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自用完美版课件_第1页
屈原列传自用完美版课件_第2页
屈原列传自用完美版课件_第3页
屈原列传自用完美版课件_第4页
屈原列传自用完美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屈原列传字音:宿命 星宿 坍圮 亘古不变 捋着 譬如 熨帖 猝然隽永 恪守 伺候 狭隘 蓓蕾 濒临 包庇 字形:安装 脉搏 松弛 辐射 瞭望 即使 九霄 宣泄 喧哗 寒暄 坐镇 平添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08天津卷)2、其志洁,;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08安徽卷)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05湖南卷)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刚直不阿,留得正

2、气冲霄汉;忧愁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 )草稿 惨怛( ) 帝喾( ) 蝉蜕( )靡不毕见( ) 濯( )淖( ) 滋垢( ) 浊秽( ) 皭( )然泥而不滓( )既绌( ) 商于( ) 既咎( )被( )发 渔父( )哺( )育 啜( )泣 罹( )难( ) zhdktuxinzhunoguhujiozchwjipfbchulnn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

3、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简介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文章结构主 线任、疏、绌、迁、沉第一部分(13)屈原作离骚缘由及对其高度评价 第二部分(410) 屈原由见“黜”而见“迁”。 第三部分(第11段) 屈原自沉汨

4、罗的经过。 第四部分(最末段) 屈原死后的影响。 第一段:因才能卓越被重用 楚王同姓(身份) 被信任原因 博闻强志遭嫉妒原因 杰出才能 明于治乱 (才识) 娴于辞令 王甚任之 司马迁对屈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一词多义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动词,写作动词,连接通“嘱”,嘱托,动词属于动词,掌管动词,类似名词,类,这些人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

5、伐齐3、口诛笔伐4、伐薪烧炭南山中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炫耀,自夸讨伐,进攻声讨砍伐战胜,打败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

6、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疾 痛恨,憎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原列传)强,猛烈 声非加疾也(劝学)快,迅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缺点,毛病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 公输)译文: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

7、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

8、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第三段:屈原作离骚本段可从三个层次理解:1.离骚写作缘由“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盖自怨生也。”2.介绍主要内容特色“上称帝喾其行廉,故死而不容。”3.赞溢屈原伟大人格“自疏 淖污泥之中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 的过程。(4-10)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第二部分学习提示王怒而迁之再迁为太史令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终继五国迁灭迁放逐升官降职变更多义词1.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态度:嫉之信念:眷顾楚国

9、,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2. 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作者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部分:屈原由见“黜”而见“迁” 47段屈原罢黜后,怀王三次为秦所骗并客死于秦,突出屈原的个人遭遇与楚国命运息息相关。 第4段:受骗绝齐 并败丹淅 蓝田退兵 第5段:复释张仪 第6段:诸侯击楚 结果第7段:赴秦身死 89段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作者议论)第8段:为臣角度 屈原见绌见迁而心系怀王 怀王屡受秦骗却至死不悟第9段:为君角度 顷襄王接受谗言而怒迁屈原接连遭

10、遇昏君!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第三、四部分: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1-12)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第三

11、部分(11段)屈原自沉汨罗的经过 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何作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 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 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 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寓议于叙 本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

12、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思想内容又有谁愿意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受污浊的事物的污染呢?3.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中心语+之+定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三)中心语+定语+者:1.客有吹洞箫者。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句子翻译1.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秦国发动军队攻打楚国,在丹水和

13、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令尹子兰听说后,非常愤怒,最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生气而把他放逐了。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4.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地缩小,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掉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吧。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6.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7.兵挫

14、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地缩小,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掉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吧。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6.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疾 痛恨,憎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原列传)强,猛烈 声非加疾也(劝学)快,迅速 虽乘奔御风,不以

15、疾也(三峡)缺点,毛病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 公输)讨论: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主题思想屈原的遭遇任疏黜迁沉屈原的性格特征: 爱国、正直思想品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

