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稳事件对金融市场监管的阻碍”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沈联涛2002 年9 月23 日李锷教授、林麟书教授、各位杰出学者、各位嘉宾:大伙儿好!我专门荣幸获邀在职业训练局二十周年的第三场杰出学者企业家讲座上发表演讲。只是,紧随国际知名的杰出科学家兼香港大学新任校长以及香港科技园行政总裁之后发表演讲并不轻松。我想在演讲的开首作出证券监管者一般会作出的声明:今次演讲的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尽管我在预备讲稿时曾征询若干同事的意见,但我想强调,以下意见不一定代表证监会(包括证监会非执行董事)的立场1。我希望发表这些意见,是因为我相信在完善香港投资者的权益保障那个目标的进程上,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
2、点。众所周知,自美国发生Enron(安稳) 及WorldCom(世界通讯)事件后,企业倒闭和企业管治失当事件已成为热门的话题。去年,安稳1 我专门感谢欧达礼先生与其它证监会同事就这篇讲稿向我提供宝贵的意见,亦多谢赵雅贤女士在秘书事务上为我提供协助。本讲辞内一切观点、错误及遗漏完全属于作者本身的责任。及世界通讯事件所涉及的市值损失总额达800 亿美元(6,240 亿港元),约相等于香港同期股市市值的总跌幅。我打算将这次演讲分成三部分:首先,我会概述企业管治问题的症结和各要紧市场正采取的补救行动;目前监管香港上市公司的架构;及证监会在处理企业失当行为方面所担当的角色。安稳事件发生后的规例修订亚洲金
3、融危机爆发后,良好的企业管治的重要性立即备受注目。2000 年科技股泡沫的破裂,使欧美的市场监管机构理解到,科技股泡沫在某程度上可能是因差劣的会计帐目和企业失当行为所导致的,而这亦使到企业管治成为全球关注的课题,换言之,欢呼声过后(或潮水退后),问题(或礁石)便开始显露和呈现。安稳、世界通讯及其它有关公司事件的始末正逐步揭露。人们仍在争论这些公司的倒闭缘故,但情况大概是,正如一名美国监管机构高层人员向我表示,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企业管治失当事件。企业管治之因此失当,是由于有关制度的若干制衡机制被不同层面的利益冲突削弱所致。由于美国拥有规模最大、最具深度的证券市场,同时设有最严密的监管架构
4、,因此值得我花点时刻解释美国与香港的制度(香港的制度大致上建基于英国和澳洲的一般法制度)之间的分不。企业管治搀合于每个司法管辖区的金融、法律和市场历史之中。美国于1929 年发生的华尔街股灾,促使当局在1933 及1934 年订立有关的证券法规及成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形成了美国现行的证券监管制度。该制度是以法定的信息披露为基础,规定任何打算向公众集资的公司都必须透过闻名的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及检索系统(EDGAR)2,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呈交法定资料存盘备案。那个以规则为本的制度是以 “买方自负”原则(caveat emptor) 为基础,设有一套规则以指明发行人必须向投资者和公众披
5、露按推定理应是重要的的信息。事实上,美国设有四道遏止企业失当行为的重要防线。专门明显,第一道阻止企业失当行为的防线是企业的治理层或董事局本身,包括应该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美国参议院在董事局在安稳倒闭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报告书3中,清晰指明安稳事件涉及有关方面未有履行受信责任:“安稳的董事局未有保障公司股东的权益,并因同意安稳进行高风险的会计帐目活动、进行存在利益冲突的不恰当交易、大量未经披露的帐外活动以及向行政人员支付过高薪酬,导致这美国第七大上市公司倒闭。” 专门多司法管辖区仍在讨论薪酬偏低的非执行董事是否能够阻止严峻的企业失当行为的发生。第二道防线为企业顾问,例如审计师、律师、专业
