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8章_第1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8章_第2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8章_第3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8章_第4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8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建筑安装工程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变电工程土建分册)宣贯培训 第 8 章 建筑安装工程第一节 开关 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第二节 插座 第十二节 建筑采暖第三节 配电箱 第十三节 给水管道第四节 灯具 第十四节 排水管道第五节 线槽 第十五节 雨水管第六节 导管 第十六节 地漏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 第十七节 卫生器具第八节 屋顶风机 第十八节 给水设备第九节 墙体轴流风机 第十九节 室内消火栓第十节 通风百叶窗 建筑安装工程常用规程规范GB 50019-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

2、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9-2014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42-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16 通风与空调质量验收规范GB 50261-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17-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 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1309-201

3、8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DL 5027-2015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JGJ/T 141-2017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第一节 开 关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工程中室内外开关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开关安装工艺流程图见图81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确定开关安装位置 开关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出入口,位于进门开门侧。2.2.2 开关接线安装(1)开关安装时将盒内留出长度不小于150mm的导线与开关的面板连接好,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2)电源相线应经开关控制。(3)管路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曲。土建施工时,将管路埋入墙体和楼板内,不宜开槽敷设。

4、(4)备班室、宿舍房间内无软线引至床边的床头开关。三、工艺标准(1)在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爆型开关。有防爆要求和酸性蓄电池室(不含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室)开关和插座等应装在门外。(2)卫生间和淋浴间开关应采用防水型。(3)外墙开关应采用防水型或设置防雨罩。(4)开关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色泽应一致。在有饰面砖的墙面时应选择在居中的位置,暗装的开关面板应紧贴墙壁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接线盒应安装到位,其电线不得裸露在装饰层内。(5)开关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6)开关距离门框边缘宜为150200mm,开关位置与灯具位置相对应。同

5、一室内采用相同型号开关,并列安装高度一致、间距一致,不同类型的开关应底边平齐,不同高度开关应与底层开关位置竖直对齐。(7)开关面板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4m;拉线开关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23m,距顶板不小于0.1m,且拉线出口应垂直向下;并列安装的拉线开关的相邻间距不小于20mm。(8)配电室排风机控制开关应在室外。(9)开关表面应有用途、编号标识。用于事故照明灯开关时,在明显部位作消防红色S标记。第一节 开 关四、工艺示范 第一节 开 关图8-1-2 开关安装工艺示范第二节 插 座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工程中室内外插座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插座

6、安装工艺流程图见图82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插座型号检查 厨房、卫生间和淋浴间插座应采用防水型,外墙插座应设置防雨罩,蓄电池室内不得装设插座。2.2.2 插座接线安装(1)插座安装时将盒内留出长度不小于150mm 的导线与插座的面板连接好,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2)插座应底边平齐。管路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曲,施工时应将管路埋入墙体和楼板内,不宜开槽敷设。2.2.3 插座相序检查 插座安装结束后应利用接线相序检测仪检测接线是否正确。三、工艺标准(1)插座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色泽应一致。在有饰面砖的墙面时应选择在居中的位置,应紧贴墙壁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

7、划伤,装饰帽齐全。接线盒应安装到位,其电线不得裸露在装饰层内。(2)同一室内采用相同型号插座,并列安装高度一致、间距一致,不同类型的插座应底边平齐,不同高度插座应与底层插座位置竖直对齐。(3)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必须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配套的插头应按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区别使用。(4)对于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应与中性导体(N)连接;对于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应与相线连接,左孔应与中性导体(N)连接。(5)单相三孔、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保护接地导体(PE)应接在上孔;插座的保护

8、接地导体端子不得与中性导体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接线的相序应一致。(6)保护接地导体(PE)在插座之间不得串联连接。(7)相线与中性导体(N)不应利用插座本体的接线端子转接供电。(8)当接插有触电危险电器的电源时,采用能断开电源的带开关插座,开关断开相线。(9)潮湿场所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 1.5m。 (10)插座表面应有用途、编号标识。第二节 插 座四、工艺示范 第二节 插 座第三节 配电箱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工程中室内配电箱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配电箱安装工艺流程图见图831。2.2 关键工序控制2.

