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巴林右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1页
赤峰巴林右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2页
赤峰巴林右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3页
赤峰巴林右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4页
赤峰巴林右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赤峰巴林右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教师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播放文昌鱼胚胎发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人方式属于()。 A直观导入B设疑导入C经验导入D事例导入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直观导入方法的辨别。播放视频、引发思考属于直观导入。 2父亲表型正常的一名男婴,从母亲处遗传到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若该男婴表现出相应的病症,不可能的原因是( )。A.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C.父亲是该基因的携带者D.该基因在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上 答案:D解析:知识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男婴父亲表现型正常,

2、该男婴从母亲遗传到一个隐性基因而患病,母亲不含有Y染色体,故该基因不可能存在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项错误。 3蜘蛛结网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 )。A.环境B.学习C.习惯D.遗传物质 答案:D解析:知识点: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本能行为。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因此决定这种行为出现的因素是遗传物质。 4下列叙述中,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是( )。A.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B.接种卡介苗后不感染结核病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的病菌D.泪液中的溶菌酶杀灭进入眼睛的病菌 答案:B解析:知识点:人体的免疫调节相关知识。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

3、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人体的非特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主要依赖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A项和D项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项属于此类免疫作用。只有B项属于特性免疫,B项正确。 5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答案:C解析:观察质壁

4、分离最好是用成熟的植物细胞,具备有色液泡,如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而观察RNA和脂肪就应该选择含有脂肪的并且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细胞;另外,液泡应为无色的,如花生的子叶。故本题选C。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

5、调节能力的基础,它能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A、B两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将丧失,D项正确。 7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要点的探究性学习属于( )。 A.发现式探究B.推理性探究C.实验式探究D.启发式探究 答案:

6、A解析:发现式探究,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的要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老师将预先准备的教具交给学生,根据教具的质、量,让学生单独或分组集体操作这些教具;第二阶段让各组学生开发他们的操作方式和他们的发现,并鼓励全班学生讨论他们刚才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8下列课程资源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科学知识科普书B.动植物标本C.网络教室D.学生的生活经验 答案:D解析:根据课程资源存在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一般指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书籍、计算机、网络、动植物标本

7、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生间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等。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显性课程资源。 9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教师分析了DNA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 )。 A.综合提问B.回忆提问C.分析提问D.评价提问 答案:A解析:综合提问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题干中的问题属于综合提问。 10教师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

8、一内容的教学中运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导入。“假设你像小说里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的食物只有一只老母鸡、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下的蛋,最后吃鸡。”该导人属于()。 A复习导入B悬念导入C情境导人D故事导入 答案:C解析: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中,包括教师语言描述情景,现场模拟创设情景等。故本题选择C选项。 11某省的生物高考满分为120分,某同学得了55分,最终成绩单

9、上给出的成绩是“B”。这样的考试属于()。 纸笔测验终结性评价 标准参照型考试常模参照型考试 ABC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试及评价的类型。高考很明显是传统的纸笔测验。终结性评价旨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各级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的期末考试,因此高考属于此类评价。标准参照型考试,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这种考试是将每个人的成绩与所选定的标准做比较,达到标准即为合格,与考生总人数无关,如各种执照考试,驾驶执照考试、计算机等级水平考试等。区别于常模参照考试,公务员录用等选拔性考试。因此答案选C。1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具

10、酶有限制酶和连接酶B.酶切形成的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C.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限制酶的作用是限制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连接 答案:D解析:限制酶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是能够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在构建重组载体时,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并不是限制两个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连接,故D项错误。 13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双重作用,施用过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会抑制插条生根,下列关于“抑制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法生根B插条生根需要的时间偏短C比未处理的插条生根数量少且根的长度较短D比最适浓度处理插条的生根数量少,且根的长度较短 答

11、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抑制效应。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后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这是由于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了乙烯的产生,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作用。故本题选择C选项。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组成及失调问题。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导致蛋白质的大量丢失。 15在讲解完“种群的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种群年龄结构的

12、研究性学习。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 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学习内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答案:B解析: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学习主体的全员性和互动性。B选项中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6答案:B解析:17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C指导学生正确操作D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演示实验的要求,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不需要指导学生正