6、估值师、保荐人、投资银行、银行家和信贷评级机构等,他们应就企业的表现(包括其遵守相关操守准则、规则及法例的情况)提供独立专业意见。近期的个案显示,由于上述专业顾问向其客户收取巨额费用,因此人们便会质疑他们所提供的意见的独立性。这确实是为何上述专业人士本身亦须2 EDGAR 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3 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董事局在安稳倒闭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报告书,页107-70, 2002 年7 月8 日。受到规管。例如,在美国和若干欧洲国家,审计师受到公众监督。然而,在英国、欧洲其它国家
7、和香港,审计行业仍普遍实行自我监管。第三道防线是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美国的交易所(例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按照其相关规则和数量准则来评审公司的上市资格,而所有发行人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呈交有关的法定资料以作存盘备案。美国的制度设有由罚款以至判监等不同形式的制裁,从而惩处提供虚假或具误导成分信息的人士。一般而言,蓄意违反证券法规属刑事罪行。此外,美国的交易所会紧密监察在其上市的公司,并经常将表现欠佳的公司除牌。例如,去年有770 家公司在纳斯达克被除牌,其中有390 家因未有遵从上市规定遭除牌,数目接近新上市公司总数(145 家)的2.7 倍。另外,美国各州及联邦检察部门亦可采取严厉的
8、行动来打击企业盗窃、行骗或欺诈罪行。最后,上述三道防线以集体诉讼及胜诉收费制度作后盾。任何股东若认为利益受损,均可联手对有关公司的治理层或大股东直接采取法律行动。小股东掌握这项强力武器后,便可确保公司的董事、控权股东及其顾问加倍慎重行事,以幸免引发费用高昂的集体诉讼行动。我想指出英国、澳洲及香港的法制并不设有上述集体诉讼及胜诉收费制度,缘故是这三个司法管辖区采纳另一套法律制度,并认为此举会促使社会上形成动辄兴讼的风气。然而,纵使设有上述强大的制衡机制,仍然难以幸免安稳和世界通讯事件的发生。为秉持公平行事的原则,美国当局迅速在2002 年7 月30 日制定塞巴尼斯奥克斯雷法案(Sarbanes-
9、Oxley Act), 透过以下措施加强企业管治及审计监管:成立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审察委员会以强制执行会计业的专业标准、操守准则和专业能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禁止有关方面向审计客户提供涉及利益冲突的顾问服务,从而加强上市公司帐目审核的独立性;规定公司的行政总裁和财务总监须亲自认证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确性,以及就欺诈行为订立更严厉的罚则;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尤其是涉及帐外交易和内幕交易等范畴的规定;指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检讨确保证券分析员的独立性的规则,以保障其独立性和客观性;指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全面检讨企业管治、审计与非审计工作的分隔,以及信贷评级机构的角色;及增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可
10、动用的资源。以上我花了点时刻讲解美国的制度,是因为熟悉美国制度的市场分析员往往会质疑,为何我们不能将美国模式的法规纳入香港的制度。他们有此方法是因为他们普遍存有某种误解。我将于稍后解释这两个制度事实上截然不同,而我们亦需要了解在我们本身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之下保障股东权益的最佳方法。在欧洲,欧洲委员会发表了连串重大的改革指令,旨在协调和巩固欧洲各证券市场,当中包括制定招股章程指令、透明度责任指令、投资服务指令、打击市场舞弊指令以及对上市准入指令的修订。英国亦正完善其公司法和证券监管制度:在2000 年5 月,英国上市主管当局的职能由伦敦证券交易所(该所自1984 年起担当这项职责)转移至英国金融事
