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上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上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上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上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上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上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6分)带白蘑菇回家毕淑敏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2、”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11)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12)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13)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14)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

3、。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15)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16)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17)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

4、,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18)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19)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20)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21)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6、本文以白蘑菇为线索构思全篇,请结合全文内容将白蘑菇的“经历”补充完整。(3分) 17、文章结尾句“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8. 文中

5、【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5分)19.分析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16. 在宾馆,服务小姐纸箱捅洞盛蘑菇上了火车, 青海大汉建议床底晾蘑菇 车到中原,同室车友让桌(风)干蘑菇 火车到站, 青海大汉交代炖鸡煮蘑 到家后,妈妈喝汤赞蘑菇。 17. 在内容上,母亲称赞蘑菇汤味道好,这不仅是汤本身味道好,也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关爱孝心,和对一路上陌生人的心灵之美的赞美。 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妈妈爱吃蘑菇”形成呼应,并照应了标题“带白蘑菇回家”

6、,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18. 【A】动作描写;“二话不说”“重新装箱”“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等一串动作,表现出“青海大汉”助人时的利索、豪爽和热心。【B】语言描写;一句“很要紧的事”竟是“白蘑菇炖鸡最鲜”,表现出“青海汉子”对妈妈的关心,细致、周到中体现着他的纯真、善良。19.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白蘑菇的鲜嫩,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爱惜之情略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题。 选 择 武献卫海啸来的毫无征兆。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被

7、葬身海底。海尔默用颤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司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海尔默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

8、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说完,海尔默激动地往门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室:“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钥匙就在我抽屉里!”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死囚们带着生的渴

9、望,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海啸过后,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默“哐当”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鲁米斯私自放走85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振奋。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

10、一声令下砍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海尔默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位犯人,如果85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勇敢地站出来吧!为了洗清罪恶!”可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有出现。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就在人群躁动不安,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从绞

11、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有响起雷鸣般的掌声。83名死囚在牢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地狱之门,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故事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B小说写主人公鲁米斯在海啸将夺取监狱85名死囚生命的时刻,选择放走死囚犯,用生命作赌注的冒险行为。C小说运用景物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D死囚犯在鲁米斯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一个个走向刑场,出来自首,证明了主人公“善良和信任”

12、是相互的信念的真理性。E行刑前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主人公临死前的紧张和绝望心理。2)小说以“选择”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有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鲁米斯差点被绞死,他为什么还“目光坚毅”?“ 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什么意思?(6分)参考答案: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13、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大概意思是,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

14、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中“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

15、“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鶤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

16、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鸡的这些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选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有删改)1. 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B. 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C. “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家里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的年画。D. 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

17、确的一项是( )A. “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B. 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C. 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D. 山海经中山经中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源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B. 农业

18、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当时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C. 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比凤凰高。D. 鸡和凤凰类似,鸡三尺则为鶤,而凤凰的别名是鶤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参考答案:1. A 2. D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文中是以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证明“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的观点。C项,因果不当,由原文“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

19、名(鸣)富贵”可知,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文中以山海经中山经和艺文类聚鸟部的内容为例是为了说明“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的观点。【3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文中只提到“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并不能由此推断出“鸡在古

20、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点睛: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推断夸大、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找出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2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胜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二) 杞子自郑使

22、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是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节选自左传崤之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既东封郑

23、、又欲肆其西封 封:边界 C、劳师以袭远 劳:辛苦 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辞:拒绝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B、焉用亡郑以陪邻 肴有二陵焉 C、吾其还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是寡人之过也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11、下列四句中的文言句式与侧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A、夫晋,何厌之有? B、“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失其所与,不知。 D、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12、下列对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和蹇叔都是为了国家

24、而抛弃个人恩怨和利益的爱国者;而秦穆公无论是从郑退兵还是潜师袭郑,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本国利益,正可谓“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一个“犹”字,写出了烛之武对郑伯以前不重用自己的不满,微言大义,体现了“春秋笔法”。 C、蹇叔劝谏委婉却深谋远虑,哭师直白却满腔愤怒;秦穆公利欲熏心、刚愎自用、目光短浅,与两年前“退秦师”时的虚怀若谷、见贤思齐判若两人。 D、两段文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语言富有个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古代记叙散文的永恒魅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鸿门宴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10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2)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参考答案:9 C10 D11 C 12 C13.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

