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b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b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b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b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b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晶体场理论 1929年由物理学家,H.Bethe(贝提)和J.H.Van Vleck(范佛列克)提出,用于解释晶体颜色(d d 跃迁)和磁性(未成对电子); 1951年,几位化学家用CFT解释了Ti(H2O)63+吸收光谱,应用于配合物,快速发展。第1页二、晶体场理论(续)(一)关键点(1)配合物中化学键本质是纯粹静电作用;(2)过渡金属中心离子有5个d轨道,当它们 受到周围非球形对称配位负电场作用 时,d轨道因与配体间发生电性排斥作用 ,各d轨道电子能量普遍升高,且发生 能级分裂,此现象称为配位场效应;第2页八面体场中5个d 轨道与配体相对位置第3页d 轨道在晶体场中能量分裂情况(续)(

2、1)八面体场 (教材P.245图10-4a) 设o = 10 Dq eg 轨道 能量为E eg ,t2g 轨道能量为E t2g ,依据量子力学“重心不变原理”, E eg E t2g = 10 Dq (1) 2 E eg + 3 E t2g = 0 Dq (2) 解得: E eg = + 6 Dq E t2g = - 4 Dq (记忆)dx2-y2和 d z2 统称 eg 轨道(群论) (或d 轨道) dxy ,dxz 和 dyz 统称 t2g 轨道(群论)(或d 轨道)(晶体场理论)第4页-0.4oct0.6oct场中d 轨道分裂总能量守恒自由离子 配体场中d轨道 八面体配体场 平均能量 d

3、轨道能级分裂 分裂能:o = Eeg Et2g = 10 Dq第5页d 轨道在晶体场中能量分裂情况 (续) ( 2 ) 四面体场 (教材P.245图10-4b) 试验测得: t = 4/9 o t = 4.45 Dq Et 2 Ee = t (1) 2 Ee + 3 Et 2 = 0 (2) 解得: Et2 = + 1.78 Dq Ee = - 2.67 Dq Dxy ,dxz 和 dyz 轨道(即t 轨道) d x2-y2和 d z2轨道(即e 轨道)( 3 ) 正方形场: sq = 17.42 Dq第6页八面体(右2)、四面体(右3) 、正方形(右1) 晶体场中5个d轨道能级分裂情况第7页

4、二、晶体场理论(续)(一)关键点(3)同一构型配合物,中心离子电荷越多, 主量子数越大,分裂能越大,对同一中心离 子分裂能随配位不一样而异;(4)当电子成对能“P”大于分裂能“”时,电 子尽可能不成对,形成高自旋;如P小于 时,电子尽可能成对,形成低自旋;(5)大,配离子稳定,所以强场配体配合物 稳定性大。第8页二、晶体场理论(续)3. 晶体场稳定化能(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 CFSE) 中心离子d电子按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Hund规则三标准排布. 因为电子进入分裂后能量较低轨道而 产生配合物体系能量降低值,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C

5、FSE)。第9页影响分裂能大小原因1. 配体性质: 光谱化学序列 由光谱试验结果得到配位场强弱次序:弱场 I- Br- Cl- F- OH- C2O42- 中等强场 H2O SCN- NH3 强场 en SO32- o-phen NO2- P,强场,d 电子低自旋排列;第一过渡系列(40-50%)第三过渡系列中心离子第二过渡系列(20-25%)第11页 正八面体配合物ML6o (cm-1)d电子构型中心离子Br-Cl-H2ONH3CN-3d 3V2+Cr3+13600126001740021600263004d 3Mo3+192003d 4Cr2+Mn3+13900 210003d 5Mn2+

6、Fe3+7800 6Fe2+ Co3+10400 186002300033000 34000第12页正八面体配合物ML6o (cm-1) (续)1 cm-1 = 1.2397710-4 eV = 1.19 10-2 kJ.mol-1d电子构型中心离子Br-Cl-H2ONH3CN-4d 6Rh3+189002030027000339005d 6Ir3+ Pt4+23100 2400024900 290003d 7Co2+9300101003d 8Ni2+700073008500108003d 9Cu2+1260015100 第13页金属离子P 值和正八面体配合物ML6o

