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凤仪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各组物质中,因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 )Cu与硝酸; SO2与NaOH溶液; AlCl3溶液与KOH溶液;CO2与Na2SiO3溶液; Zn和硫酸; SO2和H2SA除外 B除外 C除外 D全部参考答案:B略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A族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共价键D金属元素与
2、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参考答案:B3. 在标准状况下,如果2.8L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 B C8n D4n参考答案:D4.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次氯酸钙B氯化钙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参考答案:A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分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解答:解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由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次氯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5. 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引起离子
3、数目减少的是 A. OH B. CO32 C. HCO3 D. Cl参考答案:C略6. 将SO2气体通入含有大量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几乎不发生反应的是NaHSO3 Na2SO3 NaOH NaClO NaNO3 氯水A. 仅 B.仅 C. D. 参考答案:B7. 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质量为44g B有4mol原子 C分子数为6.021023 D摩尔质量为44g/mol参考答案:D略8.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 碘和四氯化碳 B. 水和四氯化碳 C. 酒精和水 D. 酒精和汽油参考答案:BA中碘和四氯化碳、C中酒精和水、D中酒精和汽油均互溶,不分层
4、,不能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而B中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出现分层,则能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答案为B。9. 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A O18原子的符号:O B S2的结构示意图:C 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D CO2分子的结构式:OCO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收集气体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参考答案:A11. 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5、A.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 单质沸点的高低C.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B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
6、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B标况下1 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的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A /22.4C1 mol甲基含9 NA个电子 D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参考答案:CD13.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乙醇在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参考答案:B略14. 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g
7、它的 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n(A-N+8)/(A+16) mol B.n(A-N+2)/(A+16) mol C.n(A-n+10)/A mol D.n(A-n+16)/A mol 参考答案:A略15.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NH4+、Fe3+、Fe2+和K+。取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同时出现红褐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再过滤,向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A. 至少存在3种离子 B. K+一定不存在C. 一定含Cl- D. K+、Cl-可能存在,Fe2+也一定
8、存在参考答案:A取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气体是氨气,因此含有NH4+。同时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Fe3+、Fe2+至少含有一种;过滤,向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不溶于盐酸的沉淀,沉淀是硫酸钡,说明含有SO42-。再过滤,向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由于前面加入了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所以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则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至少存在3种离子,A正确;B. K+不能确定,B错误;C. 不一定含Cl-,C错误;D. K+、Cl-可能存在,Fe2+不一定存在,D错误,答案选A。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该
9、类试题的关键。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互斥性原则:判断出一定有某种离子存在时,将不能与之共存的离子排除掉,从而判断出一定没有的离子;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不可能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进出性原则:离子检验时,加入试剂会引入新的离子,例如本题中氯离子的检验就属于这种情况。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
10、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1)A中制取CO2 的装置,应从下列图和中选哪个图: 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内出现的现象是 。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3)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250毫升,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 (偏大或偏小),相差约 毫升(取整数值,所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这可能是由于 。(4)你认为上述A-E的实验装置中,E部分是否安全、合理? E是否需要改进,若需要
11、改进,应改为上图中的 (填甲、乙、丙、丁)参考答案:(1)图2;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HCl;变蓝;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D中有部分CO2未参加反应流入E中产生沉淀(3)偏小;30;Na2O2可能含有其他杂质;D装置可能有氧气未被排出(4)不安全,不合理;乙。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蛋白质; 淀粉; 葡萄糖; 烧焦羽毛味; 蓝色;黄色;砖红色沉淀被鉴别的物质(填入序号即可)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现象(填入序号即可)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浓硝酸燃烧参考答案:略18. (1)元素周期表中有 个周期, 个族;第五周期包含有 种元素,自然界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除放射性元素) (填写元素符号),自然界中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填写化学式)参考答案:7 16 18 Cs HF (每空2分 共10分19. 质量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 SO2、CO、NO,分子个数之比为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 参考答案:5:5:4;10:5:4;5:5:4【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SO2、CO、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子数目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