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_第1页
教师职业能力_第2页
教师职业能力_第3页
教师职业能力_第4页
教师职业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 纲2009年7月目 录TOC o 1-3 h z HYPERLINK l _Toc204415442 第一章教师职业与专业化概述 PAGEREF _Toc204415442 h 1 HYPERLINK l _Toc204415443 第一节教师职业的性质 PAGEREF _Toc204415443 h 1 HYPERLINK l _Toc204415444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特点 PAGEREF _Toc204415444 h 3 HYPERLINK l _Toc204415445 第三节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 PAGEREF _Toc204415445 h 5 HY

2、PERLINK l _Toc204415446 第四节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PAGEREF _Toc204415446 h 8 HYPERLINK l _Toc204415447 第五节教师的专业素质 PAGEREF _Toc204415447 h 11 HYPERLINK l _Toc204415448 第二章教师的教育能力 PAGEREF _Toc204415448 h 15 HYPERLINK l _Toc204415449 第一节教师的教学能力 PAGEREF _Toc204415449 h 15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0 第二节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PAG

3、EREF _Toc204415450 h 20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1 第三节教师的科研能力 PAGEREF _Toc204415451 h 22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2 第四节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PAGEREF _Toc204415452 h 23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3 第三章教师的德育能力 PAGEREF _Toc204415453 h 24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4 第节师德的结构与功能 PAGEREF _Toc204415454 h 24 HYPERLINK l _Toc20

4、4415455 第二节师德的形成与发展 PAGEREF _Toc204415455 h 26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6 第三节教师的教育影响力 PAGEREF _Toc204415456 h 28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7 第四章教师的心理素质 PAGEREF _Toc204415457 h 30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8 第节教师的素质结构 PAGEREF _Toc204415458 h 30 HYPERLINK l _Toc204415459 第二节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 PAGEREF _Toc204415459

5、 h 31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0 第三节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PAGEREF _Toc204415460 h 33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1 第五章教师的自我意识 PAGEREF _Toc204415461 h 36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2 第六章教师的人际关系 PAGEREF _Toc204415462 h 40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3 第节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 PAGEREF _Toc204415463 h 40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4 第二节教师威信及

6、其形成 PAGEREF _Toc204415464 h 41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5 第三节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 PAGEREF _Toc204415465 h 42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6 第七章教师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PAGEREF _Toc204415466 h 43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7 第节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与诊断 PAGEREF _Toc204415467 h 43 HYPERLINK l _Toc204415468 第二节 教师行为问题的成因 PAGEREF _Toc204415468 h 44

7、HYPERLINK l _Toc204415469 第三节 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 PAGEREF _Toc204415469 h 45 HYPERLINK l _Toc204415470 第八章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PAGEREF _Toc204415470 h 48 HYPERLINK l _Toc204415471 第节 教师心理问题及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PAGEREF _Toc204415471 h 48 HYPERLINK l _Toc204415472 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的条件 PAGEREF _Toc204415472 h 49 HYPERLINK l _Toc204415473 第三

8、节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正 PAGEREF _Toc204415473 h 50PAGE 63第一章 教师职业与专业化概述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性质从学校教育诞生之日起,教师就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而存在。教师职业与其他社会职业一样,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教师职业性质判断标准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师教育现状与职业专业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是造成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社会地位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创造条件,尽快使我国教师成为高水平的专业工作者,将有利于教师素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一、教师及其职业(一)教师及教师职业的概念1教师的概念广义的教师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他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

9、的形成和发展的人,如学校里的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学校教师、社会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家长等。狭义的教师特指学校教师,是指学校中以培养人为职业,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能力和体力的人。2职业的内涵及其特征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职业”这个术语,它的四个基本含义与现代的解释基本一致:(1)官事与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2)职分,应做之事;(3)职务,职掌;(4)事业。帕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职业者的一系列特征。(1)职业者应该具有专门的

10、基础知识并且为社会提供专门的服务。(2)职业者应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来从事自己的工作。他们不应该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并且他们有机会对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3)职业者在他们步人工作之前,必须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并且在工作之后还要接受一段时间的职后训练。(4)职业者为他们的服务对象提供基本的服务,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仅是操作性的技术服务,还要求有更多的智力参与。(5)职业者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在职业中实现社会化,并且进行与他们职业相关的研究。(6)职业者有自己的组织和团体,团体对职业者的受教育水平、测评方式、执照、职业发展、职业道德和成就