13、确操作。 18在“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翠鸟交配视频,随后提问:翠鸟的受精过程与前面学习过的两栖类动物的受精过程有什么不同 该提问属于()。 A回忆提问B分析提问C应用提问D评价提问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问类型。应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生物学的概念分析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常用这类提问。根据定义,题干中,教师在一定的情境中,根据新学的翠鸟的知识和回忆两栖动物的类型来学习鸟类的生殖类型,属于应用提问。故答案选C。 19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发生过的教育事

14、实为依据,通过现场观察、访问和调查来搜集经验性材料,对经验现象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获得比较深刻、比较系统的教育知识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实验法 答案:A解析:20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项不会发生;光反

15、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比值下降D项会发生。 21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相关界定,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了解水平的是( )。 A.描述B.列举C.简述D.关注 答案:D解析:“描述”“列举”“简述”属于知识性目标中的了解水平,“关注”属于情感性目标中的反应(认同)水平。 22生物组魏老师已有八年的任教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魏老师经常与班级的各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状态,还主动关心并积极配合其他老师的教学。说明魏老师( )。A.具有课程开发意识B.具有校本研

16、修能力C.具有课堂管理能力D.具有团结合作精神 答案:D解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齐心协力培养学生。题干中老师能够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并配合教学,体现合作精神。 2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解析:、组:R+S型菌的蛋白质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组:R+S型菌的

17、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X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故C正确。 24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环境是C.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D.正常情况下,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为细胞质基质,为淋巴,为组织液,为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

18、胞生活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错误。为血浆,其成分中包括氧气和胰岛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错误。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D正确。 25对某地区新引进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种群增长率一直大于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A错误。从数据看出,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由于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是制约种

19、群增长的因素之一,C正确。第7年种群数量最大,种群中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 26图6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 答案:A解析:27血液正常凝固基因H对不易凝固基因h为显性,则图1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 答案:C解析:甲为隐性XhY,把Xh传给乙,而乙为正常,故为携带者XHXh。 28下列板书的类型属于( )。A.表格式B.流程式C.图示式D.综合式 答案:D解析:知识点:板书的类型。提纲式的板书就是按教学内

20、容和教师设计的教学程序,条理分明、提纲挈领地编排书写的板书形式。题中是提纲式板书和表格式板书的综合体现,故本题选择D选项。A项:表格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类、进行比较等特点,找出教学内容的要点,列成表格,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归纳,获得新知识或建立知识之1司的联系,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流程式板书以教材提供的时1司地点为流程、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图示式板书,顾名思义是用图画、文字、线条、符号、框图等方法表现教学内容的板书,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29将标记的核酸探针直接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的方法是()。 A斑点杂交B原位杂交CSouthern

21、印记杂交DNorthern印记杂交 答案:B解析:所谓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作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可以在杂交后直接看出核酸分布,无需提取核酸,因此叫作原位杂交。二、问答题30“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功能两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膜是如何提取的以及其成分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教材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教材只述及了分析结果,要求学生记住结论

22、即可。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教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在介绍完细胞膜之后,还提到了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依据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为本节内容设计一个导入。 解析:(1)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1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

23、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与讨论: 1最初认识到

24、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 解析:(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

25、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 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1号。)【博物馆

26、展区1号欧文顿实验】展板1内容: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问题2: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根据现象的推理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的 首先由负责的小组,向大家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内容,接着再按照问题1、2的顺序想通问题,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在一旁指导。再到博物馆展区2号时,教师:既然我们是根据现象作出假设,接下来就是对假设进行验证。【博物馆展区2号红细胞膜的提取实验】展板2内容: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

27、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问题1: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问题2:请家回忆一下以前提出动物细胞膜的实验。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细胞来进行分析膜的成分 方法与前面的一样。学生参观完展区2后教师:现在我们知道红细胞膜的组成,但其这些物质到底是怎么在膜上排列还是不清楚我的科学探究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让我们到下一个展区参观。【博物馆展区3号高特和伦德实验】展板3内容: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高特和伦德做了丙酮提取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提取出的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问题1:你能推测

28、出什么结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提示:生物膜中的脂质,后来确定为磷脂(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指出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现在请大家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方法与前面一样)参观完展区3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是通过“提出假设”后进行实验验证的。但提出假设不是随便猜想的,而是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的,同时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答案合理即可) 三、简答题32教师在“DNA双螺旋结构”一节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属于显性课程资源,还是隐性课程资源?列举三种显性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