9、2.1 进场验收(1)配电箱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两层底板厚度1.5mm,附有产品合格证。开关插座应附有产品合格证,“CCC”认证标识,防爆型必须具有防爆标识。配电箱门内侧应粘贴电路接线图。(2)配电箱推荐选用新型绝缘材质(ABS/PC)箱体,兼顾安全和环保要求。2.2.2 弹线定位 配电箱安装应将箱体的标高、水平尺寸控制好,嵌入式配电箱预留洞口应做混凝土过梁,箱体下沿安装高度应统一,箱体应固定牢靠。第三节 配电箱2.2.3 配电箱安装(1)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箱内设备应满足:断路器额定值大于被保护回路计算电流,线路载流

10、量大于断路器额定电流。(2)金属框架必须接地或接零可靠;装有电器的金属可开门,门和框架间应用带线鼻软铜线跨接接地。2.2.4 配电箱接线(1)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2)管路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曲。施工时应将管路埋入墙体和楼板内,不宜开槽敷设。三、工艺标准(1)配电箱宜设置在房间出入口附近或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同一配电室采用统一型号配电箱,箱(盘)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部件齐全,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照明配电箱安装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照明配电板底边距

11、楼、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8m,配电箱底边距地面1.5m,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5,并列箱体安装高度一致。(2)配电箱箱体周边平整无损伤,漆面无脱落,入箱的管线长短合适、间距均匀、排列整齐,安装牢固。配电箱内二次线安装弧度一致、排列整齐,压接牢固,采用专用绑扎带固定,电缆标牌齐全,标识清楚。标识器件应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端子有编号,且清晰、工整、不易脱色。(3)配电箱底部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严密,表面平整。(4)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不应小于0.5M,二次回路不应小于1M。第三节 配电箱(5)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防电击保护。柜(屏、台

12、、箱、盘)内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 Sp不应小于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的规定。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汇流排,零线(漏电开关出口零线除外)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6)箱(盘)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7)建筑智能化控制或信号线路接入照明配电箱时应减少与交流供电线路和其他系统的线路交叉,且不得并排敷设或共用同一管槽。(8)室外配电箱应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包括防潮、防雨、防腐、防冻、防晒、防雷击等,其箱体

13、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54。第三节 配电箱四、工艺示范 第三节 配电箱图8-3-2 配电箱安装工艺示范第四节 灯 具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工程中室内外各类灯具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灯具安装工艺流程图见图 84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进场验收(1)壁灯可选用金卤灯和T5荧光灯,防眩光,灯罩可选用PC材质,防腐、防水等级WF2,防护等级IP66。(2)根据壁灯的外形选择合适的底托,底托与墙面之间应增加防水胶垫。(3)室外照明灯、庭院灯、投光灯光源可选用LED 或节能灯等高效节能灯具,防腐、防水等级WF2,防护等级IP65。 (4)室外照明灯、庭院灯、投光灯

14、及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等缺陷,标识正确清晰。第四节 灯 具2.2.2 确定安装位置(1)吸顶式灯具不应布置在室内梁上及有遮挡的位置,应保持同一平面布置。(2)消防应急照明回路的设置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防火分区设置的要求,穿越不同防火分区时应有防火隔堵措施。2.2.3 灯具固定(1)吊杆式灯具吊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壁厚1.5mm,安装牢固。(2)吊杆式灯具重大于3kg时,固定在螺栓或预埋吊钩上,灯具吊钩圆钢直径不应小于灯具挂销直径,且不应小于6mm;重量大于10kg的灯具,固定装置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力的5倍恒定均布载荷做强度试验,且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5min。 (3)

15、吊杆式灯具软线吊灯,灯具重在0.5kg及以下时,采用软电线自身吊装;大于0.5kg的灯具采用吊链,且软电线编叉在吊链内,使电线不受力。第四节 灯 具(4)吊杆式灯具固定灯具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应耐燃烧和防明火。(5)吊杆式灯具成排灯具宜采用型材统一固定,避免出现不整齐现象。(6)吸顶式灯具如果安装在吊顶上时,应先在顶板上打膨胀螺栓,下设吊杆固定,严禁利用吊顶龙骨固定。(7)壁灯安装时把底托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使其平正,用螺钉将灯具固定在底托上。绝缘板的安装要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安装平正。(8)壁灯安装严禁使用木楔固定,灯具接线应牢固。需接地、接零的灯具,非带电金

