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杜氏利什曼原虫_第1页
医学寄生虫学:杜氏利什曼原虫_第2页
医学寄生虫学:杜氏利什曼原虫_第3页
医学寄生虫学:杜氏利什曼原虫_第4页
医学寄生虫学:杜氏利什曼原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鞭毛虫 鞭毛虫是以鞭毛 ( flagellum ) 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 , 有一根或多根鞭毛。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spp.锥虫 Trypanosoma spp.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利什曼原虫 Leishmannia spp.杜氏利什曼原虫 L.donovani 热带利什曼原虫 L.tropica硕大利什曼原虫 L.major埃塞俄比亚利什曼原虫 L.aethiopica巴西利什曼原虫 L.braziliensis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L.mexicana秘鲁利什曼原虫 L.peruviana 利什曼原

2、虫病 leishmaniasis杜 氏 利 什 曼 原 虫 Leishmania .donovani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病 也称黑热病(Kala-azar)简史: (经历四十年)1902年德国来比锡市一家医院为一名士兵做尸解 时发现 其脾脏、骨髓有大量“不明小体”,未受重视。(此人两年前随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3年英国医生利什曼、多诺氏同年异地在印度病人尸检又发现同样“小体”,后确认是病原体。 同年英国寄生虫学家罗斯命名为 杜氏利什曼原虫。3、19241926年外国学者在中国调查两点发现: 中国地鼠易感; 在昆虫白蛉体内无鞭毛体转变发育成前鞭毛体,并大量繁重。4. 1942年经白蛉叮

3、咬志愿受试者,感染成功。 一. Morphology无鞭毛体 amastigote前鞭毛体 promastigote二、Life cycle白蛉人前鞭毛体无鞭毛体(巨噬细胞)大量繁殖大量繁殖白蛉叮人三. Pathogenesis基本致病机理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无鞭毛体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引起破坏、增生病变主要病变器官:脾、肝、骨髓、淋巴结等1、 潜伏期长,3-5个月。 之后出现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消瘦 2 、脾脏肿大(肝、骨髓、淋巴结均受累及) 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大量增生 脾脏血流受阻及纤维组织增生 早期:脾充血,质软 晚期:脾纤维化,质硬3、 贫血(全血性

4、贫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减少(1) 脾功能亢进 隔离和破坏血液细胞成份(2) 免疫溶血 利什曼Ag附着在红细胞膜上 原虫有几种代谢 Ag与红细胞Ag相同 (3) 骨髓造血功能受累 (巨噬细胞侵润) RBC减少: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 WBC减少: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死亡 BPC减少:各种出血倾向 鼻衄、齿龈出血(坏死性口腔炎)走马疳4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比例倒置白蛋白减少肝功受损,合成减少肾功受损,从尿排出增多球蛋白增加:浆细胞增生,产生大量非特异性球蛋白5 肾 炎:Ag + Ab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蛋白尿、血尿(型变态反应)我国的特殊临床表现 皮肤型黑热病: 面

5、部和颈部皮肤结节 (平原地区) 淋巴结型黑热病: 浅表淋巴结肿大 (荒漠地区)7 预后 (取决于早期特效治疗) 未经治疗死亡率高达70-90% 特效药治愈率较高四. Immunity 患者受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极度低下 治愈后可获牢固的获得性免疫(消除性免疫) 五. Lab diagnosis1. 病原学诊断 (1) 穿刺检查 常用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穿刺 无鞭毛体 (2) 皮肤活组织检查 无鞭毛体(3) 体外培养法 前鞭毛体 (4) 动物接种法 无鞭毛体2. 免疫学检查 辅助诊断 考察疗效 流行病学调查 利什曼素试验:灭活前鞭毛体(107/ml 0.1ml)皮内注射48h后观察结果(一)细胞免疫抑

6、制、低下(十)细胞免疫建立 患者利什曼素试验呈(一) 治愈后6-8周则呈(十)六. Epidemiology 在我国黑热病曾流行于长江以北 农村 人兽共患病1. 人源型 平原地区 人为传染源 传播媒介是家栖型中华白蛉和长管白蛉 青少年和壮年 2. 犬源型 丘陵山区 犬为传染源 传播媒介是野栖型中华白蛉 婴幼儿3. 自然疫源型 荒漠地区 野生保虫宿主为传染源 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 以 幼儿为主 ,成人为淋巴结型黑热病七. Treatment and Control1. 治疗病人 葡萄糖酸锑钠 戊脘脒 二脒替等 脾切除术 捕杀病犬 2. 灭蛉 防蛉消除白蛉孳生地捕 捉 白 蛉 医学节肢动物 me

7、dical arthropod医学节肢动物是指通过骚扰、刺蛰、吸血、寄生和 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特点1. 外骨骼 (exoskeleton) 2. 虫体对称、分节, 有成对并分节的附肢3. 血体腔 ( haemocoel )医学节肢动物 昆虫纲 蛛形纲 甲壳纲 唇足纲 倍足纲 一.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 1. 直接危害 引起虫源性疾病(1) 骚扰和吸血 蚊叮人吸血(2) 刺蛰和毒害 蝎子蛰人并分泌毒素(3) 致敏作用 尘螨引起哮喘4) (寄生( 病原体) 蝇蛆病 (myiasis) 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2. 间接危害 引起虫媒性疾病(传播疾病) 作

8、为媒介 (vector) 传播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等 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也称传播媒介 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方式有两种(1) 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 / 体表时, 其 形态和数量无变化 ,但保持活力,节肢动物起携带 和传递病原体的作用 蝇可传播痢疾、伤寒等(2)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要发育 , 繁 殖或完成生活史中的某一个环节后才具有传染性, 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人 生物性传播有以下四种类型 发育式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有形态变化 , 无数量增加 丝虫微丝蚴在蚊体内的发育 增殖式 病原体有数量增加 , 无形态变化 鼠疫杆菌在蚤体内的增殖 发育增殖式 病原体即有形态变化又有数量增加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生活史阶段 经卵传递式 病原体增殖后侵入其卵巢, 经卵传递至下一代 硬蜱体内的森林脑炎病毒二. 医学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