11、务治理局(FSA)。上市主管当局负责制订英国上市规则,即证券发行人及英国一级市场需符合的规定,并监督该规则的遵从情况。上市主管当局亦负责批准证券纳入作为英国的正式上市证券;在2002 年7 月16 日,继公司法检讨督导委员会发表总结报告后,英国政府发表了白皮书,指出公司法将予以精简和现代化,以便适用于所有公司;在2002 年7 月30 日,英国金融事务治理局就上市机制的检讨发表咨询文件4。澳洲于1999 年10 月通过企业法经济改革打算法案,并于2000 年3 月13 日生效,当中提出以下的要紧改革:引入遏止企业失当行为的法定衍生诉讼制度,以修订在一般法下实施的诉讼制度和规定股东可强制行使其权
12、利的情况;厘清董事应慎重行事及勤勉尽责的责任;及为澳洲的会计准则厘定过程设立全新的制度性安排。在内地,中国证券监督治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为上市公司订立企业管治措施的工作亦有显著的进展,例如:引入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聘请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则;推出提交季度报告的规定;规定表现差劣的公司须退市;及中国证监会与公安部门更紧密合作,加强执法行动。4 英国金融事务治理局,上市机制的检讨,第14 号讨论文件,2002 年7 月。由此可见,各要紧市场,包括内地市场,都正就本身的企业管治和证券市场监管架构积极进行改革。香港的企业管治和保障投资者权益的情况香港一直对企业管治的改革进程未有怠慢。正如财政司司长在2
13、001-02 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表示,我们的首要目标是 “希望香港在企业管治方面成为典范,远超区内的竞争对手。我们要为投资香港业务的人士提供亚洲区内最佳的保障,让本港上市公司的企业管治水平 符合最高标准”5。香港就此所采取的要紧措施包括以下各项: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发表重要的咨询文件,提出有关企业管治事宜的上市规则修订建议,当中涉及股东权益保障、董事及董事局常规及企业汇报及资料披露。咨询工作于5 月结束,市场正等待有关的咨询结果;公司法改革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于2000 年开始全面检讨企业管治事宜,并于2001 年7 月发出咨询文件,载述有关董事责任、股东权益及加强企
14、业汇报的具体建议。常委会在多个范畴所提出的建议都获得社会人士的广泛支持,而有关建议亦与各要紧市场的措施十分接近。政府当局正研究如何尽量采纳该等建议;常委会正稳步迈向第二时期的检讨,以研究审计委员会的角色与职能、制定各类公司的财务汇报准则,以及研究现行企业汇报制度的效用。上述工作预期于2002 年底完成;证券及期货条例(“该条例”)于2002 年3 月获得通过,并预期将于2003 年初生效。该条例将可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而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亦将依照该条例成立。此外,该条例可增强证监会的调查权力,并给予投资者就向公众作出的虚假或具误导成分的信息披露提起私人诉讼的诉因;在2002 年5 月6 日发
15、表咨询文件,建议依照对该条例的有关规例作出的修订订立附属法例,以赋权证监会依照该条例成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事宜的法定监管机构。此举使香港更接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运作模式,即由交易所(例如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处理上市事宜,但若上市公司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成分的信息,则法定监管机构能够采取执法行动;及至于国际方面,证监会与意大利的证券监管机构,即意大利全国证券交易所监察委员会(CONSOB)共同主持透明度与信息披露专责小组,负责制定一套国际持续披露准则。若国际证监会组织采纳该套准则,我们日后将能够直接因应香港的情况而采纳该套准则。5 本段内容大部分摘录自由财经事务局于2002年2月向立法会财经
