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指导手册_第1页
智能建筑指导手册_第2页
智能建筑指导手册_第3页
智能建筑指导手册_第4页
智能建筑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智能建筑工程监理指导手册二零一八年六月 TOC o 1-5 h z 第一部分概述11编制说明1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2监理依据13监理工作流程3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4建筑智能化概况4 HYPERLINK l bookmark43 o Current Document 4.1智能建筑工程特点4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t 4.2建筑智能化系统组成4 HYPERLINK l bookmark49 o Current

2、 Document 5智能建筑施工基本规定6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5.1施工准备6 H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ent Document 5.2施工阶段7 HYPERLINK l bookmark85 o Current Document 5.3质量控制8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6监理主要内容及措施 11 HYPERLINK l bookmark115 o Current Document 6.1审查图纸及设计变更11 HYPERLINK

3、 l bookmark118 o Current Document 6.2分包单位资质审核11 HYPERLINK l bookmark130 o Current Document 6.3施工方案审核12 HYPERLINK l bookmark140 o Current Document 6.4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与应用12 HYPERLINK l bookmark152 o Current Document 6.5检查技术及安全交底13 HYPERLINK l bookmark173 o Current Document 6.6强化施工过程控制15 HYPERLINK l bookmark1

4、8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部分 智能建筑各系统监理要点16 HYPERLINK l bookmark183 o Current Document 综合管路系统16 HYPERLINK l bookmark186 o Current Document 1.1施工准备16 HYPERLINK l bookmark209 o Current Document 1.2管路安装17 HYPERLINK l bookmark286 o Current Document 1.3线缆敷设23 HYPERLINK l bookmark305 o Current Document 1.4质量

5、控制24综合布线系统26 HYPERLINK l bookmark320 o Current Document 2.1施工准备26 HYPERLINK l bookmark325 o Current Document 2.2线缆敷设与设备安装26 HYPERLINK l bookmark383 o Current Document 2.3质量控制30 HYPERLINK l bookmark394 o Current Document 2.4系统测试31 HYPERLINK l bookmark397 o Current Document 3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32 HYPERLINK l bo

6、okmark400 o Current Document 3.1施工准备32 HYPERLINK l bookmark403 o Current Document 3.2设备及软件安装32 HYPERLINK l bookmark445 o Current Document 3.3质量控制35 HYPERLINK l bookmark456 o Current Document 3.4系统调试36 HYPERLINK l bookmark513 o Current Document 3.5安装规范39 HYPERLINK l bookmark531 o Current Document 4卫星

7、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42 HYPERLINK l bookmark534 o Current Document 4.1施工准备42 HYPERLINK l bookmark577 o Current Document 4.2质量控制45 HYPERLINK l bookmark588 o Current Document 4.3系统调试46 HYPERLINK l bookmark600 o Current Document 5会议系统47 HYPERLINK l bookmark603 o Current Document 5.1施工准备47 HYPERLINK l bookmark617 o

8、 Current Document 5.2设备安装48 HYPERLINK l bookmark681 o Current Document 5.3质量控制53 HYPERLINK l bookmark691 o Current Document 5.4系统调试53 HYPERLINK l bookmark733 o Current Document 6广播系统57 HYPERLINK l bookmark736 o Current Document 6.1施工准备57 HYPERLINK l bookmark743 o Current Document 6.2设备安装57 HYPERLINK

9、 l bookmark757 o Current Document 6.3质量控制58 HYPERLINK l bookmark769 o Current Document 6.4系统调试59 HYPERLINK l bookmark785 o Current Document 7综合信息显示系统61 HYPERLINK l bookmark788 o Current Document 7.1施工准备61 HYPERLINK l bookmark791 o Current Document 7.2设备安装61 HYPERLINK l bookmark833 o Current Document

10、 7.3质量控制64 HYPERLINK l bookmark844 o Current Document 7.4系统调试65 HYPERLINK l bookmark872 o Current Document 7.5安装方法68 HYPERLINK l bookmark884 o Current Document 8医疗信息设施系统70 HYPERLINK l bookmark887 o Current Document 一般规定70 HYPERLINK l bookmark890 o Current Document 8.2设备安装70 HYPERLINK l bookmark957 o

11、 Current Document 8.3质量控制75 HYPERLINK l bookmark971 o Current Document 8.4系统调试76 HYPERLINK l bookmark1029 o Current Document 9信息化应用系统83 HYPERLINK l bookmark1032 o Current Document 一般规定 83 HYPERLINK l bookmark1035 o Current Document 9.2施工准备83 HYPERLINK l bookmark1045 o Current Document 9.3硬件和软件安装84 H

12、YPERLINK l bookmark1054 o Current Document 9.4质量控制85 HYPERLINK l bookmark1065 o Current Document 9.5系统调试85 HYPERLINK l bookmark1070 o Current Document 10建筑设备监控系统87 HYPERLINK l bookmark1073 o Current Document 10.1施工准备87 HYPERLINK l bookmark1087 o Current Document 10.2设备安装88 HYPERLINK l bookmark1147 o

