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一、挑选题1.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顾炎武在肇域志 .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位置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2. 明清时期, 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 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 脚夫、 饮食、 旅社、盘夫、 土工、 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消

2、遣服务业等;这一现象显现的缘由是()A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B南方经济获得较快进展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3. “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 就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 今日赋税之法, 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峻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对农夫迁徙限制放松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1 / 20 4.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据荀子 .王制记载, “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刻、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

3、也;”这里的 “工师 ” 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治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治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把握精致技艺的匠户 5. “朝奉 ”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 ”,而带之为 “朝奉 ”;“ 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 ”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A徽商的虚心 B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鄙视 D徽商的虚伪 6.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洁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 他们将” 这 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

4、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7. 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 ”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 之外,新添了 “十八民 ”,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 ” 之民;从传统的“四民 ”或“六民 “向“二十四民 的转化反映了()2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公平观念深化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放松,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进展,明清时期社会流淌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加重了农夫的负担 8.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北宋显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子,南宋、元朝

5、、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快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舍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就是从民间贸易进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 ” 政策的破产B政府对贸易的掌握加强C政府对贸易的掌握遇挫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9.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 ”;仍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 “ 王黍于南 ”等;这些卜辞说明()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头推行10.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

6、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进展的因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B封建制度的落后C机户们不守信用D地方官府的勒索3 / 20 11.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显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缘由是()唐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北方 40 28 0 11 10 南方 17 27 37 77 88 A北方政治中心位置丢失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府特别重视科举取士D儒学训练的进展12.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安排

7、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肯定年限后归农夫全部, 部分土地在其死后仍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 土地兼并日益严峻, 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仍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A显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进展 C政府掌握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削减 13.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 蚕桑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质量好于丝织品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位置 D棉布因其有用性广为流行 14. 4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

8、经济功能增强的突出表现是()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商业活动打破坊市界限 C城市布局整齐、环境美丽 D显现特地的市场治理机构 15.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严峻受阻,其缘由包括()封建经济基础特别顽固 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 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A B C D 16. 清朝前期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之间的关系应是()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机户出资经营, 机匠计工受值 ”其中的 “机户 ”和“ 机匠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夫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7. 以下哪一项创造的显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5 / 20 18. 岳

9、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某古代水利工程“ 旱就引水浸润, 雨就杜塞水门; 故记曰: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定,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19. 明朝官员谢杰在 虔台倭纂 中指出:“ 寇与商同是人, 市通就寇转为商, 市禁就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 该作者旨在强 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 于是海边人人皆贼,有诛之不行胜诛者;调()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沟通 C激化中日冲突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20. 有学者认为

10、,在中国的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受了五个演化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化过程说明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进展 B商品经济进展转变城市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治理效能日渐减弱 6 / 20 21.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 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市井经纪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B“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D“ 蜀人利交子之轻巧,一

11、贯有卖一贯一百者”22.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许多,有陈羽的 “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 李绅的“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司马光的“ 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突破时间限制,夜市富强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ABCD23. 据史书记载 :万历年间 ,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 坊须数十人 ,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 ,类赤身亡赖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 ,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A.官营手工业丢失了主导位置 B.万历年间中国已显现资本主义萌芽 C

12、.民营手工业中显现细密分工 D.封建政府勉励进展民营手工业 7 / 20 24.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新全球史载: “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安排,以防止显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依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安排给个人及其家庭;” 对“ 这项制度” 的评判不正确选项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B有利于社会的稳固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展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二、非挑选题25.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进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 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 已经解决

13、,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 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夫对盐铁 的消费纳 入到国家的财政经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 官营之下, 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 ”尽由国家把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 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气与中国经济 的历史变迁(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材料二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 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供应了国家维护巨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

14、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 用;“以朝廷雄富, 犹言采山煮海, 一年商利不入, 就或阙均需 ”;“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 全赖商税 ”;唐宋以来, 商业镇 市的崛起和富强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 的标准是 “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就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 市的设置; “ 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8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 摘编自冯芸 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2)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缘由;材料三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

