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整册教案 表格式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整册教案 表格式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整册教案 表格式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整册教案 表格式_第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整册教案 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整册教案 表格式课 题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玻璃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学生实验一:玻璃水槽1个,

2、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页)。学生实验二:玻璃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4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页)。教学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导入:1、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课题)二、观察物体的沉浮: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

3、浮情况,板书: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2、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三、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谈话:刚才看了物体的沉浮,想不想自己来亲自做一做呢? 2、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哪7种材料: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3、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页表格的前面2行

4、“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4、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5、汇报猜想。一组汇报时,其它组看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预测。(汇报两组即可)6、实验: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要求实验,材料员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把物体轻轻地从水面放入水中,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沉用“”表示,浮用这个“”表示。(2)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塑料袋中。 注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教材第2页实验记录表。 7、组织交流: (1)汇报实验结果:请其它小组听,有没有不一样的。(1组即可) (2

5、)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3)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汇报结果整理预测和理由”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8、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

6、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四、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谈话聚焦问题:刚才同学们预测物体的重量、体积与物体的沉浮有关,如果我们改变了同一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发改变吗? 2、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

7、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3、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4、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5、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

8、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6、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7、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8、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9、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

9、录在教材第4页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探究,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课堂练习一、判断:1、轻的东西一定会浮,重的东西一定会沉。()2、一块塑料块在水中会浮,把四块相同的塑料块粘起来放入水中,因为重量增加就要沉了。()3、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越会浮。()4、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同。()5、胡萝卜在水中肯定是上浮的。()6、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轻,越容易浮在水面上。()二、选择:1、下列实心的物体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B)。A、铝球B、干木球C、铁球 2

10、、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三块甚至更多相同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B)。A、沉B、浮C、停留在水中间 3、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A)。A、石头B、木块C、铁盖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C、D)。A、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B、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沉的。C、若铝片很小,质量很轻,可以浮在水面上。D、重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轻的物体在水中会浮在水面。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 沉木块 浮塑料块 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

11、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教学反思课 题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学生实验一:

12、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学生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教学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二、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7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投影仪

13、展示7种材料),这节课,我们再利用这些材料来分析一下。2、把7种材料按轻重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排好后,分出沉浮);看一看,我们能看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吗?(学生举例说明看不出)3、把7种材料按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排好后,分出沉浮);看一看,我们能看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吗?(学生举例说明看不出)(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4、思考: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可

14、能是什么在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呢?5、反问:难道物体的轻重真的不影响物体的沉浮吗?难道物体的体积大小真的不影响物体的沉浮吗?三、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怎样才能看出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或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2、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3、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

15、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小球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大到小排列)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4、汇报小球和立方体沉浮的预测结果。5、实验: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要求实验,材料员领实验材料。实验要求: (1)两个实验一个一个做,做完小球实验再做立方体实验。(2)把5个小球按从重到轻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观察完

16、后,将小球从水中取出,用抹布擦干,并用箭头符号表示沉浮状态。(3)把5个立方体按从大到小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观察完后,将立方体从水中取出,用抹布擦干,并用箭头符号表示沉浮状态。(4)小组讨论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6、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教师巡回指导。7、组织交流:(1)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单汇报,其他小组补充。(2)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8、反思:为什么

17、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9、小结:这就是我们在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它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四、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小瓶子状态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

18、中”(即悬浮)状态。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四、总结应用:1、今天我们研究了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发现了什么?2、(。教学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许多常见的液体,为什么他们买来时都没有装满呢?2、学生猜想。3、学生猜测以后,把学生猜测的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并打上问号。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二、水热胀冷缩的探究:1、演示实验改造装置。(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平底烧瓶,(出示装置)里面装了大家最熟悉的液体,

19、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水)并且用气球皮封住了瓶口,把他放入热水中也使里面的水受热,你们猜猜会看到什么现象?(2)预设。(3)我们来做做看,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做一做这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瓶口的气球膜。(4)你发现了什么?(5)教师继续追问:那气球膜怎么会鼓起来的呢? 生猜测。(6)提出要求: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到水受热后的这种体积变化,大家想想办法,能不能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改造?(教师出示有气球膜的平地烧瓶)。注意,我们可以加一些材料。小组商量下。(7)交流:哪个组有好的改装建议大家分享下?师补充追问:为什么要安装这个带有细玻璃管的胶塞?想想看,这个小装置,对我们观察到清晰的体积膨胀现象有

