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35_第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35_第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35_第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35_第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3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5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5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中国古代利用明矶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 )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 NaOH 溶液解毒(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NO2(g)r亠孔04仗)。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

2、密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 ) 3 对于反应 CO(g)+H2O(g)-CO2(g)+H2(g) H v 0 ,3 对于反应 CO(g)+H2O(g)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厶H也随之改变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4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 种( B) 7 种( C) 8 种( D) 9 种5 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 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Z

3、元素的第一 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Y、 Z、 R 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 6 下列各组离子,在室温下既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共存,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共 存的是( )。NH4+、Cu2+、Cl-、NO3-(B) K+、Na+、SO32-、S2-K+、Na+、AlO2-、SO42-Ba2+、Fe2+、NO3-、Br-7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I,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它在一定条件下

4、可以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C ) 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7 mol NaOH反应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8 对于以下烷烃,最容易由相应的环烷烃加氢开环生成的是( )( A) CH3CH2CH3CH3(CH2)2CH3CH3(CH2)3CH3CH3(CH2)4CH39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 有 SO42-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 化性将1一溴丙烷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冷却后加硝酸银溶液,可检验 溴元素(D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

5、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 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常温下Ksp(BaCO3) v Ksp(BaSO4)。10下列图2中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可上下席动的钢疑肉2(A )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的N02(B )装置可用于证明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C )装置中x为CC14,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 )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HCl,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中包含5个一级主题和( )个 二级主题。( A ) 17( B) 18( C) 19( D) 20在一节新课开始,某教师本来准备提几个问题引入新课,但看到学生精神状态 饱满

6、,他临时改为开门见山进入主题,结果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该教师的这种调控 属于( )。( A )教学内容调控教学方法调控课堂环境调控课堂时间调控在初中化学中,学习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 。联系一预测策略练习反馈策略可视化策略多重联系策略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启发式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 1 年版)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 )。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手段评价教学内容评价学业评价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文献法 观察法调

7、查法 实验法(A)( B) ( C) ( D) 在实际情景中,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改进 而得到研究结果。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C )观察法( D )教育经验总结法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三种学习目标,以下哪个目标不属 于三种学习目标?( )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探究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 种评价方法是( )。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合作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个人学习(B )现场学习班级学习小组学习二、简答

8、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 师进行学生学习评价,首先要具有正确、科学的评价观,符合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 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其次要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主体。问题: 简述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学业评价方式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阅读下列素材,回答相关问题。在金属材料教学中,教师引导:金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 然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金属材料是最古老的材料,从 青铜器开始到现代的合金,金属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问题:

9、(1) 材料中教师采用了什么方式创设情境。(2) 结合实例设置另外一种创设情境的方式。三、诊断题下面是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 任务驱动 出示任务:如何区分纯碱和小苏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方案 ) 交流评价 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 师点评。方案 1:加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方案 2: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有无沉淀生成方案 3:加入少量盐酸 有无气体生成方案 4:放入试管中 加热 有无水滴生成巩固提高 略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请你针对方案 3和方案 4的设计进行

10、评价。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老师用镁条替换了原本的磷,测得的结果总氧气的含量远远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是瓶题:(1)学生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2)测得的结果中氧气的含量远远超过了百分之 二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如果这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设计实验 证明这部分学生的分析是不够全面的。(4)谈谈化学实验的功能有哪些?五、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 实验

11、室制取二氧化碳。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材料二:教科 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 1节性质活泼的 氧气 第 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 3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认 识化学变化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二氧化 碳和水反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观察与思考 如图 213所示,打开一个汽水瓶的 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实验现象。通常情况下,

12、1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 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时就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通常是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饮料中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少,溶 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外逸,并与水作用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物质 碳酸。碳酸是溶解于水的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水-碳酸co2 h2o h2co3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 物质,稍加热就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石蕊试液重新变成 硬战史也二氧化碳*水紫色。 mFHJ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像这样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也是化 合反应(combination reac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