16、属部分采用专用接地螺钉,并可靠接地。(9)露天安装的壁灯应有泄水孔,并且泄水孔应设置在灯具腔体的底部。灯具及其附件、紧固件、底座和与其相连的导管、接线盒等应有防腐蚀和防水措施。(10)室外照明灯、庭院灯、投光灯灯具基础尺寸、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与灯具底座匹配,预埋螺栓应与底座螺栓孔位置对应,尺寸匹配。第四节 灯 具(11)室外照明灯、庭院灯、投光灯底座与基础固定可靠,地脚螺栓备帽齐全。灯具的接线盒或熔断器盒,盒盖的防水密封垫完整。所有固定零件应定位安装,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转动件应能灵活转动,接触良好,无轴向窜动。(12)室外照明灯、庭院灯、投光灯灯具及其附件、紧固件、底座和与其相连的导

17、管、接线盒等应有防腐蚀和防水措施。(13)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构架应固定可靠、地脚螺栓紧固、备帽齐全;灯具螺栓应紧固、无遗漏。室外灯具接地应可靠、明显,灯具本体接地端子与接地扁铁搭接面宽度应匹配,黄绿漆涂刷长度应15100mm,根据搭接面积确定接地螺栓规格(露扣长度23丝)、数量,螺栓穿向宜由内向外。投光灯具转动件与支架之间应采用黄绿多股软铜线跨接接地,软铜线两端应加装线鼻并预留转动裕度。第四节 灯 具(14)安全出口指示标识灯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安装在疏散出口和楼梯口里侧的上方。疏散标识灯安装在楼梯间、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疏散灯方向应指示准确,安装在墙面上且高度不超过1m。疏散通道上的标识灯

18、间距不大于20m,走道转角区不大于1m,且不应影响正常通行,且不应在其周围设置容易混同疏散标识灯的其他标识牌等。疏散指示标识灯工作应正常且满足设计要求。(15)防爆灯具配套齐全,不得用非防爆零件替代灯具配件(金属护网、灯罩、接线盒等);灯具及开关的紧固螺栓无松动、锈蚀,密封垫圈完好;安装位置离开释放源,且不得在各种管道的泄压口及排放口上下方安装灯具。(16)防爆灯具吊管及开关与接线盒螺纹啮合扣数不少于5扣,螺纹加工光滑、完整、无锈蚀,并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17)太阳能灯具与基础固定应可靠,地脚螺栓有防松措施,灯具接线盒盖的防水密封垫应齐全、完整。第四节 灯 具(18)灯具表

19、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裂纹、划痕、损伤、锈蚀及变形等缺陷。2.2.4 灯具组装(1)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灯泡不应紧贴灯罩;当灯泡与绝缘台间距离小于5mm时,灯泡与绝缘台间应采取隔热措施。(2)卫生间照明吸顶式灯具不宜安装在便器正上方。(3)吸顶式灯具用于事故照明灯时,在明显部位作红色S标记。2.2.5 通电测试(1)应急灯具、运行中温度大于60的灯具,当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2)EPS供电的应急灯具安装完毕后,应检验EPS供电运行的最少持续供电时间,转换时间不大于0.5s,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三、工艺标准3.1 吊杆式灯具(1)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灯具及配

20、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2)当设计无要求时,灯具的安装高度和使用电压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敞开式灯具,灯头对地面距离不小于下列数值(采用安全电压时除外):室外2.5m(室外墙上安装),厂房2.5m,室内2m。软吊线带升降器的灯具在吊线展开后0.8m。 2)危险性较大及特殊危险场所,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 时,使用额定电压为36V及以下的照明灯具,或有专用保护措施。3)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类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保护接地线(PE)可靠连接,且应有标识。(

21、3)安装位置应避开主控制室和配电室的主梁、次梁,二次设备屏位、高低压配电设备、蓄电池及裸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灯具与裸母线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m。(4)用于事故照明灯时,在明显部位作消防红色S标记。第四节 灯 具3.2 吸顶式灯具(1)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灯具及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标识正确清晰。(2)灯具固定牢固端正,不使用木楔。每个灯具固定用螺钉或螺栓至少2个;当绝缘台直径在75mm及以下时,采用1个螺钉或螺栓。灯具与顶面缝隙均匀,灯具清洁干净。3.3 壁灯(1)壁灯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排列整齐,高度一致,布局匀称。(2)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定灯具的规

22、格、型号,安装距地高度2.5m,可接近的裸露金属体需可靠接地。位于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灯具,应加保护网,采用螺钉将底座固定在墙面上。3.4 室外照明灯、庭院灯、投光灯(1)灯具接地施工应满足规范要求。金属立柱及灯具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接地线单设干线,干线沿庭院灯布置位置形成环网状,且至少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线连接,由干线引出支线与金属灯柱及灯具的接地端子连接,且有标识,灯具接地朝向应与设备接地保持一致。(2)灯具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排列整齐,标高一致,布局匀称。(3)灯具外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应有金属柔性导管保护。(4)每套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大于2M。(5)

