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_第1页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_第2页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_第3页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_第4页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推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校名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心名称: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网址:http:/syjxzx.html中心联系电话:(010)62339055中心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100083)申报日期:2010年4月16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填写说明.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名称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所属学科名称其它隶属部

2、门/管理部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时间1999中心建设发展历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以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和安全工程实验室为主体,由学校统一规划,主要服务于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形成了一个以矿山开采及安全为核心的基础实验教学、专业设计教学及创新研究的实验教学平台。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以前的演变阶段。1952年中国矿业大学自天津迁至北京,分别建立了采煤实验室和通风安全实验室,是当时国内同

3、类专业实验室中规模最大,仪器设备最先进的实验室。1970年中国矿业大学迁至四川,在北京设立了留守处,所幸的是采煤实验室和通风安全实验室及部分试验设备得以保留。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中国矿业大学在北京设立研究生部,开始招收研究生,与此同时重新组建了采矿与通风安全实验室,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平面应变采矿相似模拟实验台等大型设备和先进的仪器仪表。由于当时的学校以招收研究生为主,各类培训为辅,因此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研究生和科研服务,实验室规模小,基础性实验少。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至2007年的基础建设阶段。自199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恢复本科生招生以后,在原有的采矿与通风安全实验室基

4、础上,分别建立了采矿工程实验室和安全工程实验室,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中心实验室建设,先后累计投资约300余万元。建成8个本科实验室,分别是:矿山压力实验室、采矿数字化仿真实验室、采矿方法与工艺实验室、热力与流体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职业卫生与人机实验室、消防与安防工程实验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室,满足了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类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的提高阶段。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整合采矿工程实验室和安全工程实验室及校内相关实验室资源,正式挂牌成立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5、,追加了400万资金,又建成了3个本科实验室,即:充填采矿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采矿与安全计算机室。同时,扩建了采矿模型室,增加了煤与瓦斯共采实验平台,完善了各实验分室的建设,扩建后的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另外,将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原“瓦斯阻爆材料实验室”、“热害与粉尘防治实验室”、“巷道支护与安全实验室”、“瓦斯灾害防治实验室”、“火灾防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数值仿真灾害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由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双重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本科教学服务。在建立校内实验室的同时,与20余个工矿企业

6、共建了实习基地,其中开滦集团实习基地,已被批准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中心的总体构加如图1所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采矿工程实验室安全科学技术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采矿工程实验室安全科学技术实验室校外基地比斯阻爆莺实验室 嬴害与粉尘防治实验室 舌道支护与安全实验室 为斯灾害防治实验室 六灾防治实验室 丈全管理实验室土业工程实验室 九填采矿实验室 水矿方法与工艺实验室 一个矿数字化仿真实验室 一”山压力实验室 石矿实验室 一微镜实验室小矿与安全计算机室 “山通风与安全实验室 E防工程实验室S业卫生与人机实验室 K全管理实验室 “力与流体实验室W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国矿大黎实习基地图

7、1采矿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构架本着“强化基础训练、着力提高能力、实现综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特别是综合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中心将安全实验室进行了集中管理,大大改善了中心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验条件,从而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中心建设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共同发展,坚持理论教学队伍和实验教学队伍相融合的方针,在对实验课程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进行整合和更新的基础上,构建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中心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心现有工作人员共31人,包括26

8、名教师和5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4名、讲师7名、工程师3名,25人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569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63篇。中心主任姓名王家臣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民族汉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位博士毕业院校中国矿业大学通讯地址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邮编100083电子邮箱联系电要职责.负责制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领导并组织中心的教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任务.负责制定、并组织执行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实验教学中

9、心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相结合。.负责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保障中心实验教学所需的环境与条件。.组织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实验教材建设,落实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质量。教学科研主要经历1982.8-1984.8鞍山钢铁学院采矿专业教师1984.9-1987.7北京钢铁学院采矿专业硕士生1987.7-1990.8鞍山钢铁学院采矿专业教师1990.9-1993.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采矿专业博士生1993.9-1995.8北京科技大学采矿专业博士后1995.9-现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专业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为本科生主讲过“