7、值(cm-1)d电子构型中心离子配体Po自旋状态3d 4Cr2+Mn3+ H2O H2O23500280001390021000高高3d 5Mn2+Fe3+ H2O H2OCN -25500 300007800 1370034250高高低3d 6Fe2+Co3+ H2O CN - F - NH3CN -17600 2100010400 33000130002300034000高低高低低3d 7Co2+ H2O NH322500930010100高高第14页 (二)应用晶体场理论说明配合物 稳定性,磁性和颜色例1:FeF63-和 Fe(CN)63- F- 弱场配体, o= 13700 cm-1

8、CN- 强场配体, o= 34250 cm-1 Fe3+电子成对能 P = 30000 cm-1 (1 cm-1 = 1.240 10-4 eV = 1.986 10-23 J )FeF63- : o P,电子宁可跃上 eg 轨道,分占不一样轨道,采取(t2g)3(eg)2排布: 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CFSE = nt2g E t2g + neg Eeg = 3 (-4Dq) + 2 (+6Dq) = 0 Dq第15页在八面体场中中心离子 d 电子排布(参阅教材p.248 表10-9 和表10-10)FeF63- o P ,电子优先占据t2g轨道,采取(t2g)5(eg)0排布: CF

9、SE = nt2g E t2g + neg Eeg = 5 (-4 Dq) + 0 (+6 Dq) = -20 Dq稳定性 Fe(CN6)3- FeF63-顺磁性 Fe(CN6)3- P ,强场低自旋排列(t2g)5(eg)0 E 第18页d4 d7 构型中心离子在八面体强场和弱场中d电子排布 弱 场 ( o P )d 4 d 5 d 6 d 7 (请自行计算CFSE,并思索: d 1 d 3, d 8 d 10电子在强场和弱场中排布有区分吗?)第19页 2 解释配合物颜色 物质为何会有 颜色?第20页可见光谱CuSO4 水溶液NiSO4 水溶液第21页物质对可见光全吸收黑色; 完全不吸收白色

10、;各种波长均吸收部分灰色;吸收特定波长光显示互补色3d八面体场能量高 越大,吸收能量越高光,颜色红移第22页(三)晶体场理论缺点 静电模型:未考虑M-L键共价成份(轨道重合). 不能完全解释光谱化学序列本身。为何分裂能 X- NH3 NO2- Mn+, 且n很大情况下, 总反应式 Cu2+ + 4NH3 = Cu(NH3)42+ 才成立。 相反过程,称为配合物(配离子)逐层离解 : Cu(NH3)42+ = Cu(NH3)32+ + NH3 K不稳1 = 1 / K稳4第28页 Cu(NH3)32+ = Cu(NH3)22+ + NH3 K不稳2 = 1 / K稳3 Cu(NH3)22+ =

11、Cu(NH3)2+ + NH3 K不稳3 = 1 / K稳2 Cu(NH3)2+ = Cu2+ + NH3 K不稳4 = 1 / K稳1 总 离解反应: Cu(NH3)42+ = Cu2+ + 4NH3 K不稳 = 1 / K稳 K稳 ( ) ,表示生成配合物稳定性 依据配合物生成(或离解)反应式及K稳( ) 值,可计算配合物体系中各物种浓度。 第29页二、配位平衡移动 Mn+ + x L- = MLx (x-n)-加入酸、碱、沉淀剂、氧化剂或还原剂或另一配体,与Mn+或/和L-发生反应都能够使上述平位平衡发生移动。与配位平衡相关多重平衡 :(一)配位平衡酸碱平衡共存: (AlCl3 (aq)

12、+ HF (aq)总反应: Al3+ + 6 HF + 6F- = AlF63- + 6 H+ + 6 F- K 6 HF = 6 H+ + 6 F- Ka6 = (6.8 10-4)6 Al3+ + 6 F- = AlF63- 6 = 5.011019 (6 = K稳) K = 6 Ka6 = 5.0 (多重平衡原理)第30页 Al3+ + 6 HF = AlF63- + 6 H+ K = 5.0 , 经典可逆反应: H+ ,总反应平衡左移, AlF63-离解; OH- ,总反应平衡右移, AlF63-生成. 第31页例10-1. 将AgNO3溶液 (10.0 cm3, 0.20 moldm

