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渭南华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教师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确定的重点为“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下列哪项不属于其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A.教材内容的主次B.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C.学生的知识背景D.学生的要求 答案:D解析: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包括:教材内容的主次;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背景。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
2、验DNA的X光衍射实验 A.B.C.D. 答案:C解析:盂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故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故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故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x光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故错误。 3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依次是( )。秋水仙素聚乙二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灭活的仙台病毒草酰乙酸
3、A.B.C.D. 答案:C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 4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量和性染色体为( )。A.22,XB.22,YC.23,XD.23,Y 答案:A解析:知识点: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正常人都有22对常染色体,男性还有一对由X.Y(性染色体)组成的染色体女性还有对由两条X(也是性染色体)染色体组成的染色体女性卵细胞是配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组成为22+X。A项正确。 5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
4、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故选D。 6水稻根细胞中一般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B.内质网C.线粒体D.叶绿体 答案:D解析:水稻根细胞中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7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
5、,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D.用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答案:B解析: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A项正确。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因为观察这个过程不需要看到细胞内部,只需要看到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相对移动,B项错误。低倍镜下观察不到清晰的叶绿体,需要找准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C项正确。甲基绿是DNA染色剂,能将细胞核内的DNA染色,使得细胞核呈绿色,D项正确。 8在“细胞核系
6、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泡沫板等制作细胞核模型,该模型属于()。 A概念模型B数学模型C物理模型D化学模型 答案:C解析: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或三维结构,这类实物或图画即为物理模型。本题选C。 9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无菌水的是()。 A冲洗葡萄榨取制作果酒的葡萄汁B配置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C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DNA的溶液D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实践部分的微生物的生长与利用。对于DNA溶液的提取,使用蒸馏水即可。而其他三个选项都需要无菌操作。故本题选择C选项。 10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7、A.病毒在侵染细胞时,其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B.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吸附、侵入、合成、装配和释放等过程C.一些动物病毒在外壳外面具有包膜,包膜由蛋白质或糖蛋白构成D.在艾滋病病毒繁殖时,逆转录形成的DNA需要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与自我复制过程。病毒在侵染细胞时,会将蛋白质外壳包裹的内部核酸以及相关的酶等一起注入到宿主细胞内来实现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或逆转录等过程。这些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项错误。B项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吸附、侵入、合成、装配和释放等过程。正确。C项动物病毒核心壳外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正确。D项艾滋病病
8、毒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通过逆转录酶进行逆转录得到DNA,并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正确。11针对教师提出的“双链 DNA 中 G-C 含量越高,DNA 的热稳定性越强”,有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难道 A-T 含量高,DNA 的热稳定性就不强了吗?”这种疑问主要反映了学生具有的能力是( )。 A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B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C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D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答案:C解析:在课程目标的解读上,阐述了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操作技 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题干中,针对教师给出
9、的结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是一种对已有结论的批判,反映了该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12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分子有机物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出细胞 B大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无关 答案:C解析:大分子有机物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胞吞和胞吐,A 项错误。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出细胞 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 项错误。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进出细胞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 于协助扩散,C 项正确。水分子进出细胞属于渗透作用,与细
10、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有关。一般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 越大,水分子的运输速率越快,D 项错误。 13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液面差为h,下列叙述正确的为( )。 A渗透平衡时,膜内外溶液浓度相同B半透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的生物膜C若S2溶液为蔗糖溶液,则S1溶液为清水D若浓度差增大,S1溶液可能从漏斗口上端漏出 答案:D解析:渗透平衡时,因为有高度差的存在,仍然是S1S2,A错误;半透膜不是生物膜,不具有生物活性,只是相当于生物膜,B错误;渗透作用是水从低浓度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到高浓度溶液,若S2溶液为蔗糖溶液,水向烧杯内渗透,漏斗内液面降低,C错误;如果漏斗不够长,S1溶液可能
11、从漏斗口漏出,D正确。故选D。 14T2噬菌体与醋酸杆菌的共同之处是( )。 A.均为原核生物B.通过分裂增殖C.进行有氧呼吸D.DNA为遗传物质 答案:D解析:T2噬菌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即无细胞呼吸,需在宿主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只含有一种核酸DNA,遗传物质为DNA;醋酸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 DNA为遗传物质,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生活方式为异养需氧型。故本题选D。 15据“朝闻天下”报道,目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B该实验已经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如果该实验属实
12、,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D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 答案:B解析: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A正确。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说明细胞具有分化的能力;细胞没有发育成个体,故实验不能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若该实验属实,不育患者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获得生殖细胞,因此,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C正确。成熟精子是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而来(减数分裂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得到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人体皮肤细胞是体细胞,因此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D正确。所以答案选B。 16听课是帮助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听课时要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笔记