11、标准以及职业法规等进行了规定。(7)职业者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其他非本职业人员所不具备的。(8)职业者享有崇高的公众信任,能够为公众提供本行业的最佳服务。(9)职业者有很高的声望并有较高的经济收入。3教师职业教师职业就是教师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既与社会文明进步有关,也常常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教育教学能力等素质的水平高低相联系。(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1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3)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4)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2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教师在

12、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二、教师职业的性质关于教师职业性质的讨论,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职业的地位,二是教师职业从业者的标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利伯曼给专门职业确定了如下标准:(1)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13、。虽然关于教师职业性质问题存在许多争论,若用上述八条标准衡量,教师可能不是一种专业化水平很高的职业,但教师仍是一种专门职业。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所起的各种作用,都是通过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进行的。教师职业心理特征,也是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体现的。只有通过对教师职业活动进行分析,才能揭示和理解教师职业心理活动的特征。一、教师职业活动的结构(一)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容结构1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是教师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师一般都要担负某学科的教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容结构,主要表现为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安排与实施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育影响的有效性和学生

14、学习活动质量作出评价等。2科学研究活动教师科研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一是对自己所教专业、学科作理论上的探讨,进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二是依据专业、学科的理论进行应用性研究;三是旨在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育人规律,进行教育科学方面的研究。3人际交往活动教师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与学生的交往,与学校领导、同事的交往以及与学生家长的交往等。教师活动的上述三方面内容密切联系、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教师活动网络,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二)教师职业活动的形式结构1教师职业活动的设计(1)教育设计。教师要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实施策略、结果等有预先的构思与安排,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考虑和规划。(2)

15、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作出全面的安排、系统的规划,对自己教授的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外活动进行设计。规范的备课,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各方面作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3)科研设计。科研活动的每一步骤都包含着设计的成分。从选取课题到提出假设,是科研目标设计;选择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案与方法的设计;规划与安排研究进程,处理与选用研究材料,是研究进程和研究结果的设计。2教师职业活动的组织组织是使设计思想得以实现、根据设计而进行的系统性实施活动。组织是设计思想的具体行为表现,是按设计要求进行的操作性活动。教师职业活动的组织体现在组织自己的讲授、组织自身的课堂行为、组织学

16、生的活动和组织科学研究活动等方面。(三)教师职业活动的效能结构根据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可以把教师的活动相对划分为七种效能类型(见表)。教师活动效能分类 类 型 教 育 教 学 科 研 1 + + + 2 + + 3 + + 4 + 5 + 6 + 7 第一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齐头并进,效果俱佳,他们既有渊博的知识,又有高尚的人格,并且才能与技能高度发展,是教育家与学科专家的统一,这类教师是学校中较理想的专家型教师,但在教师中为数不多。第二、三类教师在学校中较多,他们都重视教学活动,而且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好,但各自在教育或科研方面尚显不足。这两类教师的活动效能反映了

17、教师活动的两种基本倾向,即一部分教师忽视科研,而另一部分教师忽视自己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第四类教师在教师队伍中人数亦不少。他们的活动仅局限于教学方面,既不从事科学研究,也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是不合格的教师。第五、六类教师在学校是专职科研人员和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这两种类型是学校中比较特殊的人员的活动效能的表现。其实,不从事教学或科研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是会受到影响的。第七类教师在学校中虽然为数不多,但对他们必须严肃对待,管理者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教育,甚至调换其他工作。二、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一)职业活动角色的多重性(二)职业活动性质的育人性(三)职业活动对象的

18、主体性(四)职业活动方式的个体性(五)职业活动过程的示范性(六)职业活动效果的长效性三、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一)教师的一般心理特点1善于思索、求真求是2重德才、轻名利3自尊自重、独立性强(二)教师职业的心理特点1爱生爱才2善启善诱3勤学敬业4以身作则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特征等均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伴随着教育普及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受人尊敬的职业,社会的要求又强化了教师的专业特征。1.从兼职到专职:教师职业的产生;2.从专门到专业: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3.从数量到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运动