10、矿山压力及控制”、“岩土工程”、“金属矿与露天矿开采”,为硕士生主讲过“高等采矿学”、“矿山压力及研究方法”、“岩石开挖工程随机分析原理”,为博士生主讲过“采动影响与控制技术”、“能源开发新技术”等课程,指导毕业硕士生20余人,博士生16人,目前指导硕士生16人、博士生12人。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厚煤层开采技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石边坡工程等研究,负责重要的科研课题近40项,其中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煤炭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1项、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

11、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煤炭科学基金1项。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教学程国家级重点学科首席学术带头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资深会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井工开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材。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科技发展基金第八届孙越崎博士后奖、中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和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北京市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或参加的各

12、类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或参编教育部高校规划教材4本。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MiningSciences、(InternationalJournalofSurfaceMiningandReclamation、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3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科研主要现在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如下:1、矿

13、井突水的动力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7.8-2011.12.成果2、大采高综放开采工艺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008.11-2011.12.3,煤炭与煤层气双能源开采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1-2012.12o4、顶煤放出的散体介质流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1-2012.12.近年来的主要奖励:1、坚硬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2、极软、突出、特厚、高瓦斯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7年。3,平朔矿区露井联采建设

14、与生产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4、“两硬”条件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5、大倾角轻型支架综采放顶煤技术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6、急倾斜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综采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7、复杂煤层现代实用开采技术模式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8、淮北矿区近距离煤层大采高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9、眼前山露天铁矿高陡边坡稳定研究,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10、地下采煤引起河床沉降及研石筑坝技术研究,

15、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11、易燃、极软、高瓦斯煤层高产高效轻放开采技术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12、缓倾斜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易燃特厚软煤层综放技术,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近五年来以第一和第二作者完成的主要学术论文如下:1、王家臣等,顶煤放出散体介质流理论的现场观测研究J.煤炭学报,2010,vol.35(3):353-356.(EI检索)2、王家臣等,五阳煤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炭学报,2009,vol.34(7):922-926.(EI检索)3、王家臣等,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钻孔隐性漏水机制与防治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6、,2009,vol.28(2):342-347.(EI检索)4、王家臣等,采动影响对陷落柱活化导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vol.26(2):140-144.(EI检索)5、Jia-chenWang,Wei-DongPan,Researchonthefullmechanizedtopcoa1cavingdesignandcomprehensivemeasuresofpreventingrockburstforthickseamsinlargeembeddeddepth.Control1ingseismicharzar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17、ofdeepmines:7thinternalionalsymposiumonrockburstandseismicityinmines(RASIM7),vol.1&2.2009:1305-1310.(ISTP检索)6、王家臣,极软厚煤层煤壁片帮与防治机理J.煤炭学报,2007,vol.32(8):785-788.(EI检索)7、王家臣等,节理岩体边坡概率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vol.25(7):1396-1401.(EI检索)8、王家臣等,“两硬”条件大采高综采老顶初次垮落力学模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增1):5037-5042.(EI检索)9

18、、王家臣等,露天矿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vol.24(18):3350-3354.(EI检索)10,王家臣等,露天矿节理岩体三维网络模拟与概率损伤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vol.27:1-4.(EI检索)11、王进学、王家臣等,矿体地下连续开采顶板崩落相似模拟试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vol.25(2):172-175.(EI检索)12、侯志鹰,王家臣.大同矿区“三硬”条件地表沉陷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7,vol.32(8):785-788.(EI检索)13、刘克功,王家臣等,短壁机械化开采方法与煤柱稳定性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2005,vol.34:24-29.(EI检索)14、孟达,王家臣等.房柱式开采上覆岩层破坏与垮落机理J.煤炭学报,2007,vol.32(8):785-788.(EI检索)15、Cui,Ximin,Wang,Jiachenect.Suddensurfacecollapsecausedbyshallowpartia1mining.Proceedings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nvironmentalsystemsciences,pt1.2008:814-821.(ISTP检索)16,王家臣等,矿井电剖面法探测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0,v

