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精修订_第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精修订_第2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精修订_第3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精修订_第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精修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LOGOYOUR LOGO电话:010 - 0000 0000网址:www. xxxx. com邮件:xxxxxxxr.x corr地址:某某广告设计有限公司高考全国 卷实用 类文本 阅读备考策略春暖花开的口子里,高考、中考的脚步也越走越近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编会为广大迎 考生推送一些有关备考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加轻松应对考试!下面为正文:通过近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及备考实践,笔者总结出这类文本的备考策略:抓住一根红 线、坚持两项原则、掌握三种方法、遵循四个步骤。一、抓住一根红线:信息筛选。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共设4题,无论是关乎文本总体感知、理解能力考查的第1题,

2、还是基于文本分析、概括能力考查的第2、3题,以及侧重文本探究能力考查的第4题,试 题题干上总会有“结合材料”这样的要求,也就是说,都有一根红线贯穿,这根红线就是 “筛选文中信息”。从全国卷考查情况看,“筛选文中信息”主要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 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第1题属于浅层、快速、综合性的信息筛选, 5选2多项选择题,赋分规则借鉴了国际上的PISA法(“分层级给分”),即完全正确、不 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三种,不完全正确又包括大部分正确和小部分正确。完全正确、大部 分正确、小部分正确、完全不正确依次给分为3、2、1、0,题目设计注重每个选项对材料的 总体分析和概括,同时

3、也引导考生注意材料中的一些细节与材料总体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 上真实地反映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是对文本理解层级的全面考查。第2、3题属于归 纳、概括性的信息筛选,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筛选能力要求上了一个台阶,第4题属于 鉴赏评价性的信息筛选,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但要求深入筛选, 还要有知识的迁移能力。总之,四题25分的文本阅读,“筛选”这根红线一以贯之。二、坚持两项原则:忠于原文而不照搬原文,踩点答题而不过度答题。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无论是设置问题还是拟订答案,命题人总是会依据文本呈现的 内容以及呈现的方式“量体裁衣”,所以考生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忠于原文,要善于运用

4、文中 的关键词、关键句回答;同时文中相关信息的呈现又不可能是显豁的,更多则是隐性的暗 示,所以考生又不能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事实上,在答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只是机械地摘 录原文句子。摘录的句子中固然含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往往不是从命题者提出问题的角 度来回答的,如此,你的答案自然就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一般说来,答案中涉及的一些 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以这些重要的信息为抓手,结合题干要求进行有效的筛 选、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就与标准答案接近了。如果将文中的重要词句弃之不 用,脱离文本,另起炉灶,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另一方面我们还要 防止过度答题。一些考生

5、因怕漏掉答题要点而坚持“多答总比少答好”的想法,天真的以为 “漫天撒网”便可“重点捕鱼”,过度答题,写出的答案让阅卷老师“二次筛选”,这是不 明智的做法。它足以让老师怀疑你的筛选、归纳能力,你的答案即便有“真东西”,但它却 淹没在“汪洋大海”中,这让阅卷老师情何以堪?正确的做法是抓住题干要求,根据赋分答 题,分条答题,踩点答题。关于踩点答题,下文有展开,这里不赘述。三、掌握三种方法:深耕细作法,高屋建新法,条分缕析法。1、深耕细作法。很多考生感叹实用类文本阅读篇幅较长,读不透。“读不透”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本身的表达比较晦涩难懂,二是具体的语句虽然明白,但读完整篇 却如坠五里雾中。其

6、实这两点都关乎考生的阅读策略。但凡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必须坚持 精读与细读,切不可游走在语言表面,听作者娓娓道来,这样你就被文章的细枝末节绑架 了,从而碎片化了文本内容。例如2015年课标卷I朱东润自传,传主不仅将自己的学 术经历和生平融合在一起,而且还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渗透到字里行间,同时呈现了 他自己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对于这些,考生如果不去“深耕细作”,就难悟个中三昧。2、高屋建领法。南宋学者陈善告诫我们,“读书须知出入法”,“入书”的关键在于 “见得亲切”,“出书”的关键在于“用得透脱”。读书之法如此,备考策略也当如此。对 于高考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我们要做高屋建箔的观察。首先,为