15、一耕稼之人”,要避免“ 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3)结合材料概括清朝的经济政策并依据所学学问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 ;到了明朝后期,山西

16、民风是“浪费其习染也, 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 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 长里许, 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材料三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 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奋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好像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分; 亚当 .斯密国富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9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

17、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2)依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有什么变化?(3)材料三中, 亚当 .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7.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化的进展经受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进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 至明代中后期, 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显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 世纪初叶至 17 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头启动;现的明代

18、后期明显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材料二 它们既掀开了中国采纳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 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又掀开了中国采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 这些企业锤炼了把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育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治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胜利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大事,据材料概括该大事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10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1.

19、考点: 2P:明清时期的商业进展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试卷答案分析:此题以顾炎武在肇域志 .江南九中的言论为内容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进展考查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位置考查同学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懂得的才能解答: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江南棉花种植比较广泛,棉纺织业发达, 说明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位置,故 B 项正确 其余三项材料均没有表达,应排除应选 B2.考点: 2P:明清时期的商业进展分析: 此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进展需要把握明清时期南方经济的进展的状况和缘由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所学学问解答

20、即可解答: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是题干这一现象的结果,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镇工商业的进展,反映出南方经济获得较快进展,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推论出中原地区经济的急剧衰退,故 C项错误明清时期的政治重心在北方,故 D 项错误应选 B3.考点: 28:古代赋税制度分析:此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进行摸索解答: 依据材料可知,导致明朝赋税制度调整的缘由是,地兼并,故 A 项错误;田赋日增带来的细户逃亡,而非土“土无不科之税 ”,赋税征收仍旧重视田亩标准,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 B 项错误;“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

21、而疏于户口” ,政府对农夫迁徙限制放松,故 C 项正确;“生齿日繁, 游手日众 ”,农村人口的消靡没落,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风气的状况,故 D 项错误应选 C4.考点: 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状11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分析:此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使雕刻、文采不敢专造于家” 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进行思考解答: 题干中的信息的大意是:考查各个工匠的手艺,审察各个季节的生产事宜,辨别新产品质量的好坏, 留意产品牢固耐用好用,使设备用具便于使用,雕刻图案的器具与有彩色花纹的礼服(浪费品) 不敢私家制造, 这是工师的职事 所以工师应当是治理手工工匠的官员应

22、选 B5.考点: 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此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 商政策进行摸索“老板 ” ,而带之为 “朝奉 ”切入,结合重农抑解答: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 老板 ”,而带之为 “朝奉 ”说明仍旧没有摆脱重农抑商政策或观念的束缚,所以 C符合题意;AB 无从表达,排除;D 是表面现象,排除;应选 C6.考点: 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分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需要把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 “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的分析懂得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

23、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是在小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运用简洁的生产工具追求产量的最大化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满意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即在肯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量,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A 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应选 A7.考点: 2P:明清时期的商业进展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分析:此题以 “二十四民 ”的说法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明清时期商业进展学问点的把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懂得才能解答: A、 “二十四民 ”的产生反映了行业的增加,未表达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故错误;12 / 20 岳麓版必修

24、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B、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未放松,自然经济没有解体,与历史史实不符合,故错误;C、材料表达了社会行业的增加,这说明白社会流淌的频繁,故正确;D、材料未涉及有关的赋税问题信息,故错误;应选 C8.考点: 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才能由材料“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快速贬值, 到明中期基本舍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就是从民间贸易进展起来的白银;”可知明政府曾大力推行纸币,而后舍弃纸币改用白银,相反应当是受挫解答:A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坚持的经济政策,“破产 ”说法有误, 故 A 项错误;B 材料主要说明政

25、府曾大力推行纸币,而后舍弃纸币改用白银,并不能说明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相反应当是受挫,故 B 项错误;C 项由材料 “ 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快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舍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就是从民间贸易进展起来的白银”可知正确;D 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在明代以后,材料主要是表达一个转变的过程,故 D 项错误应选 C 9.考点: 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旨在考查同学精确解读材料的才能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生产规模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 “ 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