16、事务委员会提交的题为致力加强企业管治:上市规则的检讨及其它措施的报告。在推行上述措施期间,香港亦开始经历若干企业事件。最近,香港的小股东采取了连串主动争取权益的行动,要求监管机构干预有关企业的交易。在香港,小股东采取行动以争取权益是良好的征兆,而近日投资者的投诉日渐增多亦不无缘故。市况畅旺时,鉴于所有投资者都期望资产价格上升,因此可疑的交易会较难察觉。然而,在跌市期间,小投资者会关注到大股东或会进行某些交易,使小股东的权益被摊薄或使其权利受到损害。鉴于凡向公众筹集资金者,都向公众负有以竭诚公正的态度行事的责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上市公司通常透过以下途径受到规管:它们必须首先符合
17、上市规则所规定的上市准则才可获准上市、其进行交易的手法须符合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及上市规则的规定,同时需符合例如公司条例及证券及期货条例等适用法例的规定。正如图1所示,涵盖企业行为的规则,包括守则及规则(如规管上市公司、非法定的上市规则)及法例(如公司条例)。此外,举例而言,有关规则亦包括管限企业融资顾问行为的企业融资顾问操守准则。守则与法例的要紧分不,在于守则所施加的制裁并无法定权力,而法例则可施加由民事赔偿以至监禁的法定制裁。在香港的现行监管制度之下,除了由一家监管机构联合交易所(“联交所”) 负责执行上市公司需符合的上市要求之外,另外亦有多家机构同时负责规管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的手法例如联交所
18、依据上市规则进行监管、证监会依照收购守则实施规管和监察有否内幕交易及市场操纵活动、廉政公署负责处理贪污个案,而商业罪案调查科则处理欺诈及盗窃个案。财政司司长能够依照公司条例第143 条委任特不审查员进行调查。至于上市公司是否需要退出香港交易所营办的市场,则取决于上市规则的规定以及有关公司的清盘程序。鉴于企业失当行为跨越多个范畴及不同监管机构的司法管辖权,因此当中涉及的核心课题,在于香港应否设立单一的要紧企业监管机构或统筹部门,确保有关当局对在香港发生的企业失当行为采取贯彻一致及坚决不移的响应措施。企业失当行为可按不同的严峻程度加以划分,当中包括缺乏管治能力及不公平的交易以至明显的盗窃行为。现就
19、此提出以下三大要点:-首先,大部分的香港上市公司都遵守法纪。正如近期标准普尔就香港的企业管治作出的检讨6所指出:“与其它亚洲国家6 标准普尔,“香港的企业管治”,2002 年2 月15 日,载于 。比较,香港在企业管治方面表现卓著。”我们的确有若干上市公司跻身亚洲区内运作得最良好的公司的行列;其次,所谓充分及公平的信息披露的差不多原则,是指假如有任何信息关于投资者就有关公司的财政状况及以后业务展望作出的投资决定属关键或相关的资料,那么该上市公司便应该提供所有这些信息。这便是执行遏止提供虚假及具误导成分的资料的法规的作用;第三,在公司成功上市后,监管者在这些上市公司进行的交易方面的参与涉及两个范
20、畴 交易的“监管地带”,即监管者往往为着确保本身执行的有关规则在有关交易进行之前已获得遵从而介入该等交易。此外,另一些执法行动属于在“交易完成后”才采取的,当中需要监管者就有关失当行为进行调查及检控,并会牵涉证监会的法规执行部、警方及在有些情况中,廉政公署。我将在本节集中讲述企业交易中的“监管地带”的情况,即属于香港交易所及证监会专责管辖的范围。在下一节,我将会详述我们的执法职能。依照证监会与联交所在1991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联交所(目前附属于香港交易所)是上市公司的前线监管机构。这是因为联交所负责执行规管上市公司的上市、大部分有关上市公司行为操守的事宜及退市或除牌规定的上市规则。联交所差不
21、多上是采纳以素养审核为本的监管制度来审批主板的上市申请,而于1999年设立的创业板则采纳以信息披露为本的监管制度。香港交易所于2000 年进行股份化改革及上市后,市场对其监管角色的性质的看法开始有所改变。首先,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交易所不能获给予法定执法权力,而其与其它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属合约性质的关系。第二,市场认为(不论是对或错),基于商业上的诱因,以盈利为目标的交易所会积极鼓舞更多公司上市,但打击企业失当行为涉及成本和风险,而且通常可不能带来任何商业利益。一些棘手的个案可能会引致诉讼行动,继而损害公司价值。第三,各界普遍认为不应让一家上市公司监管其它上市公司。正如我刚才在讲述美国的监管制度时