13、 Current Document 10.3质量控制92 HYPERLINK l bookmark1170 o Current Document 10.4系统调试93 HYPERLINK l bookmark1230 o Current Document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98 HYPERLINK l bookmark1233 o Current Document 11.1施工准备98 HYPERLINK l bookmark1245 o Current Document 11.2设备安装99 HYPERLINK l bookmark1342 o Current Document 质量控制100

14、 HYPERLINK l bookmark1356 o Current Document 11.4系统调试100 HYPERLINK l bookmark1273 o Current Document 安全防范系统101 HYPERLINK l bookmark1276 o Current Document 12.1施工准备101 HYPERLINK l bookmark1290 o Current Document 12.2设备安装10212.3质量控制10512.4系统调试106 HYPERLINK l bookmark1398 o Current Document 13智能化集成系统10

15、9 HYPERLINK l bookmark1401 o Current Document 13.1施工准备109 HYPERLINK l bookmark1449 o Current Document 13.2施工内容和要点112质量控制11413.4系统调试114 HYPERLINK l bookmark1488 o Current Document 14防雷与接地系统116 HYPERLINK l bookmark1491 o Current Document 14.1设备安装116质量控制12014.3系统测试120 HYPERLINK l bookmark1543 o Current

16、 Document 15 机房工程121 HYPERLINK l bookmark1546 o Current Document 15.1施工准备121 HYPERLINK l bookmark1562 o Current Document 15.2设备安装12315.3质量控制12515.4系统调试125第_部分概述1编制说明本智能建筑工程监理指导手册作为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监理的指导性文 件,在编制过程中对施工前期准备、工程实施、系统调试、工程收尾等阶段的施 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控制措施、技术保证措施、施工环境保护措 施、验收标准等诸多因素进行了考虑,突出强调在监理过程中的重点

17、把控对象, 从而保证本书册在监理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意义。2监理依据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 50606-201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20815-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

18、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ANSI/EIA/TIA 568B.2-1用户建筑综合布线系统ISO/IEC 11801通信布线管道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EIA/TIA 56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300-2001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GB 6501-9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0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3监理工作流程4建筑智能化概况4.1智能建筑工程特点智能建筑工程试讲建筑、通信、计

19、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 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 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的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它主要由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大基 本功能构成。4.2建筑智能化系统组成序号主系统子系统1综合管路系统桥架、线槽敷设系统;导管、线管敷设系统;电缆、线缆敷设系 统2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 设备区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3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中心系统;网络安全系统4通信网络系统室内移动覆盖;卫星通讯系统;程控电话

20、交换系统;会议系统; 接入网设备;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数字 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5综合信息显示系 统信息引导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综合信息显示系统;多媒体查询 系统和其他相关的信息系统6医疗信息设施系 统时钟系统;护理呼叫系统;医疗探视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诊室 管理系统;手术示教系统;医疗图像管理;婴儿防盗系统;远程 医疗教育系统7信息化应用系统办公工作业务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公 共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和其 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系统8建筑设备监控系 统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给排

21、水系统;热 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能量计量系统;电梯和自 动扶梯系统;数据通信接口系统;中央管理工作站及操作分站系 统9火灾自动报警及 消防联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10安全防范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更管理 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售验票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11智能化系统集成系统集成网络连接系统;系统数据集成系统;系统集成协调系统; 集成综合管理系统12电源与接地电源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13机房工程机房空间装饰系统;机房电气设计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5智能建筑施工基本规定5.1施工准备5.1.1技术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设计单位与施

22、工单位联合进行深化设计,并将深化设计变为能具体 操作的施工图纸:施工图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会审会签;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应按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包括熟悉施工图、施工方案及有关资料等技术 交底工作。5.1.2材料设备准备除应符合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第3.2节、第3.3.4条、第3.3.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材料、设备应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说明书等;进口产品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 告及

23、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检查线缆、设备的品牌、产地、型号、规格、数量及外观,主要技术参数及 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表无损伤,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并封存相关线 缆、器件样品;有源设备应通电检查,确认设备正常。5.1.3机具、仪器与人力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工具齐备、完好,电动工具应进行绝缘检查;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标定;施工人员应上岗前培训,持证上岗,项目部人力资料备案,包括身份证、上 岗证、居住证等。5.1.4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做好智能建筑工程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通 风与空调,建筑电气和电梯等专业的工序交接和

