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营销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制度_第1页
电商营销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制度_第2页
电商营销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制度_第3页
电商营销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制度_第4页
电商营销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电商营销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电商营销服务公司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406078 一、 项目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113406078 h 3 HYPERLINK l _Toc113406079 二、 运营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PAGEREF _Toc113406079 h 7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0 三、 运营风险的表现及其特征 PAGEREF _Toc113406080 h 9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1 四、 战略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PAGEREF _T

2、oc113406081 h 11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2 五、 战略风险的应对 PAGEREF _Toc113406082 h 17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3 六、 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PAGEREF _Toc113406083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4 七、 总经理(风险管理总监) PAGEREF _Toc113406084 h 22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5 八、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 PAGEREF _Toc113406085 h 24 HYPERLIN

3、K l _Toc113406086 九、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 PAGEREF _Toc113406086 h 25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7 十、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 PAGEREF _Toc113406087 h 25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8 十一、 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 PAGEREF _Toc113406088 h 31 HYPERLINK l _Toc113406089 十二、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体系的现状 PAGEREF _Toc113406089 h 32 HYPERLINK l _T

4、oc113406090 十三、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113406090 h 34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1 十四、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瓶颈 PAGEREF _Toc113406091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2 十五、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PAGEREF _Toc113406092 h 39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3 十六、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3406093 h 41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4 十七、 行业概况

5、及发展趋势 PAGEREF _Toc113406094 h 42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5 十八、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3406095 h 45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6 十九、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PAGEREF _Toc113406096 h 45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7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113406097 h 46 HYPERLINK l _Toc113406098 二十、 法人治理 PAGEREF _Toc113406098 h 47 HYPERLINK l _To

6、c113406099 二十一、 SWOT分析 PAGEREF _Toc113406099 h 63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魏xx(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

7、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

8、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及网民数量逐年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3.0%,较2020年3月提升8.5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3月增长1.2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较2020年3月增长1.3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20年3月的99.3%增长至99.7%。网民规模迅速增长及互联网普惠化成果显著,为电子商务崛起奠定了充足的用户基础。(四)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区域设

9、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项目建设。(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941.3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855.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35%;建设期利息274.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4%;流动资金2810.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81%。2、建设投资构成项目建设投资11855.8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898.1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30.12万元,预备费227.56万元。(六)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4941.35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

10、款5607.81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281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1878.28万元。3、净利润(NP):4554.42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5.75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22.99%。6、财务净现值:6697.06万元。(八)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4941.351.1建设投资万元11855.821.1.1工程费用万元9898.141.1.2其他费用万元1730.121.1.3预备费万元227.561.2建设期利息万元274.791.3流动资金万元2810.7

11、42资金筹措万元14941.352.1自筹资金万元9333.542.2银行贷款万元5607.813营业收入万元281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1878.285利润总额万元6072.566净利润万元4554.427所得税万元1518.148增值税万元1243.049税金及附加万元149.1610纳税总额万元2910.3411盈亏平衡点万元10095.65产值12回收期年5.7513内部收益率22.99%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697.06所得税后运营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运营风险管理的程序需根据企业运营过程的特点建立,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一)运营风险

12、的识别识别企业运营风险因素,可以遵循的一个思路是:首先,分析和研究企业运营活动的特点,识别企业运营系统中的价值创造流程,确立企业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其次,通过对价值链模型的分析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再次,通过对企业运营活动中的价值创造过程的分析,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收集与运营风险相关信息的渠道可分为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外部渠道有:行业信息网络平台、行业与专业机构的报告与调研或其他沟通平台、重大安全环保事件案例和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案例等。内部渠道有企业内部与市场策略制定、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生产等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

13、度;企业重大运营风险事件案例;对现有流程制度的监管机制与报告;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监控等。(二)运营风险的评估识别风险源后,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评估,为衡量运营风险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其中,对相关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的评价,应当检查其是否合理、适当。然后确定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对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进行风险评估。一般可通过确定控制目标、定位数据来源、区分管理周期、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从风险性质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等步骤来设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采用控制图等方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指标的有效管理。(三)运营风险的应对需关注以下要点。(1)对运营风险的不同

