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权激励实务的影响_第1页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权激励实务的影响_第2页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权激励实务的影响_第3页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权激励实务的影响_第4页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权激励实务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权激励实务的影响2016 年 12 月 5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司解四”),就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案件、股东知情权案件、利润分配请求权纠纷、关于优先购买权案件、 关于直接诉讼与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等五类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细化规定。公司法司解四 正式施行后, 势必会对商主体的相关交易安排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产生广泛影响。本文就公司法司解四如何影响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务问题进行探讨。一、讨论范围的说明(一)本文所指股权激励为“非上市公司的实股激励”股权

2、激励能够被不同组织形式、规模、领域的公司采用、且具体实施方式相当灵活, 本文所探讨的股权激励范围仅限于 “非上市公司的实股激励”,说明如下:1、本文探讨的范围仅限于非上市公司,即受制于“人和性”、“封闭性”特点的公司,不包括主板、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也不包括新三板的非上市公众公司。2、关于“实股激励”股权激励是由初始股东通过让渡部分或全部权益,以期最大限度的与公司经营者、参与者进行利益绑定、从而保障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机制,实际操作上有虚拟股份、在职分红、限制性股权、期权、增值权、干股、延期支付、管理层收购等多种模式,彼此之间亦可灵活组合。(二)本文讨论的法条为“优先购买权” 、“确认无效情形”

3、以及“股东知情权”的相关内容非上市公司实股激励本质上为“增资扩股 / 股权转让”(授予机制)+“附条件的股权转让”(退出机制) +“股东权利限制 / 让渡”(激励方案设计),在与公司法司解四的相关规定进行匹配后可知:优先购买权是股权转让中的重要制度, 而股权转让恰是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确认无效情形直接关系到立法对股权激励方案中的相关安排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关系到该等激励能否实现预期目的;股东知情权作为固有权, 涉及股权激励实施成本问题、 更折射出股东权利限制 / 让渡等激励方案设计的实体问题。二、公司法司解四对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务的影响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通常要围绕授予 /

4、 退出机制、考核条件 / 激励股权限制、 信息披露 / 议事规则这一脉络进行,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相关法条对该脉络节点的影响如下。(一)优先购买权对退出机制的影响非上市公司没有开放市场作为依托, 其退出路径通常是向指定方出售或由其他股东、 股东以外的外部投资人等第三方甚至公司主动回购,本质上都是附条件的股权转让, 规划重点就是重塑股权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规则。实践中操作方式大多是通过激励计划、授予协议、持股协议等一系列协议的方式约定: 若激励对象发生违反劳动义务、 竞业限制义务、绩效达标义务或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形时,由特定方(通常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其指定方)按照一定价格回购激励股权。1、根据公司

5、法司解四第22 条、第 23 条,对原则上不应适用优先购买权的情形,须为特定股东确立优先购买权。公司法司解四 第二十二条(不适用优先购买权的情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因继承、 遗赠等原因发生变化时, 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该股权的,不予支持,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司法司解四 第二十三条(股东之间转让股权时不得主张优先购买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的,不予支持,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等规定明确了在“继承、遗赠”和“公司股东之间”两种情形下,其他股东原则上不享有优先购买权。该等规定相较公司法第条更为明确、优先购买权的个性化设计对股权激励方案的

6、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鉴此,在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1)须经另行约定的方式为特定股东确立实质上的优先购买权及行使规则与该等规定原则上不考虑“人合性”不同的是,此类情形下,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仍需要保障“人合性” ,理由如下:一方面,激励对象的股东身份往往是其以个人独特的能力、 对公司的特殊贡献以及对劳动期限、 竞业限制、绩效等承诺作为条件交换而来,其决策模式与初始股东具有天然差异;另一方面,受各种原因影响,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一直在模仿和摸索中尚不成熟 , 大规模进行实股激励的公司并不少见, 不少激励对象可能无意于和公司长期发展,但却已经符合法律规定的股东标准,此时,若依普遍法理排除优先购买