23、每套灯具应在相线上装设配套的保护装置。(6)对设计有照度和功率密度测试要求的场所,试运行时应检测并符合设计要求。第四节 灯 具3.5 专用灯具(1)消防应急照明线路在非燃烧体内穿钢导管暗敷时,暗敷钢导管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2)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为:疏散照明15s;备用照明15s;安全照明0.5s。(3)防爆灯具开关的外壳完整,无损伤、无凹陷或沟槽,灯罩无裂纹,金属护网无扭曲变形,防爆标识清晰;防爆标识、外壳防护等级和温度组别与爆炸危险环境相适配。当设计无要求时,防爆灯具选型应符合规范要求。(4)防爆灯具开关安装高度1.3m,牢固可靠,位置便于操作;灯具禁止布置在电

24、气设备正上方,蓄电池室的防爆灯控制开关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面。(5)专用灯具的类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用铜芯软导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连接处应有接地标识,铜芯软导线的截面积应与进入灯具的电源线截面积相同。(6)灯具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裂纹、划痕、缺损、锈蚀及变形等缺陷。(7)各种专用灯具的安装应根据电压等级、使用场所、灯具种类、绝缘情况、安装位置等合理布置,安装牢固,工艺美观。(8)淋浴间、卫生间等有防潮要求房间应安装防潮灯具和防水开关。(9)施工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第四节 灯 具四、工艺示范 第四节 灯 具图8-4-2 吊杆式灯具安装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四节 灯 具图8-

25、4-3 吸顶式灯具安装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四节 灯 具图8-4-4 壁灯安装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四节 灯 具图8-4-4 室外照明灯、庭院灯、投光灯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四节 灯 具图8-4-5 专用灯具安装工艺示范第五节 线 槽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筑物工程中各类线槽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线槽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5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线槽安装 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补偿装置。2.2.2 金属线槽接地保护(1)金属线槽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2)非镀锌金属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镀锌线槽间连接的两端不跨接

26、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至少有2个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2.2.3 槽内配线 电线在线槽内有一定余量,不得有接头。电线按回路编号分段绑扎,绑扎点间距不应大于2m。第五节 线 槽三、工艺标准 (1)金属线槽不作设备的接地导体,当设计无要求时,金属线槽起、始端均应可靠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连接。(2)金属线槽全长超过30m时,每隔2030m增加与接地保护干线的连接点。(3)金属线槽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以专用接地卡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4)线槽应安装牢固,无扭曲变形,紧固件的螺母应在线槽外侧。(5)同一回路的相线和零线,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6)

27、同一电源的不同回路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有抗干扰要求的线路用隔板隔离,或采用屏蔽电线且屏蔽护套一端接地。四、工艺示范 第五节 线 槽图8-5-2 线槽安装工艺示范第六节 导 管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工程导管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导管安装工艺流程图见图861。2.2 关键工序控制 连接与固定关键工序控制:(1)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2)金属导管安装牢固顺直,镀锌层锈蚀或剥落处应做防腐处理。(3)绝缘导管管口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采用插入法连接时,连接处

28、结合面涂专用胶合剂,接口牢固密封。(4)敷设直埋于地下或楼板间的刚性绝缘导管,在穿出地面或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采取保护措施。(5)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置、器具间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6)复合型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的连接处密封良好,防液覆盖层完整无损。第六节 导 管三、工艺标准 3.1 金属导管(1)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1)镀锌钢导管、可挠性导管、金属柔性导管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以专用接地卡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 2)当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焊跨接接地线;当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

29、,连接处的两端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2)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当连接有困难时,应采用防爆活接头,其接合面应严密。敷设时导管间及与灯具、开关、线盒等的螺纹连接处紧固,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连接处不跨接接地线,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酯或导电性防锈酯。(3)暗配导管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4)明配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的距离150500mm范围内设有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5)室内进入落地式柜、台、箱、盘内的导管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80mm。(6)电缆导管的弯曲

30、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同时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第六节 导 管3.2 绝缘导管(1)当设计无要求时,埋设在墙内或混凝土内的绝缘导管,采用中型以上的导管。暗配导管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2)明配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的距离150500mm范围内设有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3)室内进入落地式柜、台、箱、盘内的导管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80mm。(4)沿建(构)筑物表面和在支架上敷设的刚性绝缘导管,按设计要求装设温度补偿装置。(5)确需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