14、来源进行衡量和排序,确立运营风险管理目标及相应的应对方案。为此,需要确定企业风险承受度、风险容量表述方法、风险容限。在实际执行中超出风险容限时,立即进行风险预警。(2)确立风险管理责任人: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引入了运营控制单元的概念,确定每一个OCU的风险管理责任人,负责监控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OCU管理层,然后监督相关部门对所发现问题的跟进措施,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管理过程。(3)确定运营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企业应当针对每一领域的运营风险制定特定的风险应对措施。每一项风险应当有专人负责,并最终落实到管理层和员工身上。各种应对措施应当为执行人所理解并真正实施。对

15、风险管理责任人,应当赋予其管理职责范围内风险的责任。在需要的情况下,制定风险管理手册。(4)建立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传递信息,及时反馈,确保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企业可尽可能地建立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清晰明确的风险等级和完备的风险数据库,使风险管理的过程简单明了,并实现风险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高运营风险管理的效果、效率。运营风险的表现及其特征运营风险是任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风险的一个固有部分。在许多企业中,风险损失的一个很大部分是由普通的处理偏差所造成。除了这些日常损失外,企业还面临更大规模的运营风险事件。这些事件中有些因意外事故或失败造成;另一些

16、则是有意的,比如欺诈或其他犯罪活动。虽然这类运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后果却很严重,可能使整个企业遭受经营危机。更糟糕的是,在日益增加的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中,其效应可能进一步传播至企业外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机构。除了对企业最终损益结果的影响外,运营风险可能因为其行为丧失商业道德、欺诈等犯罪活动,导致对企业声誉的巨大损害。这种损失很可能影响到与客户的关系以及现在和未来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此外,企业声誉的损害也可能对企业的资本市场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融资成本可能变得更加品贵。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运营风险,资本市场可能会低估企业股票或债券的价值。与之相反,有效的运营风险管理则可能会带给企业重

17、要收益。至少包括:提升企业实现其各种经营目标的能力;使管理层有机会去关注增加收入的业务,而不必被迫地去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减少日常业务活动中的损失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在运营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规避运营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运营风险的上述特征,企业需要通过一个包含各种政策、流程与程序的框架对运营风险加以管理,各业务单元通过该框架来确定、评估、监督与控制其运营风险。战略风险的含义及分类(一)战略风险的定义战略风险研究是战略研究和风险研究的交叉学科。国外对企业战略风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不确定性、变化对组织和绩效的影响,战略管理学者对风险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9

18、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目前已经成为风险和战略管理交叉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虽然战略风险的研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但是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各种观点还处于“丛林”状态,其中战略风险的定义一直是战略风险研究领域一个争论的焦点。大部分学者以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对战略风险进行定义,例如,Andrews(1971)在其决策理论中认为,战略风险就是战略性决策所带来的风险。MichaelH.Lubatki(1990)等金融学者认为,战略风险是企业收益受宏观产业经济波动影响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战略风险主要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JanEmblemsvag(2002)等组织行为学学者认为,战略风险是组织在

19、市场竞争中为实现目标而呈现出的不可避免的风险。而在管理学研究领域,JamesBrianQuinn(1980)认为,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公司业绩的因素;SidneyBarton(1990)将战略风险定义为当企业面临破产等不确定性经营后果时进行决策所面临的风险;RobertSimons(1998)认为战略风险指的是一个未预料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它们会严重削弱管理实施其原定企业战略的能力。Christopher认为企业战略风险是企业战略层的风险,是整个企业范围的风险,把战略风险管理看作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手段。上述对战略风险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战

20、略风险是战略性风险还是战略的风险。一般认为,战略风险的定义应当从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充分估计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最小化其风险的一系列行动的规划和措施。企业战略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它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指导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以长期利益为导向等特征。由于企业战略是基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制定的,而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再加之人们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注定企业战略从其诞生之初就存在风险。经营环境的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致使企业只能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制定战略,战略

21、风险必须作为动态风险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涉及静态的战略性风险要素或可保风险要素。而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选择适当的战略为实现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随着战略思想意识的深入以及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战略以及战略管理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着转移。以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结合,注重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风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诸如政治、法律、技术、人口、社会、文化、企业所处行业等的外生因素和基于企业内生的诸如增长、文化、资源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看,战略风险因素实际包含了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因素。

22、这些因素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有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战略风险定义为:影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事件或可能性。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首先,战略风险的来源包含了各种因素,既有已经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也包括可以预测到的将来会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事物的变化趋势,即可能性。这是由企业战略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战略本身就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各种因素对其目标的影响并不一定会马上显现,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其次,尽管战略风险因素来源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或可能性都构成了战略风险,只有当这些事件或可能性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时,才称得上是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性质包括损失的不确定、动态性、特质性、