20、什么帮助?(8)师提问:水是透明的,玻璃管也是透明的,那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我们使它看的更清楚些呢?(预设:染色,用笔划刻度)(9)这些材料老师都帮大家准备好了,那我们还缺少什么呢?(热水)老师等会会倒给大家,而实验需要的冷水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在塑料水槽中。(10)分组完善实验方案:师:现在材料都有了,我们该如何来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呢?大家分组讨论,简述实验方案。(11)实验步骤:(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在烧瓶内滴入两三滴红墨水,再装满清水,塞紧带细管的橡胶塞,标出此时液面位置。2、把该装置放入装有热水烧杯中,当液面不再变化时,标出液面位置。3、在实验过程中填写实记录表。4、音乐声响起后请同学们停

21、止实验,并认真倾听同学的汇报。(12)实验设计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呢?你觉得在实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点什么?(烧瓶放在水槽里倒水,小心热水,分工合作,红水用完了倒在水槽中)2、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学生研究水受热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大家都发现了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板书:受热体积膨胀)(3)教师继续问:既然水受热会体积膨胀,那么遇冷又会怎样呢?大家猜测一下。(学生猜测)教师接着问: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4)学生继续实验,取装冷水杯子,将受热后的烧瓶放入冷水中。(另外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好一些冰块,以备学生如果提出要使用冰

22、水的时候用。)(5)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板书:体积缩小)师:那么引起水体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后板书:受冷)(6)归纳总结: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水的这个性质吗?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这种水的体积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问:水的这种热胀冷缩的性质真是很有趣。那么,请大家猜测一下,除了水以外,其他的液体也有像水这样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学生猜测)2、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其他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酱油等(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

23、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水和其他的这些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和其他液体)四、解释运用: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厂家的叔叔阿姨不把他们装满呢?师总结:一般液体都会有这种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完整课题)2、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平底烧瓶装置,和咱们实验室的哪个仪器非常相似?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温度计,里面的管子中装的是红色的液体。也有其他一些温度计中装有银白色的水银

24、,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下它的工作原理吗?师讲述:温度计是一个密封的空心管子,里面充满了一定数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当遇到冷的环境时液柱就会下降,遇到热的环境时,液柱就上升,所以就测出了环境的温度。课堂练习一、判断:1、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受热时体积变大。()2、常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3、通过对水和果汁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如果把试管浸在更多的热水中,试管里的水体积变化就更加明显了。()二、选择:1、啤酒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是因为(A)。A、液体也有热胀冷缩B、厂家为了节省原料C、为了美观 2、往

25、杯里倒入热开水,等水冷却后,液面(B)。A、会上升一点B、会下降一点C、不变 3、下列(A)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三、简答:1、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不能装得太满,这是为什么? 答: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不能装得太满,这是防止水受热膨胀溢出来。板书设计3、液体的热胀冷缩受热 体积膨胀水和其他液体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教学反思课 题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3、尝试用“模型”解释

26、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学生实验:烧杯、常温水、冰水、热水、平底烧瓶、锥形瓶、试管、气球、红墨水、乒乓球等。教学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平底烧瓶里的液体,发现液体有什么性质?(板书:热胀冷缩)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液体的热胀冷缩?2、(出示平底烧瓶)现在是谁占据了这个平底烧瓶的空间?(板书:空气)空气是气体,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吗?(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二

27、、探究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师: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新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平底烧瓶内的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呢?在设计实验装置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问题。(1)用锥形瓶来收集空气,需要把收集到的空气密封吗?为什么?(2)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呢?2、学生讨论怎样设计实验装置。3、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认为用哪种实验装置最合适?最方便?4、提问:如何让收集到的空气受热、受冷呢?5、讲述实验注意事项。6、学生实验。7、学生汇报。8、提问:从刚才的实验现象中得出什么结论?三、比较空气与水的热胀冷缩的不同:1、水和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本领,这两者的本领谁大呢?2、用两个同样的试管当堂实验,让学生观察比较

28、:一个装水,一个装空气,蒙上气球皮,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3、得出结论:空气热胀冷缩的本领比水更快,体积变化也比较明显。四、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1、水和空气体积为什么能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那样说变就变呢?2、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寒冷的冬天,当冷风吹到你身上你会怎样来保暖?当夏天大热天你又会怎样来散热呢?教师装样子说理。3、小游戏:围捕与突围,并分析明理。4、阅读P35页灰色文字框中的内容。五、拓展延伸: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空气的热胀冷缩。其实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1、乒乓球被踩扁了,怎么办?(学生上台试)为什么能这么做?2、夏天的自行车车胎不能

29、把气打得太足,为什么?3、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些水,用橡胶塞固定,上面插入一根玻璃管,将这个烧瓶放入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这个喷泉喷的这么高呢?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解释么?4、小组讨论:怎样使喷泉喷得更高?课堂练习一、判断:1、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重。()2、气球鼓起来的原因一定是空气受热膨胀了。()3、空气的热胀冷缩本领比较小。()4、我们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二、选择:1、下列现象与空气热胀冷缩有关的是(B)。A、夏天,打开雪碧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B、热气球升空C、空气被压缩 2、下列现象不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的是(C)。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