26、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日:“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

27、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选自宋史张旨传)【注】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鸷(zh)武:勇武。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B. 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C. 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D. 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

28、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16.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B. 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C. 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D. 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

29、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B. 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C. 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D. 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18.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参考答案:15. D 16. B 17. C 18. (1)

30、(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 (2)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这句话是说“张旨夜里打开城门,率领士兵攻击敌人,敌人后退,用官员军人在路两旁坚守,让百姓出来取水。又用渠道中泥土覆盖积草,敌人望见,以为水还有余。张旨督促居民登上城墙奋勇战斗,敌人死伤很多,随即撤退”;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旨”,再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考点

31、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16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B项,“或是大臣代替皇帝发布”有误;大臣无权代替皇帝颁布诏令。【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

32、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错,文章第三段说的是“旨矫诏赐守城卒”,“矫”的意思是“假托皇帝的命令”,可见应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

33、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来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里的表述是“旨矫诏赐守城卒”,意思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知”,担任知县;募,征召;输,缴纳;“以”,来。第二

34、句中,垂,将要;就,完成,成功;“守以强弩”,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强弩守”。【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亲张延嘉,读书很多,不愿做官,州中将张延嘉的品行上报,(皇帝)赐给嵩山处士

35、的岩号。张旨晋升为保定军司法参军,他上书转运使钟离瑾,希望补任一名县尉,抓捕大盗来证明自己。钟离瑾赞赏张旨的请求,替他奏请(朝廷)调任安平尉,前后抓捕盗贼二百多人。(张旨)曾与盗贼格斗,飞箭射中他的手臂,(他)不顾,仍然亲手杀盗贼几十人。提拔担任秘书省校书郎、遂城县知县,升任著作佐郎。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张旨自己去宰相那里陈述救济治理的策略。(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不久疏浚淬河三十里,引支流注入芍陂,制作闸门,灌溉田地几万顷,外面筑堤用来防备水灾。两次升职任太常博士、尉氏县知县,调任忻州通判。元昊反叛,(朝廷)特别升(张旨)任尚书屯田员外郎、

36、府州通判。府州靠山而建,没有外城,张旨打算修筑外城,州将说:“我们州城依凭险要之地,敌人一定不敢来犯。”张旨不听。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城内外几天都不通消息,人心震惊恐惧。仓库中有几千段彩缎,张旨假托诏令赏赐给士兵,士兵都朝东看,高呼万岁,敌人怀疑这是因为救兵到了。州城中没有井,百姓取河水来饮用,敌人截断取水道路。张旨夜里打开城门,率领士兵攻击敌人,赦人后退,用官员军人在路两旁坚守,让百姓出来取水。又用渠道中泥土覆盖积草,敌人望见,以为水还有余。张旨督促居民登上城墙奋勇战斗,敌人死伤很多,随即撤退。因功劳升任都官员外郎,调任莱州知州。叶清臣举荐

37、张旨才能可以担任将帅,皇帝召见对答,改任邢州知州,提升为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又奏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授任阁门使,张旨坚决推辞。晋升为工部郎中、凤翔府知府,加官直史馆、梓州知州,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任荆南知州。入京任判尚书刑部,多次升职担任光禄卿,潞、晋二州知州。因老病,暂代判西京御史台,不久去世。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程戡,字胜之,许州阳翟人。少力学,举进士甲科,补泾州观察推官,再迁秘书丞、通判许州。曹利用贬,戡以利用婿降通判蕲州。徙虔州,州人有杀母,暮夜置尸仇人之门,以诬仇者。狱已具,戡独辨之,正其罪。宝元初,忻、代地震,坏城郭、庐舍,死伤甚众,命戡安抚,颇以便宜从

38、事。擢天章阁待制,陕西有保毅军,人苦其役。戡奏曰:“保毅在乡兵外,不黥而有籍,所以佐边备也。已隶保捷兵,而保毅籍如故,州县以供力役,率困惫,至破析财产售田者,犹数户出一夫,民不胜苦。”因诏私役保毅者坐之。戡坐尝保任贝州张得一,得一伏诛,夺职出知凤翔府,寻徙河中。契丹使过,称疾,求着帽见,戡使谓曰:“有疾,可毋相见,见当如礼。”使者语屈,冠而见。英宗即位,以安武军节度使留再任。初,覃恩,蕃官例不序迁。至是,用戡奏始皆得迁。延州城,雉堞颇卑小。敌登九州台,则下瞰城中。戡调兵夫大增筑之。横山酋豪怨谅祚,欲率其属叛,取灵、夏,以求兵为援。戡言:“豺虎非自相搏,则未易取也;痈疽非其自溃,则未易攻也。谅祚