23、主观性、不可消除性等。(1)损失的不确定性是一切风险所具有的性质。(2)战略风险的动态性更强调时间的变化,因为战略实施过程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不同的时点上,由于经营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变化,企业的战略风险也很有可能发生变化。(3)战略风险的特质性是指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战略目标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拥有资源的多少不同、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不同,其含义也是不同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对小企业来说的战略风险,对大企业来说可能仅仅是一般的风险。(4)战略风险的主观性是指对战略风险的认识要受到战略管理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其阅历、经验、能力以及风险倾向都会对企业战略风险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判断上更具有主观的

24、色彩。(5)战略风险的不可消除性是指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更多的不是消除风险,而是控制风险。这是企业战略的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战略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创新性,因此其本身就是与风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因素。战略风险因素也就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资源、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应用于企业实践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但是由于企业现实环境的压力,对战略风险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强。可以预见,战略风险管理如同战略管理一样,将在企

25、业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企业战略风险的分类企业战略风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企业战略分析的特点,可以将企业的战略风险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又可以分为宏观环境风险和产业风险。内部风险是由企业自身因素所决定的。如破产风险、信息缺失、收益的损失、信用下降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划分只是便于理解,但不科学。因为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其所面临的风险很难用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来说明,更多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种比较好的划分是罗伯特,西蒙斯提出的战略风险的4个来源。他把战略风险的来源和构成分成4个部分:运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竞争风险、商誉风险。运营

26、风险是指企业在核心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制造或流程能力方面出现问题而产生的。所有通过制造或服务活动创造价值的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暴露在运营风险之下。当出现严重的产品或流程失误时,运营风险就转变成战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主要是指对实施战略有重要影响的财务价值(知识产权或者是资产的自然条件)发生退化并对企业战略造成影响时,资产损伤就变成一种战略风险。竞争风险来源于会使企业成功创造价值和使自己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的能力受损伤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如开发高品质产品或服务方面竞争对手的活动、法令和公共政府方面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变化、供应商定价和政策上的变化等都可能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并成为战略风险。商誉

27、风险是上述3个方面的综合的结果。由于上述原因,当整个企业的信誉下降而使企业价值减少时,就产生了商誉风险。战略管理必须解决好这4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战略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根据企业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将其分为战略环境风险、战略资源风险、战略定位风险以及战略执行风险。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战略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根据企业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将其分为战略环境风险、战略资源风险、战略定位风险以及战略执行风险。战略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包括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战略资源是企业所具有的关键性资源,对于

28、不同的企业,它是企业独家掌握的先进技术,或者数量庞大的客户资源,也包括特殊的运营模式等。而战略定位工作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所具备的资源,找到有效利用资源满足环境需要的切入点,制定企业生存的使命和目标。战略执行是保证企业资源利用方式符合战略定位要求。以上四方面因素中的任何一种不确定加大,都将增加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战略风险的应对为了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其损失程度并有效地对风险加以利用,依据风险的性质和战略风险的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战略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回避回避战略风险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来回避损失的可能性。回避战略风险是最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回避战略

29、风险源,进而避免战略风险可能性。风险回避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市场机会。2、风险降低降低策略即通过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控制战略风险损失。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的区别在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消除战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则使战略风险发生的损失可能性为零。3、风险分担战略风险转移是指企业以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如保险费、盈利机会、担保费和利息等),采取某种方式(如:参加保险、信用担保、租赁经营、套期交易、票据贴现等)将风险损失转嫁他人承担,以避免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转移战略风险的基本方式包括保险转移与非保

30、险转移。与战略风险回避和减弱策略不同的是,战略风险的非保险转移不是通过回避抛弃的方式中止与存在的战略风险的联系,而是将存在的战略风险的后果转移到其他地方。4、风险接受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战略资源承受该风险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战略风险自留策略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同之处在于,战略风险自留策略是在战略风险发生之后处理其风险,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是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以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自担就是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风险基金,如呆账损失、大修理基金等,这适用于损失较小的风险。企

31、业因承受风险能力不同以及面临战略风险的差异,依据上述战略风险管理策略而选用合适的战略风险应对技术,主要有4种,即:多元化风险管理、各种形式的合约、金融衍生工具、实物期权。在选择战略风险应对技术时,一般是将好几种战略风险应对技术组合起来以确保收益/成本下的边际利益最大化。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一)风险管理委员会具备条件的企业,董事会应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召集人应由不兼任总经理的董事长担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召集人应由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担任。该委员会成员中需要熟悉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董事,以及具备风险管理监管知识或经验的董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决策和报

