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自测题_第1页
2019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自测题_第2页
2019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自测题_第3页
2019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自测题_第4页
2019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自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自测题第1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D)A.钢铁熔化B.蔗糖溶于水C.大理石破碎D.粮食酿酒【解析】粮食酿酒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某同学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泡腾片主要成分为维生素、柠檬酸、碳酸氢钠,则该气体主要是(C)A.O2B.N2C.CO2D.水蒸气【解析】将泡腾片放入水中,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生成CO2。3.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B)选项性质用途A氢氧化钙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B浓

2、硫酸具有脱水性干燥氧气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铁锈D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吸收二氧化硫【解析】浓H2SO4用于干燥氧气,是利用浓H2SO4的吸水性。4.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玉米粥鸡蛋清pH3.54.52.93.36.36.67.08.07.68.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A.鸡蛋清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吃玉米粥【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苹果汁比葡萄汁酸性强。5.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水溶液显酸性,下列有关氯化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它是一种氮肥B.可使农作

3、物枝叶生长茂盛C.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D.用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的方法进行检验【解析】铵态氮肥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6.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解析】硫酸中含有H,H与O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7.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C)A.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B.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C.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

4、H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解析】NaOH溶液会与CO2反应,不能用来干燥CO2气体;NaOH变质后生成的Na2CO3也呈碱性,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用CaCl2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杂质,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8.某品牌爽肤水为蓝色溶液,小明怀疑其含有硫酸铜,欲通过检测硫酸根离子进行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A)A.Ba(NO3)2溶液和稀HNO3B.紫色石蕊试液C.NaOH溶液D.NaCl溶液和稀HNO3【解析】检验硫酸根离子,可加入Ba(NO3)2溶液,若产生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9.重金

5、属离子有毒,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是Ba2,如果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A.Cu2和SO42B.Cu2和ClC.K和SO42D.Ag和NO3【解析】铜离子有毒,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10.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D)(第10题)A.水B.澄清石灰水C.稀盐酸D.纯碱溶液【解析】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或盐酸,溶液仍旧呈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所以A、C均错误。若加入氢氧化钙

6、溶液,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pH增大至7,继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时,pH会继续增大,不可能出现一段等于7的情况。若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至中性,再加入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等到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图a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b所示变化关系的是(D)A.甲B.乙C.丙D.丁【解析】从图b可以看出,原来的溶液呈碱性,随着另一种溶液的加入,pH减小,先等于7,然后又小于7,呈酸性。这是往碱溶液中滴入酸的反应过程。12.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

7、变化示意图,其中X是(B)A.稀盐酸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解析】由图知,无色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呈酸性;又能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为稀H2SO4。13.要将KCl、MgCl2和BaSO4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开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C)A.水、AgNO3溶液、稀硝酸B.水、NaOH溶液、稀盐酸C.水、KOH溶液、稀盐酸D.水、KOH溶液、稀硫酸【解析】BaSO4难溶于水,KCl、MgCl2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BaSO4;然后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KOH溶液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KCl,过滤分离出KCl和Mg(OH

8、)2;最后向Mg(OH)2中加入稀HCl反应生成MgCl2和水。14.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B)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AZn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有MgCl2BCuO粉末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有NaOHD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解析】盐酸与MgCl2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NaOH先与HCl反应,再与MgCl2反应。A中加入Zn粉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a中有HCl,则MgC

9、l2还没有参加反应。B中加入CuO不反应,则溶液a中不含HCl,但是否含有MgCl2则不能确定。C中加入NaOH无现象,则MgCl2已完全反应,所加NaOH可能过量,溶液a中可能含有NaOH。D中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溶液a中含有NaOH,还有生成的NaCl,故一定有两种溶质。15.某同学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克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B)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毫升气体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克固体C.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克

10、固体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克【解析】A中CO2能溶于水,C中Na2CO3和Na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D中浓HCl具有挥发性,因此三个方案均不能准确测定NaCl的质量分数。B中与BaCl2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BaCO3,故能测定NaCl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第16题)16.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物质甲是C。A.浓氨水B.浓硫酸C.浓盐酸【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17.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的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

