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安吉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湖州安吉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湖州安吉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湖州安吉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湖州安吉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湖州安吉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实验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水螅B.海葵C.涡虫D.珊瑚虫 答案:C解析:知识点:动物的类群中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主要特点是体呈辐射对称,具有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消化腔及原始神经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水螅、海葵、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A、B、D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C项

2、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3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都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都有能量释放并有ATP产生D.都有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A解析:知识点:细胞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和ATP,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在线粒体内进行,产生二氧化碳、水和ATP,第二步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能产生丙酮酸,B项正确;两个过程都有能量释放并有ATP产生,C项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项正确。A项:有氧呼吸有水和二氧化碳,无

3、氧呼吸没有。A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C.马和驴可交配生下骡,说明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答案:C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就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A项正确。生物之间是共同进化的,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B项正确。马和驴可交配生下骡,但骡不可育,说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生物进化的

4、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项正确。 5下列选项中,属于以形象化方法构建的物理模型为( )。 A.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B.呼吸作用过程图解C.光合作用过程图解D.内环境模式图 答案:A解析:选项中只有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形象化的物理模型。 6在“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鸟类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的照片接着出示挂图讲解鸟卵的结构,随后让学生观察鸡卵,并选出学生代表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和讲解鸣卵的结构最后讨论和总结鸟类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这个教学片段体现的主要教学技能是( )。A.提问技能B.变化技能C.强化技能D.演示技能

5、答案:D解析:知识点:演示技能。题干中教师通过展示多种多样的相关照片、图片、鸡卵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助说明抽象原理,使用的是演示技能中的展示法,D项正确。A项: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用的转换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7由于食物链、食物网这些概念的抽象性,教师采用教师讲述、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运用推理

6、方法进行了解并自行发现结论的教学过程。该教师运用了( )教学策略。 A.发现式探究B.推理性探究C.实验式探究D.合作性探究 答案:B解析: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学习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基本形式。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在学习情境中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内容要点。推理性探究是“没有自己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推理性探究的教学过程往往包括教师讲述、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运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骤。实验式探究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

7、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由题干所述的教学过程可知,该教师运用了推理性探究的教学策略。 8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 ATP 与 ADP 的转化 答案:B解析:水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水分子的扩散是 双向的。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不断进出细胞,但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从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多于进入细胞的 水分子,A 项错误。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中的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属于单向运输,B 项正确。当血液

8、中的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偏低时,胰 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机体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是双向的, C 项错误。当细胞内有耗能反应发生时,会发生 ATP 水解产生 ADP、Pi 并释放能量的反应;当细胞内发生储能反应 时,会发生将 ADP、Pi 与能量合成为 ATP 的反应。所以,活细胞内 ATP 与 ADP 的转化是双向的,D 项错误。 9在学习哺乳动物时,教师将鲸说成了鲸鱼。在教学语言技能方面,该教师违背的原则是( )。A.针对性B.启发性C.科学性D.实践性 答案:C解析:教学语言技能的应用原则包括学科性

9、和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教师将鲸说成鲸鱼,失去了真理性和科学性违背了科学性原则。 10为了降低某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了另一种形态结构和生物特性与该真菌相似,但毒性相对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两种真菌的种间关系是()。 A寄生B共生C竞争D捕食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难度较小。引入的另外一种真菌与原来的真菌由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相似。所以会发生竞争现象,因此答案选C。 11下列植物的结构中,属于果实一组的是()。 A松子、蚕豆B杏仁、花生C芝麻、西瓜D葵花籽、玉米粒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果实的定义与实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

10、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有种皮,所以判断是种子还是果实,只要打开一层后,看是否还有一层可以脱落的种皮。A选项中蚕豆属于种子,不属于果实,一个完整的豆荚是果实。B选项中杏仁属于种子,一个完整的核属于果实,C选项芝麻属于种子,不属于果实。D选项都属于果实。故选D。 12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l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则A基因的频率和Fl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B.30,42C.70,21D.70,42 答案:D解析:亲本中AA占55,aa占15,所以Aa占30,自由交配,用哈代-温伯