20、ol.38(1):97-100.17、王家臣等,葛泉矿坚硬顶板综放开采三维数值模拟U.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vol.25(3):272-276.18、王家臣等,我国厚煤层开采技术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vol.3(11):829-834.19、王家臣等,厚煤层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问题J.煤炭科学技术,2008,vol.36(2):1-5,49.20、王家臣等,顶板垮落诱发瓦斯灾害的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vol.24(1):8-12.21、王家臣等,顶板垮落诱发瓦斯灾害的理论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vol.23(4):379

21、-382.22、王家臣等,极软煤层轻放开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分析J.中国矿业,2006,vol.14(12):56-59.23、王家臣等,关于综放开采技术安全问题的几点认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vol.1(5):21-25.24、王家臣等,我国综放开采技术及其深层次发展问题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05,vol.33(1):14-17.25、王家臣等,极软煤层综放面围岩稳定性离散元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5,4:1-3.专职人员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年龄人数174100251233138.9占总人数比例54.8%12.9%32.3%0.00

22、%80.7%3.2%6.5%9.7%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32114730024070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11006371072.5795%教材建设出版教材专著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522近五年经费投入数额来源主要投向近5年来,中心通过学校和学院的专项投入、中心自筹、211建、“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的设备购置、升级改造、教材建设以及整个实验室环境的改造,保证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在中心建设中,以项目带动和促进实验

23、教学改革,近五年来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有1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有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心还获得校实践教学和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质量奖十余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20多项,承担校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7项。出版教材及专著65部,自编采矿工程及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安全工程与消防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材2部,并制作了18门课程54项实验的教学课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7篇。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务院应急办应急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

24、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重点推广项目、公安部公共安防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150余项。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约2600万元。近五年来,科研项目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项1项、省部级科技及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及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2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569篇。其中,被SCI、EkISTP收录163篇。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王家臣男19

25、63.01博士主任教授采矿工程10全面负责是2傅贵男1961.05博士副主任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10管理,授课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3秦跃平男1964.01博士副主任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10管理,授课口4侯运炳男1962.01博士教授采矿工程10授课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5孟宪锐男1951.01本科教授采矿工程10授课口76赵景礼男1952.01博士教授采矿工程10授课是7马念杰1959.02博士教授采矿工程10授课是8许延春男1963.06博士教授采矿工程2授课,指导实验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9何富连男1966.04博士教授采矿工程2授课,指导实验是10陆明心男1966.02博士副教授采矿工程6授课,

26、指导实验是11杨宝贵男1967.09博士副软授采矿工程10授课,指导实验是12张勇男1968.01博士副教授采矿工程9授课,指导实验口13阎保金男1962.02大专工程师采矿工程10管理,指导实验是14秦凤华女1963.06大专.程师采矿工程10指导实验是15薜黎明女1975.05博士讲师资源开发6授课,指导实验是16仲淑姮女1978.10博士讲师资源开发6授课,指导实验是17赵洪宝男1977.02博士讲师采矿工程1指导实验是18周世宁男1934.07学士院士安全技术及工程10授课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19周心权男1945.6博士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10授课,指导实验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朱红青

27、男1969.09博士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10授课,指导实验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21郭德勇男1965.01博士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10授课,指导实验否科研处22吴兵男1967.06博士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10管理,指导实验是23王凯男1972.08博士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2管理,指导实验口724李成武男1969.2博士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2授课,指导实验口25聂百胜男1973.04博士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7授课,指导实验是26王海燕女1974.05博士副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5授课,指导实验是27张江石

28、男1973.04博士讲师安全技术及工程4授课,指导实验是28姜锡慧女1981.08硕士讲师安全技术及工程3授课,指导实验是29于明学男1966.10中专工程师安全技术及工程10管理,指导实验口7.30杨晓彬男1979.05博士讲师安全技术及工程10授课,指导实验是31李祥春男1981.02博士讲师安全技术及工程5授课,指导实验是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实验教学中心是以实验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中心按照学校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有利于培

29、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和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为了保证实验教学中心能够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下运行,学校成立了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经费保障、实验室运行管理、大学生创新活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相关政策文件主要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30、计划”的决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关于成立教学委员会的决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关于设立本科教育专项资金的决定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在培育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综合能力为目标,建成具有矿业安全特色的“基础性、综合性、先进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工业工程学科的专项基础课、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与教学改革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面向全校各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