32、告,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提交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2)审计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3)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4)对企业风险及管理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及水平进行评价,提出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5)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综合性的风险管理监督评议审计报告。(6)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7)办理董事会授权的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二)审计委员会企业还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一般而言,企业审计委员会应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而

33、其中主任委员需要由外部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的关注焦点历来仅限于公开的财务报告风险,但是这种有限的关注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有所拓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明确地规定:审计委员会章程在界定审计委员会的义务和责任时,应该规定审计委员会必须讨论管理层反映出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各项政策。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容,评价内部控制就必然会以风险作为基础,因此,审计委员会可能会询问这个流程是否有效。涵盖全企业的风险评估流程也是实施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开端。在与高级管理层讨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时,审计委员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讨论公司是否面临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和声誉的未来潜在事件的风险(如灾难性损失

34、、舞弊行为、非法行动、诉讼纠纷等)。(2)了解管理层对财务报告风险的评估情况,询问外部审计师是否认同前述的评估。(3)了解能诱发重大风险的财务报告方面的薄弱环节,如准备金、或有负债、估值、计算值和需要作出重大判断的披露领域。(4)了解在管理财务报告风险方面,自评和公司级及流程级监督工作的就绪落实程度。(5)了解内部审计师的风险评估和根据该评估而制定的审计计划。(6)询问有无经理人员负责关键风险的识别、评估、管理和监督工作,询问委员会是否应经常同这些经理开会,讨论其活动对公众报告及财务报告的影响意义。(7)了解管理层的企业风险评估结果及其对公众报告的财务报告的影响意义。审计委员会还负责指导监督企

35、业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其审计报告经审计委员会报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并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在风险管理方面,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具有以下职能。(1)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2)对企业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经济合同进行审计监督。(3)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4)将内部审计结果反馈董事会及其他

36、相关机构。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内部审计能够摆脱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企业风险。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风险策略和各种决策之间的协调人,控制和指导风险策略。再次,由于内部审计独立于企业管理部门,其评价和结论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报告,故比其他职能部门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最后,内部审计较外部审计而言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往往会就某个风险问题深入探讨分析,了解其发生的根源,探索其解决的办法。然而,由于内部审计在独立性上较外部审计具有先天的不足,所以审计委员会还必须借助外部审计师的力量,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总经理(风险管理总监)COSO企业风险管理

37、整合框架指出,企业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执行,“承担最根本的职责,并应当负有主体责任”。总经理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确定基调。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托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主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并负责拟订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总经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1)组建并管理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任命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2)安排业务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制定风险汇报和审批机制。(3)负责设计、操作及监督风险管理系统。(4)审批非重大决策的评估报告。(5)落实董事会有关风险决策和方案。(6)组织日常

38、风险监督和改进工作。(7)就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结果向董事会汇报。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扩大,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总经理往往需要委任一名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全面负责企业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如我国的股份制银行一般设有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在国外企业中由来已久,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者之一。他们的工作将根据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要求,对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的副总经理负责,并根据其职责协助总经理开展工作。其职责是负责组织制定并具体执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负责建立涵盖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

39、险和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同时,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将作为牵头人参加风险决策的评估和审批工作,确保企业按照风险控制流程进行风险管理,确保各项经营业务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等。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1)确立和传达企业的风险管理愿景。(2)确定和实施适宜的企业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包括风险政策、度量指标、汇报和监督渠道)。(3)建立、沟通和促进适宜的企业了解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和技术的运用。(4)推动全企业的风险评估,监督企业主要风险管理能力。(5)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进行适宜的风险汇报。风

40、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目的无疑是要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下运行,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各个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生存和使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生存是企业的基本保障,只有生存下去了才能去实现企业的其他目标。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企业风险,所以,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也是风险管理目标的一部分。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目标,企业风险管理一般还包括保证资源在损失后的充足性,满足法律与合同的义务,等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这些风险管理目标所设

41、计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企业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标准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都有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人们仍然需要适宜的决策机构,来破除许多企业中风险管理责任空缺和重叠的僵局。关键是要在现有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并把企业的经营模式、目标、文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在较小的企业中,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像执行委员会那样简单,通过行使管理特权来识别风险、排定风险和轻重缓急顺序、任命风险责任人、分析缺陷、批准行动计划和监督执行结果。但是,在规模较大且复杂的企业中,则需要设立风险管理总监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委