31、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3.3 金属、非金属柔性导管(1)可挠性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不能做接地(PE)或接零(PEN)的连续导体。(2)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接,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四、工艺示范 第六节 导 管图8-6-2 导管安装工艺示范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筑物室内外防雷接地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建筑物防雷接地安装工艺流程图见图87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接地装置安装(1)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

32、接地装置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测试点,测试点不应被外墙饰面遮蔽,且应有明显标识。(3)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宜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应详细记录开挖深度内的地层情况。(4)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并应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5)降低接地电阻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6)阀厅围护结构接地:固定金属板的檀条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阀厅钢柱和混凝土防火墙内侧的接地干线可靠连接;金属板搭接固定时每3颗自攻螺栓中应有不少于1颗;将两金属板紧密接触部位的油漆涂层打磨干净,保证可靠电气连接;

33、阀厅内侧墙板及顶板与钢结构檀条的连接应可靠,符合接地设计要求。2.2.3 接闪器制作、安装(1)屋面避雷带宜优先采用镀锌圆钢(直径按设计要求且8mm)。施工前必须进行校正,无扭曲变形,镀锌层无破损。(2)避雷带应平正顺直,固定点各支持件应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当设计无要求时,明敷避雷带固定支架间距应满足:扁钢0.5m、圆钢1m,固定点支持件为成品件时,应采取卡接固定牢靠。(3)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采用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无遗漏,采用螺栓固定时,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4)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

34、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必须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2.2.4 接地系统连接(1)等电位联结导体在地下暗敷时,其导体间连接焊接,不得采用螺栓压接。(2)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控制台、外露的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沐浴间电加热水器、厨房电器设施及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最短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3)浪涌保护器(SPD)规格型号、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室外设备应有防雷保护接地,并应设置线路浪涌保护器。(5)浪涌保护器(SPD)接线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导线的位置不宜靠近出线位置;SPD的连接导线应平直、足够短,且不宜大于0.5m,和接线端子连接紧密。(6)阀厅等

35、电位体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1)阀厅安装屏蔽门时必须保证门在关闭状态下,“刀”形插入体正确地插入弹性簧片内,通过锁紧装置,使门扇与门框严密结合,达到高性能电磁屏蔽效能的要求。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2)钢结构与钢结构之间、钢结构与室内金属墙板及金属面板之间、地坪下的钢筋网之间应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确保连成等电位联结体,且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3)建筑物地面屏蔽网相互之间应可靠焊接,使其连成整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将其外引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4)阀厅内应敷设环形接地母线铜牌,并按设计要求与接地网连接。(7)接地线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接地扁钢弯制前应进行校平、校直;弯制应采用机械冷弯,

36、镀锌层遭破坏时,要重新防腐。(8)室内接地干线跨门处埋入地下敷设,埋深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接地干线敷设时,注意土建结构及装饰面。接地干线在穿过建筑物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9)接地线暗敷时,沿墙应设置室内检修接地端子箱(盒),接地线刷黄绿色标识,接地端子宜采用燕尾螺栓。接地端子箱(盒)体底部距离室内地面高度统一为0.3m,暗敷于室内墙体,箱(盒)门采用不小于4mm2多股软铜线跨接至箱(盒)体后与接地端子连接。

37、接地端子箱(盒)门外侧应做边长为60mm的等边倒三角标记,黑色边线白色底漆,并标以“ ”的黑色标识。(10)接地干线沿墙面明敷时,与墙上的预埋件焊接固定,接地体与墙面平行,缝隙均匀,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300500mm。接地体的转角转弯处要提前用机械冷弯成型,接地干线连接时采用焊接,扁钢与扁钢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有3个棱边焊接。室内接地带高度布置在地面上200mm 处(插座下方),外露接地线表面涂刷黄绿相间条纹标识。按设计要求设置检修接地端子,并标以“ ”的黑色标识。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三、工艺标准

38、3.1 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1)避雷带搭接焊接时,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2)避雷带与引下线搭接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焊接,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3.2 引下线、断线卡(1)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2、18m和25m。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2)钢制接地线的焊接连接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宜采用扁钢,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材料采用及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规范