31、究与改革、教学仪器及设备的更新及研发;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等。实验教学中心由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和教务处双重领导。学院根据学校的发展对中心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并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和保障。中心与学校其它部门的关系由教务处进行协调。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实验教学工作的要求,统一规划、设置相应的教学岗位。鼓励实验教学中心以外的优秀教师参加从事中心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保证实验教学中心的正常运行,学校及学院设立专项经费(如:中心运行费、教学改革专项经费、实验仪器设备专项经费、211工程、北京市修缮基金等)给予支持。学校按照

32、“科学定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速建设”的思想,每年将学费的20-30%以上,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建设。目前,实验教学中心现已形成了集校级公共课程、矿业工程及安全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专业综合课程为一体的协调配套的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在新的培养计划中,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以此为依据构建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综合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使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规划合理,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承担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及工业工程本科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工作,包括的课程主要有: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地下工程、露天与金属矿床开采、能

33、源开发与利用、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CAD、矿业工程、采矿新技术、特殊开采、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人因工程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能源开发及利用、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及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气体分析、安全监测监控、燃烧学、安全心理学、地质基础与采矿工程、工业卫生、急救技术、电气安全、矿山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建筑施工与安全、空气调节、通风工程学、消防工程学等。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具备能力强、素质高、基础厚、专业宽等特点的高级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中心通过近年来的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在单门课程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

34、还将多门课程综合,增加了课程间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上,采用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方式,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和训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能从事某一较宽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运行、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综合能力为目标,建设与完善各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积极采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健全实验考核方式,使学生通过各层次的实践活动,在获得基本测试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程综合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建设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匹配的三个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新体系,即

35、: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三个层次。对第一层次实验一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实验内容以增加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主,同时在实验深度和广度上充分考虑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单元,在管理模式上采用半开放管理模式,增设简单设计性实验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第二层次实验一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设计,属于半开放型实验,让学生面对简单实际工程问题,完成包括系统设计、制作、调试,测试与数据处理,以及设计报告与技术资料归档等完整过程。第三层次实验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属于开放型实验,面向热心于科研探索和技术开发的优秀学生开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设立实验项

36、目,计划实验内容,进行试验设计,开展探索性实验研究,进行试验总结和论文撰写。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中心除了承担本中心的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工业工程、消防工程等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外;还承担其它院系如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任务,平均每年300名学生;中心还每年还承担200余名研究生、博士生的综合科研实验教学和200名以上各类培训人员的实验教学任务。随着招生计划的调整,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等本校主要特色专业的招生人数将明显增加,每年面向本科生的数量将逐步增加到400名以上。每学年各学科专业名称和学生数详细情况如下:采矿工程60

37、人安全工程30人工业工程30人消防工程30人地质工程60人测绘工程30人工程管理30人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1)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工程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中心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实验教学中心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如图2.1、2.2所示。采矿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基础实验矿山压力监测与显现规律模拟实验井田开拓、准备方式模型实验巷道掘进与支护的基本实验采煤工艺与生产系统实验CAD

38、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采矿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基础实验工业程序流程图的绘制与操作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程序设计充填料管路输送实验物流系统运行与生产线平衡实验生产计划制定与规划方法实验测量仪器认识与基本工程测量实验矿物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地质图绘制实验工程设计的优化实验流体力学基本实正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实验空调过程模拟实验职业卫生基本参数测试实验安全心理学要素测定实验工业场所气候、矿尘和通风阻力测定实验消防系统、灭火器演示实验安全系统工程故障树分析实验张力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可燃液体闪点、燃点和氧指数测定实验换热器、离心泵和压缩机性能实验急救技术的操作实验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操作实验建筑施工安全设备的操作

39、实验图2.1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系统设计性实验、创新开放性实验三个层次构成。基础性实验课程教学方式采用附属实验课程和独立实验课程两种。在实验单元中,除验证性实验外,还包括该门课程的简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系统设计性实验采用独立设课方式,是多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属开放性实验教学,含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该层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或学生自主申报的方式。中心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实际,特别是煤矿生产实际相结合。创新实验一般为1-2年,中心提供全开放实验环境与指导服务。采矿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广现代化矿