39、久悖慢,宜乘此许之,所谓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也。”言者请选大臣帅永兴,屯重兵以制五路。戡以为“四路距永兴皆十数驿,设有警,使听节制,则不及事矣。且关中财赋不赡,宿军多,何以给之?”治平初,命宦官王昭明等领四路蕃部事。戡曰:“蕃部所以亡去,苦边吏苛暴,为西人诱略尔。今昭明等徒能呼召首领,犒以牛酒,恐未足以结其心也。宜更置路分钤辖、都监,各部一将兵,兼沿边巡检使,无复专蕃部事。”从其奏。夏人遣使入贡,僭汉官移文于州,称其国中官曰枢密。戡止令称使副不以官,称枢密曰“领庐”,方许之。戡告老章累上,终弗听,遣使以手诏问劳,赐茶药、黄金,乃再上章曰:“臣老疾剧矣,高奴屯劲兵为要地,岂养病所耶?”召还,道

40、卒。(选自宋史程戡传)【注】:保捷兵:禁军。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酋豪:部落的首领。谅祚:西夏皇帝。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狱已具,戡独辨之狱:案件B颇以便宜从事便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C用戡奏始皆得迁用:因为D设有警,使听节制设:设置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而保毅籍如故而又不随以怠 B戡以利用婿降通判蕲州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所谓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D则未易攻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戡坐尝保任贝州张得一,得一伏诛,夺职出知凤翔府,寻徙河中。(5分)译文: (2)蕃部

41、所以亡去,苦边吏苛暴,为西人诱略尔。(3分)译文: 11在第卷文言文中,传主程戡在为官处事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答: 参考答案:8D(如果,假设)9B(A连词,但是/连词,而且 B介词,因为 C助词,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连词,就/副词,帮助判断,就是)10(8分)(1)(5分)程戡因为曾经保荐贝州张得一而获罪,张得一被处死,(程戡)改变职位离京掌管凤翔府,不久调职河中。(“坐”“保任”“夺”“寻”各1分,句意1分)(2)(3分)蕃部逃跑离开的原因,是苦于边吏苛刻暴虐,被西人诱骗掠夺罢了。(“所以”“诱略”各1分,句意1分)11(5分)断案准确 体恤民情 信守礼仪 审

42、时度势 尽职尽责 公私分明(任意答出5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程戡,字胜之,北宋许州阳翟(河南 HYPERLINK / t _blank 禹县)人,少年时勤奋读书,天禧年间中了进士,及第甲科。被朝廷增补为泾州观察推官,两次迁升做了秘书丞、许州的通判。曹利用被贬,程戡因为是曹利用的女婿被降职为蕲州通判。调职到虔州,虔州人有杀害母亲,在晚上将尸体放在仇人的门前,来污蔑仇人。案件已经备办,只有程戡辨别了这个案件,公正地定了那人的罪。宝元初年,忻、代发生地震,城郭、庐舍被毁坏,死伤的人很多,皇上命程戡安抚,可以因利乘便,见机行事,处理事务。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陕西有保毅军,人们为

43、那兵役而苦恼。程戡上奏说:“保毅在乡兵外,没有在脸上刺字涂黑做记号但是有登记,是用来帮助边备的。已经隶属于禁军,而保毅上的名册像原来一样,州县又来要求供给力役,(百姓)都困乏疲惫,到了破析财产卖田的地步,还要几户出一个人,百姓不能承受痛苦。”于是下诏私役保毅的人给他定罪。程戡因为曾经保荐贝州张得一而获罪,张得一被处死,改变职位离京主持凤翔府,不久调职河中。契丹使者拜访,程戡称病,使者请求戴便帽见,程戡派人说:“有病,可以不见我,见应当按礼仪。”使者语屈,使者戴着官帽来见。英宗即位,程戡凭安武军节度使留任。当初,(英宗)广施恩泽,蕃坊的长官按惯例不按等级次第升迁。到这时,因为程戡上奏才都能够升迁