22、所解释,遏止企业失当行为的第一及第二道防线分不是公司治理层、董事局委员会,以及其审计师、法律顾问、保荐人及投资银行的廉洁稳健和持正操守。在香港, 监管上述各方的企业管治的规范, 要紧属于缺乏法定制裁的上市规则的范畴,而与美国或英国比较,前者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后者的金融事务治理局则能够施加民事罚款。不属上述范畴的其它界不则由自我监管组织加以监察。因此,在日常企业交易的监管地带中,第三道防线取决于监督这些交易的监管者的角色。目前,上述监管地带由两套准则所规范,分不是香港交易所执行的上市规则及由证监会执行的收购守则。香港的上市公司每日进行数以千计的商业交易。正如我所讲,由于香港整体上具备良好的企业管
23、治架构,因此这些交易大多无需监管者介入。然而,某些可能会被股东、债权人及企业的其它关涉各方提出争议的交易,应该受到法院的管辖。这确实是第四道防线。依照我们的一般法制度,只有法院才获赋最适当的权力决定一宗交易是否合法。但是,在香港,诉讼费用十分高昂,而且缺乏集体诉讼胜诉收费制度,因此不难想象会有股东要求监管者介入有关的争议性交易。若这些交易属于上市规则或收购守则的监管范围,负责的监管机构便会进行尽职审查,以确定有关法规有否获得遵守。当中涉及查证有关申请人或其顾问是否已妥当地完成本身的工作,以及有否作出全面而公平的披露,而在专门情况下,更需要由独立股东作出表决。上述尽职审查工作可能包括要求有关方面
24、披露额外资料、作出澄清及进行独立估值。最可能会引起争论的,确实是那些看来不公平但却符合有关的非法定规则的交易。这方面应透过适当地进行市场咨询及其它必要的程序,从而在规则上作出修订。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在于非法定的规则或准则能否有效地监管企业行为。在这些准则之下,私下公开责备或严厉责备被认为充其量只属于轻微的处罚。若能够对违规行为处以被驱逐离场的惩处,例如撤销牌照,或订明违规者实际上会被勒令退市(如收购守则的规定),操守准则才能发挥作用。然而,退市机制迄今尚未被用作为制裁上市公司的纪律处分手段。证监会已发觉那个问题构成执行企业信息披露规定的漏洞,尤其是关于采纳以信息披露为本的监管制度的创业板,有关
25、问题更为严峻。为了加强信息披露的制裁措施,我们在5 月就“双重呈报规定”咨询市场意见,建议订立证监会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定监管者。我们专门快乐看到咨询结果支持建议中的规则修订,而政府亦差不多给予有关批准。因此,依照顾该会在明年初生效的该条例的附属法例,所有呈报香港交易所的资料,都必须同时呈交予证监会。举例来讲,假如有关方面所披露的资料存在严峻的虚假或误导成分,证监会可行使该条例第182-3 条所给予的权力展开调查,并从一系列的执法途径中选择采取适当的行动,当中包括:暂停上市证券的交易;申请法庭颁令,以便就上市公司出现的压迫小股东情况、不充分披露、不公平地损害股东的利益的行为、形事罪行或失当
26、行为作出补救;发出禁制令以制止违反该条例的行为;建议财政司司长就披露涉及证券的虚假或误导性资料的个案,在市场失当行审裁处进行民事诉讼;就披露涉及证券的虚假或误导性资料的行为作出刑事检控;申请将有关公司清盘;及对上市公司的证监会持牌企业融资顾问采取纪律处分行动(包括处以最高为1,000万元的罚款,作出责备及临时吊销或撤销牌照)。现行制度的问题在于纵使进行了这些改革,我们的监管地带目前仍是由一家前线监管机构依照上市规则来监察上市及除牌事宜、企业管治架构及各类交易,而证监会则直接负责执行收购守则的事宜,并监察和监督该前线监管机构。这确实是目前由两家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的制度或割裂的监管制度有欠清晰之处,