7、权,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趋于不稳定,反而有损公司的“人合性”、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因此,在激励股权退出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方案设计保障初始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2)注重公司章程对相关安排的效力保障作用按照公司法司解四第 22 条、第 23 条规定,若不欲适用法条本身的原则性规定, 应以公司章程的形式另行约定, 例如若不希望激励股权因激励对象的死亡发生继承, 应注意将由激励对象死亡引发的退出安排体现在公司章程中、遵循公司章程的修正程序。值得思考的是,针对股权激励项下股东形成的章程内容是否应普遍适用于公司所有股东, 如该章程内容仅适用于激励股东, 那么是否突破了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度的“同股不同权” ,这

8、可能需要从更多维度对股权激励方案的功能、目的进行通盘考量和安排。2、根据公司法司解四第 25 条、第 27 条,对原则上应适用优先购买权的情形,须为其他股东确立放弃 / 消除优先购买权的规则公司法司解四 第二十五条(书面通知的内容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间)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书面通知其他股东,通知中已经包括受让人的姓名或名称、转让股权的类型、数量、价格、履行期限及方式等股权转让合同主要内容的,其他股东在收到通知后, 应当在公司章程规定的行使期间内主张优先购买;公司章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的,按照下列情形确定:(一)通知中载明行使期间的,以该期间为准;(二)通知中未载明行使期

9、间, 或者载明的期间短于通知送达之日起三十日的,为三十日。其他股东没有在前款规定的行使期间内主张优先购买的, 或者主张优先购买,但是不符合公司法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同等条件的, 视为同意转让并放弃优先购买权。公司法司解四 第二十七条(损害优先购买权合同的效力)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有下列损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情形之一, 其他股东请求确认转让合同无效的, 应予支持:(一)未履行公司法和司法解释规定的程序订立股权转让合同;(二)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后, 股东采取减少转让价款等方式实质改变公司法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同等条件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三)股东与股东以外的人恶意串通,

10、采取虚报高价等方式违反公司法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同等条件,导致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但是双方的实际交易条件低于书面通知的条件。转让合同被认定无效后, 其他股东同时请求按照实际交易条件购买该股权的,应予支持。受让人交易时善意无过失,请求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应予支持。可见,公司法司解四 第 25 条对优先购买权程序做出更细化的规定,特别是对优先购买权人“书面通知”的要求异常严谨,基本上按照合同法第十二条关于合同条款的示例, 属于一个完整的合同。又根据公司法司解四第27 条,若第 25 条中的通知程序有瑕疵,可能导致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在激励股权授予过程中,激励对象就属于“股东以外的人” ,在

11、采股权转让方式授予激励股权时,需要履行对其他股东通知等程序。为避免上述程序中出现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在股权激励方案中, 应就授予机制形成初始股东放弃 / 消除优先购买权的规则、程序以及对应的授权方案;2)上述规则、程序以及对应的授权方案应以股东会决议或符合法律、章程规定的表决程序作出, 并最好对公司章程作出相应修订。(二)确认无效情形对股东权利限制 / 让渡设计的影响1、关于过度限制股东转让股权的章程条款可确认无效的情形股权激励是初始股东与经营层利益绑定的一种工具, 实施者希冀激励对象能因此对公司保持长期、 专一的贡献,因此通常会对激励股权有所限制,常见的如仅将经济受益权利让渡给

12、激励对象、 保留与身份相关的股东权利或仿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法以一定时限或某种条件限制激励股权的处分权能,这可能就会落入公司法司解四第条规定的“过度”或“导致股权实质上不能转让”的情形。公司法司解四第二十九条(限制股权转让的章程条款的效力)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条款过度限制股东转让股权, 导致股权实质上不能转让,股东请求确认该条款无效的,应予支持。但是,纵观公司法司解四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并未给出本条中“过度”、“实质上”等表述的判断标准,因此可能造成司法裁判标准的不统一, 影响股权激励中的相关安排的稳定性和实施效果。 笔者认为:1)在方案设计层面:不宜将激励股权的处分通道完全堵死虽然股权激励有其特

