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1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2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3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4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单元第28课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内容分析有的人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 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臧克家亲自前往鲁迅先生在北京曾经生活、工作过很多年 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文坛巨擘。臧克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地产生 了一连串的联想,他有感于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分量,于1949年11月1日在 北京挥笔写下有的人这首诗。虽然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写,但诗中并没有 出现鲁迅的名字,这就使本诗的主题并不局限于仅仅为纪念鲁迅而写,而是具有 更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诗人以凝练的语言,鲜

2、明的比照,揭示了生命的 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活着应该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在讴歌鲁 迅的同时,启迪人们向鲁迅学习,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本诗主题鲜明,富于 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给人美好的艺术欣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了解诗歌中的比照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 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体会比照手法的好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 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3、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学难点了解诗歌中的比照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音频教学活动小组交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 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计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 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

4、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 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 篇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介绍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写作背景)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 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威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 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万 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 传。指名读背景介绍。设计意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富有哲理 且浅显易懂的名言,很容

5、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介绍鲁迅先生虽逝世的时间 很长,但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随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 再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诗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很快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听朗读,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课件出 示视频,朗读录音).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思考:(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找出文中的诗句,用 “”画出来。(2)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两种人的?请找出相应的诗句,用“”画出来。.根据

6、你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读出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爱与憎。.指名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其他学生评议。(三)再读诗歌。L按要求读课文: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比照读,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朗读要求: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男女生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学生初读,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设计意图;俗话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 显现出来了。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诗中的含义和 所要表达的主旨。本环节采

7、用了多种方式的比照朗读,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 读语感,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内涵的领悟。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小组合作议一议。.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可以说说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内容,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 点评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等等。预设1:诗的第一局部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 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后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 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局部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 精神。第三局部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

8、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 的深厚感情。预设2:采用比照手法,每一小节一反一正的比照,使正反两面人物对立得 更为鲜明,从而到达突出主题的作用。预设3:诗歌赞颂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解析诗中重、难点词句。(1)对词语的理解。(课件)“有的人”分别指哪些人呢?联系所学和实际生活,说一说,两个“有的 人”,分别指哪两类人呢?预设:前一种人指坏人,如:小偷、强盗、骗子。后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 人,如:军人、警察、科学家。教师指导: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派,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 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行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 及像鲁迅这样的

9、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 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 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骑”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骑”字组词吗?预设:跨坐,兼跨两边的意思。骑马、骑手、骑术、骑兵。“骑”字在诗中运用得很巧妙,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指导:“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 字上,“垮”作为结果,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文中还有

10、很多这样的字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2)对句子的理解。(课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设疑:这两种人分别指谁?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预设1: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 犹死,生命毫无价值。预设2: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 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小结: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预设1: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蛮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预设2: “啊,我多伟大!”

11、刻画了反动派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 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挖苦。预设3:对于鲁迅先生,那么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 迅先生的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预设: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教师补充: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 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 的野草。预设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

12、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 一词,真是入木三分。预设2:反动派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表现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预设3: “青青的野草”那么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 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预设4: “春风” “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 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的热烈歌颂。设计意图;本诗语言浅显易懂,比照强烈,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后,基本 能领悟诗面意思。诗中有些词句蕴含着特殊的含义,此环节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挖 掘诗歌中的

13、深层含义,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引导,深入内容:(1)同学们对两类人物已有了自己鲜明的认识,让我们用一些词语送给这 两种人。预设1:前一种人是“行尸走肉”;预设2:后一种人是“人民英雄”;预设3:后一种人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值得人们尊敬。(2)人们对这两种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也请同学们用词语来概括。(请各 小组就某一方面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预设关键词:唾弃、憎恨、踩踏(前一种人);尊敬、拥戴、敬佩(后一种 人)。(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4)积极主动地用词语表达出来。(5)学生概括、补充。(6)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7)提升对主题的认识。四

14、、体会写法,深挖主题.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 为什么?预设:副标题是为了补充说明这首诗歌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对应的词语。(课件)令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令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A.我为人人,鞠躬尽瘁。B.虽生犹死,行尸走肉。C.虽死犹生,永垂不朽。.作者这样比照来写有什么目的?预设:通过两种人的比照,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践踏 人民的人的憎恨之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像鲁迅一样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 人的敬佩之情 .巩固理解诗文的内涵,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设

15、计意图: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 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此环节在学习中有意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 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己美好的人生。五、拓展认识,升华情感.谈一谈。(1)在历史或现实中,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也有遗臭万年的奸臣,你能 联系具体人物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吗?预设: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文天祥、戚继光、岳飞、孙中山。遗臭万年的 奸臣:赵高、秦桧、和珅。(2)结合单元所学课文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对鲁迅的了解,说说鲁迅是一个 怎样的人。(3)学生小组交流。预设1: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预设2: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预设3:鲁迅

16、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教师总结: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 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J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有感情 地朗读诗歌有的人,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英雄吧!.补充相关名人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学生齐读。.拓展加强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推荐阅读鲁迅的诗歌集野草,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故事。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本环节中安排学生 积累摘抄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能够丰富学

17、生的语言积累。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 诗歌集野草,从课内到课外,让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六、仿写诗歌,成就理想引导:你在日常生活中曾有过对人生的思考吗?.请联系生活感受,仿照本诗的比照手法,写一写你对人生的看法或是读了 本诗后的感想。.学生动笔写作。.读写结合,体验人生的价值。.写完后与同桌交流,互相评议。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就学生而言,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 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可见写作在语言教学中的重 要性。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节奏明快,语言鲜明,比照强烈,对于六年级的学 生来说,仿写是可以做到的,因而此环节设计学生仿写,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 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作业设计完本钱节课习题。板书设计有的人虽生犹死骑在人民头上人民只会唾弃他J虽死犹生给人民当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教学反思.比照朗读,读中悟情。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受到触动?我 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比照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 使用比照的写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 主题更突出。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比照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 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 后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