19、的兴盛。一、专业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专业”的解释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产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门;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凯尔桑德斯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日本学者石村善助认为,所谓专门职业,是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已经证实的认识(科学的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二、专

20、业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看,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专门职业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的重要性表现在它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即它不但对社会有作用和贡献,而且其作用和贡献“更是整体社会继续存在及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倘若专业服务不足或水准低落,则会对社会构成严重的伤害”。专业的社会功能属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须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规范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专业社会功能的实现。(二)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首先,由于专业知识是包括理论系统与实践原则,所以专业的训练较其他职业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及

21、在职实习,亦因此专业的职业社会化较完整和深入;其次,由于专业知识享有一定学术地位,故多能成为现代大学内的一门独立学科;再次,由于专业知识是包括复杂的理论系统及实践原则,专业内自备一套特有的词汇、传播方式与操作程序,因此专业知识自成一套封闭系统。(三)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只有业内人员才有能力对业内的事务作出判断,控制业内的裁决权,如审核执业者的资格与能力,判断执业者的专业水平与品行等。为了独揽业内的裁决权,专业内必须形成一个对从业人员具有制裁权力的专业组织。三、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专业和职业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以掌握系

22、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而从事普通职业无须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需按例规行事。(2)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在大学里进行的,是以是否接受过高等专门教育为标志;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无须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主要通过个人体验和个人工作经历而积累工作经验。(3)专业与职业相比,更多地提供一种特有的、范围明确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服务,在自主的范围内对于自己的专业行为与专业判断负有责任,以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获得报酬,并且把服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4)专门职业把服务和研究融为一体,即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

23、高,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并且对专业人员而言,这种研究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普通职业仅提供一种服务,没有研究的意识。(5)在专业问题范围内,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非专业人员对专业内的事物了解极为浅薄,正如隔行如隔山;而普通职业无内行和外行之别。(6)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仅仅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7)专业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在社会职业声望的排位中处在最高层。那么,依据专业的基本特征来分析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教师职业是否符合专业的要求?或者说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

24、究竟如何?教师职业与专业要求的差距是什么?(一)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1)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的学科知识。这种双重的学科基础是教师教育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即所谓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2)在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中,导致师范性常常处于下风的重要原因是,就教育学科本身来说,“教育是一门科学”的命题仍受到了质疑。(3)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严重的鸿沟。首先表现在教师训练的内容上,一般教师训练课程均分为理论课与教学方法课,而在理论课所学到的概念及理论与在教学法课所学到的实践原则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鸿沟,问

25、题就在于极少理论课是关于教学实践的,同时教学法课则缺乏理论基础。其次,理论与实践的分隔亦表现于教师训练的效果上,在不少有关教师训练的研究均显示接受过训练的教师多持有把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分割开的看法,而且倾向于偏好教学技巧的科目,认为理论性科目不太重要或甚至是浪费时间。第三,更严重的是从事教学理论研究者与实际进行教学实践者是生活在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一方面,实际执行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数没有从事研究工作,他们的工作只局限在知识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发展与创造;另一方面,教学研究活动却每每局限于大学及教育学院讲师之间。(二)教师职业的专业自主权和专业组织。虽然教学工作者建立了广泛的专业组织,但与其他专业组

26、织相比,无论是在其所享有的自治权方面,还是在组织的权威性方面都存在着差距。总之,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正因为如此,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正是我们的历史责任。第四节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个职业的专业化是个持久的探索过程,不存在通向成功的单一途径、一种保障机制、一套稳定的标准,它必须不断地改进自己以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一、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一)专业化的含义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

27、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二、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这两个不同的思维角度是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程而不断明晰的,最初人们

28、的研究采用的是群体专业化的策略,关注提高教师教学工作专业化水平,以后人们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向教师个体专业化,强调教师个体的被动专业化和主动专业化。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一)“关注”阶段论第一阶段为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师资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扮演学生角色,对于教师角色仅是想像,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不仅如此,对于给他们上课的教师的观察,常常是不同表情的,甚至是敌意的。第二阶段为早