30、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升空 3、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B)。A、春天B、夏天C、冬天 4、将装满空气的锥形瓶放入热水中,空气的(A)会变大。A、体积B、重量C、体积和重量 5、与水相比,空气热胀冷缩时,(C)变化更明显。A、重量B、颜色C、体积 6、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B)。A、液体的热胀冷缩B、气体的热胀冷缩C、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简答:1、为什么我们家的暖水瓶倒入开水(不是很满)后,暖水瓶的木塞有时候会自动跳起来? 答:因为暖水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即气体的微粒运动加快,通过木塞边缘缝隙往外挤,于是把木塞顶的跳了起来。板书设计4、空气的热胀冷缩

31、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教学反思课 题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学生实验:酒精灯、铜球

32、热胀冷缩演示器;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导线)三角架等;图片、资料。教学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度尺缩的一、激趣导入:1、故事一则: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2、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3、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4、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一)铜球的热胀冷缩。1、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铜球、金属环等

33、材料,(教师出示实验材料:铜球、金属环)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铜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2、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该怎么做。3、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4、研究铜球的热胀冷缩时需要给铜球加热,这就要使用到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灯使用时要的注意些什么呢?(1)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3)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点火。(4)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住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不能用口吹灭酒精灯,否则容易着火。 5、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

34、:友情提醒:(1)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分工:哪位同学做实验,哪位同学做记录,哪位同学做观察,哪位同学做汇报。)(2)加热后的铜球很烫,严禁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3)保持桌面清洁并请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6、各小组可以开始做实验,请注意仔细观察。有时间的小组可以重复做一次。(教师巡视指导)7、下面请同学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展示记录单)其他小组对他们的结论有意见吗?8、研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给铜球下一个结论?(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铁丝的热胀冷缩。1、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接下来你们想不想再来研究一下铁丝会不会热胀冷缩呢?2

35、、师出示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导线)三角架、酒精灯等。3、学生观看电路检测器,讨论交流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4、学生讨论汇报。5、分小组实验。6、得出铁丝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分析归纳:1、实验中我们发现铜球和铁丝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能肯定地说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吗?2、要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应该先做什么?(每种金属都观察一遍)3、金属有几十种我们都能观察吗?(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科学家的研究结果。)4、阅读教材第38页右侧的资料。( 、 热缩冷胀)5、小结:我们能给金属的这一特性下个结论了吗?(大多数的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

36、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师:这里的省略号代表什么?生:表示还有许多其他的物体,不仅仅是金属,还有非金属等物体。四、拓展应用:1、现在你能解释前边故事中的现象了吧!2、正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所以钢轨之间必须要留有缝隙。请看大屏幕。(资料:温度每变化1,1米长的钢轨大约伸缩0.000018米,假如一年中气温变化60那么1千千米长的铁路就要伸缩708米,如果不留缝隙冬天受冷收缩,就会被冻裂成几段,夏天钢轨受热膨胀,就会变得七扭八歪,有的朝上拱起。因为有热胀冷缩,所以钢轨之间必须有缝隙。)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热胀冷缩的现象,你看到过吗?(听同学介绍)4、老师找到了几个生

37、活中和热胀冷缩有关的现象,我们来看:(出示图片)(1)伸缩的桥梁之间有空隙。(2)水泥板路面之间有空隙等等。(3)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5、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6、通过本课学习,你什么收获吗? 课堂练习一、判断:1、由于钢比较坚硬,所以钢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刚刚加热过的铜球,不可直接用手触摸,以免烫伤。()3、所有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用水冷却铜球时,能够看到铜球上会冒出火花。()二、选择:1、下面物体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是(C)。A、空气B、铁C、锑 2、下列金属中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是(A)。A、铜B、锑C、铋 3、水泥路面相

38、隔一段距离的地方会有一条缝隙留着是(C)。A、为了美观B、为了行人的方便C、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4、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是(B)。A、为了美观B、为了防止热胀冷缩对铁桥的破坏C、节省材料 5、下列物质中,(A)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强。A、空气B、水C、铜球 6、冬天,假如你的钢笔帽拧不开了,你解决的方法是(A)。A、把钢笔放到热水中B、把钢笔放到室外C、把钢笔放到冰箱里 三、简答:1、工人们夏天架设电线应注意什么? 答:夏天温度高,把电线架设的松一些,这样到冬天时由于热胀冷缩,电线不会拉断。板书设计5、 金属热胀冷缩吗铜、钢 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锑 、铋 热缩冷胀)教学反思课 题6、热是怎样传递的

39、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课件。学生实验: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

40、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教学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41、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你们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能亲眼看到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过程呢?3、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教师巡视)4、小组汇报设计成果。学生交流,并完善方案。(应用木夹夹住金属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签粘的距离应差不多,给牙签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