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_第1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_第2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_第3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_第4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四上第二单元的关键词是“提问”,两年前教这个单元,新课标还在酝酿中。第二次教提问策略单元,新课标已经正式实施。那么完全照搬两年前的教法肯定是不行的。教过一次,也多少看了、听了一些专家、名师对提问策略单元的解读与教学实践,自然对该单元的要素、文本等相对熟悉,自以为能对这个单元说上一点什么这恰恰是最可怕的想法见过太多此类想象。因此,这一次,首先告诉自己:努力把以前的想法先放在一边,重新素面提问策略单元!先从单元导读说起,读了单元导读页,我有什么疑问?1.“不同角度”有哪些角度?以前从没想过,于是只好直奔文本批注、课后思考题以及交流平台。以

2、为只有“课文内容”“课文写法”“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等三个角度(或者说以为只需要让学生了解从这三个角度提问)。假如教材文本批注、课后思考题和交流平台不提供这三个角度,我们教学时又该怎么办?2.提问还要分“不同角度”吗?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时还真没想过。把自己在书上批注的问题分分类,发现确实是从不同角度提的(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句,比如“犬马齿”等;特定术语或特定表达,比如“课程结构化”、务虚笔记的叙事结构等;再如文本情感,比如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精神形象等),大致是与教材提出的几个角度吻合的。我们自己在阅读时从不考虑“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学生大

3、概率也不会在阅读时遇到疑问会首先想一想要从哪个角度提问,那么为什么还要教提问策略单元?3.“不同角度”能否换成“不同方面”?课堂上稍不注意是不是就把“不同角度”替换为“不同方面”了。“角度”是“观点或考虑某事的出发点”(汉典解释),“方面”则是“事情或事物的一面”(汉典解释)。一比较就比较清晰了,后者是客观的,是事实上存在的,比如说某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我们会说“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管哪个方面,都是该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前者是主观的,是不同主体基于自身立场与知识背景对同一个现象或事物的主观评判。阅读时提出问题当然是不同读者的主观意识,因此,教材用“不同角度”是很有道理的。3.“从不同角度去思

4、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会不会导致“无意义提问”或“为了提问而提问”?一想到这个问题,再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看,我的结论是很大一部分学生会的。他们提出来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指向未知,基于生活经验的未知,或者说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矛盾。比如这个字读什么,那个词是什么意思,超声波是什么东西,一光年到底有多长,豌豆苗治好了小女孩的病(豌豆苗不是药)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无意义提问”。同时,其中又交织着“为了提问而提问”,比如都问某个词语在文中什么意思,有的孩子的确不知道,有的孩子则是明知故问,这部分孩子清楚课堂上老师需要他们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经验引发联想”三个角度提问,他们更清楚考试时只要按照要求

5、从相应角度提问就能得分,至于“为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怎样的提问才是有价值的提问”,他们(其实也包括我们自己)是无意识忽略了。于是就这样导致了叫人哭笑不得的“为了提问而提问”。4.“疑定有进”吗?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老师提出了不少问题,学生也提出了不少问题,通过那些课堂,我们和学生的素养都得到切实提升了吗?不一定吧六下有一篇课文叫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说得很清楚,需要不断把问号拉成感叹号。所以,“疑”一定得是“真疑”,还得是“疑后有行动”,这样才能“疑则有进”。5.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有关系吗?暂时没什么发现。所以准备分两条线教学。6.学生读了单元导语页,会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只有

6、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懂了,一种没意识,压根儿没想过这里能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停留在“无问题惯性思维”(在他们想来,课堂上坐等就行,老师一定准备了一堆问题,老师也一定只会点那小部分孩子回答准备好的问题)上。基于学情教学很重要,也很欠缺。我们的学情分析很多时候实际上是自我想当然的分析。读了单元文本、交流平台,对“不同角度”和提问的层次有了大致理解,对四篇课文的单元定位也有了初步头绪。思维再从单元文本跳出来,脑子里又有哪些疑问?1.一篇童话,三篇科普性质说明文,为什么不编排散文、诗歌、小说等体裁文本呢?是不是提问对文体有某些要求?比如观潮,能提问吗?可以吧,那为什么四上第二单元不编排四篇体裁不同的课文呢