13、包括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两个方面。其中,教学实录一般包括( )。听课学科、班级、授课人等基本信息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听课教师人数授课人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及教学效果 A.B.C.D. 答案:C解析:听课笔记的教学实录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听课日期(年、月、日)、学科、班级、授课人、课题、第几课时等基本信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授课人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听课教师人数”不属于听课笔记应记录的内容。17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
14、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答案:D解析:碳不是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如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不含碳元素,故A错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故B错误;细胞中的大多无机化合物中不含碳,故C错误: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故D正确。 1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上升C.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
15、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使血糖浓度下降,B错误。艾滋病是免疫缺陷造成的,C错误。机体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因此D正确。 19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
16、固定减慢,B项不会发生;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比值下降D项会发生。 20“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对教学目标( )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答案:C解析:行为主体是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使用行为动词表述具体内容标准,这些行为动词用明确、具体、可观察的术语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学习行为
17、,如“说出”“概述”“叙述”等。行为条件: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条件,如“采取模拟的方式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另外,课堂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如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也属于行为条件的范畴。行为表现程度,即教学达到的标准。如“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综上可知题干中“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行为条件。 21图2中参与植物体水分的吸收、运输及散失的结构是( )。A.B.C.D. 答案:C解析:据图判断,为根尖,为栅栏组织,为导管,为叶片表面的孔。吸收水分的是根尖成熟区,运输水分的是导管细胞,散失水分的是气孔。所以参与植物体水分的吸收、
18、运输及散失的结构是。 22图是 4 个 DNA 分子的末端示意图,由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来的一组黏性末端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经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是可以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图中只有 两个黏性末端可以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合成一个完整的双链 DNA。所以,是由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而 成的。 23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含量最多的是戊 B在该生态系统中,共 5 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由图示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 D如果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甲种群数量减少 答案
19、:D解析:据图可知,甲是生产者,戊是最高级的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的,因此能量含量最多的是甲,A 项错误。图中只存在一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即甲一乙一丙一丁一戊,B 项 错误。生物群落是由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构成的。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还包括其他生物,C 项错误。根据捕食关系,如果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乙种群的数量会增加,则甲种群的数量会减少, D 项正确。 24图4示意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过程,学生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完成课程学习的终点分别对应的点是( )。 A.a,bB.a,cC.b,cD.b,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科核
20、心素养的有关知识。学生在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认知积累(a),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学习。学生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其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以b为起点,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了极大的提升(c)。但课程结束后,随着知识的迁移、实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还会有持续的提升(d)。因此,在图示的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进阶图中,学生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完成课程学习的终点分别对应的是b、c。C项正确。 25下图为洋葱鳞片叶细胞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得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区域的空间大小是和C的选择透过性有关B.M的颜色加深是和这个原生
21、质层的半透性有关C.C指的是细胞壁,M指的是细胞质,N指的是细胞液D.用根尖的分生区,也能代替这个来做这个实验答案:B解析:C指的是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N区域即质壁分离间隙的空间大小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A错误。M的颜色加深和原生质层的半透性有关,B正确。C指细胞壁,M指的是细胞液,N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的间隙,C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用来作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D错误。 26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患者通常20岁左右死亡,图3是某家族系谱图,代4、5号为夫妇,再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 )。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遗传概率计算
22、。由图可知-4为杂合子,-5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他们再生出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故本题选择D选项。 27将成熟胡杨细胞放在三种不同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三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实验组B茉莉酸为无关变量CNaCl为因变量D茉莉酸可抑制质壁分离 答案:D解析: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NaC1和荣莉酸,因变量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为对照组由表数据可知茉莉酸有抑制质壁分离的作用。故选D。 28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问变化的趋势如图3,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
23、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因为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所以
24、本题应该选C。 2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营养B初级精母细胞、神经细胞都能观察到染色体,且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C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答案:D解析:卵细胞体积较大,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营养。但是细胞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就小,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神经细胞是完全成熟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没有染色体只有染色质,B错误;人体细胞内形成的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C错误;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
