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的中国主流电影-从冯小刚电影的审美趣味谈起_第1页
营养不良的中国主流电影-从冯小刚电影的审美趣味谈起_第2页
营养不良的中国主流电影-从冯小刚电影的审美趣味谈起_第3页
营养不良的中国主流电影-从冯小刚电影的审美趣味谈起_第4页
营养不良的中国主流电影-从冯小刚电影的审美趣味谈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营养不良的中国主流电影从冯小刚电影的审美兴趣谈起【摘要题】影视瞭望【正文】冯小刚的电影近年来一直是中国电影业界和世俗言论界的热门话题,大牌的明星阵容、成功的商业化炒作、诙谐幽默的城市娱乐风格已经是冯氏电影获得成功的几大重要元素。毫无疑问,冯小刚的电影是中国国产电影市场上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品牌:1997年他的内地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的票房成绩使低迷的国产片市场看见了曙光,该片北京地区票房到达1180万元,全国票房到达2400万元;之后?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大腕?、? ?再到2022年的?天下无贼?,冯小刚的商业电影独树一帜,票房一路走好,且节节攀升,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世俗神话。作为国产票房

2、的一种有力支撑,冯氏电影得到了来自观众、业界、言论界太多的关注和青睐,这种意义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含量。在人们对电影艺术的饥渴需求中,冯小刚贴着“贺岁标签的商业电影,成为群众娱乐生活中的“狂欢对象。一、冯小刚电影的精神品貌娱乐的饺子皮,商业的饺子馅,以幽默调侃的方式抒写着都市人的都市风情,这是冯小刚贺岁片的冯氏秘方。就商业运作来说,冯小刚几乎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面大旗,在并不景气的中国电影界,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为可怜的票房带来活力和活力的恐怕就只有他的电影。从这个意义上,冯小刚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占有显著位置的。所以在人们的眼里,冯小刚成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楷模,而这种成功在于他的性格,

3、在于他的生活阅历、在于他的人生练达“周旋于是非的智慧,平衡于上下的韬略,提防明枪暗箭的辛苦,承受浅薄误解的委屈。注:冯小刚著?我把青春献给你?,长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封底。在电影创作并不疏朗的生态环境里,他打的是擦边球;在左突右奔的生存竞争中,冯氏电影的招牌已经挂起来了,而且回头客越来越多。我们来仔细看看冯氏电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独树一帜的娱乐风格。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带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久旱逢甘霖,是一种不期而至的审美愉悦,人们怀着惊讶的惊喜和宽容的心态面对着新颖而又轻松的“贺岁片。从此以后,每年的新年档期,人们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有了一份期待。到

4、目前为止,冯小刚共拍摄了八部以“贺岁为主题的商业电影,这些影片反映的内容根本上都是和现实联络很严密的,关注的多是普通人的情感和各阶层人遇到的新颖问题,而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调侃洒脱的人生态度更是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甲方乙方?用几个看似荒唐的超现实故事完成了人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老百姓的“住房梦、“大款梦、“明星梦通过甲方、乙方的契约合同轻而易举的实现,娱乐地化解了人们心中的渴望;?不见不散?中跨越祖国和大洋,刘元对李清的浪漫爱情,半宿命的“不见不散让有情人终能好人好梦;?没完没了?奇特的故事架构,更是演绎了一场惊险的感情游戏这其中的轻松娱乐的风格让冯小刚的电影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一路飙

5、升。娱乐本身是没有错的,对于中国的影视艺术来说,可以学会真正的娱乐是件好事,“一个回绝娱乐性享受,勤奋于它的严肃艺术文化的人,将使生活不和谐。没有任何事实证明娱乐的享受对艺术的享受是有害的,只是不同种类的享受罢了。?审美价值的本性?,刘敏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3月版第39页,27页。冯小刚选择娱乐的方式作为自己影片的精神气质,既符合自己的创作风格,也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冯小刚的片子,确实有它存在的独特意义。然而关键是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娱乐,作为电影艺术来说,我们是不能仅仅止于乐却不知为何而乐的,仅仅停留在感官的快意中,对于精神世界的满足是无益的。“好的艺术以娱乐艺术所没