11、。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写出两条即可)。(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H(填离子符号)。【解析】(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2)酸中都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18.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科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偏

12、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图中的现象是石蕊变红。(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的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4)图中性质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5)图中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盐酸除铁锈(合理即可)(填用途)。【解析】测定盐酸pH时,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后,相当于盐酸溶液被稀释,酸性减弱;酸能使石蕊变红色;酸能与AgNO3等盐反应;酸能碱发生复分解反应。在工业上,盐酸可用于除铁锈,制ZuCl2等。19.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都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可以选用NaOH,要使M

13、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的量应过量。(2)加入试剂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3)试剂可以选用稀盐酸。(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MgCl2。【解析】(1)使MgCl2转化为Mg(OH)2,应选择碱,在转化中不引入新的离子,则试剂可以选用NaOH,为了使Mg2完全转化,加入试剂的量应过量。(2)Mg(OH)2沉淀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3)Mg(OH)2与HCl反应生成MgCl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

14、g和Cl2。20.某科学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的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步骤二: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1)经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Cu(OH)2(填化学式)。(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NaCl、Na2SO4。【解析】试剂A是NaCl溶液,沉淀

15、1是AgCl,滤液1中含有Cu2、Ba2、NO3、Na、Cl;试剂B是稀H2SO4,沉淀2是BaSO4,滤液2中含Cu2、NO3、Na、Cl、H、SO42;试剂C是NaOH,沉淀3是Cu(OH)2,滤液3中含Na、NO3、Cl、SO42、OH。因此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HCl的是Cu(OH)2,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NaCl和Na2SO4。(第21题)21.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2)实验中发生反

16、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NaOHH2SO4=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加入NaOH的质量(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的质量(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和NaCl。【解析】向一定量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此过程中NaOH先与H2SO4反应,再和CuSO4反应,因此实验中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图中BC线段对应CuSO4和NaOH反应,由两者反应方程式可知,每80份质量的

17、NaOH反应生成98份质量的Cu(OH)2,所以溶质质量减小。反应后的溶质只有Na2SO4和NaOH,加入适量BaCl2恰好完全反应后,溶质只有NaCl和NaOH。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8分)22.为了探究酸碱反应,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1)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此现象能(填“能”或“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2)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振荡”的目的是使药品充分接触,在滴加过程中,乙同学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通过思考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

18、质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乙同学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CaCl2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4)实验结束后,甲、乙两名同学将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的成分为CaCl2、NaCl或CaCl2、NaCl、HCl。【解析】(1)因为氢氧化钙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二者发生了反应,再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完全反应。(2)振荡能使

19、药品充分接触,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钠和水。(3)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或BaCl2、Ba(NO3)2、Ca(NO3)2溶液和酚酞试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4)混合后的溶液没有颜色,说明该混合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故溶质可能为:CaCl2、NaCl;CaCl2、NaCl、HCl。(第23题)23.某兴趣小组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Cu(O

20、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和Cu(OH)2。【获取事实与证据】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OH)2。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BaSO4。【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三正确。【解析】由题意知,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6SO4

21、。将固体加热至100,此温度下Cu4(OH)6SO4不会分解,只能是Cu(OH)2分解成CuO。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BaSO4沉淀,故固体中存在Cu4(OH)6SO4。整个实验证明猜想三正确。24.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和E的总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

22、H2O。(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D,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E中。(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CO2和Ba(OH)2完全反应。(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1)Ba(OH)2和CO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水。(3)空气通入过快,不能使反应生成的CO2与Ba(OH)2完全反应。(4)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通入的空气中的CO2与Ba(OH)2反应,使测得的CO2质量偏大,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浓硫酸会吸收气体中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D中。四、解答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5分,共27分)25.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形式析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Na2CO3H2OCO2(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Na2CO3(写化学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小于(填“大于”“等于”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