29、期求生存阶段。此阶段是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所以,他们关注对课堂的控制、是否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故在此阶段,他们都具有相当大的压力。第三阶段是关注教学情境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和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所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第四阶段为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是却没有实际的行动。直到他们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才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中心。(二)师范教育阶段的影响因素在师范院校期间,师范生的社会背景、人格特质,学校的

30、教育设施、环境条件等都是影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任教后的影响因素教师任教后继续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环境、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生活环境、学生、教师的同辈团体等。(四)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规划1、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的教育,单靠职前的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教育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进修的全过程的,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

31、伴关系。2、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要求打破单一的教师培养体系,吸收非教师教育系统的力量,形成多样化的教师培养体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意味着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将在专业教育方面并轨,而在职业教育方面分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学术水平,并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教育专业训练,促进师资培养教育的专业化、多元化、开放化和综合大学化。3、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型,没有体现出教学工作的专业特点,教师教育的课程要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1)调整课

32、程结构针对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应呈现开放性特征,把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中进行设计和调整。在考虑课程的传统性、稳定性和继承性的同时,对社会需要、科技发展、新思想、新事物作出迅速反应;在考虑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增加小型化、专题化、即时性的课程内容,保证信息的强度、浓度和时效性。(2)强化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教师培养中的关键一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实践的基础。因此,强化实践性课程要做到:以教师需要为本,强调可操作性;以教育发展、学校发展要求为导向,强调实用性;以培养教师创造能力为主,强调实践性。除了增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时间,还可以开设以下课程:以校

33、本课程的理论和实务为重点的课程论;以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主的教学论与教学法;以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运用为主的教学心理学;以教师行动研究策略为主的教育研究方法。此外,还要建立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为师范生提供类似于临床医院的教学实践情境。(3)整合课程内容近年来,由于学科发展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的综合,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大量研究课题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知识板块来机械划分,综合已经成为主要趋势。高师的课程改革也要与学科的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即体现综合化:一是整合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沟通课程之间的关系,并将一些学科专业课程调和统一于实际的

34、教学情境,使学科充分应用于教育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本身的内在整合;三是加强综合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交叉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探索多样化、系列化的研究性课程。(五)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1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2明确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4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5建立适当的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6重视继续教育的理论探索7把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1)从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2)重视校本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3)进一步深化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4)坚持“教师本位”的继续教育,以教师发展为本。第五节 教师

35、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部分,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一、教师的专业知识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超出学科内容之外的有关教室组织和管理的主要的原则和策略;(3)课程知识,特指掌握适用于教师作为“职业工具”的材料和程序;(4)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5)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6)有关教育脉络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作为一名专业的

36、教师,应该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个大的方面,而且三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是相互结合和交融的。(一)普通文化知识一方面,教学工作的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学工作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成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职责之一是传授知识,因此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从而能够:(1)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2)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3)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4)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如学习教育哲学就需要思维

37、哲学、伦理学、社会哲学、认识论等学科的知识基础;(5)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知识越多,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二)所教学科知识雷诺兹认为所教学科内容知识主要包括:(1)内容知识,即各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2)实质知识,即一个学科领域的主要诠释架构与概念架构;(3)章法知识,即一个学科领域里新知被引入的方式及研究者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究的标准或思考方式等; (4)有关学科的信念;(5)有关学科的发展最新的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三)教育学科知识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教

38、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以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二、教师的专业技能1992年9月,国家教委师范司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又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形成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五个方面: 教学设计技能; 应用教学媒体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 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二)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构成对于教师的专业技

39、能,我们把它理解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需要的教学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导人的技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的技巧:适时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给予奖赏。 变化刺激的技巧:变换感觉的途径,变换交流的模式,变换语言的声调。 发问的技巧:训练、改善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分组活动的技巧:组织小型的学生小组,指导咨询,鼓励协作。 教学媒体运用技巧: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 沟通与表达的技巧:书面语言的使用

40、,口头语言的表达,体态语言的运用。 结束的技巧: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补救教学的技巧: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作业的指导。2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当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来说,这方面的能力有: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 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