11、格定律计算,得到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本题选D。 13下图表示一家族中眼睛颜色的遗传,若以B和b分别代表眼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则Q的基因型是( )。 A.BBB.BbC.XBXBD.XBXb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两个棕眼的人生的子女中有的是棕眼,有的是蓝眼,说明棕眼是显性性状。S是棕眼,而中有女儿的眼是蓝眼,所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Q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故选B。 14有“地球之肾”之称和“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12、( )。 A.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A解析:由水域浅滩和湿润潮湿的气候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叫作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就是沼泽类地形。湿地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非常特殊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的调节起到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森林生态系统是指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它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15很多因素都能引起基因突

13、变,但最终表现出来的突变性状却比较少。原因不包括()。 A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B突变产生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能表现C自然选择淘汰部分突变个体D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D解析: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指多种tRNA可能携带相同的氨基酸。所以氨基酸和蛋白质可能不改变,即不表现异常,A正确;突变产生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能表现其隐性性状,B正确;表现型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某些情况下由于环境影响不会使其表现出突变性状,C正确;生殖隔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单个个体的基因突变就会形成,D错误。故选D。 16下列是某生物个体(体细胞含2n条染色体)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

14、的是( )。 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D.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D解析: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中同源染色体成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为有丝分裂中期。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项,表示有丝分裂,A项正确。B项,表示减数分裂,B项正确。C项,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随后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现象。C项正确。D项,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可能为

15、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进行不均等分裂,D项错误。 1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曲线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种群在自然情况下,由于有生存斗争,在自然情况下种群增长都是按“S”型增长的,A正确。达到K值时,由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零,B正确。种群增长受自身的种群密度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随种群密度的增长,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最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

16、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的密度过大会导致传染病容易爆发、空间不足、食物不足,所以种群的密度是受自身密度的影响的,C正确。种群的增长速度就是该“S”型曲线的斜率,其斜率是先快后慢再到为零,故其增长速率是先快后慢最后到零(达到K/2时,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错误。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它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17、 答案:C解析: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因此大象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而蜣螂是以大象的粪便为食物的,所以蜣螂获得的能量不是来自于大象,而是大象的上一营养级,即大象同化的能量中可以流人蜣螂体内的约0kJ,A错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而兔子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狼捕食兔子,说明此时狼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无机环境的碳元素和能量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18、为10%20%(能量流动不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错误。 19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中心体 答案:D解析: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结构为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0真核细胞的某个基因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中(G+C)(T+A)的比例为3:2C.若该基因某处的碱基对被替换。导致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D.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等

19、知识。 【答案】B。【解析】真核细胞的某个基因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和G各占30,即一条脱氧核苷酸中(G+C)(T+A)的比例为3:2,故B项正确。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00030(23_1)=4200个,故A项错误。生物性状由生物的表现型决定。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影响到密码子的变化,但64个密码子中只决定二十多个氨基酸,只要决定的氨基酸相同,表现型就不会改变,故C项错误。该基因可以在细胞质内故D项错误。故选8。 21人体感受外界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主要位于()。 A.眼B.肌肉C.皮肤D.汗腺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

20、查体温调节。 【答案】C。【解析】人体的皮肤有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故本题选C。 2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以下哪些生物()HIV细菌霉菌蓝藻老虎 A.B.C.D.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B。【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题目中霉菌和老虎属于真核生物,HIV是病毒。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故只有霉菌和老虎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3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对杂合黑色豚鼠交配,产下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A.全部黑色B.黑白各一半C.黑白之比为3:1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21、】D。【解析】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设控制毛黑色的基因为D,控制毛白色的基因为d,亲本基因型为DdDd,则F1的基因型概率为DD:Dd:dd=1:2:1(黑色:白色=3:1),这是数据非常大时的理论比例,实际当后代数目比较少时A、B、C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24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特征的是()。 A.具有根、茎、叶的分化B.靠种子繁殖后代C.具有果实D.生活在贫瘠的土壤中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蕨类植物的特征。 【答案】A。【解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但无花、果实和种子,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25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

22、器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液泡D.细胞膜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 【答案】A。【解析】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换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将贮存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场所;这两个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动物细胞中有线粒体,但是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和贮存能量。植物的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有多种物质,有的还含有色素,如吃的西瓜的汁液即是细胞液等,与能量转换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动物细胞中没有该结构。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主要是控制物质的进出和保护作用,与能量转换没有关系。通过分析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