39、要求。(3)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防止接触电压和旁侧闪络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1)外露引下线在高2.7m以下部分应穿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应能耐受100kV冲击电压(1.2/50s 波形)。2)应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栏或警示牌。护栏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3.3 等电位联结、浪涌保护器(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中有关各类防雷建筑物的规定,对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的范围、形式、方法、部位及联结导体的材料和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2)在

40、建筑物入户处应做总等电位连接。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干线与接地装置应有不少于2处的直接连接,支线间不应串联连接。(3)需做等电位联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或外界可导电部分的连接应可靠。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至少三面施焊。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紧贴3/4钢管表面,或紧贴角钢外侧两面,上下两侧施焊。5)采用螺栓连接时,其螺栓、垫圈、螺母应为热镀锌制品。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3.4 接地装置(1)35kV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边缘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碎石、沥青路

41、面或在地下装设两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2)接地干线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3)接地防腐应符合规范要求。3.5 室内接地(1)建筑物接地应和主接地网进行有效连接。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主控室、高压室应设置不少于2个与主网相连的检修接地端子。(2)室内金属框架必须接地或接零可靠;金属门和门框间应用带线鼻黄绿软铜线跨接,并留有裕度。(3)保护屏柜基础型钢应与主接地网有明显且不少于两点的可靠相连,施工中应预埋接地扁铁与基础型钢和主接地网相连,并在基础型钢两端露出地面与型钢表面平齐,涂刷黄绿接地标识漆。(4)成列开关柜的接地母线,应有明显且不少于两点的可靠接地。施工中应在成列

42、开关柜两端预埋接地块,接地块通过接地扁铁与主接地网相连,接地块搭接面积应与开关柜的接地母线规格相匹配。四、工艺示范 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图8-7-2 接闪器工艺示范图8-7-3 引下线、断线卡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图8-7-4 等电位联结工艺示范图8-7-5 接地装置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七节 建筑物防雷接地第八节 屋 顶 风 机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筑物屋顶风机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屋顶风机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8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施工准备(1)风机叶片选用钢制或铝合金制,屋顶风机必须有可靠的防止雨、雪渗透、防静电、

43、防爆、阻燃措施。(2)风机外壳应能够承受当地室外最大风速所产生的破坏力的影响。2.2.2 基础检验与验收 屋顶风机安装的基础需高出屋面250mm,表面平整。防水层应包裹基础的上部,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以防渗、漏水。2.2.3 安装与固定(1)风机底座与基础之间加垫一层5mm橡胶板,以减少振动,地脚螺栓应配有弹簧垫圈,防止使用时松动。(2)安装时检查叶轮旋转方向是否正确。2.2.4 接地制作安装 风机应可靠接地,并有明显标识。第八节 屋 顶 风 机三、工艺标准 (1)叶轮旋转平稳、无异常,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2)固定风机的地脚螺栓应紧固,并有防松动措施。(3)现场组装的风机

44、叶片安装角度应一致,达到在同一平面内运转,叶轮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应均匀,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1000。(4)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风口,必须装设防护罩、防护网或采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5)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6)装有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的配电装置的房间,应装设报警信号和排风装置,排风系统应有底部排风口,排风机控制开关应在室外。(7)蓄电池室内应安装强排通风设备。通风设施应为防爆型,其控制开关应安装在室外。因建筑构造形成的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当蓄电池室的顶棚被梁分隔时,每个分隔处均应设屋顶风机。(8)屋顶风机进出口应设活

45、页门,设置有效的不锈钢材料防鸟网,网的孔径为15mm15mm。四、工艺示范 第八节 屋 顶 风 机第九节 墙体轴流风机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筑物墙体轴流风机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墙体轴流风机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9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施工准备 根据使用功能及环境条件可选择铁皮轴流风机或玻璃钢轴流风机,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2.2.2 预留孔洞尺寸检查 外墙为面砖时,轴流风机预留孔洞应根据面砖排版要求居中设置,且轴流风机外墙百叶窗尺寸为面砖尺寸的整数倍。2.2.3 安装与固定(1)轴流风机外侧应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窗,防雨百叶窗应加设防鸟隔网,应

46、可靠接地,并有明显标识。(2)安装时要注意检查各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叶片与风筒间隙应均匀,不得相碰,叶片安装角度一致,在同一平面内运转。(3)风机进出口的活页门运行时灵活打开,风机停运时,活页门关闭严密。(4)连接风口管道的重量不应由风机的风筒承受,安装时应另加支撑。2.2.4 通电测试 安装完毕后,必须先进行试验,待运行正常后,才允许正式使用。第九节 墙体轴流风机三、工艺标准 (1)同一墙体安装轴流风机应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厂家、规格的风机,安装时保证风机标高及外墙百叶窗尺寸一致。(2)现场组装的轴流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应一致,达到在同一平面内运转,叶轮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应均匀,安装水平度、垂直度允许