13、殊的场景和功能, 但它仍需在不侵害股东基本权利的框架下进行设计。 因此,不宜将激励股权的处分通道完全堵死,笔者认为, 应本着两个原则进行实务设计,以资在初始股东和激励对象之间取得平衡。2)在司法层面:建议宜从严适用本条款,不宜轻易将相关章程条款认定为无效。2、关于两会决议可确认无效的情形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是非上市公司常见的股权激励文件,但根据公司法司解四第1 条、第 6 条规定,该等决议效力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公司法司解四第一条(确认之诉的原告)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与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 董事会决议内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等,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起诉请求确

14、认决议无效或者有效的,应当依法受理。公司法司解四 第六条(决议无效事由)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一)股东滥用股东权利通过决议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二)决议过度分配利润、 进行重大不当关联交易等导致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三)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其他情形。该等规定对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影响如下:1)从资格来看,公司法司解四第 1 条将提起两会决议无效之诉的原告范围扩大到“职工” ,而“职工”提起确认之诉的前提是与两会决议内容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实践中,绝大多数公司都将股权激励办法制定、修改的权限委以董事会

15、或股东会,这就可能构成“职工”起诉确认两会决议无效的“利害关系” 。2)从此由来看,公司法司解四第 6 条将“股东滥用股东权利通过决议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归属为确认无效事由。显然,该等规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小股东权益, 虽然股权激励中的激励对象不应完全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小股东, 但确有可能因该等规定产生诉讼风险, 且提起确认无效诉讼既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也不适用除斥期间。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对已形成的两会决议进行梳理、 排查、补正;另一方面在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 更要注重两会议事规则的完善、保证小股东参与到议案的讨论程序和过程中, 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效力不稳定风险。(三)知情权等固有

16、权对激励成本的影响非上市公司股权的自治空间是股权激励方案规划的基础, 法律允许通过公司章程、 符合章程规定的有效决议乃至股东间协议对 “同股同权”的原则进行突破,例如股东出资比例、持股比例、分红比例、优先认缴比例、 表决比例均可以按照一定原则重新匹配, 但是该等突破是有限度的,某些权利就不得通过上述方式另行匹配,如公司法司解四第 14 条和第 16 条涉及到的知情权内容。公司法司解四 第十四条(固有权)公司以存在下列情形之一为由进行抗辩, 拒绝股东依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 第九十七条或者司法解释规定查阅、复制公司文件材料的,不予支持:(一)股东出资存在瑕疵;(二)公司章程限制股东查阅、复制公司文

17、件材料;(三)股东间协议约定限制股东查阅、复制公司文件材料。公司法司解四 第十六条(查阅原始凭证)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起诉请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及与会计账簿记载内容有关的记账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等材料的, 应当依法受理。 公司提供证据证明股东查阅记账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等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应当驳回诉讼请求。该等规定对保护小股东有着积极意义, 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股权激励的成本。对公司来说,如果决定实股激励,需要审慎的调研、评估、规划、设计。最终的激励效果不仅要靠法律安排,更取决于对人性的研磨和对忠实诚信的坚持。以上是基于个人见解,究竟公司法司解四会对非上市公司实股激励方案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需要时间和案例的沉淀。遇到失意伤心事,多想有一个懂你的人来指点迷津,因他懂你,会以我心,换你心,站在你的位置上思虑,为你排优解难。一个人,来这世间,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事理,才能不断成长。就像躬耕于陇亩的农人,必须懂得土地与种子的情怀,才能有所收获。一个女子,一生所求,莫过于找到一个懂她的人,执手白头,相伴终老。即使芦花暖鞋,菊花枕头,也觉温暖;即使粗食布衣,陋室简静,也觉舒适,一句“懂你 ”,叫人无怨无悔,愿以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