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推荐篇第一篇: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凡卡教案知识与能力: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1、多种形式反复读文。2、将叙述内容、信的内容与回忆内容分别挑出来,然后分类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分清凡卡写信的内容与插叙的情节。了解
2、凡卡的内心活动,体会凡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1揭示课题。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
3、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课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 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
4、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1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2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8自
5、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饿、睡不好觉)小结: 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导
6、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6小结: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7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作业设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
7、现的许多省略号,究竟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场景,帮凡卡把无法一一向爷爷倾诉的苦水,全说一说。板书设计:揪、揍、戳、捞、打悲惨 痛苦第二篇: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凡卡知识与能力: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1、多种形式反复读文。2、将叙述内容、信的内容与回忆内容分别挑出来,然后分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
8、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教学重难点:分清凡卡写信的内容与插叙的情节。了解凡卡的内心活动,体会凡卡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1揭示课题。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
9、的社会现实。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课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
10、、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1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2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
11、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饿、睡不好觉)小结: 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
12、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6小结: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7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
13、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作业设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的许多省略号,究竟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场景,帮凡卡把无法一一向爷爷倾诉的苦水,全说一说。板书设计:揪、揍、戳、捞、打悲惨 痛苦课后反思:第 二 课 时一、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一)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2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3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第4、5
14、、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二)再读“回忆”,感受快乐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2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3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4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5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
15、?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6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三)再读“回忆”,感悟写法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2讨论交流。3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4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
16、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指名读第2自然段。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2交流讨论。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
17、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3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5小结。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
18、“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作业设计:想象作文: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板书设计:凡卡写信前(担心)写信时(伤心写信后(希望)课后反思:思念爷爷挨打 受尽折磨挨冻受不住了,死路一条 挨饿没有指望,连狗不如生活悲惨 社会黑暗第三篇:五年级下册凡卡微课教案五年级下册凡卡微教案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第八自然段,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凡卡写给爷爷的信。谁来说说凡卡为什么要写信给爷爷?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
19、出了凡卡的生活,是哪一句?(屏幕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2、“连狗都不如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啊?哪个自然段集中写出了他“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呢?二、品读片段,感受“没有指望”、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八自然段。(屏幕出示)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勾划相关语句,或者写下你的理解,在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着你读书的思考。好,开始读(师随机巡视,个别交流。)2、第八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1)挨打(屏幕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
20、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a、哪个镜头深深的刺痛了你的心?哪些动作词可以看出是一顿毒打?b、此刻,你似乎能看见什么?似乎又能听见什么?再来读一读?、面对老板的凶狠残暴,九岁的凡卡痛苦无助,带着这种理解,谁来读?师:因为常常遭这样的毒打,所以凡卡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除了挨打,还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惨?(屏幕出示)(2)挨饿“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a、读到“稀粥”这个词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而旁边的老板呢?b、多么鲜明的对比呀!凡卡一天吃的东西还没有我们一顿
21、吃的多。所以,他感叹道:吃的呢?简直没有。谁再来读一读?、这样怎么活得下去啊!所以凡卡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3)受冻(屏幕出示)“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a、什么是过道?在你的想象中过道是个怎样的地方?是啊!凛冽的寒冬里,大家缩在暖和的被窝里,而凡卡仍然在睡?b、可怜的凡卡哪能好好休息啊!难受吗?谁来读一读?、从哪个词你能猜想凡卡在过道里也不能自由入睡?(别想、只好)难怪凡卡要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4)孤独(屏幕出示)“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就连穷人也欺侮弱小的凡卡,从中可以看出凡卡是多么的
