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_第1页
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_第2页
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内容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局部,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还可以大大进步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艺术理论课余审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精神浸透。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组成局部,在美育方面同样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在感受其音乐独特风格之美的过程中,不仅领悟到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

2、,激发他们对不同的美的感受和热爱,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更可以加深对自己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尊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一、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体验音乐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人类最自然、最本性的艺术。有学者指出,在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中,“音乐对他们来说,是自身的自然表露,是生活的必需,是生活有机的组成局部。他们劳动、抒情,离不开音乐,他们找对象、敬鬼神,也得借助于音乐,因此,他们能歌善舞,尤擅长即兴唱、奏、舞他们是真正的知音。这些事实都是人自身所具有的音乐本性再好不过的证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与人类音乐本性相一致的特征,是其可以与当前公共艺术审美教育

3、相接轨的重要理论前提。毫无疑问,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课程的有机组成局部之一,必然会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深化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内涵。例如,蒙古族的歌曲是审美教育活的教科书,古老的蒙古族宴歌?六十个美?,仅在一首单乐段的淳朴歌曲中,就唱出了六十个美妙的事物。“歌中列举了草原、土地、生命、青春、牛羊骏马、嘹亮的歌声、父母的恩情、弟兄的情意、长者的训导、教师的教导、谦虚的美德、英雄的荣誉、崇高的事业、万民的安乐、天下的太平其范围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致社会伦理道德,简直无所不包。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中美的哲理,感受蒙古人民崇尚美、追求美的圣洁情怀,以及古朴的伦理

4、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成效的。这种源自少数民族音乐自身的、与人类本性相一致的内在感染力,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无法比较的。在详细教学过程中,可鼓励来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学,用各自方言演唱各自家乡的民歌。在演唱的过程中,大家可增进彼此的理解,拉近间隔 ,交流感情,不仅使大学生对各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产生浓重兴趣,同时也加深其对不同地域音乐的审美体验。对于本地的大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外乡音乐,是母语音乐教育的一种表达,会使他们更理解家乡和热爱家乡,形成对家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而对于外地来就读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会让他们开阔文化视野,理解当地富有地域个性的艺术形式,认识到中国

5、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二、艺术理论中的审美体验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音乐是整个民俗仪式的重要组成局部。以贵州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芦笙会为例,芦笙会期间,只要芦笙一响,人们便蜂拥而至,少那么几千人多那么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成百上千架芦笙一齐奏响,场面极为壮观,扣人心弦。其他民族的民俗音乐活动也非常壮观,如回族的花儿会、蒙古族的敖包会、壮族的歌墟、侗族的坐妹、苗族的“四月八等。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活动中,载歌载舞也是其活动的一大特点。歌声起,舞蹈便随之而起,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在田间院场,只要群体场合,有人唱就有人和,有人舞就有人跟,形成热烈的气氛。苗、壮、

6、布衣等族的“跳月歌舞,苗、侗等族的“跳芦笙歌曲等,都是优秀的少数民族乐舞形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感悟少数民族歌、舞、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之美,不仅可为公共艺术教育引入新的素材,更使以往枯燥、单一的音乐教育显现出活泼的气氛,扩展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转贴于论文联盟.ll.以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为例,这种乐舞形式继承、交融了疏勒乐、龟兹乐、于阗乐的传统,集中表达了维吾尔族歌、舞、乐三种艺术高度统一的特征,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演出形式有独唱、齐唱,有时还有说有唱、连说带唱,有独奏、合奏和齐奏,有配合乐曲的各种舞蹈等,可谓歌、舞、乐的完美结合。木卡姆的歌词多为名诗、歌谣和民间故

7、事,内容多反映人民的理想、斗争和爱情。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对培养人的全面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少数民族乐舞文化在于歌、舞、乐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给人带来的综合美感,歌词、歌谣和民间故事等人文内涵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少数民族乐舞中群体共同参与的热烈场面,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化提供值得借鉴的形式,最终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理论之中,成为艺术的参与者、享有者,而不是旁观者。三、课余活动中的审美体验音乐最典型的特征是激起聆听者的情感反映,并为情感提供有意义的、(转第80页(接第62页恰当的解决方式。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充盈的青年时期,他们更需要借助音乐这种审美中介,进展各种不同的情感陈述。大

8、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和文化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所喜欢的音乐风格是他们所认同的文化款式的表现。在审美过程中,美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解,而是诉诸人的情感。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将人带到一种“忘我的境地,引发出各种丰富的情感反映和情感交流,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滤掉情感中的“杂质,使情感得到“净化,促进道德感化和优良品质的形成。而音乐那么是这种审美过程中最易于被人承受、最易于寻找的媒介。例如,静心听一曲蒙古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悠长舒缓的节奏,宽阔的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和牧场之间。呼麦?赞美阿尔泰?,以浓重厚实的持续音和壮丽奔放的高音区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深邃的艺术境

9、界,让人充分感受蒙古族对天地、宇宙的感悟,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由此拥有像草原一样宽阔的胸襟。再如,在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群穿戴花团锦簇服饰的侗族少男少女,以甘甜圆润的歌喉尽情吟唱着“侗族大歌。我们虽然听不懂那“依呀耶罗的唱词,但那似“泉水的叮咚声,小鸟的啾啾声,林涛的飒飒声的美妙乐声,一定会勾起人们对绿水青山的美妙回忆和向往。古朴而动听的歌声,让人不得不为他们惟妙惟肖的模拟表演而感慨,为他们宽广的音域所折服,为人的声音能创造如此美妙的境界而感动。少数民族音乐的这种自然之美,是无须用更多的言语来表达的。在当今流行音乐盛行的大学校园里,具有浓郁地域、民族风格的少数民族音乐,必将为大学校园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息,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体验美的同时使心灵得到净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各民族音乐别具特色,既互相交流借鉴,又各自开展,形成中华音乐文化百花盛开、姿态万千的多彩景象。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因为“音乐如此有力地捕捉了我们文化的色彩、活力和生活特点“是一种本文化馈赠给我们每一个成员最珍贵的礼物。将少数民族音乐纳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也大大进步了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