41、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也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如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能力和教学机智等。 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判定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如设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能力,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能力,分析或解释评价资料与结果的能力以及反馈矫正的能力等。三、教师的专业态度(一)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

42、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愿意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二)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即由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三)专业性向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

43、的个性倾向。(四)专业自我专业自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教师我是谁?”问题的回答,可从一般的自我描述中推断出来。 自我尊重:与自我意象紧密交织在一起,是一种“评价性”自我体验,即教师对自身的专业行为和素质作出的个人评价。 工作动机:是促使人们进入教学职业、留在教学工作岗位的动机。 工作满意感:指教师对他们工作境况的满意度。 任务知觉:指教师对工作内容的理解。 未来前景:教师对其职业生涯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显然,在专业自我中,教师对其专业活动所抱有的知识、观念和价值是专业自我的重要部分。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44、,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第二章 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异常复杂,表现形式多样。 林崇德(2002)将教师的教育能力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种是狭义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又叫教师的德育能力),他认为二者加起来就构成了合格教师教书育人的才华。 向玉琴(1996)则提出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结构:钻研、处理教材,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机智;操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罗树华、李洪珍(1997)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应具

45、备的五种教育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能力。 从教师专业性发展的角度,将教师教育能力概括归纳为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五种能力。一、教学设计能力(一)设计教案的能力1确定教学目标(1)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2)确定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3)确定目标分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即要讲授的内容、准备提问的问题、要列举的实例、

46、准备做的演示或实验、课堂练习题、师生的活动等,都一一编写在教案内,成为下一步真正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3预测学生行为课堂教学设计要对学生的行为要进行预测,这些行为包括学生的观察、回答、活动等各个方面,应尽量在教案中注明,它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4准备教学媒体教学中需要使用的教具、幻灯、录音、图表、标本、实物等各种教学媒体,按照教学流程中的顺序加以注明,以便随时使用。5分配教学时间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预计需要多少时间,在教案中也应注明清楚,以便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二)选择教学模式的能力1讲解接受模式2“探究发现”模式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三)分析和处理

47、教材的能力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弄懂什么理论、原理、定理、法则、公式、规律等;学会什么技能、技巧;发展什么智力、能力;培养什么道德品质、习惯;形成什么思想观点和世界观。1教学重点的把握能力(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2教材难点的突破能力(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二、教学实施能力(一)导入新课的能力1集中学生注意2引起学生兴趣3激发学生思维4明确教学目的5自然进入新课(二)讲解能力1引入2

48、展开3结束(三)提问能力1引入问题2陈述问题3教师启发 核查 提示 重复 重述4教师评价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 重述:教师用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 追问: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的要点; 更正: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评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延伸: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 扩展: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 核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答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或者有什么另外的反应。(四)创设情景的能力(五)启发引导能力1启发引导的多样性2启发引导的时效性3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4启发引导要恰如

49、其分5启发引导要充分信任学生(六)板书能力1板书设计要有计划性2板书设计要精炼、完整3板书设计要直观、具有启发性4板书设计要巧妙、美观5板书设计的步骤(1)明要求,使书之有用;(2)抓重点,使书之有据;(3)选词语,使书之有度;(4)定形式,使书之有格;(5)分层次,使书之有序;(6)留余地,使书之有节;(七)小结能力1小结要自然妥帖2小结要首尾照应3小结要紧扣中心4小结要内外沟通(八)布置作业的能力1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2布置作业要分量适当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要求(九)指导练习的能力1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2掌握练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3适当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4及时提供练习反馈信息三、教学评

50、价能力(一)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1学科成就测验2日常考查(1)口头提问(2)批改作业(3)小测验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二)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四、语言表达能力(一)口语表达能力教师的口语应做到:(1)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2)通俗易懂,设问多,比喻多,停顿多;(3)讲究艺术,富于情感。2力求做到“八戒”一戒拖泥带水,尽说些与主题无关的废话;二戒颠三倒四,尽说些文理不通的胡话;三戒满口专业术语,尽说些故作高深的古话;四戒滥用词藻,尽说些华而不实的巧话;五戒不懂装懂,尽说些模棱两可的混话;六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尽说些使人昏昏欲睡的淡话;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尽说些不干不净的粗话;八戒陈