27、也使到整个监管过程更形复杂并增加额外成本。由于没有单一的监管机构能够全面了解犯案者的最终意图,因此需要协调监管角色,结果导致监管工作受到阻延。事实上,近期的一些个案亦显示出,监管套戥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这是因为假如某宗交易未能符合其中一套规则(例如收购守则)的规定,有关公司可对交易加以修改,然后尝试依照上市规则进行另一宗动机类同的交易,因而令致小股东感到相当失望。总而言之,就监管及保障小股东权益而言,香港的现行模式与“美式制度”有专门大差不。在美国的法制下,受屈的股东能够透过集体诉讼胜诉收费的诉讼安排,就差劣的信息披露或以其它理由提起诉讼。除此之外,两者之间还有专门多其它差异,包括美国证券交
28、易委员会的权力及职权范围、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施加的压力,以及美国的交易所可迅速地将上市公司除牌等。在小股东进行诉讼方面,英国与香港的情况较为相近。在英国,法律诉讼费用亦甚为高昂,但英国的金融事务治理局则以法定监管机构身分负责执行上市规则,更有权就违反该规则的行为施加罚款。由强而有力的独立组织执行全面涵盖上市公司监管重点的严厉行政制裁,可起到最有效的阻吓作用其优点是迅速、有效率、可增加公众的信心,并以行政上诉作为制衡机制及提供司法复核的机会。在香港,那个目前由香港交易所及证监会治理的“监管地带”必需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当有关方面实际上难以借助法律上的补救措施时,那个“监管地带”便构成
29、我们应付企业失当行为的要紧防线。假如“监管地带”的监管者的权力受到削弱,那么在没有其它补偿机制的情况下,整个投资者保障制度也无法全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换言之,我们必需首先处理两项要紧的政策事宜。第一,我们应否改变现行的法定监管制度,以完善企业管治及保障股东的权益;第二,现行的涉及“监管地带”的监管架构及程序应否简化,以免在就企业失当行为作出监管响应时出现工作重叠及延误的情况。这些问题事关重大,只有透过广泛的咨询才可由政府当局及立法机构加以解答。我能够在此提出的,确实是国际上已就这些事宜提供充足的经验及进行充分的讨论,值得我们参考借鉴。我在证监会的同事和我本人因此明白,有关政策决定涉及极其繁复的
30、考虑因素,再者,我们也没有低估承担有关工作所需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因此,我个人欢迎财政司司长最近公布政府正在考虑委任专家小组,以研究那个复杂的课题。证监会在打击企业失当行为方面的角色最后,让我讲明证监会如何透过执法行动打击企业失当行为。正如我刚才所解释,香港并没有单一的企业监管机构。联交所除担任上市公司的前线监管者,负责执行上市规则之外,亦是批准公司上市的审批机关。证监会亦分担监管上市公司操守的责任,所涉及的范畴包括打击内幕交易、监管证券权益的法定披露(证券(披露权益)条例),以及在怀疑有不当情况时审查上市公司的簿册和纪录。此外,证监会亦负责执行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至于涉及贪污、诈骗及盗窃的案件
31、,以及超越香港司法管辖权的个案,证监会会与其它监管机构合作进行调查及跟进查讯,当中包括联交所、商业罪案调查科、廉政公署及海外监管机构。作为保障证券业的法治情况的法定监管机构,证监会亦必须在法律所给予的权力范围内行事。大伙儿必须明白,我们一般不能干预商业上的交易,而该等交易的事宜有赖公司的董事局、有关法律及财务顾问、会计师及专业估值师作出推断,而在个不情况下,亦需要由股东来作出表决。香港市场独有的三个重要因素,决定我们打击企业失当行为的方法: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接近四分之三是在香港境外注册成立的;香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同时在香港境外经营业务;及我们因此必需与香港或其它海外监管机构紧密合作,以进行涉
32、及香港上市公司的调查。有人可能会对我们在多宗瞩目个案中保持沉默感到不明白。背后的缘故,是由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条例(“证监会条例”) 第59条对进行调查的证监会人员施加的一项保密责任。这项保密责任背后的理据是特不充分的。首先,若将调查公开,可能会导致受调查公司的股价急跌,使股东可能蒙受严峻损失。第二,泄露调查的资料会使受调查人预早知悉有关的调查行动,引致相关证据可能会被销毁或这些人畏罪潜逃。第三,泄露调查资料可能会阻碍其后进行的刑事审讯。新订立的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78条亦订有相同限制。然而,尽管我们不能评论当前的个案或调查,但我能够明确地告诉大伙儿,最近数月被传媒广泛报道的多宗个案,我们
