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解析)-1_第1页
1.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解析)-1_第2页
1.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解析)-1_第3页
1.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解析)-1_第4页
1.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解析)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氢气燃烧 B. 菜刀生锈 C. 冰雪融化 D. 电解水2.下列描述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装置发生爆炸 B. 某固体受热变成气体C. 经过某步操作后溶液中出现固体 D. 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3.自然界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煤矿自燃 B. 下冰雹 C. 树叶变黄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牛奶变酸、水力发电 B.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C

2、. 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 光合作用、木炭燃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B. 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C.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这是物理反应D. 湿衣服变干是一种化学变化6.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B. 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产生D.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7.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B. 活性炭吸附剂C. 氧气炼钢和金属焊接 D. 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8.“一带一路

3、”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 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稻草造纸 B. 使用火药 C. 冶炼金属 D. 蚕丝织绫9.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渍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生石灰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10.我们家乡衢州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C. 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 D. 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11.化学

4、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比较金属活动性 B. 水的电解 C. 过滤泥浆水 D. 食物霉变 12.家庭配置波尔多液的过程: 在塑料容器里加入1克胆矾(CuSO4 5H2O)再加水约90毫升,制成硫酸铜溶液; 在相同的另一容器里加入1克生石灰和少量的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熟石灰,再加水10毫升,配成石灰乳;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波尔多液。实验中的现象或变化不合理的是( )A. 中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B. 中加入少量水发生了化学变化,之后加入的10毫升水发生了物理变化C. 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D

5、. 配置的波尔多液是悬浊液13.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 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 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 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14.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1)(2)均为物理变化C. (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1)(2)均为化学

6、变化15.科学课上,教师在盛有10mL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下列关于该反应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无现象发生 B. 溶液呈血红色 C. 有黄色沉淀生成 D.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二、填空题16.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硼砂晶体(Na2B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_。17.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A物理变

7、化 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把块状硫粉碎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18.在实验室里观察硫酸铜晶体是_色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后失去结晶水变成_色粉末,加热前后是两种物质,因而可判断为_变化,往粉末中加入水会显_色,利用这点性质可判断_的存在。19.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

8、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的一点物理性质 _ ,一点化学性质_.20.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产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产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三、实验探究题21.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

9、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蜡烛燃烧为_变化。(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变化。22.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

10、实验: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变化(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_四、解答题23.阅读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

11、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可以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1)氨的物理性质:_;(2)氨的化学性质:_;(3)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氨的实验室制法:_.(4)氨的用途:_ 。答案解析部分一

12、、单项选择题1.答案: 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氢气燃烧、菜刀生锈、电解水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C。2.答案: D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装置发生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某固体受热变成该物质气体为物理变化,变成其他物质气体则为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经过某步操作后溶液中出现固体若是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13、,若不是新物质则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 B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A.煤矿自燃时,煤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是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B.冰雹是水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树叶变黄,是因为其中的叶绿素变成了花青素,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D.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氧气和有机物,是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B。4.答案: B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

14、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牛奶变酸为化学变化,水力发电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钢铁生锈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酒精挥发和蜡烛熔化都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都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答案: 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B.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B错误;C.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有新物种产生,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湿衣服变干是水的状态

15、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A。6.答案: 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不符合题意;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产生,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 C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

16、A.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吸附剂,利用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利用了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通电可发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利用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答案: 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判断选项。解答:A、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蚕丝织绫过程中只是形状

17、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故选D9.答案: B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A.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汽油可溶解油污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生石灰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化合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答案: B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

18、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答案: 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B、电解水时有新物质氧气和氢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C、过滤只

19、是将液体和固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只有物理变化,正确;D、食物霉变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故答案为:C。12.答案: A(1)胆矾晶体是蓝色的不是白色的;(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3)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4)由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解答:A.胆矾为蓝色晶体,因此中出现的现象是蓝色固体溶解,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变化;再加水10毫升,配成石灰乳,发生了物理变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C.中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故C正确不合题意;D.氢氧化铜难溶于水,是固体小颗粒分散

20、到水中形成的,因此配制的波尔多液是悬浊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3.答案: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只是物质的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只是改变了瓜子的表面光滑程度,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其实是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对粉丝有漂白作用,肯定发生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只是物质的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C。14.答案:

21、 D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解答:“化学变废为宝,资源循环”的含义是燃料燃烧变为燃烧产物,经过太阳能或生物能又变为燃料。(1)燃料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燃烧产物在太阳能或生物能的作用下重新变为燃料,燃料与燃烧产物不是同一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1)、(2)均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D。15.答案: B根据氯化铁和硫氰化钾的反应现象分析判断。解答: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通常用这个反应来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二、填

22、空题16.答案: (1)+3(2)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之和为零;物质没有发生 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解答:(1)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B元素的化合价为X;+12+4X+(-2)7=0;X=+3;故答案为:+3;物理性质通常是颜色、状态、溶解度等;故答案为: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故答案为:(1)+3;(2)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17.答案: C;A;A;B;D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

23、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性质描述时常带“可以”“能”等词语。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为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为物理变化,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为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物理变化,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18.答案: 蓝;白;化学;蓝;水分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根据硫酸铜和硫酸铜晶体间的转化分析。解答:硫酸铜晶体为蓝色固体,在加热后因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硫酸铜粉末,加热前后两种物质不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变成蓝色,

24、常用该实验验证水的存在。19.答案: 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剧烈反应物理性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体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凝固点、气味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等.解答:根据题中信息这种金属是物理性质是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剧烈反应.故答案为: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剧烈反应20.答案: (1)糖类(2)C(1)大米、小麦含有淀粉,淀粉是糖类; (2)根据题意可知味精在pH为6-7时鲜味最强,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产焦谷氨酸钠,可判断出哪个选项符合题意解答:(1)小米、

25、小麦富含丰富的淀粉,所以主要营养素为糖类;(2)A味精在pH为6-7时鲜味最强,碱性条件pH7,不符合题意;B 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了新物质焦谷氨酸钠,为化学变化;C 起锅时温度开始下降,不会让味精发生化学变化,故此时鲜味最强;故答案为:(1)糖类(2)C三、实验探究题21.答案: (1)水;化学(2)物理(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解答:(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水;化学;(2)物理。22.答案: (1)化学(2)m4m2+m1(3)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