40、井仿真、相似模型设计采矿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广现代化矿井仿真、相似模型设计f 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模拟实验f 采煤工艺与三机配套设计实验f 工作面长度优化设计f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f 巷道布置与设计方法的研究与选择f 地下开采系统的图文描述(专业设计),“5W1H”和-ECRS原则的应用f 全尾矿砂充填材料的研究与制备矿用充填防灭火材料的配比设计_ Excel中的Solver解决生产计划的求解方法系统工程最佳方案的选择个人心理测评实验.人的安全素质常模的建立矿井灾害的虚拟现实显示实验一煤的氧化特性与实验研究f 含瓦斯煤样受载变形的CT实验观测f 粘结性防灭火材料及工艺的研究一燃烧热测试实验f 巷道

41、环境条件下人体机能影响性试验一典型不安全行为纠正装置设计及试验一加油站储罐区道化学评价及灰色预测与灰色决策f 管路串并联实验典型固体可燃物火蔓延特性实验细水雾灭火实验火灾探测器可靠性实验-A可视化技术观察固体可燃物火焰动态结构L噪声强度及频谱测定实验舞合设计创新实验图2.2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体系如图2.1所示产,它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必修实验。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课程附属实验和独立设课两种方式。实验内容深度上主要考虑增加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实验内容的广度上主要考虑增强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在传统的基础性实验目的-培养学生最基

42、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以增强学生运用课程综合知识的能力,并对其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系统设计实验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如图2.2所示,该层次实验涉及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CAD、矿山安全工程、空气调节、消防工程学A、通风工程学、安全监测监控、流体力学及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等主干课程。通过这一层次实验,让学生面对简单实际工程问题,完成系统设计、制作、调试、测试和数据处理,完成设计报告与技术资料归档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层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该

43、层次实验主要面向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对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有浓厚情趣的在校本科生。中心负责组织在校二三年级本科生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对参加科技制作、小发明和各类竞赛(北京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进行培训,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提供环境和条件。中心近两年来积极组织本科生参加学校及学院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结合科研项目,组织二三年级优秀学生进行课题申报,中心为其提供全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并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制订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免修方案,形成新版本科培养计划的个性化实施方案。在中心申报的项目中,指导教师依据煤矿安全生产及生产自动化特色,结合科研项目和学科优势,设

44、立了“煤的氧化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含瓦斯煤样受载变形的CT实验观测研究”、“人的安全素质常模的建立与实证”、“粘结性防灭火材料及工艺的研究”、“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信号磁性天线接收技术”、“矿用充填防灭火材料的配比设计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等具有煤矿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中心负责以下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采矿概论A、采矿概论B、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地下工程、露天与金属矿床开采、能源开发与利用、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CAD、地质基础与采矿工程、矿业工程、采矿新技术、特殊开采、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采矿工程科研训练、安全心理学、职业卫生、矿山安全、燃烧学、人

45、机工程学、矿井通风学、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流体力学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工业防尘、安全管理、消防工程学、通风工程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安全监测监控等。各门课程实验课学时数与理论课学时数如表2.1所示。表2.1实验学时与理论课学时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348408煤矿开采学464568地下工程2.540364工程CAD232228采矿概论232284系统工程232284地质基础与采矿工程348408工业工程原理348408工业企业财务管理348408工程测量学232284矿山地质学4644816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232284生产计划与控制232284露天与金属

46、矿山开采2.540364安全人机工程2.540364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232284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348444流体力学及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348426安全监测监控2.540364燃烧学348444安全心理学232284地质基础与采矿工程2.540346职业卫生232284续表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急救技术116124电气安全232284矿山安全工程348426建筑施工与安全2.540382空气调节2.540364通风工程学2.540364消防工程学232284除上述实践课程以外,中心每年还承担采矿工程、工业工程、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专业科研训练(1周)、综合设计(2周)、认识

47、实习(3周)、生产实习(5周)、本科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17周)的教学工作。部分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如表2.2所列;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实验项目共114项,其中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42项,占36.8%.表2.2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一览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相似模拟模型设计.矿山压力监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规律.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ZZ/煤矿开采学.工作面三机配套设计.工作面工艺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分类及特征.采区准备方式的分类及特征.地面工业广场的合理布置/Z/地下工

