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对“无聊”概念的重新反思_第1页
从哲学角度对“无聊”概念的重新反思_第2页
从哲学角度对“无聊”概念的重新反思_第3页
从哲学角度对“无聊”概念的重新反思_第4页
从哲学角度对“无聊”概念的重新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从哲学角度对“无聊”概念的重新反思在当代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昌盛,以及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无聊业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网络、报纸或者公众号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无数人的围观疯传和七嘴八舌。这种“过度关注,与其说是人们公民意识猛然觉醒后的积极参与,不如说是为了打发无聊而产生的不自觉的逃避自我的行为。面对这种日益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相关理论研究却显得十分滞后,研究无聊的著作和论文寥寥无几,即使有所涉及,往往也是浮光掠影、点到为止。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部专门深入探讨“无聊的著作是挪威学者拉斯斯文德森的无聊的哲

2、学1。该书从时代演化、社会心理以及文化变迁等角度对无聊这种现象做了详细、深入的梳理和探讨,对我们了解人性和我们自身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惋惜的是,无聊的哲学未能从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无聊。本文尝试着从哲学角度去分析“无聊概念的结构,希冀能更深入地挖掘出“无聊所蕴含着的人性维度。一、为何要研究无聊哲学家务必时时努力去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假如不这么做,就等于是忘掉了研究哲学的初衷。实际上,无聊就是这么一个关键问题。令人可惜的是,学生除了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无聊外,大学里并没有开设关于无聊的课程。显然,无聊并不被看作是与哲学相关的课题。在当代哲学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认识论主体的变形,无聊这种现象自然被排

3、除在了学科的框架之外。在有些研究者看来,研究无聊这种主题显示了思维的不成熟。这其实是科学主义思维方式主导下的观念。在该观念的指导下,一个事物能否成为学术研究对象,取决于该事物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只有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普遍性,而只有这种具备普遍必然性的结论才是真理,因此一切的研究方法也只有从认识论上面来理解才具备合法性。否则,凡是沾染了主观性的概念就缺乏科学性。认识论角度的真理严格遵循因果律,只要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具备,严格依照既定的程序,主体就能得到任何预期的结果,这种结果不受时空的制约且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有效性。这种科学真理表达了人的尊严,也彰显了人的力量,它成

4、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观念自有其合理性与典型意义。尽管如此,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并不是唯一普遍的真理,在此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类型的真理,即存在论或人文学科意义上的真理。人文学科当中的研究对象虽然不是客观的存在,但同样具备一定的客观性;本文将这种意义上的真理称作“软真理。“软真理的“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从影响范围来看,和典型的科学真理比,软真理的影响和涵盖范围要小。理由在于,软真理是情境的产物,对于软真理的求得务必要将其放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一旦将其从具体情境当中抽离出来,软真理就不存在了,因此,软真理往往会受到具体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文化背景的制约而不具备像科学真理那样的普遍有效性。其次,从

5、影响程序上看,软真理的影响程序要比科学真理繁杂。科学真理发挥影响是绝对的、单向的,是不受受体干扰和影响的;而软真理要发挥影响就务必将受体本身一同考虑进来。也就是说,软真理产生影响是要受体协同的,假如受体不协同,软真理就无法发挥其力量,这也是人文学科在当代备受冷落的一个重要理由。由于在此种真理中,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和随便性,主体的意志是受限制的,主体很难从始至终把控整个过程,因此与科学真理相比,主体的尊严也很难在此领域中得到凸显。正是软真理的这两个“弱点使得其在当代哲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而备受冷落,而且还得往往为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做辩护。尽管带着这样的“弱点,软真理仍旧不失为真理。真理并不一定客

6、观,但要具备客观性。也即是说,“客观性而非“客观才是真理的必要条件。“客观和“客观性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这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了2。辩证地看,所谓的弱点正是其优势所在。尽管在影响的广度和力度上存在劣势,但是软真理却是科学真理的基础,就像存在是认识的基础一样,人首先存在着,然后才能认识,认识是存在派生出来的其次性的人类行为,将基础抽离并将其边缘化,甚至直接将其排除出真理范畴,无疑是一种不明智之举。假如无聊不能被视为当今哲学的研究对象,那么就应当反思一下当今哲学的现状,对生存意义漠不关心的哲学,无疑忽视和遗忘了哲学中最重要的部分。這个问题虽然不在哲学语义学的考虑范围内,却依旧存在于

7、哲学整体的范畴之中。对于无聊的体验,不仅仅只是某种个人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整个当代文化对“意义的看法。探讨无聊的问题,即是试图理解我们是谁,此刻我们如何参与世界。对这个问题思考越深入,我们越能发现,反思无聊是了解当代文化的关键之处。二、无聊的概念界定无聊是什么?事实上我们很难给无聊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由于无聊经常是以一种混沌的情绪状态浮现出来的。尽管如此,我们仍旧可以从现象学的角度去描述它。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架在痛楚和无聊之间来回摇摆的钟摆。3在他看来,人就是一团燃烧的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痛楚;当欲望暂时得到了满足而一时无所希冀时,人就会感到无聊。我们想知道

8、的是,无聊是不是也是一种痛楚?假如是,为什么是?这种痛楚与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楚相比,哪个程度更深?叔本华没有告诉我们。深受叔本华、尼采影响的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一句极具真理的俏皮话:“人生有两大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4前一句很好理解,欲望受阻就是生命力受阻,生命力受阻自然会让人觉得痛楚。问题是后一句,为什么欲望得到了满足仍旧痛楚呢?依照动力心理学的理论,人的生命力不受阻碍地得到表现应当感到开心,怎么会是一种痛楚呢?假如这话不是萧氏无聊至极的信口胡诌,这里面一定蕴蓄着一个巨大的机要,这就需要我们对这句话做一番细心的分析。“追求不到会痛楚这个句子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前提,那就是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