13、-3)与氨水(10.0 cm3, 1.0 moldm-3)混合, 计算溶液中Ag+. 已知Kf Ag(NH3)2+ = 1.1 107解 Ag+ + 2NH3 = Ag(NH3)2+ 起始浓度 0.10 0.50 平衡浓度 x 0.50-20.10 0.10 NH3Ag+ Kf 很大 第32页(二) 配位平衡沉溶平衡共存 Cl- NH3 Br - S2O32-Ag+ AgCl(s) Ag(NH3)2+ AgBr(s) I- CN- S2- Ag(S2O3)23- AgI(s) Ag(CN)2- Ag2S(s)第33页(二) 配位平衡沉溶平衡共存 (续) 例:求室温下, AgBr(s) 在1.0

14、0 mol/L Na2S2O3 溶液中溶解度. AgBr(s) + 2 S2O32- = Ag(S2O3)23- + Br - K 1.00 - 2x x x 分析:总反应是以下两反应相加:AgBr(s) = Ag+ + Br - Ag+ + 2 S2O32- = Ag(S2O3)23-K = Ksp K 稳 = 4.9510-13 3.16 1013 = 15.6K = x2 / (1.00 - 2x)2 = 15.6开平方: x / (1.00 - 2x) = 3.95x= 0.444 mol/dm3第34页(三)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平衡共存 在“氧化-还原与电化学”一章学习。(四)2个

15、配位平衡共存 配合物转化例1.Pb2+ Ca(EDTA)2- = Ca2+ + Pb(EDTA)2- K 分析:总反应是以下两反应相加: Pb2+ (EDTA)4- = Pb(EDTA)2- Ca(EDTA)2- = Ca2+ + (EDTA)4- K = K稳Pb(EDTA) 2- /K稳Ca(EDTA) 2- = 1.0 1018 / 5.0 1010 = 2.0 107 正反应单向.用于解除Pb2+中毒。第35页(四)2个配位平衡共存配合物转化 (续) 例2. 判定Co2+: Co2+ 4 SCN- = Co(NCS)42- 四异硫氰合钴() 蓝紫色 Fe3+共存时干扰: Fe3+ +

16、4 SCN- = Fe(NCS)x(x-3)- (x = 1- 6) 血红色 可加NH4F掩蔽: Fe(NCS)+ + 3F- = FeF3 + SCN- K K = K 稳(FeF3 ) / K稳(Fe(NCS)+ ) = 1.1 1012 / 2.2 103 = 5.0 108 第36页(五)三种平衡共存 配位平衡沉淀平衡酸碱平衡例.把HCl(aq)加入Ag(CN)2- (aq)中,是否生成AgCl沉淀?解: Ag(CN)2- + 2 H+ + Cl- = AgCl(s) + 2 HCN K 2 CN- + Ag+ Ag+ + 2 CN-K = 2 -1(Ag(CN)2-) Ka-2(HC

17、N) Ksp-1(AgCl) = (1.25 1021)- 1 (6.2 10-10)-2 (1.8 10-10) = 1.2 107正反应单向,生成AgCl 第37页10.5 配位化合物应用无机材料提取, 分离和制备.分析化学方面应用.催化反应中应用.生物化学第38页10.5.1 无机材料提取, 分离和制备从矿砂提取Au. 4Au + 8CN- + 2H2O + O2 = 4Au(CN)2- + 4OH- Zn + 2Au(CN)2- = 2Au + Zn(CN)42-制备高纯度金属镍. 第39页10.5.2 分析化学方面应用铜特征试剂8-羟基喹啉EDTA第40页10.5.3 催化反应中应用常温常压下, 乙烯氧化成乙醛. C2H4 + PdCl2 + H2O = CH3CHO + Pd + 2HCl第41页10.5.4 生物化学已知1000各种生物酶中, 约有1/3是复杂金属离子配合物.叶绿素-镁卟啉.血红素-铁卟啉.固蛋酶-铁,钼蛋白.第42页血红蛋白中血色素基团第43页蚯蚓血红蛋白输运氧第44页本 章 小 结一. 配合物定义、组成、种类、汉字命名法二. 配合物同分异构现象 (重点:空间几何异构) 三. 配合物中化学键理论 (下页续) 1价键(VB)理论(含杂化轨道理论) 2晶体场理论四. 配位平衡以及相关计算 K稳 ( ) ,表示生成配合物稳定性 K不稳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