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言之美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 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教学难点】.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

2、品亦或是美术、雕塑等作品,它们 的魅力通常不仅在其肉眼可见的呈现中,作品的“言外之意”往往更加深沉更加丰富。在 美学中,朱光潜先生称这“言外之意”为“无言之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何为“无言之美”,如何欣赏“无言之美”。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让学生对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 课学习。二、夯实基础.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 封信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 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穰集等。主 要译著有: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G.

3、W.F.黑格 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原理、G.维柯的新科学,逝世后出版朱光潜全 集20卷。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朱光潜吸收克罗齐的直觉说、T.利普斯的移情说、E.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等,建构了一个具有审美现代性特征的美学体系,主张审美经验不涉 及概念、实用,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朱光潜吸收中国古典美学 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而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在 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坚持他的这一思想,强调美感的对象是“物的形 象”(他称之为“物乙”)而不是“物”本身(他称之为“物甲”)。朱光潜一直寻求中 西美学的融合,他的诗论

4、一书,就是试图用西方的美学来研究中国的古典诗歌,找出 其中的规律。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理解词语,然后给课文划分层 次,概括各段内容。(1)字词正音蛾眉铢(zhQ)两悉称(chn)目不忍睹(尤)寂寥(ji lido)心旷(kudng)神怡(yi)信手拈(niGn)来意蕴(yCin)谚语(ydn)栩栩(x。)如生(2)词语解释附丽:附着,依附。姑且:表示暂时地:暂且。笼统:概括而没有具体分析,不明确。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表达;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3)概括各段内容第1-2段:作者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话题导入)第3-6段:探

5、讨“言”与“意”的关系,分析文学追求的言意关系。(提出问题)第7T2段:以绘画、文学音乐、雕塑四种美术作品为例,分析了不同美术类型的“无 言之美”。(分析问题)第13段: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得出 结论)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等相关知识,拓展视野。借助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梳理文章内容。三、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探究任务经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3-6段探讨了 “言”与“意”的关系。如何理解文中对于 言与意关系的分析呢?.探究方法(1)自主阅读,快速默读课文3-6段,勾画文中“言”与“意”关系的关键信息。(2)相互讨论,结合上

6、下文理解文中对于言与意关系的分析,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 概括。(3)选一位代表提供小组探究成果。.成果展不预设:首先,作者阐述了通常意义上的言意关系:言是用以表达情感意绪的工具,但意“决 不是完全可以”用言来传达的(即在通常意义上:言意)。接着,作者从一般意义上分析文学所力求的言意关系:文学作品在言、意上要尽善尽 美,第一就是要“与自然逼真”,即言与意要相符,言与意要等量(即文学作品在理想上 讲求:言:意)。然后,作者提出“是否能够” “是否必要”两个问题:文学是否能够尽善尽美,“与 自然逼真”?假使言足以“传情达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 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

7、的一件事?(即提出问题:言#意)。说明:借助数学公式理解言意关系即是一一通常意义:言意。文学力求:言二意。提出问题:言W意。.活动小结明确“言”与“意”的关系对理解后文作者所阐述的“无言之美”有重要作用,同学 们可以借助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这一问题。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二)合作探究二.探究任务理解了 “言”与“意”的关系后你能说说“无言之美”的含义吗?结合7T2段的内容 总结文中所提到的“无言之美”的类型。.探究过程(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一半负责总结“无言之美”的含义,一半负责总结“无言之 美”的类型。(2)小组成员分别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文中的相关信

8、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 来。(3)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梳理,查漏补缺,组织语言。(4)选派1位代表提供小组探究成果。.成果展示预设1:“无言之美”的含义:作者是在美学专业领域来谈“无言之美”这一观点的。“无言”的言,并不专指语言 文字,而是包含一切艺术所用的“语言”,如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曲调、旋律等。“无言”也不是说不用语言来表现,而是注重含蓄,防止直露,以引发读者想象,体会更 微妙、更深广的内容。“无言之美”,即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 就越大越深越真切。预设2:段落类型无言之美第8段绘画图画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 然逼真”第9段文学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第10段音乐此时

9、无声胜有声第11、 12段雕塑含蓄不露.活动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可以通过寻找概括性语句,准确筛选并适当整合信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为理清说明顺序做准备。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 “言”与“意”的关系,明确了 “无言之美”的含义并了解了作 者所分析的各种艺术类型中“无言之美”的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五、拓展延伸本文只是节选了原文的一局部,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无言之美”这一美学问题还需 要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阅读一下未节选局部。相信文中作者一步一步清晰的分析会令你产 生抽丝剥茧、恍然大悟的阅读快感!这个公例不过是许多事实的总

10、结束。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求出解释这个公例的理由。我 们要问何以说得越少,引起的美感反而越深刻?何以无言之美有如许势力?想答复这个问题,先要明白美术的使命。人类何以有美术的要求?这个问题本非一言 可尽。现在我们姑且说,美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抚慰于理想境界的。人类的意志可向 两方面开展,一是现实界,一是理想界。不过现实界有时受我们的意志支配,有时不受我 们的意志支配。譬如我们想造一所房屋,这是一种意志。要到达这个意志,必费许多力气 去征服现实,要开荒劈地,要造砖瓦,要架梁柱,要赚钱去请泥水匠。这些事都是人力可 以办到的,都可以用意志支配的。但是现实界凡物皆向地心下坠一条定律,就不可以用意 志征服。所以意志在现实界活动,处处遇障碍,处处受限制,不能圆满地到达目的,实际 上我们的意志十之八九都要受现实限制,不能自由开展。譬如谁不想有美满的家庭?谁不 想住在极乐园?然而在现实界绝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因此我们的意志就不能不 和现实发生冲突。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利用文中所学的美学观点鉴赏下面的诗歌。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