6、有的方式和程度来扩大意识,而大多数时间中的大多数人,和有些时间的所有人,都愿意使他们的经历、理解、判断、和决定的习惯得到证实和满足,而不愿扩大和变化,这说明了为什么好的艺术不能总是流行的。?审美价值的本性?,刘敏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3月版第39页,27页。这也是冯小刚电影可以得到众多青睐的原因,正因为他的影片迎合了观众的心理,完成了人们对自己“经历、理解、判断和决定的习惯的印证和确认,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所以人们在他的影片里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释放了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与压力,这是它的积极意义。然而假如从更高的一个层面上讲,却并没有到达“扩大人们的意识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对人们精神向度的指

7、引。在? ?中人们看到的是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的严守一的仓皇和狼狈,却看不到对伦理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明晰的理解和诠释;在?天下无贼?中,人们看到的是导演为我们设计的飞天大盗刘德华和犯罪团伙头目葛优的精彩表演,却没有富于价值意义的人生提醒。尽管冯导的用意是要给大家一些考虑,不再是笑一笑了事,但是影片所传达的精神追求确实有些跑偏的迹象,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精神的缺尝审美的迷失。特别是当某些人要把冯小刚的电影当作中国电影的主流电影,并且希望这样的主流电影再多一些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仔细考虑一下其电影的精神内核了,作为观众喜欢的导演,他是否可以引领人们的审美兴趣?他的电影是否能担当起主流电影的这种责任?这

8、不是一个可以轻松面对的问题。冯小刚自己曾经这样说,“我觉得我骨子里有一种幽默感,不管自己创作还是看别人的作品,包括看正剧,我都能从中看出能演化成喜剧的东西。注:余馨、冯小刚,?与冯小刚谈不见不散?,载于?当代电影?1999年第1期46页。冯小刚骨子里的幽默感确实融化到他电影的每个细节之中,给他的作品带来了喜剧幽默的色彩,比拟沉重的主题往往通过幽默和反讽的手法被化解掉了,影片中所呈现的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情怀。然而幽默和油滑也许只是一步之隔,把握不好就会是不同的结果,过多的回避和调侃变成了对现实的一种遮蔽和逃逸。况且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化解掉的,也并不是都需要化解掉的,我们并不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9、都可以处理成喜剧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悲伤和苦难的,而一切最真切的表情才是最有分量的。我们需要学会面对,我们需要把一些美妙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我们需要从沉静的考虑中体会生命的厚重感。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中悲伤的观众可由他所感到的恐惧与哀怜来“净化。假如不给以宣泄的话,河流就会泛滥和冲毁堤坝。假如人要生活得合情合理,那就有必要使他充分意识到人们或多或少感觉到的情感,艺术是实现这个命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艺术不能高扬和享有智慧的尊重的地方,这种文化是病态的。?小说家狄更斯?,伦敦,1970年,第236页,转引自?审美价值的本性?我们的电影里不能只传达出一种声音,我们的精神需求也不仅此一种,假如说

10、这样一种形态是中国电影今天给我们的一道主菜,那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电影艺术的一种遗憾。二、迷失:思想的匮乏,审美的困惑让我们环顾一下整个中国电影所呈现的气氛和风气: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很多导演或者是娱乐搞笑,把搞笑的明星当成了喜剧的主将;或者极度追求形式化的渲染和铺陈,豪华的明星阵容、宏阔的场面设计、看似大手笔的制作,实那么是形式糟蹋形式的形式主义“狂欢,欣赏之后,留在人们脑海里的只剩下色彩的绚丽、场景的宏大,对于人的思想和心灵都没有任何的触动和震撼,更没有什么审美可言。我们如今的电影越发变得轻飘飘了,成功的商业炒作,可观的票房收入,然而,每每影片完毕,当剧院灯光亮起的刹那,留在心里的不是一份满

11、足的喜悦和思索,不是良久的审美回味,在看了、笑了之后,心里是一种“不过如此的怅然失落,仿佛又把电影还给了创作者。只知道笑却不知道为什么笑,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有人说,还是用这种方法先把观众拉回电影院再说,倒真的要看看在这种情景下拉回来的是什么样的观众,接下来是继续迎合呢还是改变打法呢?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国内票房平平的金鸡奖最正确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以它温暖的人性关心,深化的思想内涵,打动了海那边的日本观众的心,而且创造了票房佳绩3.6亿日元合2000多万人民币的票房,和国内无人问津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导演霍建起告诉我们,其发行成功是因为日本方面整整做了一年的准备,包括市场

