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39张ppt)_第1页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39张ppt)_第2页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39张ppt)_第3页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39张ppt)_第4页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3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学习目标】1.识记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2.识记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3.识记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一、预习检测1.背出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过程;2.说出大洋环流与大气环流的作用。沙漠花海二、导入在阿塔卡马的沙漠中出现了一片花海,这种奇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海水蒸发大气降水海水吸收藻类消耗陆源物质火山物质盐类物质大气中的CO2液态固态气态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边界上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特性的影响,统称为海气相互作用。例1:海气间的物质交换三、新授内容【知识点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地面辐射是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洋是大气受热的主要热源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例2:海气间的能量交换海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简图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三圈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季节海陆间形成不同的环流季风环流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2.海-气间的水热交换(1)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关系大气给海洋提供动力大气环流及其所形成的行星风系,吹拂海面形成洋流热带气旋可以加速海水的运动,便可使海平面异常升高(2)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

3、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一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3)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福射能输送给大气。 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层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 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 例如,海

4、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 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 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由低纬向高纬递减3.海 气间水热交换的影响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会影响海水的盐度、温度、密度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海气间的水热交换影响气候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离岸风影响由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干燥不利于降水,加剧 干旱气候沿岸多上升流, 形成渔场;上升流为寒流, 加剧干旱气候。向岸风影响:由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湿润利于降水,利于湿润气候形成。例1:【考点:海-气间水热交换】2.海洋大气之间进

5、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1)-(3)题。(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洋流热量输送 海气之间对流 海面长波辐射 蒸发潜热输送A.B.C.D.(2)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运动B.洋流分布C.天气变化D.太阳辐射(3)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A.雨雾天气较多 B.浮冰和冰山广布C.渔业资源较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答案:(1)D; (2)B; (3)C解析:(1)对流大多是由局部气流受热上升导致,因海域纬度范围广,各地冷热状况不同,因此对流常产生于局部区域,而海气之间的输送热量则是整个海洋面与大气间,并不是局部

6、区域的表现,故不是主要的输送热量方式;海面的温度与太阳辐射的温度相比较低,而热量值越大、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所以海面的辐射应为长波辐射,对;海洋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在遇到一定低气温时会产生潜热释放(即水汽凝结时会释放热量),这种海气热量的交换方式会在整个海域都能产生,且热量交换明显,对;洋流热量输送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海域间温度的交换,虽然也会对沿途环境产生增温或降温的效果,即产生热量交换,但这种交换通过直接传导的方式进行热量交换的量少,仅局限于近洋流面的大气,所以最终也是通过蒸发潜射输送交换的热量更多,不是主要方式。故选D。(2)从图上可以看出,中纬度沿线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在大洋东岸接近甚至

7、小于50,这表明大洋东岸海洋几乎没有向大气输送热量,反而接收大气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原则可知这里有寒流流经,降温效果明显,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而大洋西岸则大于200,这表明大洋西岸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效果明显,水温高,蒸发强,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故两侧洋流分布不同造成数值差异,B对;大气运动主要表现在天气现象及风等现象,对大范围海水温度的影响非常弱,且这个纬度附近的两地风向大多以东北信风为主,AC不符;影响太阳辐射的最基本因素是纬度,两地纬度相同,且下垫面同为洋面,太阳辐射值应相似,故D不对;故选B。(3)从图上可以看出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

8、的海区位于20N的美国西部,该海域大部分区域受东北信风影响明显,东北信风在该区域是从陆地吹向海洋,该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应上泛,将深层盐分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这里地处热带区域,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热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因此多雾,由于寒流减湿作用明显,再加上这里近30度,受副高影响,近洋面常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水汽对流上升,因此少雨,A错误;纬度较低,没有浮冰和冰山,B错误;受寒流影响,盐度比周围海域低,D正确;故选C。【知识点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

9、衡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密度流风海流地转偏向力大洋环流海气相互作用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1.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作用2.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对水量平衡的影响海洋是水汽的主要来源大气环流促使水循环产生水循环维持了全球的水量平衡海气相互作用参与了水循环高纬亏损低纬盈余(2)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将热量从低纬输送到高纬地区实现了全球的热量平衡。【知识点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沃克环流的概念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

10、向的热力环流,称为沃克环流。2.沃克环流的成因沃克环流是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的热力环流,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热力差异。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异(海洋表面水温差异)。 具体形成原理如图所示:沃克环流3.沃克环流的影响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

11、风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东南信风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推动暖流向西岸流动,形成南赤道暖流成因:正常年份沃克环流高压低压气候干燥少雨气候湿润多雨正常年份:大洋西岸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 大洋东岸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厄尔尼诺年份:东南信风减弱 高压低压气候干燥少雨气候湿润多雨沃克环流逆转发生厄尔尼诺时,沃克环流逆转:大洋东岸温度升高,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变多雨,易发生洪涝灾害。大洋西岸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气候变干燥,易发生旱灾、森林火灾。东南信风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秘鲁寒流减弱推动暖流向西岸流动减弱厄尔

12、尼诺(圣婴)现象时间: 圣诞节前后(12月25日)定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 高的现象(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 月以上,大约2-7年发生一次。)赤道逆 流增强太平洋东部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增加10倍以上,发生了罕见的大水灾(东涝)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天气(西旱)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不再上涌,导致海水中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减少,捕鱼量下降,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非洲的干旱南美的暴雨和洪水 印尼的森林大火澳洲的干旱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北旱南涝”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易出现暖冬华北地区汛期将

13、雨水偏少,夏季易发生酷暑及干旱长江流域降水总体偏多,局部可能发生较重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的登陆个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少概念:指赤道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而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但影响程度及范围较厄尔尼诺现象小。(2)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加强成因:太平洋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把赤道附近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表层海水产生强大的离岸流,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辐散;下层冷海水上泛增多,同时秘鲁寒流也北上补充,导致海面温度大幅降低。拉尼娜出现时:大洋东岸温度降低,秘鲁寒流增强,水温更低,降水更少,加剧干旱危害。太平洋西部气温升高,降水变多,洪涝灾害加剧。秘鲁寒流增强,营养

14、物质更多,渔场增产。通常情况下,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北涝南旱”东北地区春夏易出现干旱,气温偏高,冬季易出现冷冬现象华北地区汛期将雨水偏多,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降水总体偏少,局部可能发生酷暑及干旱沿海地区台风的登陆个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多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比 厄尔尼诺拉尼娜概 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成 因是由于太平洋中部信风减弱造成的,使南北赤道暖流减弱,而赤道逆流增强。与厄尔尼诺相反太平洋水温东岸升高,西岸降低东岸降低西岸升高影 响东北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寒流减弱;太平洋西海岸大陆降水减少,太平洋东

15、海岸降水增多,我国降水南涝北旱;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减少,沿南美洲西海岸向南流的厄尔尼诺暖流.影响冷性鱼类的生长繁殖。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 关 联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四、训练检测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1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使得赤道附近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图2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近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12.答案:(1)东侧低,西侧高。原因: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2)自西向东。形成过程: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近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近洋面形成低压,近洋面的大气由西侧高压流向东侧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