42、员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1、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是企业中的业务经营单位,有特定的目标、战略、市场、客户和产品。成功的业务单位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客户及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它们管理和监督经营活动,以创造利润、服务客户、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按足以能负担相关成本和风险的价格,向目标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为股东挣得在风险扣除后仍可接受的回报。业务单位向总经理和企业执行委员会汇报业务活动。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包含了企业大部分的资产和业务,它们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对各类风险,风险是他们最先要考虑的。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

43、或投资新的研发项目时,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经常要承受风险。此外,在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雇员关系及自己所管理的专有资产等方面,业务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也面临许多风险。他们需要了解这些会对其产生影响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且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实质上,身处第一线的业务与相关职能单位的管理层不仅负责管理所选定的经营模式中许多固有风险,也是防范这些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前线。企业必须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业务单位的工作与流程中,才能建立好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企业建立第一道防线,就是要各业务单位就其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衡量、评

44、价、管理和监控。要建立好第一道防线,企业的各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调整风险排序、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战略,使其符合全企业的政策和指导方针。(2)按照企业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调整经营和产品开发活动的针对性,从而为企业开辟新的价值来源。(3)识别和度量风险,查明风险的来源。(4)为各项流程确定基准,交流最佳实践方法,以期持续地改进各项措施和流程。(5)向主要的经理分派风险管理职责和责任。(6)就风险应对措施、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的整体质量进行报告。2、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在第一道防线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功能,它的组

45、成部门可以包括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投资审批委员会、信贷审批委员会等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中一个选设的部门。在企业经营模式中,有些固有的特定风险不由业务单位予以管理,或者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按照风险组合观,这些特定的风险就由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管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目标是使同一个或多个风险相关的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能负责管理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货币风险、商品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气候风险及灾难风险等。它们评估、集中控制、降低、转移和利用自己负责的这些风险。当业务单位考虑承担某些风险,而自己又没有相

46、关知识和专门技能予以管理时,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就和它们合作,给予帮助。对企业经营战略实施来说,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常常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以由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或独立运作的单位组成,责任是领导和协调企业内各单位在管理风险方面的工作,它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点。(1)编制规章制度。(2)对各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3)度量风险和评估风险的界限。(4)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厘定关键风险指标。(5)负责风险信息披露,沟通、协调员工培训和学习的工作。(6)按风险与回报的分析,为各业务单位分配风险管理相关资源。相对于业务部门而言,风险管理部门会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能够从企业整

47、体利益角度考察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此外,风险管理部门还可以综合平衡各部门风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部门所面临的风险往往是不同的。而作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则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将风险分配于不同部门,对每个部门进行风险上限控制。风险管理总监(风险经理或首席风险官)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总经理(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经理直接对风险管理总监负责,但对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3、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第三道防线涉及一个独立于业务单位的部门,监控企业内控和其他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所

48、下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审查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进经营。内部审计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效益,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师应就管理层的决策提出劝告和质疑或表示支持,而不是对风险管理作出决策。依据上述观点,内部审计师协会还确定了在企业风险管理实施中内部审计的核心角色及不应承担的角色。其中核心角色包括以下几点。(1)为企业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障。(2)确保风险得到正确的评估。(3)评估风险管理流程。(4)评估关键风险的报告工作。(5)检查对关键风险的管理工作。内部审计不应承担以下职责。(1)设定风险承受能力。(2)批准和命令实施风

49、险管理流程。(3)在就风险及风险管理绩效提供保障方面承担管理角色。(4)决定风险应对的决策。(5)代表管理层实施风险应对措施。(6)接受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另外,内部审计师学会特别指出内部审计还可以承担上述两种极端角色之间的其他一些“合理合法的内部审计职责”,但前提是要有适宜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1)协助风险的识别和评估。(2)指导管理层对风险作出应对。(3)协调企业风险管理活动。(4)综合对风险的报告。(5)维持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6)领导建立企业风险管理。(7)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呈报董事会审批。总之,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以及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

50、有效性等三方面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不应主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各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再监督,而不是亲自参与每项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审计总监对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但对执行总裁负有汇报责任。同样,内部审计员直接对内部审计总监负责,但对各策略性业务部门负责人负有汇报责任。业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职责设计在风险管理方面,上述各部门的职责如下。1、执行总裁(1)对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情况负最终的责任。(2)对处理各种具体风险的执委会进行责任分配。(3)定期听取风险总监的工作汇报,确保及时了解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2、行政管理执委