47、偏差均不应大于1。叶轮旋转应平稳,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3)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必须装设防护罩(网)或采取其他安全设施。(4)轴流风机外侧应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窗。(5)轴流风机外壳应可靠接地,并有明显标识。(6)蓄电池室内应安装强排通风设备。通风设施应为防爆型,其控制开关应安装在室外。因建筑构造形成的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当蓄电池室的顶棚被梁分隔时,每个分隔处均应设吸风口,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应大于0.1m。四、工艺示范 第九节 墙体轴流风机第十节 通风百叶窗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筑物工程中通风百叶窗的施

48、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通风百叶窗安装工艺流程图见图810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施工准备 选用钢制或铝制等材质,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2.2.2 预留孔洞尺寸检查 外墙为面砖时,百叶窗预留孔洞应根据面砖排版要求居中设置。2.2.3 窗体框架固定与安装(1)安装前应检查百叶风口是否损坏变形。(2)安装时要注意检查各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叶片间隙应均匀,不得相碰。(3)百叶窗与墙体连接牢固,接缝严密无渗水,安装方向正确。第十节 通风百叶窗三、工艺标准 (1)设备选择时外观颜色宜与安装外墙体颜色一致或协调色。同一墙体安装百叶风口应统一型号、规格,安装标高一致。(2)风口材质

49、选用防腐性材料,焊点应光滑牢固。(3)百叶风叶片两端轴的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叶片平直,与边框无碰擦,百叶风口应防火、防雨水。(4)百叶窗内侧设置不锈钢防鸟隔网,孔径15mm15mm,并应加装防沙尘网片。四、工艺示范 第十节 通风百叶窗图8-10-2 百叶窗安装工艺示范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筑空调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建筑空调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11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空内、外机固定(1)空调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能耗等级宜选用低能耗级别。(2)室内机安装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核对设备型号,按图纸标出安装位置安装,如有悬吊支架,支架必

50、须足以承受室内机的重量。(3)室内机的布置要合理美观,挂式机要设置在墙内侧,柜式机宜布置在墙角。有多台室内机时,安装高度应一致。(4)安装室内机时,应考虑冷凝水管位置,穿墙预埋管高度应低于空调冷凝出水位置高度,防止冷凝水倒排。管线穿墙处宜加装对插分体式装饰盖遮挡孔洞并密封。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5)电源插座应就近布置于室内机附近,电源线不宜过长。如管线过长应加装套管或槽盒。(6)空调机安装于电气房间内时,空调送风口应尽量避免正对电气盘柜。(7)空调室内机前面不应有阻挡物,保证冷风的射流距离,使室内温度比较均匀。(8)空调室内机不应放在防静电活动地板和活动电缆沟盖板上。(9)室外机的进风孔处不应遮

51、挡,进风气道应保持畅通。(10)室外机宜放在屋顶或房屋背侧,有多台室外机时,安装高度应一致。(11)室外机外壳应可靠、明显接地。(12)管路穿墙处宜加装对插分体式装饰盖遮挡孔洞并密封。(13)当室外机安装在基础上时,基础的强度和水平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室外机底座与基础台面固定螺栓处应加装橡胶减震垫,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室外机安装时必须留出维修空间。(14)当室外机安装在屋顶基础上时,距墙边应大于500mm,防水层应包裹基础的上部,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以防渗、漏水。预埋套管管口应朝向室外机。(15)空调基础周边与散水交接处应设变形缝,并用硅酮耐候胶封闭。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16)冷凝水排水

52、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坡度宜大于或等于8,且应坡向出水口。(17)当冷凝水管较长时可采用悬挂方式,支架间距为11.2m,并确保排水坡度。(18)空调冷凝水管宜有组织排水。(19)风管机出风口不应设置在设备上方,避免出风口处产生冷凝水滴落到设备上。2.2.2 管路、线路连接(1)主电源线敷设时不能与信号电缆放在同一导管中,不能与信号电缆捆扎在一起。(2)空调室内外机组的连接管路穿墙或屋面时应加装预埋管,预埋管屋面泛水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250mm,泛水卷材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紧固和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管路包扎后表面整洁,顺直美观。(3)管道穿墙处宜