51、词滥调,生搬口号,尽说些八股味浓的套话。3提高教学语言的技艺,关键在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如泉思绪,哪会口若悬河;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技艺,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丰厚基础。(二)体态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体态语包括表情、动作、手势、姿势、外表修饰等,它既可以作为言语的辅助手段,也可以代替

52、言语,进行信息交流。(三)书面语表达能力书面语表达能力与教师的语文功底有关,如果这方面的能力不强,学生在阅读教师编写的教案、教科书、教参以及给学生写的总结、鉴定等时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缺乏书面语表达能力,教师很艰难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职业生涯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发展。五、教育机智(一)教育机智的含义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二)教育机智的具体表现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分寸(三)教育机智的特征1教师所处理的事件具有偶发性2教师

53、表现的行为具有果断性3教师使用的方法具有得当性(四)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1处理教学疑难问题的机智2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3处理非主体突发事件的机智4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第二节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主要包括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一)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对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合格的辅导员至少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一是组织教学环境的能力。教学环境分为教学的物理环境和教学的心理环境。二是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班级活动能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缩短师生

54、、生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素质。三是选拔与培养班干部的能力。一般来说,班干部应具有如下特征:有甘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品德高尚,有威信,善于观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要遵循民主和科学两条原则。所谓民主,是指班级管理中学生有参与班级事务或对班级事务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既不能专制独裁,也不能放任自流。民主管理要从以下五方面人手:(1)辅导员要有公仆之心;(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3)发展学生自然的人性;(4)发展学生的主人作用;(5)决策过程注重商量、对话和集体表决。所谓科学,是指班级管理不能只靠说教,而应制定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使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法治”既能避免

55、师生的行为偏差,又能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建立健全三个系统:计划立法系统(即系统制定班规班法)、监督检查系统(即监督法规的执行情况)和反馈系统(即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法规)。(二)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调控,对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学生自觉纪律的形成需要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转化,教师有必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促进这种转化。要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除了运用上述科学的方法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需

56、具有重要的个人行为特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宁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需要以下五个行为特征:(1)让学生明白教师能预知教室内发生的一切情况,具有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能力,即教师要“脑袋后面长眼睛”,学生才不敢轻举妄动;(2)能一直维持所有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成为“陪坐者”;(3)能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媒体与视听工具,以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如竞赛、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4)能在同一时间内处理不同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处理问题的时间,以免影响全班学生的学

57、习,同时也让学生感觉随时都受到教师的注意,没有被忽视;(5)责罚某个学生时避免产生连锁反应。连锁反应是指教师由于责罚某个学生而对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2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群体的心理状态,是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课堂心理气氛作为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通过影响学生的注意、思维、情感、意志状态及学习动机,达到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三)人际协调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表现为人际协调能力。所谓人际协调能力,就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教师间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和学校领导的

58、关系。和谐、协调的教师人际关系的心理特点为彼此尊重、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即人们相互肯定的心理倾向)、心理认同、相互信任和情感融洽等。教师要学会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生活经验的积累外,需要掌握至少以下两个策略。(1)角色定位。角色原指小说或戏剧中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在不同群体中扮演不同角色。协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对自己所处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便于采取不同的措施。(2)移情体验。通俗地说,移情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达到与他人相通的情感。移情体验是个体通过移情对移情对象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第三节 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参加教育

59、科学研究,特别是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理论素养、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技能等。(一)理论素养有志于教育科研的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在宏观上,了解教育的实质、功能和目的,了解教育结构、体制和发展目标,了解世界各国教改的特点、趋势和实质等;在微观上,了解教学过程、课程设置、考试规律,了解德育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评价方法等等。(二)科研意识教育教学和科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还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

60、育教学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不断获取与积累相关的新信息、新知识,需要与同行教师互相交流思想、经验,这就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如前所述,教师的科研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一是对自己所教专业、学科作理论上研讨,进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二是依据专业、学科的理论作应用性的研究;三是旨在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探索育人规律,进行教育科学方面的研究。(三)科研方法和技能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掌握显得异常重要。就目前来说,所涉及的科研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调查、访问和座谈)、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教育文件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个案法、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