16、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 (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列传 复习检查 以: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其后楚日以削传以示美人皆以美于徐公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无以,则王乎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连词,来介词,拿,用因为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动词,认为连词,表并列通“已”,停止连词,表转折介词,把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17、放为竟为秦所灭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肥甘不足于口与闻秦王善为秦声我为赵将为刎颈之交语气词,表反问介词,被变为,变作介词,替,给因为弹奏表判断成为被动句一、用“于”字表被动。 例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例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二、用“见”字表被动。例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三、用“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四、用“为”字表被动。例1:吾属今为之虏也。(鸿门宴)例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六、用“被”字表被动。例1: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例

18、2: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七、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例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例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五、用“为所”表被动。例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例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二、默写1、屈平 , , , , 。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 , ; ,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能无怨乎?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 。 , , , , , 。其志洁, 。其行廉, 。 , , , , 。 , 。2、举世_ _,_ _是以见放。3、吾闻

19、之,新沐者必弹冠,_ _。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 三、解释下列划线的字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广博;明晓;熟练,熟悉)2、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3、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4、屈平不与 (赞成)5、因谗之曰(于是;说别人坏话,诽谤)6、平伐其功(自夸,炫耀)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恨,痛心;名词,耳朵;说好人坏话,谄媚国君,小人;眼睛)8、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奸邪之人;端正方直的人)9、“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10、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没有;全,都;通“现”表现,表达;简约;含蓄;正直。)1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

20、迩而见义远(通“旨”旨趣;近;表达)12、蝉蜕于污秽 (像蝉脱壳一样)13、皭然泥而不滓(洁白的样子;染黑;污黑)14、屈平既绌(通“黜”指罢免官职)15、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离开;呈献;通“贽”见面礼)16、而齐竟怒不救楚,(竟然)17、怀王竟听郑袖(终究)18、竟死于秦而归葬(终于,最后)1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终)2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介词,通过用;当权)21、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于是) 22、时秦昭王与楚婚(结为儿女亲家)2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让;做,担任)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2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21、(因为)27、身客死于秦(自己)2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最终;诋毁;放逐)29、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容,脸色;形体容貌)3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洁净的样子;浑浊的样子)31、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用作动词,怀抱;最终;喜好;凭借)3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33、竟为秦所灭(最终,被)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罹”,遭遇通“返”,返回通“现”,表现通“旨”,旨趣通“浊”,污浊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

22、、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黜”,罢免官职通“纵”,合纵通“贽”,见面礼通“纳”,接纳通“披”,披散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嫉妒使动用法,使损害名词,祸害1、王怒而疏屈平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4、谏太宗十思疏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疏远形容词,稀疏动词,陈述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写、博闻强志、聊斋志异、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寻向所志、其志洁,其行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8、项脊轩志 记记志气标记志趣理想意愿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3、初闻

23、涕泪满衣裳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无何,宰以卓异闻8、以勇气闻于诸侯名词,学识,见闻动词,听见动词,听说使动用法,使听到懂得,明白名词,声望,声名动词,闻名动词,闻名,出名1、冀幸君之一悟2、俗之一改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六王毕,四海一5、而或长烟一空,一碧万顷6、孰能一之副词,一旦副词,全部、全都数词动词,统一动词,统一副词,完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词类活用名作状在内,在外动作名,听觉,听

24、力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形作名,邪恶小人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形作动,阐明名作状,像蝉一样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状,用厚币名作状,一天天地名作动,结为婚姻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形作动,诋毁使动用法,使存,使兴名作状,在内,在外名作动,效法,模仿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第二年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25、)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而能与世推移古义:脸色今义:色彩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特殊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遂绝齐判断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方正之不容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是以见放、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被动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26、,受物之汶汶者乎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翻译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 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诚信的却被怀疑,忠心的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生气地

27、放逐了屈原。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见放。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那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而能够跟世俗一道变化。7、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 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了。 练习:下列“见”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B、皆好辞而以赋

28、见称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徒见欺E、渐见愁煎迫F、君既若见录FA、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B、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C、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D、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练习: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A、疾王听之不聪也( )B、王甚任之( )C、见而欲夺之( )D、楚之同姓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代词,代屈原代词,代草稿结构助词,“的”下面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B、故死而不容C、信而见疑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A词语课文中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明年诡辩奈何反复颜色形容从容第二年说骗人的假话狡辩把怎么样办法转危为安,拨乱反正多次重复脸色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形体容貌形象化的一种手法言语举动适度得体比较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