7、体现高中新课改的选择性, 全国卷在阅读题的设计上分必考题与选考题。作为选考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 读二者可选其一。但从考生实际选择看,选实用类文本的考生远远超过选文学类文本的考 生。为了平衡二者不相匹配的问题,国家考试中心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以“相关链接”的 方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二是增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系数,这一点考生心里要有数。其 次,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向性明显,就是希望考生“能从中获得知识的增益和为人处世 的教益,甚至在精神气质上也会受到传主的影响”(余闻,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乙卷 试题分析J.语文月刊,2015.9) o因此,这类文本的选取往往契合社会主义核心

8、价值 观,满蓄着当下社会的正能量。近年来全国卷选材,无论是正直学者朱东润、抗口名领戴安 澜,还是科学巨人玻尔、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等等,无不体现这种导向。再次,文体不同担当 的任务也不同,对于实用类文本,当下命题多从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考生应该具备的阅读 素养入手,题型相对实用,事实就在那里,客观呈现,没有太多“想象”,立足考查考生的 分析,、概括、综合、评价等能力,像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表现手法等知识点不在实用类文本 阅读的考查之列。我们对此做高屋建甑的观察、研判就能让备考更具针对性。3、条分缕析法。高考阅卷的基本原则是“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怎样在考试中做到“不该丢的分一分不丢,能得到的分一定得

9、到”,这不啻关乎智商,情商也很重要。层次分 明、要点清楚、关键词突出是答题的最优选项。但凡高考主观题,其答案常常都包含多个要 点,每个要点对于考生就是得分点,对于阅卷老师就是踩分点。阅卷老师阅读到你的答案相 应要点就会给相应的分数。这就要求考生答题合乎规范、条分缕析,分类分层作答。每一 类、每一点自成一段,用一个序号标出,主要的信息、关键词放在句首,然后再对该句做简 要说明。如此,既让阅卷老师能迅速找到踩分点,也让他感觉考生有良好的答题素养。四、遵循四个步骤: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善筛选,重视归纳整合。踩好点,注意分条作答。第一步: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题干往往引导答题方

10、向,具有多种暗示。比如区域喑 示,思路暗示,要点暗示等。领会暗示、提取关键词是答题要务。例如2015年新课标卷I 第12题(2) “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如何形成” 就暗示传主朱东润文学观形成有一个过程,考生要重点答出这个过程,而不能简单的答出传 主的传记文学观。第二步: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在明确题干的主要信息后,就要带着题干所涉及的内 容到原文中寻找信息区间,看相关内容是在哪一段或哪儿段,然后进行定位阅读。例如2012 年全国卷谢稀德的诚与真(3): “谢稀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考生抓住题干中的“在科学工作中”即可划出答题

11、区间在第2段和最后一 段。第三步:善筛选,重视归纳整合。划出答题区间后,要在相关阅读区间内对材料信息进 行搜索阅读,逐句、逐段提取关键词,对相同信息进行整合,对不同信息进行归类,不得重 复,不得遗漏。例如2015年全国卷将军赋采薇(2)题:“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 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 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这个问题的答题区间就在第2段,该段4句话,除第2句是题干信 息外,其他三句都是答题信息源。第1句是说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交。第3句说国共合 作,共同抗战。第4句说宗祺仁有卓越的见解,报道真实感人。筛选归纳出这三点其实就是 答案。第四

12、步:踩好点,注意分条作答。答题不踩点、东拉西扯、庞杂无序是考场上考生得分 低的主要原因。答题过程中要先仔细审读题目要求,再结合文本材料弄清楚该题应该包含儿 个得分点,然后踩点答题。切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分条作答。考生要有审 题意识,要根据关键词确定踩分点的基本方向。口常训练要养成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勾勾画画 的习惯,以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 化。阅卷教师总是寻找考生的得分点“见点得分”,而考生的得分点又与该题赋分紧密联 系,如果一道题6分,对于考生来说得分点就有3个,8分的探究题应该有4个得分点。考 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踩点答题,分条陈述。基于踩点给分的考虑,我们提倡考生在答 题范围之内尽量多答,因为多答不扣分、少答不给分,但多答不是庞杂无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