53、加装对插分体式装饰盖遮挡孔洞并密封,防止雨水渗入。(4)制冷制热管路连接要严密,检查时除了用肥皂水检漏外,还要仔细观察连接处是否有油迹,如有渗漏应密封处理。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三、工艺标准 3.1 空调室内机布置(1)选用壁挂式空调机组时,室内机安装于墙底标高1.80m。 (2)空调室内机安装牢固,并保持水平,满足冷却风循环空间要求,冷凝水排放畅通,管道穿墙处应预埋穿墙管,布管整齐美观。(3)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3.2 空调室外机布置(1)室外机安装应牢固、可靠,室外机的托架与墙体用螺栓连接牢固。(2)室内外管路应顺直、美观。(3)预埋套管位置应正确,预埋套管与管路间应采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

54、(4)室外机应有可靠接地。(5)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3.3 空调冷凝水(1)冷凝水的排放应畅通。(2)通向室外的管路应向下倾斜引入就近落水管或有组织排水。(3)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3.4 空调室内外机连接及电气部分(1)空调室内连接管、电线(电源线、控制线)宜顺墙布置,横平竖直,尽量避免横空跨越。如管、线过长宜加装硬质塑料管或线槽。(2)空调的管路不应过长,铜管的弯处不可有弯瘪,否则会影响制冷制热效果。(3)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四、工艺示范 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四、工艺示范 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四、工艺示范 第十一节 建筑空调第十二节 建筑采暖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

55、室内建筑电热供暖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建筑电热供暖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12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施工准备 蓄电池室采用电采暖时应采用防爆型。2.2.2 放线 散热器宜安装在窗台下,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布置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散热器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配件齐全,表面应色泽均匀,无脱落、损伤等外观缺陷。2.2.3 散热器支架安装 散热器支架、托架应安装牢固,背面与装饰后墙表面垂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2.2.4 温控器设置 温控器设置附近应无散热体、遮挡物。安装应平整、无损伤,液晶面板应无损坏。第十二节 建筑采暖三、工艺标准 (1)散热器安装应控制中

56、心线与墙面的距离和与窗口中心线取齐;同一层或同一房间的散热器,应安装在同一水平高度。(2)散热器安装底部距地面大于或等于150mm,当散热器下部有管道通过时,距地面高度可提高,但顶部必须低于窗台50mm。(3)散热器的背面与装饰后墙表面垂直距离,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说明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应为30mm。(4)采暖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其运行信号宜实现远传。(5)采暖房间温度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2,且不高于设计值1。四、工艺示范 第十二节 建筑采暖图8-12-2 建筑电热供暖工艺示范第十三节 给水管道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筑给水管道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给水管道施

57、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13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施工准备(1)给水管道在埋地敷设时,如必须在冰冻线以上敷设时,应做可靠的保温防潮措施。在无冰冻地区,埋地敷设时,管顶的覆土埋深不得小于50mm,穿越道路部位的埋深不得小于700mm。(2)镀锌钢管、钢管的埋地防腐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卷材与管材间应粘贴牢固,无空鼓、滑移、接口不严等现象。(3)管道和金属支架的涂漆应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第十三节 给水管道2.2.2 干管安装(1)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2)给水管道的布置应考虑

58、安全供水、水质不被污染、管道不被破坏、生产不受影响和设备便于维护检修等因素。(3)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4)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操作的位置。阀门安装前应做严密性试验。(5)给水管的安装应从总管入口开始,总管至水表井应有坡度,坡向水表井。(6)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介质流向标识清晰。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2.2.3 管道冲洗与消毒 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方可使用。第

59、十三节 给水管道三、工艺标准 (1)给水管道在竣工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饮用水管道系统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经检验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相关要求,送检取水点位置应明确。(2)塑料给水管道上的水表、阀门等设施其重量或启闭装置的扭矩不得作用于管道上,当管径50mm 时必须设独立的支承装置。(3)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0.1m。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4)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管径小于或等于450mm时,不得小于250mm;管径大于450mm

60、时,不得小于350mm。(5)管网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6)塑料给水管在室内宜暗设。塑料给水管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立管距灶台边缘400m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宜200mm。第十三节 给水管道(7)给水水平管应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8)给水管道水平允许偏差为2mm/m,垂直允许偏差为3mm/m。(9)给水管道不得直接穿越污水井、化粪池、公共厕所等污染源。(10)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装饰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