23、器是叶绿体故选A。 26以下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A.受精卵B.血液C.肌肉D.口腔上皮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器官的组成。 【答案】C。【解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共同构成,受精卵只是一个细胞,不符合题意,血液是结缔组织,也不是器官,口腔上皮是上皮组织。故选C。 27图4所示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 )。 A.只有甲B.只有乙、丙C.只有丁、戊、己D.只有乙、丙、己 答案:D解析:捕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从图中可看出丁、戊、己为初级消费者,同时己又以戊为食且被丙所食,故乙、丙、己为次级消费者。 28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

24、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进行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答案:C解析: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信息进行双向传递,因此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进行双向传递,C项正确。A项,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A项错误。B项,该图中的食物链有6条:自养型鞭毛虫纤毛虫鲤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蜻蜓幼虫三刺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水螅蜻蜓幼虫三刺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蜻蜓幼虫鲤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水螅蜻蜓幼虫鲤鱼梭子鱼;大型植物鲤

25、鱼梭子鱼。B项错误。D项,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占有4个营养级。D项错误。 29在学习了有关真菌的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平菇养殖场、食用菌厂,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到学校的生物园自己动手养殖平菇,明白了椴木栽培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及代料栽培的优点。通过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增强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以上教学活动体现了从哪一方面渗透STS教育 () A结合日常生活B联系生产实际C关注社会热点D引入科技成果 答案:B解析: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可以联系实际,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联系生产实际,即将生物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

26、联系,展示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即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或体验相结合;引入科技成果,即展示相关科技成果;关注社会热点,即讨论生物学知识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等。综上可得,本题选B。 二、问答题30草履虫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1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7所示。 (1)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_生殖的情况;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_生殖的情况。(6分)(2)该实验第112天,草履虫数量增长曲线称为_型曲线。本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_只草履虫

27、,草履虫受环境容纳量限制不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_。(9分) 解析:(1)二裂接合(2)S 1.2105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1)草履虫的生殖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小核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虫体从中部横断,成为2个新个体。草履虫有性生殖主要的和普遍的方式是接合生殖,草履虫可视为雌雄同体,其接合生殖相当于雌雄同体多细胞动物的交配和异体受精。2个草履虫口沟对口沟粘合在一起,粘合处细胞膜溶解,两个虫体的细胞质相通,小核离开大核,分裂2次形成4个核,其中3个解体,剩下的1个小核又分裂成大小不等的2个核雌核(较大核)和雄核(较小核),大核逐渐消失。

28、然后两虫体互换其雄核,并与对方雌核融合,这一过程相当于受精作用。此后两虫体分开,接合核分裂3次成为8个核,4个变为大核,其余4核有3个解体,剩下1核分裂为2小核,再分裂为4小核,每个虫体也分裂2次,结果原接合的两亲本虫体各形成4个草履虫,新形成的8个草履虫都有一大核,一小核。草履虫接合生殖需2个必要条件:一是性成熟度,即草履虫诞生后需达到足够的分裂次数才能接合,二是营养状态,饱食或过度饥饿的虫体不能接合。因此,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的二裂生殖的情况;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成熟草履虫个体增多,且随着营养物质被消耗,饱食状态的草履虫个体减少,能观察到较多的接合生殖的情况。(2)由题图

29、可知,该实验第112天,草履虫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当达到K值时,草履虫的种群密度为800只/mL,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800150=1.2105只草履虫。由于营养物质生存空间有限,草履虫不能无限增殖。 31设计一张教学挂图展示花的基本结构。(1)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你设计的挂图,并标出备结构的名称。(2)简要说明利用所设计的挂图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工具及其注意事项。 【参考设计】(1)挂图设计:(2)注意问题:对挂图中的一些重点部分、关键部件,或隔离开次要部分、突出重点,或依原图按比例放大、增加可见度提高教学效果。要与实物结合讲解,既有真实感,又鲜明形象提高可信度。挂图是实物图,讲解时要结合结构名称讲清楚实物图,结合实物说明原理以便学生迅速进入观察思考,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整体印象。注意挂图的配套性和完整性,教学中可根据原理或教学参考上及同类教材中的有关插图自行绘制挂图使其配套完整。对一些挂图重要部件的名称、原理、作用、使用注意问题等最好做补充、补A。 三、材料分析题32材料:教师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的教学。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