51、会(1)监管并控制企业整体性风险,确保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策略与董事会对风险的取向相一致。(2)审阅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执委会提议的政策、程序,制定企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策略。3、资产负债及资本分配委员会(1)主要专注于研究提出资本在各个业务中的分配,研究提出企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策略,提交行政管理执委会审核。(2)由专注于市场风险管理的财资管理执委会提供协助。4、业务部门(1)在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规范下执行日常运营活动。(2)确保风险信息传递给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及经理。(3)参与对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的定期检讨(包括对支持系统的适当性,对风险管理的测定方法,汇报渠道,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提出意见)。5、一般的

52、职能部门(1)基本责任是向营业单位的经营运作提供支援。(2)有责任就它们在处理风险管理方面遇到的情况向风险管理单位定期汇报。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体系的现状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目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普遍比较薄弱,除了我国的金融、保险等高风险行业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外,大部分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风险管理大部分仅局限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在企业风险管理尤其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上也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有鉴于此,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企业专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建立。目前,就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53、来看,只有个别风险,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比较好量化的风险类别,学者们对其风险测量、预警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一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风险为例,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专门为控制财务风险面建立此类体系;一部分企业是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对财务风险加以管理和控制的。(2)金融、保险等高风险行业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相对比较健全,但也并不完善。在这些高风险行业,也仅对于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如金融业的信贷风险)进行主要控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且,随着近几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保险业也逐渐借鉴国际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

54、,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系统改进。但对其他风险尤其是定性风险(如安全风险、声誉风险、破产风险等)还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管理,更谈不上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风险管理了。(3)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所需的基础条件还远未达到目标。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开发出企业所需的风险管理系统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成问题。关键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所需的基础条件还远未达到目标。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对风险基于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了解不深,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风险管理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也就不可能有动力和需求去建立相应的风险

55、管理信息系统。此外,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此种行为,跟我国整体市场环境也有很大关联。目前,我国还缺乏诸如COSO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那样的权威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进行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因此,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风险程度较以前都更加复杂,仅局限于内部控制来进行风险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尤其是管理层、领导层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并运用信息技术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

56、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在管理领域的广泛和深入应用,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不断变化。中国企业因在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资产重组等经营过程中不注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频频出现的经营危机甚至面临破产,都说明企业在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鉴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及所涉及的工作量也更大的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一般的风险应对技术已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1)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大幅度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企业风险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仅靠纸

57、面文件形式进行风险的管理,从风险影响因素的搜集到风险的识别,再到风险的评估及程度计量,直到风险控制方法的决策,这一系列的工作量之大是不可想像的。并且,就风险的评估而言,一般都是由比较复杂的模型进行测量的,不运用信息技术,也根本无法完成。因此,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加强企业管理、堵塞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2)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复杂、零散的风险因素纳入统一的信息系统中,更加有利于企业风险的防范。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类型的风险的通盘管理,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程实时管理。

58、与此需求相适应所建立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也即是将各种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与资产组合,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统一的体系中,再对各类风险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测量和汇总,并根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这样,相关部门就能随时全面地掌握公司面临的风险的可能性及风险程度,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的防范。(3)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的管理,都需要经过风险因素的搜集、分析、计量等环节,其计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牵涉多个指标,其中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技术性强,仅靠人力来解决这些复杂问题,风险管理的效率是很低的

59、,并且很多工作仅靠人工也根本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风险,都要经过因素分析、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控制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即使个别无法用量化指标进行测量的风险,也将根据此类风险的特殊性,设定一些定性指标,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其进行科学控制。因此,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增强其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瓶颈(一)数据问题系统开发中都会遇到以前开发建设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需求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信息系统的数据元素标准不一致、编码不一致、数据库标准不一致,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就很难共享。数据问题,其实还

60、是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问题,是数据规划没有做好。虽然RMIS的发展已经有30年之久,但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如欧洲,目前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较大型的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仍然依赖美国厂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情的不同,许多风险的资料并不能直接引用美国的数据。因此,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是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1)做好数据规划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体系。企业从来都不缺少数据,但往往开发建立分析模型或管理信息系统时,就发现没有足够的数据可用。一方面是积累的数据大量冗余;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大量缺失,根本原因在于数据规划没有做好,没有站在全企业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角度做好信息资源的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