48、程.掘进工艺施工及施工过程.巷道断面的设计原则.巷道支护设计与锚杆种类及特征.工作面合理长度优化/工程CAD1.各类矿图的计算机绘制方法/续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本验基实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专业综合设计1.地下开采系统构成图文描述/科研训练.实验仪器操作及研究过程设计.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采矿概论.采煤工艺过程、运输路线设计.采煤工作面的支护与矿山压力显现.矿井生产系统(运煤,运料,通风)及设备.井巷工程/地质基础与采矿工程.巷道布置设计.采煤工作面的支护与矿山压力显现.矿井生产系统(运煤,运料,通风)及设备.大跨度巷道设计方法的研究/Z/工业工程原理1.用程序分析符号,画出流程程序图

49、及线路图2.用“5W1用提问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绘制双手操作图的方法.对双手操作图所记录的现状进行分析/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品种法适用的企业类型一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掌握品种法计算成本时的账务处理方法。/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本实验为充填采矿方法的充填实验,学生动手进行充填管道材料流动实验,了解充填材料制备、养护和测试方法和过程。.全尾砂充填材料的研究与制备.矿用充填防灭火材料的配比设计/工程测量学1、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方法2、工程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测/矿山地质学1,矿物岩石的认识与识别2、岩石硬度的认

50、识与对比操作3、地质构造的形成以及绘图方法4、地形地质图的绘制Z/Z系统工程.工程设计优化原理.最佳方案的选取方法/续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本验基实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生产计划与控制.学习生产计划的基础知识,掌握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以及将生产计划转化为线性规划的方法;.学习Excel中的Solver,掌握生产计划的一种求解方法;/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试验系统整体运行;.电子标签辅助检货系统操作;.动手进行移库作业;.生产线平衡与工位布置ZZ/安全心理学.反应时测试与疲劳判断.视觉误差与错觉测定.瞬时记忆的测定.注意力分配和注意力集中的测定.个人心理测评.人的安全素质常模的建立v7职业卫生

51、.人的基本生理参数测定.肺活量与疲劳之间的关系.作业场所的亮度测试.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的测定.物体表面静电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与煤岩表面的接触角测定.粉尘浓度的测定.人的生理与工作场所微小气候关系矿山安全.矿井灾害的虚拟现实显示实验.煤的氧化特性与实验研究.含瓦斯煤样受载变形的CT实验观测V燃烧学.可燃液体的闪点和燃点测定实验.材料的氧指数测定实验.燃烧热测试实验矿井通风学.工业场所气候参数测定.风流点压力和通风阻力测定.矿尘浓度测定.矿井通风系统认识实验.粘结性防灭火材料及工艺的研究续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本验基实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人机工程学.巷道环境条件下人体机能影响性试验.典型

52、不安全行为纠正装置设计及试验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空气压缩机、起重机、脚手架和反应釜安全分析.锅炉事故树分析.加油站储罐区道化学评价.灰色预测与灰色决策流体力学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能量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验.文丘里实验.雷诺实验.沿程阻力实验.局部阻力损失实验.串并联管路实验.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皮托管测速实验工业防尘.自动界面张力仪的使用与界面张力的计算.不同类型粉尘浓度的测定与分析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可观察不安全行为识别与分析.动作技能的迁移与动作技能练习曲线.艾森克人格测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分析.瞬时记忆测量试验与个人安全能力对比分析/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DHR-II导热系数测试仪

53、(护热平板法).串并联管路试验实验.碳临界状态观测及关系测定实验/空气调节.换热器综合台试验台实验.空调过程实验实验.离心泵综合试验台实验.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实验/急救技术1.应急急救技术的选择与操作/安全监测监控1.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操作续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消防工程学.灭火器实验(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干粉灭火实验).热电偶测量温度场实验.典型固体可燃物可燃物火蔓延特性实验.细水雾灭火实验.火灾探测器可靠性实验.可视化技术观察固体可燃物火焰动态结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系统演示(模型)/ZZ/Z/建筑施工与安全1.建筑施工安全设备的认识与使用3)实验教学与科

54、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实验教学首先应立足于本科生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适当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设备的潜在能力,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实验设备设计科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作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本科教学是在研究生教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教学优势和特点在于教师队伍职称学历高,科研经验丰富,科研项目多,在校学生研究生比例高,为大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方面我们做了