44、。延州城,城墙很小。敌人登上九州台,就能向下俯瞰城中。程戡抽调兵夫修筑增高。横山部落首领怨恨谅祚,想要率领他的部属叛乱,攻取灵、夏,来求兵作为后援。程戡说:“豺虎不是自相搏击,就不容易猎取;痈疽不是它自己溃烂,就不容易治疗。谅祚早就背理傲慢,应当趁此机会答应他,所说的用蛮夷攻打蛮夷,这对中原地区是有利的啊。”有人建议推选大臣帅永兴,屯集重兵来控制五路。程戡认为“四路距永兴都是十几个驿站,如果有紧急的情况,让(他们)听节制,那么来不及了。况且关中财货赋税不富足,驻军多,用什么来供给他们?”治平初年,命宦官王昭明等领四路蕃部事。程戡说:“蕃部逃跑离开的原因,是苦于边吏苛刻暴虐,被西人诱骗掠夺罢了。

45、现在昭明等只能召集首领,用牛酒犒劳,恐怕不足够用来联结他们的心。应当重新设置路,分钤辖、都监,各指挥一支部队,兼沿边巡检使,不要再专管蕃部的事。”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夏人派使者来进贡,超越汉官移文到州,称他国中的官为枢密。程戡只让称使副不用官相称,称枢密“领庐”,才答应他们。程戡告老奏章多次呈上,皇上最终不听,派使者用手诏慰问,赏赐给茶药、黄金,程戡于是再上章说:“我年老病重了,高奴囤积重兵是重要的地方,难道是养病的处所吗?”皇上下诏让其还乡,程戡在路上去世。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荆轲、项羽或鲁迅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怎么形容苏轼呢?“才子”显得稚嫩和

46、浮夸,“伟人”则略显吹捧,“政治家”又太过庸俗。参考答案:怎么形容鲁迅呢?“作家”显得庸俗和普通,“革命家”则略显激进 “战士”又太过勇猛。【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如本题所防的句式应为“怎么形容(人名)?(称谓)显得,(称谓)则略显,(称谓)又太过。”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所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本题用的是排比手法。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所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所仿句要与之

47、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本题所选的对象要从荆轲、项羽或鲁迅中任选一位,结合个人的身世、经历或成就仿写即可。8. 下列各项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他站在那里,山风像骨针一样刺人。B. 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满了花赶趟儿。D. 他的眼睛宛若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参考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高考要求掌握其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这道题的选项涉及拟人和比喻的区别。A项,比喻,把“山风”比喻成

48、“骨针”。B项,比喻,把“自由主义”比喻成“腐蚀剂”。D项,比喻,把“他的眼睛”比喻成“切开的长缝”。C项,拟人,把“桃树、杏树、梨树”拟人化。故本题选C项。【点睛】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一般比喻句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明喻: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比喻。比喻词有:像、如同、好比、仿佛、宛如等。暗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连接或者不用比喻词的比喻。借喻: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同时又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同,不是

49、同一类事物。拟人是比拟的一种:把非人类的事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以体”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3、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比喻则不同。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9.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

50、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_。_。参考答案:(1). 限制燃放不一定避免火灾 (2). 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文段,然后根据例子的指向,细心找出另外两处存在逻辑推断有误的,例如本题存在两处逻辑推断的错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此处属于以偏概全;限制燃放

51、烟花爆竹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影响环境污染有很多因素,所以此处是强加推断。【点睛】考查简单的逻辑推断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段和参考所给修改的示例,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强加推断、强加因果、片面推断、以偏概全等语言语句的逻辑问题,所以考生在平时做题中要多观察语段中错误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积累这类题型的做题经验。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若不阙秦(烛之武退秦师) 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B. 箕踞以骂曰(荆轲刺秦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C. 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D. 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

52、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A项,阙,使动用法,使减少;舞,使动用法,使舞动。B项,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双脚张开;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项,迟,意动用法,认为迟;齐,意动用法,把视为等同。D项,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事物;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故选D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

53、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定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就是说,其它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后来被人们用来借喻应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从而帮助自己,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 的确,别人的前车之鉴确实能给自己很多启示,但却并不是时时如此。1934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切伦科夫在研究放射线穿过流体时,观察到了一种淡蓝色的辉光。便去找弗兰克讨论。弗兰克找到了当时任苏联科学院院长的老师请教,希望老师能给予他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