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_第1页
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_第2页
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_第3页
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_第4页
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二、活动准备1、粽子2、艾蒿等实物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三、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

2、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4)佩香包: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

3、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着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3、教师出示端午节吃的粽子,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分发粽子、幼儿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快乐。(1)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2)教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3)教师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四、活动总结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

4、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活动内容。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活动过程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

5、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3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活动准备:1、插艾

6、草、划龙舟的图片。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7、(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

8、!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小班端午节语言教案4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

9、: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2、屈原图片活动过程一、谈话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

10、子和赛龙舟呢?二、端午节的由来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

11、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三、学习儿歌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3、幼儿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下雪天的房子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念儿歌。(重难点)2、通过学念儿歌,感受下雪后的变化。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活动过程一、引题。小动物们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房子,提问:小动物们的房子是怎么样的?(以直截了当的方式

12、进入主题,为下面理解儿歌做铺垫。)二、操作教具,理解儿歌内容。(一)红房子是小兔的家教师指点红房子,请个别幼儿猜猜:红房子是谁的家?那我们一起去敲敲门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吗?”“唉!来了”提问:是谁呀?红房子是谁的家呀?引导幼儿学说短句:红房子是小兔的家。(二)绿房子是小鸟的家教师指点绿房子,请幼儿猜猜:绿房子是谁的家?那我们一起去敲敲门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吗?”“唧唧喳喳”提问:是谁呀?引导幼儿学说短句:绿房子是小鸟的家。(三)黄房子是小猫的家教师指点黄房子,请个别幼儿敲门:“咚咚咚,有人在家吗?”“喵喵喵”引导幼儿齐说短句:黄房子是小猫的家。(四)蓝房子是小狗的家教师指点蓝房子,齐做敲

13、门状。“咚咚咚,有人在家吗?“汪汪汪”引导幼儿齐说短句:蓝房子是小狗的家。(五)教师小结:红房子是小兔的家,绿房子是小鸟的家,黄房子是小猫的家,蓝房子是小狗的家(给每位幼儿提供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学说短句)(六)操作图片,引出儿歌后半部分有一天,天空下起雪来,“下雪了,下雪了,红房子,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一座,一座,全都变成白房子”操作教具,将房子覆盖上白色的房顶,提问:这些房子都怎么样了?(全都变成白房子)(以小故事形式引出儿歌后半部分,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理解儿歌,感受下雪后的变化。)三、学念儿歌。1、教师完整朗诵儿

14、歌一遍。2、引导幼儿跟着教师完整学念儿歌二、三遍。3、结合肢体动作边念儿歌边表演。4、分男、女幼儿表演儿歌。(结合肢体动作边念儿歌边表演,增加学习的兴趣。)预设效果: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给幼儿提供大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发展语言。冬天的雪景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下雪天的房子是一首有趣、形象的儿歌,它正好描述了一幅极其美丽的雪景,通过理解、学念儿歌让幼儿感受下雪后的变化,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执教反思:冬天下雪是每个孩子都

15、很向往的,这首儿歌正好很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描述了美丽的雪景,很形象,很有趣,在猜测x房子是x的家时,幼儿都显得很兴奋,通过直观的教具,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且学念儿歌,再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幼儿感受下雪后的变化,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满足了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分析原因,在操作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时,猜测部分,教师应当还更积极投入些,更生动,形象一些,这样才能带动幼儿更好的进入状态,也做好铺垫。教师赋予更多的激情,使孩子更加融入其中,带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示例:小兔乐乐活动目标:1、在观察理解中了解有关小兔乐乐的故事情节,愿意学说完整的句子。2、愿意关心

16、帮助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准备:录音、大图书。活动过程:一、引趣(出示一个大萝卜)教师:这是什么?大萝卜,你们知道什么小动物最爱吃大萝卜吗?教师:小兔是怎么吃大萝卜的?教师:嘿,小兔小兔,咱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找大萝卜吧。(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和幼儿一起找萝卜、吃萝卜。)二、说说讲讲画外音:哎哟,哎哟。好累啊,好累啊,哎哟,哎哟。(画面:小兔拔萝卜,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教师:是谁呀?教师:小兔在干吗?他怎么了?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我们一起对小兔说:“小兔小兔,我们来帮助你。”(画外音:好的.,好的,谢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来用力,加油吧!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噢拔

17、出来咯!拔出来咯!)(画面:小兔拔起T萝卜)(画外音:谢谢小明友,谢谢你们的帮忙,)教师引导: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画外音:我日q乐乐,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再见了!)教师引导:小兔乐乐再见。三、阅读理解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大好事,帮助小兔拔出了大萝卜。教师:小兔乐乐可开心了,小兔乐乐扛着萝卜走在回家的路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幼儿阅读大图书)教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小兔乐乐又遇见了一只小兔,是真的吗?让我来找找看好吗?(教师翻图书,出示小兔乐乐遇见小兔菲菲的图页)教师:小兔乐乐在干嘛?(理解云记号的意思)(出示第二幅图。)教师:瞧,小兔们在干嘛?教师:哇,他们吃得可真香,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好吗?(师幼模仿游戏。)(画外音:轰隆隆,轰隆隆,)教师:发生什么事了?教师:我们去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好吗?教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下雨了、打雷了?(认识雨和闪电的标记)教师:这可怎么办呀?(幼儿想办法,完整表述。)教师:刚才你们想了那么多好主意,真了不起,不知道小兔们想了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看好吗?教师:哇,他们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吗?谁愿意来做小兔乐乐,谁愿意来做小兔菲菲?(师幼共同表演。)附故事 小兔乐乐有一天,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