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1页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2页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3页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4页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件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课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使传统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引例: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使传挑战一:同类产品的贸易量大幅增加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一国出口和进口的分别是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如工业国传统贸易模式是“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一国既出口又进口相同类型制成品的贸易模式。具体主要指的是

2、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这种贸易模式无法由传统贸易理论解释。挑战一:同类产品的贸易量大幅增加产业间贸易(inter-in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其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IT=1:产业内贸易,该产品出口与进口相等; IIT0:不存在产业内贸易,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0IIT1:存在产业内贸易,IIT越大则产业内贸易越发达。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工业化国家197019871999

3、发展中国家197019871999美 国55.161.081.1印 度22.337.088.0日 本32.828.062.3巴 西19.145.578.8德 国59.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法 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英 国64.380.091.9泰 国 5.230.294.8意大利61.063.386.0韩 国19.442.273.3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平 均56.865.385.5平 均22.344.382.5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

4、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工业化国家19701挑战二: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五十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六十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2007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2/3以上。挑战二: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五十年代,大部分贸易发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美 国0.560.51英 国0.810.76加拿大0.950.82日 本0.510

5、.39德 国0.750.72意大利0.730.69法 国0.770.80全部工业化国家0.700.70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出口到工业挑战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位置在不断变化。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领先地位,其他国家不得不从这些国家进口。然而,战后这种产业领先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例如汽车、电子)挑战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位置在挑战三:产业

6、领先地位不断转移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挑战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本章结构重叠需求理论 消费者行为假设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产品周期理论 初始期(introduction)成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ity)本章结构重叠需求理论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1961年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 Linder)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1

7、961年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一、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结论: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一、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 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OP表示二者的关系。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

8、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图5-1 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Q2Q3 是1国和2国的重叠需求; Q4Q5 是2国和3国的重叠需求。OY(平均收入水平) Q(产品质量)A(奢侈品) B(生活必需品)Y1Y3Y2Q1Q6Q5Q4Q3Q2Q2Q3 是1国和2国的重叠需求;OY(平均收入水平) 结论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依据重叠需求理

9、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结论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

10、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发表了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的文章,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把技术变化作为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Raymond Vernon(19131998)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行变化。由于各国的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

11、因此,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种 例如,如果在某一阶段,资本在生产成本中居支配地位,而资本又是某一国的相对丰富要素,那么该国在这一阶段就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劳动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居成本中的支配地位阶段具有比较优势。随着比较优势的迁移,出口国和进口国也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 例如,如果在某一阶段,资本在生产成本中居支配地位,而第一阶段,初始期,产品创新阶段。第二阶段,成长期,外国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的阶段。第三阶段,成熟期,外国模仿国以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的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

12、始期,产品创新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一、初始期(Introduction) 技术创新、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比较优势:新产品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品;只有少数科技发达的国家(创新国)拥有新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式:新产品价格高,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一、初始期(Introduction) 技术创新、新产品的研二、成长期(Growth)技术成熟、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比较优势的转变:产品由知识密集型变为资本密集型;资本和熟练工人丰裕的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拥有比较优势。贸易模式:其他发达国家克服模仿时滞,制造进口替代产品保护本国市场,

13、创新国出口逐渐减少;发达国家开始将产品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二、成长期(Growth)技术成熟、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三、成熟期(Maturity)产品已实现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比较优势的转变:产品由资本密集型变为劳动密集型;劳动力丰裕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拥有比较优势。贸易模式: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丧失比较优势,开始进口。 三、成熟期(Maturity)产品已实现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的比较 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技术产品的技术还未成型大批量技术规模经济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投入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的国家创新国(发达国家)其

14、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的比较 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技术产品的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图示:三分法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净出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图示:三分法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净出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t2t3t4t5创新国技术优势,国内消费资本优势,比较优势向其他发达国转移技术优势,创新国向其他发达国出口技术优势减弱,向其他发达国出口减少,向发展国出口其他发达国家向创新国和发展中出口,资本优势减弱劳动力优势,发展中国家净出口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t2t3t4t5创新国技术优势0t1t2t3阶段1阶段2阶段3t出口创新国与模仿国贸易的生命周期模型进口,生产

15、数量创新国0t1t2t3阶段1阶段2阶段3t出口创新国与模仿国贸易的生0t1t2t3阶段1阶段3t出口进口,生产阶段2模仿国数量0t1t2t3阶段1阶段3t出口进口,生产阶段2模仿国初始期t0t3成长期t3t5成熟期( t5)t0t1t1t2t2t3t3t4t4t5消费创新国创新国其他发达国所有类型所有类型所有类型所有类型生产创新国创新国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其他发达国发展中价格高产品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无创新国创新国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其他发达国发展中进口其他发达国其他发达国发展中发展中创新国发展中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小结(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产业领先地位初始期t0t3成长期

16、t3t5成熟期( t5)t0t1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检验 电子产品,如电视接收器多年以来一直是美国主要出口品,但是由于欧洲、特别是日本开始以竞争者的姿态出现,从而导致美国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而近期,日本又受到了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生产者的威胁。纺织和服装行业则是另一个例子,在此行业中,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尤其是取代了美国和日本的地位。汽车的生产和出口布局也相对地从美国和欧洲转移到日本,并接着仍然会向其他国家如韩国和马来西亚转移。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检验 电子产品,如电视接收器多时间产地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日、欧(向其他

17、发达国出口,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很少)60年代70年代美日欧向亚洲四小龙直接投资和技术输出(韩国、台湾)70年代80年代东亚地区电子产品从内销转为出口80年代中期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加快对东亚其他地区投资(中国、印尼、菲、泰、马来)全球电子产品生产转移路径:美日欧(核心技术)亚洲四小龙(品牌制造商) 东亚其他国家(低端劳动密集型)时间产地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日、欧(向其他发达国出口,向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贡献:产品周期理论反映的是知识密集型产品方面比较利益的动态变化,使得比较利益、H-0模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不足: 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