26、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解答: 此题材料提到, 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 的记载, 如“帝令雨足年 ”仍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 王黍于南 ”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在商朝的重要位置,结 合所学学问可知,故 C 正确;ABD 都不符合材料及学问,排除应选 C10.考点: 2Z: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进展13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分析: 此题考查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的因素敬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独秘籍通过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即可解答: 材料中明朝江南的地方政府将部分钱粮、银两或生产原料丝料分发给机户,在机户生产完毕后交官府领取

27、酬金,结果显现了延误分发和克扣钱粮、交售积压的原料的现象,反映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政府环节的盘剥和掠夺,可见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进展的因素是地方政府的勒索,应选 DA、C 在材料中无表达,故排除;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新经济的根本因素,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B应选 D 11.考点: 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分析: 此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考查唐宋以来中国南北方经济、文化进展的差异,旨在考查同学解读表格信息、调动学问解决问题的才能解答: A唐朝至明清时期除南宋外,北方始终保持政治中心的位置,故 A 错误B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状元中,南北方人数在唐朝时有一定

28、的差距、北宋人数接近,之后的南宋、明清各朝南方人数远远超过北方且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和变化的主要缘由在于唐朝中后期以来的经济重心南移的不断进展,导致南方文化训练进展超过北方,应选 BC政府特别重视科举取士与题干中“南北显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缘由”要求无关, 故排除 CD儒学训练的进展与题干中“南北显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缘由” 要求无关,故排除 D应选 B12.考点: 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化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化的情形,问题的才能旨在考查同学精确解读材料信息信息和分析解答: 无主荒地的显现、 人口大量的削减均仅适用于北魏及隋唐等朝代初期的战乱时期,北魏至隋唐统一和稳固后此情形消逝

29、故 AD 错误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的进展对均田制起到破坏的作用故 B 错误材料中北魏至隋唐实行将国家把握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安排的均田制,部分土地在农夫死后须仍给官府; 到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峻,政府已无田可授,要前提是政府掌握部分土地故 C正确应选 C14 / 20 均田制破产; 可见均田制实行的重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13.考点: 2C:中国古代纺织业的进展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分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进展考查棉布的优点和流行的缘由需要把握中国古代纺织业的进展历程解答: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棉 ”、“御寒 ” 、“生暖 ”、“ 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以看出在当时棉布保暖性

30、好,可以御寒,因其有用性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衣料,故 D 项正确 AB 两项是对材料的懂得片面,应排除C项说法过于肯定化,应排除应选 D14.考点: 2R:古代市的变迁分析: 此题以都市之间的比较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市的变迁学问点的把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懂得才能解答: A、商业活动频繁不是城市功能增强的表现,故错误;B、依据课本学问点,可知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打破,故正确;C、该项是唐长时期的特点,故错误;D、宋代以前就显现了特地的市场治理机构,故错误;应选 B15.考点: 2Z: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进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这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习时要留意学习其缘由、标志、影响

31、、及缓慢进展的缘由等解答:导致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缓慢的根本缘由是封建制度腐朽和小农经济占据主导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夫被束缚在土地上,而且贫困, 购买力特别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地主和大商人“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峻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不断增设关卡, 征收重税,影响了商品的流通;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不能拥有使资本主义萌芽缺乏海外市场所以都正确应选 D 16.考点: 2Z: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进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这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习时要留意学习其缘由、标志、影响、及缓慢进展的缘由等15 / 20 岳麓版必修二

3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解答:此题考查同学的分析懂得才能“机户 ” 属于早期的资本家,而“机匠 ”属于早期的雇佣工人,二者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所以 ACD不符合题意应选 B 17.考点: 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考查唐代时期的曲辕犁及其意义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的是唐代时期的曲辕犁,它的创造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故 C 项正确A 项是汉代的播种工具耧车,与题意不符,应排除B 项是曹魏马钧改进的浇灌工具翻车,与题意不符,应排除D 项是唐代浇灌工具筒车,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应选 C18.考点: 23:中