25、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线粒体中含有自主的DNA。D正确。 二、问答题30材料:以下是教师在“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过程片段:师:你还记得我们初中学习过的几种激素吗 这些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器官分泌的 有什么功能 (投影教材中图28,要求学生归纳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师: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 我们先讨论一下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时对其产量是怎样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师:人体中的激素是如何进行反馈调节的呢 我们来分析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血糖平衡的调节。(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哪种激素能影响血糖的含量 (2
26、)胰岛素对血糖含量有什么影响 生:除了胰岛素外,胰高血糖素也与血糖的调节密切相关。(师投影胰岛细胞图片,示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说明它们所分泌的激素,让学生猜测一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并作简要归纳。)引入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呢 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然后四人为一组,组内讨论交流设计出模型,并共同思考“分析与讨论”里的问题:(1)马拉松运动中,胰岛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 饭后胰岛又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 (2)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当身体产生的胰岛素过多时,又会怎么样呢 (3)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为糖尿病病人设计的人工胰岛素
27、,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调节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你觉得这种人工胰岛素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主要的问题 (分组活动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交流模型构建的过程和结果,在黑板上绘图或用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并共同分析交流以上讨论题。)问题:(1)本材料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8分)(2)材料中多处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简述讲解时应注意的要点。(12分) 解析:(1)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并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合作学习的原则包括:积极主动、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起责任来;适当运用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过程监控和评价。(2)讲解应
28、注意的要点有: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炼和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注意讲解的阶段性,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 31材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一节生态系统概念、范围、结构的基础上,先给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素材“问题探讨”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一只母鸡,15 kg玉米,没有其他
29、的任何食物。讨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之后。教学内容聚焦在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能量流动金字塔这三个问题的学习上。其中,介绍了林德曼的研究,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这节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设计的。高中学生已学习了“存储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这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问题:(1)该材料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分析 (10分)(2)上述材料遵循
30、了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原则 (15分) 解析:(1)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及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分析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并初步构想局部内容的教学思路及其知识框架。(2)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
31、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把握教材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倨,在内容的选择上重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呈现形式上丰富多彩,体现了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设计突出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准确的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内容。拓展教材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教材内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有时教
32、材内容需要其他东西为它增添色彩。因此拓展教材就非常重要了,根据不同的内容适当的选择拓展教材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所以一节课中能更好地集中精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简答题32问题:(1)分析该栏目的教育应用价值。(2)分析该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答案:解析:(1)“问题探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被编排在每一节课的开始,由图片+情景+讨论题组成。探讨的问题,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实验,有的来自科学史,有的来自最新生物科技等。这一栏目对导入新课、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作用。首先,该栏目内容可以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激发学生
33、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其次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2)应用策略:根据实际情况替换“问题探讨”的例子。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尽管教材所提供的事例是编写者反复讨论并保留下来的,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替换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易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审视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问题探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
34、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在理解教材“问题探讨”的基础上应该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去看它;在理解、审视的基础上应该有超越教材的勇气,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自己的理解,开发出新的“问题探讨”文本资源来组织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运用“问题探讨”。“问题探讨”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教学手段,它为推动教师使用“问题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谓创新运用是指改变“问题探讨”的呈现方式,将教材提供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活动等途径再现在学生眼前,以达到更好的“问题驱动”作用。 四、教学设计题3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依据所给
35、的部分教科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材料见后两页)要求:(1)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比较分析。(2)设计一个关于本节内容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fith,18771941)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作S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作R型细菌。在这两种细菌中,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包废弃大坑合同范例
- 广州公寓出租合同范例
- 合同模板运用方法
- 商业门店拆除合同范例
- 技术委外合同范例
- 房产兼职合同模板
- 安徽医疗设备搬运合同模板
- 代理项目合同范例
- 安装指纹锁合同范例
- 2024年抚州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食堂餐饮意见征求表
- 《机械制图》校本教材-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 专题05 家国情怀 中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专题解读课件(2022版新课标)
-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申请书(参考模板)
- 呼吸重症医学学习班主持稿
- 医院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缩短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DNT完整版本PPT易修改
- 幼儿园教学课件中班美术《百变的花瓶》课件
- 液化石油气充装操作规程(YSP118液化石油气钢瓶)
- 工程样板过程验收单
- 颅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人体内脏》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