55、一些有益的尝试。首先选择典型的已完成的科研课题,根据本科生的接受能力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进度,将科研项目内容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分解转化为各个适合基础实验教学要求的实验教学单元,将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多方面探索得到的正确研究方案形成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重复教师科研过程的实验中,了解和掌握教师的科研思想和方法,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实验报告中,让学生写出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独到见解。要特别启发他们在科研过程,面对复杂的问题和现象,抓住主要矛盾,提炼科学问题,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总结分析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中挖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在实验教程中,我们将教师科研中针对

56、某种实验得到的正确方法提供给学生在实验中参考,再启发他们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方案,甚至还提供给学生一种不理想或者不正确的方法让他们进行对比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科研技能与社会的需求实现自然过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注意到学生对科研课题内容理解的深度不同,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是正常现象。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核不以是否符合原科研项目中使用的方法为评判标准,而是以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为准。在这样的实验中,我们注意把学生合理地搭配成一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在科研实践和学术作风

57、、思想修养上获得双丰收。中心近两年来积极响应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活动,中心为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全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在中心申报的项目中,指导教师以矿山开采及煤矿安全生产为特色,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学科优势,设立了数十项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可供本科生选择,大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自拟题目,申报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近两年的立项情况如下:2009年十六项1)煤的氧化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指导教师:秦跃平学生成员:杨春、樊正中,王亮亮,贾国伟2)含瓦斯煤样受载变形的CT实验观测研究指导教师:彭苏萍,聂百胜学生

58、成员:张亚男,张洁、陈兵,刘观军,谢云宝,张旭3)人的安全素质常模的建立与实证指导教师:陈鹏学生成员:高舒珊,李博贤、谢婷,杜江明4)粘结性防灭火材料及工艺的研究指导教师:朱红青学生成员:刘娜,任国强、沈静,杨超,王永杰5)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信号磁性天线接收技术指导教师:李成武学生成员:陈展,史全收、赵松,尹广虎,刘知聪,黄涛6)矿用充填防灭火材料的配比设计及其力学特性研究指导教师:黄玉诚学生成员:邢宇龙、王军,李季7)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大跨度巷道设计方法的研究指导教师:何富连学生成员:董阳阳,鲁永祥、丁明飞,白浪,罗亚麟,毛应方,赵虹成8)芦岭煤矿8-9煤合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指导教

59、师:王家臣学生成员:高仁杰、宫学伟,黄绍涛9)典型不安全行为纠正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指导教师:傅贵学生成员:邓伟峰、李海鹏,何溪10)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指导教师:吴兵学生成员:屈鸣、杨春,王永杰,迟进舒11)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指导教师:孟宪锐学生成员:钱坤、孙维顺,黄光俊,蒋裕华,宋守亚12)特浅埋深采煤工作面合理支护阻力研究指导教师:陆明心学生成员:陈杨、李洪蛟,李宗超,薛金龙13)提供锅炉房冷热饮用水的节能换热装置研究指导教师:秦跃平学生成员:孙璐、李先季,林天,王硕,邢晓珊14)不安全行为与主要生理指标关联性分析及干涉方法设计指导教师:张江石学生成员:赵臻、左东方,朱子豪15)大倾角含硬

60、煤分层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实测研究指导教师:张勇学生成员:邢桂新、项国,颜丙双,孙英天,徐腾飞16)海孜煤电公司西部井水文地质评价及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指导教师:许延春学生成员:郝亦纯、洪成柱,张缓缓2008年七项:1)矿井巷道外因火灾三维模拟软件开发指导教师:朱红青学生成员:王永超、赵灿、吕威2)全尾砂充填材料研究指导教师:侯运炳学生成员:帅培、于雷、陈飞、周杰3)外加磁场对水的性质及其与煤的接触角影响的实验研究指导教师:聂百胜学生成员:崔鑫浩、邵长宝、吴楠、邓宁静、刘全义4)嗅觉传感器与矿山火灾预测指导教师:朱红青、张训涛学生成员:魏疆、杨高、徐泽单5)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研究指导教师:陆明心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