22、孤独啊!3、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深刻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孤独的凡卡不仅挨打挨饿,还要挨冻!他唯有向他远在乡下的爷爷诉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再一起来感受凡卡如此非人的生活。注意听清楚老师的提示,然后大家齐读相应的句子。(屏幕出示)(1)夜,如此的凄凉,凡卡浑身的伤口仍隐隐作痛,他强忍泪水向爷爷诉说着这些伤口的来由:(2)夜,如此的孤寂,伤口再痛,伙计们也不会来安慰他,因为:(3)夜,如此的冷清,凡卡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有气无力地诉说:(4)夜,如此的静谧,凡卡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疲惫地写道:()夜深了,心凉了,凡卡向爷爷呼喊着:“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
23、再也受不住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凡卡蘸着血泪的叙说,听着凡卡悲苦无助的哭诉,我们完全有可能还看到什么情景?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三、拓展想象,指导说话。(屏幕出示):凡卡在莫斯科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我还看到了有一次。片段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我教学的这个片段主要是抓住文重点通过阅读第八自然段,来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信的内容,并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从中找到凡卡写信的主要目的和原因。接着,围绕“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句话,让学生采取自读探究、抓住重点词语领悟、朗读体会的方式学习第八自然段,从挨打、挨饿、受欺负和睡
24、不好觉四个方面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然后,创设情景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还有可能看到凡卡哪些悲惨的生活情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四篇:江凡(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 下册教案)江凡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江凡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江凡(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 下册) 教学内容分析:江凡这篇课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仅能冷静地想办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赞扬了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到危险冷静、沉着、机智,激发学生提高自救意识。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
25、的好教材。学情分析:学生没有遭遇过火灾,不知道火灾中的应急常识,也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认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2、在认字、写字的进程中注意字义和字形的联络。3、进步自救意识,学习江凡忙乱中默默、机灵的品格。教学重点:了解江凡为什么能够从火中把奶奶和邻居救出以及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江凡冷静、机智的品质。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展开联想。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生词卡 资料 了解火灾中的自救常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让同学们说一说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中的自救知识。2.同学们,
26、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我们身边的小伙伴江凡(板书:江凡)看看他在火灾发生时的表现。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 圈出生字、词 标出小节。2.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3.同位之间互相合作识记生字。4.大屏幕出示词语:火焰、迅速、咳嗽、惊慌、商、摸、终(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引导学生从
27、火灾的严重来体会江凡镇定: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课件),再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从课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火势庞大,情况紧急?(体会“惊慌”的意思,并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假如你看到这样紧急的火情,你会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老师引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从江凡的做法来体会江凡的机智镇定。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小组讨论:从这些段中写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江凡的冷静机智,请把这些词语画出来。(进行相关的朗读)江凡为什么拿衣服包住口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在什么也看不见的楼道里,江凡为什么能把这么多的人从火中救出来,想一想我们应该向江凡学习
28、什么?4.你认为江凡是英雄吗?你对江凡说的话有什么看法? 5.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四、拓展延伸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五、学习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汉字,组织小组讨论:怎样写好这几个字?2.组织汇报,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3.学生练习扩词。第五篇: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新授课)教案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新授课)教案凡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
29、语。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2、过程与方法: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并解题。、课题齐读课题。“凡
30、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2、绍本文的作家。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
31、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4自学生字新词。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1、自学生字词2、理解词语: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慈悲:慈善和怜悯。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四、按要求阅读课文,疏通的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凡
32、卡给爷爷写信的事。)2理清的脉络。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2、信中穿插的内容,这种叙述方式叫插叙。学生找出一共几处地方采用插叙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学生汇报,交流。(对比,反衬的作用。)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探寻写作思路、特点,整体感知。、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
33、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2、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