7、?说明性文本占主体肯定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记得两年前听一次某名师上该单元的展示课,课后交流时我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该名师当时的回答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提问策略单元,而说明性文本又相对接近学生的生活,他们更容易基于生活经验未知或与生活经验矛盾提出问题,教材主要编排说明性文本,我们先按要求把这类文本整清楚。当时虽不满意此回答,确也没深思。现在一琢磨,个人以为完全可以编排不同体裁文本的,我们可以说“小学生初次接触提问策略单元”,绝不可以说“小学生初次接触提问”,四上第六单元的批注策略单元同样如此。此外,学生以后更多直面的经典文本一定不是以说明性文本为主,老实说,除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还真想不起更多能称之

8、为经典的说明性文本。所以,个人希望教材能在这一单元作出相应调整。2.学习提问策略单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只让学生明白阅读时可以从“课文内容”“表达手法”“联系生活经验引发联想”等三个角度提问?如果回答“是”,那就是为了做题考分数。借用陆九渊的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3.学生看了课文,尤其是课文的旁批、尾批、课后思考题,还会提出哪些问题?好比三上教预测,课文都完整给学生了,预测还有必要吗?问题都给学生了,学生还怎么提问?小结:提问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思维!“为了思维而提问”“为了思维进阶而从不同角度提问”“为了高阶思维而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提问策略单元,一要引导学生主要基于文本阅

9、读体验而不是生活经验提出真问题,二要指导学生通过质疑、比较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我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新课标-核心素养-思维能力”这一组关键词。我们一起共读这段新课标关于“思维能力”的表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有了以上思考,四上第二单元的大活动就很明晰了。任务一:提出问题可以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课文整合在一起处理,学生整体通读一遍,然后鼓励

10、他们提问,不论是什么问题,只要敢于提问就好。也可以单篇循序渐进处理,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四上第二单元四篇课文都有课前导读:课文课前导读文本单元定位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童话)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大胆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科普说明文)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题和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科普说明文)一位同学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了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和同学交流。在能从不同角度提问基础上,筛选最有价值的提问蝴蝶的家(略读)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

11、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检验“提问-分类-筛选-解决”如果我们再读细致一点,会发现: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没有旁批和尾批,因为批注一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第一篇课文的单元定位不符;夜间飞行的秘密与呼风唤雨的世纪虽都有旁批和尾批,但前者简略,后者详实,切合两篇课文的单元定位。再看三篇课文课后思考题,那真是再明显不过了,老师们只要按照课后思考题教学,单元目标肯定不会跑偏。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不要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当成童话来教,因为四上第二单元真正要教的是“提问与思维”,这与童话并无太大关系,我们的着力点一定是“提问与思维”。当然,若是你能在“提问与思维”的基础上

12、把童话的意义也教了,那另当别论。任务二:分类问题无论单元文本整合,还是单篇文本推进,第二个大任务一定是分类对学生能够提出来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如何分类并非难点,学生只要仔细看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夜间飞行的秘密两课课后第二道思考题就大致清楚了。分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他们需要分析、比较、判断,需要用上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换句话说就是“分类要有依据”,而非瞎蒙胡猜。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现一些进一步激发他们思维的想象,比如很多人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再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第三道思考题各给出了一个问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

13、病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呼风唤雨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两个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课文为什么要给出这两个问题呢?有没有小组发现了这个问题,有没有孩子思考过这个问题任务三:质疑问题问题分好类了,质疑是重头戏。怎么质疑?哪些问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哪些问题是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哪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我们提出的问题与课文给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对那些我们无法独立解决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问题最后,让每个孩子认真思考:你认为学习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是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