33、现正进行调查。我们的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李显能先生已在6月2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明,对企业管治案件的调查将会是证监会2002-2003 年度的首要工作。以下一些简单数据应是最佳的讲明:-自今年3月开始,我们依照证监会条例第29A条对上市公司展开的调查个案已达4宗,而依照证监会条例第33条展开调查的个案亦有3宗;我们与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共同商讨并在调查中的个案达19 宗,其中7宗涉及上市公司;我们是在美国以外在内幕交易检控工作方面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去年,我们的要紧成功检控个案有3宗(涉及泰升集团、永德信实业及中国太阳神的股份),当中导致有关方面被勒令交回利润2,280万元及缴付罚款2,320万元;
34、另外有4宗调查仍在进行中,另有8宗正等待转交内幕交易审裁处审理;至于操纵市场活动,我们的调查去年导致4人在3宗个案(金威集团控股、威发国际集团及侨福企业)中被定罪,而法院对有关犯案者的惩处亦日渐严厉 当中有2人被判监禁、1人获判缓刑并需进行社会服务,另一人则被判罚款;在2002年度首季,在商业罪案调查科全力合作之下,4人在2 宗证监会的调查个案( 涉及钧濠集团及Gay Giano International Group) 中被定罪,而该科亦在Gay Giano 的案件中对另外2人提出检控;至于涉及披露权益的检控个案,即旨在要求掌握内幕消息者增加其股份交易的透明度的案件,我们在截至2002年3月
35、为止的一年内,除成功检控14人及8家公司( 当中有些被判罚款) 之外,亦发出72封警告信。在本年首季内,我们依照证券(披露权益)条例检控 4人及2家公司,并发出16封警告信;及在过去12个月以来,我们依照收购守则施加2项“冷淡对待令”,而目前正调查4宗涉及严峻违反该份守则规定的个案,当中包括4宗依照证监会条例第33条展开调查的个案。关于衍生诉讼的建议,我谨指出,政府当局已接纳常委会的建议,要求证监会研究能否订立一套法定的衍生诉讼制度。正如常委会的咨询文件所述,在一般法下的股东衍生诉讼行动是颇为复杂的。尽管如此,证监会目前正积极研究该项事宜。相信在座各位都明白,证监会在德智进展有限公司的个案中,成功依照证监会条例第37A条以不公平损害股东利益为理由提起首宗法律诉讼。在有关个案中,证监会使辩方同意按公平价值购入小股东的全部股份,然后才撤回本会先前依照证监会条例第45条就该公司向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该宗调查及个案历时6年之久。由于我们努力不懈,最终能够与有关人士达成和解协议。我谨此警告所有从事企业失当行为的违规者,我们将会毫不犹疑地运用证券及期货条例给予我们的权力,将其绳之于法。我在证监会法规执行部的同事差不多积极凝视有关活动。为配合上述的目标,证监会现正加强法规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公司保底合同范例
- 体育培训推广合同范例
- 公司流转合同范例
- 合作卖车合同范例
- 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冷冻食品交易合同范例
- 政府签订贷款合同范例
- 旧房合同范例
- 彩钢厂房合同范例
- 2025年南昌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学生对科学实验课调查问卷
- NSE型板链斗式提升机(中文)
- ZN12-10真空断路器系列概述
- 卢家宏《我心永恒MyHeartWillGoOn》指弹吉他谱
- 体检中心建设标准
- 阀门的压力试验规范
- 郑家坡铁矿充填系统设计
- 202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装饰装修工程完整投标文件.doc
- 汽车维修创业计划书
- 直读光谱仪测量低合金钢中各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