34、磨?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挨饿:吃的“简直没有”;挨冻,而且睡不好。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4)朗读指导。 (背景音乐,渲染朗读气氛)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指名学生朗读,进一步感悟凡卡当时所处的境况以及穿插部分,通过对比,深化了解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五、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生讨论。2交流汇报。(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35、2)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3)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七、读写。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另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这节课,我注重激活学生头脑里的词汇,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如:听完录音朗读后我问: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也可用文中的)来形容凡卡的生活?一个个鲜活的词语出来了:悲惨、可怜、凄惨、没有指望、连狗都不如、生不如死等。可一个学生却说“猪狗不如”这是我课前根本没有预设到的答案。我愣了一下,这不是我们平时骂人的话吗?“XXX,你猪狗不如!”这时,我分明看见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
36、上,等待着我评判这个答案正确与否。“凡卡的生活猪狗不如。”“凡卡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两个句子迅速在我脑中闪现,显然后者才符合语言规律。于是,我告诉学生“应说成凡卡的生活连猪狗都不得不如,课文中也讲了连狗都不如。”别看就这样一个词语,它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即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潜移默化的,以后他就会在准确上下工夫了。所以,平时上课与学生对话时,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述,充分肯定或纠正学生的说法。再如:讲到具体描写凡卡学徒生活那一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当一个学生谈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成天只吃一点稀饭和面包的凡卡
37、时,我顺势引导:你想到了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凡卡?“面黄肌瘦、面如土色、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弱不禁风”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还有让学生探究“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问题时,一学生谈到:“爷爷不可能去接他,因为他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我又引导“你从哪里看出不好?”“他爷爷已经65岁,这么老了还要去当守夜人,像他这种年纪的老人是应该在家享福的,可他却-”“是啊!即使爷爷有这份心,也无这份力呀!”这时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惊讶了,学生竟能一下想出这么多词语!我感动开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又在运用中积累了词语。二、在取舍之间徘徊课后,总觉
38、一种遗憾在心头。虽然自己抓住了课文重点(第八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朗读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体会也不是架空的。确确实实学到了语文知识(用词的准确及表达方法)。但是,后面为了把所有内容上完,设计了“凡卡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和“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三个问题探究凡卡乡下的生活和寄信后的内容。这样,虽然也有探究学习的痕迹,细而一想,这不是又按照我的教路让学生钻吗?难道学生就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自始自终就没有一个问题要问吗?这就是我对教材的处理不够大胆,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特别是这篇很长,就更应在取舍之间作
39、出决断。我完全可以在学生读完苦苦哀求内容后问:“学到这,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时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凡卡一定要让爷爷带他回乡下?”“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爷爷会来接他吗?”-对这些问题老师加以整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探究阅读,这样就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体、个体,树立了学生本位意识。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真正知道学生想什么。这让我想起课伊始,听朗读信的内容录音时,大部分学生都在凝神听着,只有一个学生在窃笑。我想他肯定在想:有这么苦吗?可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他后来再也没有笑。我想他或许走进了凡卡的心灵,被文中的描述深深吸引了。但我疏忽了,课结束时,应让
40、他起来谈谈为什么他会有此变化?那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谈礼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3.初步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4.懂得从小要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学难点:1.理解“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2.学习选取合适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41、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礼貌的故事和名言警句。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营造气氛。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先欣赏一首儿童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看看你是讲礼貌的孩子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礼貌。“作者是怎样谈的呢?”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齐读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指名读。二、精读理解,感悟“礼貌”。(一)师:这句中的 “失色”、 “失口”分别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42、一自然段。(二)生读交流1.指名读,后交流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失口:出言不逊师小结:“不失色”是说态度有礼。“不失口”是说语言有礼。其实,这句古训还有一句,叫“不失足于人”。2.谁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出示句子: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是啊,古代的人们就明白了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板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齐读)过渡:传统,自古传来,还将传递下去,那么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课文列举了问路、踩裙、刮脸三个事例加以说明。(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问路的故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牛
43、皋和岳飞问路有什么不同。出示牛皋和岳飞的问话交流:1.牛皋是怎样问路的?指名读牛皋的内容。(你找得真准确)回答问题也响亮。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皋?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傲慢无礼你从哪感受到的?着重抓住 “吼”“呔,老头”“爷问你”等词语来理解。我想看到一个更粗暴无礼的牛皋。再读你注意到了!读出命令的语气,真了不起。好,让我们一起来读牛皋的话,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礼。齐读堂堂的大将军竟如此无礼,你想劝劝他吗?(虽然你在战场上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但你在生活中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啊。)(要想办成事,不讲礼貌可不行啊)2.岳飞又是怎样问路的?指名读。(你不仅读正确,还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岳飞
44、?彬彬有礼 以诚待人从哪里看出岳飞的彬彬有礼?“离蹬下马”“上前施礼”(谦逊有礼)“请问老丈”(尊重老人,说话文雅)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读得很正确,他先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做动作)岳飞是古代的大将军,在问路这样的小事能谦逊有礼,确实让人尊敬,你能夸夸他吗?(你曾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在生活中也是彬彬有礼,真是个君子啊!)(你待人彬彬有礼,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岳飞的问话,感受岳飞的彬彬有礼。3.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听了他们俩的问话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听了牛皋的话,讨厌他、嫌弃他、厌恶他。所以老人听了岳飞的话呢?
