生产性与可持续性则赋予其表现美。进而,第三个要点,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中,最有意义的维度取决于这些景观到底是“良好设计的范例”还是“一整片功能紊乱的系统。”第四个要点,对于此问题的回答,完全取决于一个具有经验的主体如何就事论事地对其作出评判。这反过来暗
31、示出第五个要点,即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中的最有意义的维度的真实本性以及其所呈现的详尽程度,到现在仍未明了,并随特定案例而异。21注释:John Conron,American Picturesque(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0),17。同上。同上,18。同上。同上,19。关于如画性的重要理论著述如下William Gilpin,Three Essays:On Picturesque Beauty,On Picturesque Travel,and On Sketching Landsc
32、ape 1792;Sir Uvedale Price,An Essay on the Picturesque 1794;以及Richard Payne Knight,The Landscape 1794 and Analytical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s of Taste 1805。参见Allen Carlson,“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Nature,”载Th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ed. E. Craig(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
33、,Vol. 6,731735。Ronald Rees,“The Taste for Mountain Scenery,”载History Today 25(1975):305312,引文见312。Yuriko Saito,“The Aesthetics of Unscenic Nature,”载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56(1998):101111,引文见 101。关于湿地“被考虑为缺失审美价值”的论述,可参见我的“Soiden Ihaileminen:Kosteikkojen Vaikea Kauneus”(Admiring Mirelands:The Difficult Beauty of Wetlands),载Suo on kaunis,ed. L. HeikkilaPalo(Helsinki:Maakenki Oy,1999), 173181;Holmes Rolston,III,“Aesthetics in the Swamps,”载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43(2000):584597;以及J. Baird Callicott,“Wetland Gloom and Wetland Glory,”载Philosophy and Geography 6(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办公空间装修合同
- 设备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全新版
- 工程车辆采购合同样本
- 有限合伙投资入股合同模板
- 服装公司供应商合同管理范本
- 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合同范本
- 企业年会承办合同范本(专业版)
- 美团押金合同范本
- 20《金字塔: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4年学位法学习解读课件
- 【基于PLC的停车场车位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
- GB/T 43947-2024低速线控底盘通用技术要求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作业专项施工方案24
- 卒中后足内翻康复治疗
- 诊所申请医保定点资料模板(一套)
- 2023年英语专业四级时态测试题及答案
- 《社区康复》课件-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的社区康复实践
- 2023年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项目团队的激励和激励理论
- 广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备案申请材料清单说明(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