33、国古代水利工程和浇灌工具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考查都江堰及其地理位置和作用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浇灌,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据此判定,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知,是都江堰,故 A 项正确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 C项错误芍陂位于今安徽寿县南,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应选 A19. A 此题考查明朝的海禁政策;材料中“市通就寇转为商,市禁就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海边人人皆贼, 有诛之不行胜诛者”,反映了明朝长期实行“ 海禁” 政策,一方

34、面导致东南沿海居民为生活所迫加入倭寇的行列,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阻碍了我国沿海对外贸易的进展,加剧沿海居民的生活困难,甚至威逼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安全和社会稳固,可见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 ” 政策加剧我国的内忧外患,应选 A;B、C、D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20. 16 / 20 B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此题考查中国历史上城市进展的因素;依据材料中该学者提出的中国“城”与“市” 进展的五个阶段来看,具有经济职能的“市”经受了由无到有、市逐步超过城甚至取代城的进展趋势,可见此演化过程表达了商品经济进展的作用,应选 B;A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D 两项

35、在材料中无表达,故排除;21. C 此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富强;材料中宋朝的 “商业革命 ”的说法, 实际上反映了宋朝商业及城市的富强; A 项的夜市的富强、B 项的城市中临街设市及 D 项交子的流通均反映宋代商业及城市富强的状况,不符合题意;C项“会馆 ”的显现与明清商帮兴起相关,应选 C;22. B 此题考查唐宋时期扬州城市商业的富强;材料中唐朝两位诗人的诗句反映了扬州夜市的富强和水路商业运输的进展,宋人司马光的诗句表达了城市中饮食服务实施的完备,故正确;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错误;据上,A、C、D 项错误,应选 B;23. B 此题考查明朝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由材料中明万历年间浙

36、江嘉兴石门镇油坊“镇民少 ,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 ,类赤身亡赖 一夕作 ,佣直二铢而赢 ”可知,油坊实行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雇工计日受值, 与雇主仅存在雇佣关系, 说明明万历年间中国显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应选 B;A、C 项在材料中无表达,24. D D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此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政策;由材料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安排,以防止 土地兼并” 、“ 将土地安排给个人及其家庭”可知,此土地制度为北魏至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均田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固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维护,故 A、 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问题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全部制本身,应选

37、D;25.考点: 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状;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17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关键信息 “汉武帝时期, 由于财政危 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 特许制度 ”、“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 税的 一种方式 ”等可得出结论(2)此题考查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的相关学问此题依据材料 “ 国家建立趋了渐完善的商税制度, 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 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供应了国家维护巨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

38、的巨额费用” 等可得出结论(3)此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依据材料 一耕稼之人 ”等结合所学学问得出结论解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1)此题材料 “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反映了财政危机;王国问题解决的背景;“ 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经常国家一旦掌握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 天下之利 尽由国家把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 反映了作用有打击商人的势力;增加的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与豪强争利的作用;加强了对农夫的剥

39、削和掌握(2)此题材料 “国家建立趋了渐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 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供应了国家维护巨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 军养兵的巨额费用”反映了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有完善商税制度,承认民营商业的 合法性,依据商业的进展状况设立市镇;至于其缘由,结合所学学问及材料“ 而商税也在很 大程度上供应了国家维护巨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 “州郡 财计, 除民租之外, 全赖商税 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富强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 收入中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 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大幅度进展;工商业富强,在经济和财政中发挥重大作用(3)依据材料 “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等可知政策是“重农抑商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影响有:爱护了小农经济的进展,但也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进展; 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造成闭关锁国的局面(或阻碍了中外之间的沟通,使 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答案:(1)背景:财政危机;王国问题解决作用:打击商人的势力;增加的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与豪强争利的作用;加强了对农夫的剥削和掌握(2)调整:完善商税制度, 承认民营商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