45、心里感到很温暖,愿意告诉他!舒服、舒坦。所以老人4.师小结:同样是问路,岳飞和牛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也正如俗语所说课件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生齐读)5.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个事例,再次体会“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的内涵。(指名三人读)6.揭示写作方法作者在写这一事例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问路的事例,再告诉我们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今后,我们在写说理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先讲事例,再说道理的写作方法(三)学习第三段1.告别古人,穿越时空,我们再来到熙熙攘攘的当今社会。有一天,正值下班高峰。人真挤呀!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
46、,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唉呀,我的长裙子呀!这时两位主人公又是怎么做到不失色不失口的呢?2.读小学生和女青年的对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3.试想一下,如果小朋友不主动道歉,女青年又不让,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一场纠纷就不可避免了。有道理,你真会想象。从两种不同的结果来看,你明白了什么?(相互理解,减少矛盾)这正是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四)在礼貌待人方面,敬爱的周总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1)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下,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周总理怎么做的呢?读句子。师读,生评价。(2)听了总理
47、的话,你读出的仅是“礼貌”吗?你还读出了什么?体会:三个“您”,表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不怪您,都怪我”表现了周总理勇于承担责任,宽容大度,平易近人。是呀,从总理的话中,我们不仅读出了“礼貌”两个字,更读出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极高的文化修养。由此看来,礼貌不是一件区区小事,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正如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出示第三层道理,齐读。三、回归中心,学习表达。1.三个故事学完了,我们再来看,这三个故事中讲到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有伟人,有正面人物,有反面人物。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这就叫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这三个事
48、例中的人物又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礼貌的呢?点击出示。(有求于人时;无意伤害别人时;受到别人的伤害时。)这三种情况中,你觉得,哪种情况下使用礼貌语言最难?理解三层意思的递进。总结写法,出示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事例层层深入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说说生活中你有过礼貌待人来化解矛盾的小事了例吗?3.能再讲一个你听过或看过的礼貌待人的故事吗?大家的故事共同有力证明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我们人人都能讲礼貌,习礼仪,那么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交流收集的名言或格言,加深对礼貌涵义的认识。请看:(1)(出示名言。)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
49、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兰道儿(英国作家)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 -温特(英国画家)守时是最大的礼貌。 -路易十四(法国国王)(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格言礼貌是博爱的花朵。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3.由此可见,礼貌待人的确不是一件区区小事。从古到今,由平凡人到伟人,有中国人到外国人,都非常注重讲礼貌,讲礼仪。因为,能够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不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更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
50、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处处盛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板书设计:19. 谈礼貌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关系和谐 生 活 美 好谈礼貌教案(二)(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投影、录音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
51、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2、板书课题:谈礼貌齐读。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2、检查:(1)读新词语:礼貌矛盾咳嗽思想情操粗暴纠纷安慰文化修养(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
52、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三、默读课文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放到下节课讨论)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貌、嫌、咳、嗽、鬼五、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
53、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思考问题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一)精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5、齐读第一
54、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练读,交流读,评点板书:故事说理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再读第二、三个
55、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板书:贴切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四、练习设计完成练习册。熟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复习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三、完成课后练习1、指名读
56、题。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四、练习设计:课后习题4板书设计:24、谈礼貌神态故事动作语言说理贴切课后笔记:(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课文,
57、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主要板书计划:不失色态度彬彬有礼关礼古训君子不失口说话使用礼貌语言系马上吼道“呔,爷问你”讨人嫌更貌和下马施礼“请问”人心暖谐待连忙抬脚“对不起”生人优良传统微笑着说“没关系”活文雅和气宽容更安慰“不能怪你”美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好作业设计、安排:课内:1、组词2、补完词语3、造句课外:抄写词语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一、揭示课题1、板书:30、谈礼貌2、学习“貌”,指名组词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
58、音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三、检查自学情况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嗽”是平舌音“校”课文中读“jiao”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古训矛盾咳嗽粗暴纠纷安慰情操修养文雅3、指名分段读课文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2、学生交流3、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1、指导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的好处。一、检查复习1、指名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二、细读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
59、色不失口(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7)齐读第1自然段2、学习第24自然段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60、(2)交流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下马施礼“请问”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D、齐读第2自然段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微笑着说“没关系”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架起桥梁C、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D、齐读第3自然段交流第3个例子。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安慰,不能怪你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B、指导朗读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社区团购合同范本
- 再生资源回收收购合同范本
- 化工储罐出租合同范本
- 加盟艺术培训合同范本
- 债权置换合同范本
- 农土租赁合同范本
- 加工店转让合同范本
- 中介拿钥匙装修合同范本
- 劳务包活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辞退合同范本
-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及根因分析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Module8Myfuturelif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英语外研版九年级下册
- 中职历史教学计划
- NB-T+10499-2021水电站桥式起重机选型设计规范
-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 JT∕T 795-2023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2024年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天津在津居住情况承诺书
- 2022年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二次函数性质综合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