12、宣传、出版小说、请主创人员去参加首映式等等,采取了浸透式的方法在艺术院线上映,从而逐渐扩大了影响。日本可以对这样一部看似没有商业价值的影片进展如此全面的商业包装,而国内却没有对这样的影片在发行上采取任何攻略。这就不是我们有没有好影片的问题,而是我们对待影片的态度问题,是我们价值取向的问题。这样的电影并不是观众不需要,但确实在今天的电影气氛下,当我们豁达地把考虑和陶冶的时机让给别人的时候,这种电影的欣赏环境被破坏了,观众的审美兴趣没有得到有益于身心安康的引导。在打打杀杀中、在娱乐搞笑中,观众的审美习惯已经被扭曲了,正如有些专家说的,是“审美出现滑坡了。看来假如我们不把重心放在电影主流价值的讨论,

13、不放在观众的引导上,我们的电影的不景气是不可能靠几个“大片就可以改变乾坤的。当然我们决不是以此来否认“大片谋略,其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对所有电影都是具有方向性的指引意义的,关键是“大片终究应该“大气在哪些方面,这才是讨论的重点。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假如其主题思想和审美情趣浅薄暧昧、低俗颓废、少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和精神诉求,无论它采取了怎样精致的形式和技艺包装自己,它的作品本质仍然不会有好的品格。而好的形式的运用又确实可以让意义上升到新的美学高度,假如仅仅是形式的完美,而没有内容上的精神追求,形式所托举的将是一个空荡荡的灵魂,那美的层次又从何谈起呢?对中国电影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缺乏市场运作的成功谋略

14、、投资方的大方解囊、高科技大制作,也并不是我们的电影人没有足够的想象和艺术创造,而是对电影的真诚和执著,这实际上是对生活的真诚和执著的缺失。那种曾经滋养了中国电影发生开展的超拔向上的精神和思想的力量,在今天的电影里被遮蔽了,我们说中国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些营养不良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娱乐,我们需要笑声,但笑得要有品位,要有文化内涵,而不是什么样的笑都可以,什么样的娱乐都推举为群众的审美需求,假如我们生活的主流文化价值是这样一种娱乐的精神,那我们和波兹曼的预言是不是就不远了?“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

15、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注: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版第4页。尽管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其中的道理,真的是要考虑和琢磨一番,我们的电影到底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三、回归:人类心灵的守护电影艺术的最高使命是审美地把握世界,要承载的是对人类情感的护卫、对生命意义的照顾、对人类终极关心的表达。在谈到电影?乡愁?的拍摄时,塔可夫斯基是这样说起他的设想和开场的:“我对情节的开展、事件的串联并没有兴趣我觉得我的电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节。我一直都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对我而言,深化探究透露主角生活态度的心理

16、现象,探究其心灵世界所积淀的文化文学传统,远比设计情节来的自然我的兴趣在于人,因其内心自有一个天地;要准确表现这一想法,表现人类生命的意义。注: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著,?雕刻光阴?,陈丽贵、李泳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第229页。对人类共同的生存本质、生命意义和精神世界的表现和照顾才是作家的真正使命。在电影中,创作者不仅要抒发对人生的感怀和社会的理想,更要表达对人类精神的追求与向往,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追问。有专家呼吁,如今人们心态急躁、缺乏理想、“审美缺失了。确实在“娱乐至上、“娱乐至死风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相应地受到了熏染,而中国的电影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些只停留在追

17、求感性的生动外观、停留在追逐娱乐与消费的层面,不具备深邃的理性内涵的作品,是不可能担负起审美使命的。作为群众文化代表的电影艺术,它确实承载着娱乐群众的功能,但这决不是它的全部功能和最重要的功能,任何艺术假如只停留在感官上给人带来刺激和快感,它就不是真的艺术。每个时代都有标领着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潮流,或者引领中华民族审美潮流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得到了开展,甚至于到达了顶峰,必然基于这样一个根本条件,就是它必须吸纳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审美思维的最高成果,最高的审美成果就是哲学史层面的审美思维是否科学化。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今天的电影艺术,就可以确切地知道,它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如何科学地吸纳我们这个时代中华民族审美思维的最高成果,将是电影走向何方的一个关键问题。电影是20世纪人类诉说自己的最重要的语言方式,进入新的世纪,这种诉说方式应该是既有传统精神的继承又有时代脉搏的律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电影首先应该是我们的电影,是应该贴着中国人精神标签的电影。记得辜鸿铭在他的那本?中国人的精神?里是这样说起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人的精神的: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