24、接口确认:施工现场应具备满足正常施工所需的用水、用电条件;施工用电应有安全保护装置,接地可靠,并应符合安全用电接地标准;建筑物防雷与接地施工基本完成。5.2施工阶段5.2.1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前,专业分包单位需在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 行深化设计,并绘制施工图。5.2.2施工现场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之间,建筑智能化专业与建筑工程各专业之间,应进行 协调配合,特别是各专业接口与界面的合理划分,是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 一项重要工作,并应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智能建筑工程的实施应全程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理;未经监理工程师确认,不得实施隐蔽作业。隐蔽工程的过程检查记录,应经 监理工程

25、师签字确认,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表。5.2.3施工技术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技术负责人的主持下,项目部应建立适应本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资料和记录应由资料员进行收集、整理并保存,项目经理负责组织 交底培训;当需设计变更时,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共同协 商,并应按要求填写设计变更表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5.2.4施工质量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质量目标;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程序。5.2.5施工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公司和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应符合国家及相关行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应对班组进行安全生

26、产交底。5.3质量控制5.3. 1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的产品应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子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 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 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进 行产品质量检查,未列入的产品也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后方可使 用;材料及主要设备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的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 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确认;2)应对材料、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数量及产地等进行检查复核;3)主要设备、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质

27、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的检测报告。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并应由 生产厂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必要时,应对生产厂或系统承包商提出工厂检 测和第三方检测的要求。5.3.2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安装质量保证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第3.0.1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调试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资格或专项资格;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并持有上岗证;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应具有在有效期内的检验、校验合格证。5.3.3各子系统安装质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各子系统的安装质量检测应执行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施工单位在安装完成后,应对系

28、统进行自检,自检时应对检测项目逐项检测 并做好记录。5.3.4智能建筑工程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各子系统的接口的质量应按下列要求检查:1)所有接口必须由接口供应商提交接口规范和接口测试大纲;2)接口规范和接口测试大纲宜在合同签订时由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参与审 定;3)施工单位应根据测试大纲予以实施,并应保证系统接口的安装质量。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依据合同技术文件、设计文件和本规范的相应规定, 制定系统检测方案;系统检测的结论与处理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结论应分为合格和不合格;2)主控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该系统检测不合格;3)系统检测不合格应限期整改并重新检测,重新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加倍;

29、系统 检测合格,但对尚存在不合格项,应进行整改,并应在竣工验收时提交整改 合格结果作出报告;检测记录应按本规范附录填写。5.3.5软件产品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核查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用户应用软件,设计的软件组态及接口软件等,应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 并应提供包括程序结构说明、安装调试说明、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的完整文 档;软件分为商业化软件、用户应用软件和自编软件类,需提出不同的检测和验 收要求。6监理主要内容及措施6.1审查图纸及设计变更审核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图纸及有关设计文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对于有可 能进一步优化的系统方案,应及时组织力量,献计献策,完善系统方案,特别是 本工程信

30、息点总量设置及其配置,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安 装维护方便。6.2分包单位资质审核未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的分包单位,不得进驻施工现场,不得施工所要 分包的工程。对分包单位强行施工的分包工程,不得验收和计量;分包工程施工前,应督促总承包单位填报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及相关证 明资料;监理机构在收到施工单位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后,总监理工程师应及 时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监理机构对分包单位资格审查的内容有:1)审查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特殊行业 施工许可证等证件;其证件是否按照规定经过原发证单位的年检;拟分包工 程的内容和范围是否在其证

31、件核定的范围以内。2)分包单位有无挂靠行为,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分包任务。3)审查分包单位以往的施工业绩,是否满足本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4)审查分包单位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有资格证、上岗证;对证 件的有效性及年审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单位的资格审查确认后,及时签署分包单位资格报审 表,并报送建设单位和回执给总承包单位。6.3施工方案审核适时性(分包单位应在施工前提出);技术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技术措施符合本工程设计及智能化专业技术 要求);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有效。人力资料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配置符合施工合同规定的 质量、工期要求);施工设备保证(分包单位

32、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及仪器仪表,符合施工 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要求);质量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质量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到位);安全保证(分包单位的安全,及消防管理体系、完整、措施落实.满足不同 气候、场所、夜间及多工种联合施工的安全要求);施工条件及计划进度保证(施工前对土建及安装其它专业的要求明确,施工 计划进度符合本工程总工期要求)。6.4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与应用监理实施细则应在专项工程或专业工程施工前,由项目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编 制完成,相关各监理人员参与,并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监理实施细则应符合监理规划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工程特点和合同约定的 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和专业特点,具

33、有明显的针对性。监理实施细则要体现工程总体目标的实施和有效控制,明确控制措施和方法, 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监理实施细则应突出监理工作的预控性,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针对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突出监理工作的事前审批、事中监督 和事后检验。监理实施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进度、分阶段进行编制,但应注意前后的连 续性、一致性。总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时,应注意各个监理实施细则间的衔接与配套,以组成 系统、完整的监理实施细则体系。在监理实施细则条文中,应具体写明引用的规程、规范、标准及设计文件的 名称、文号;文中涉及到采用的报告、报表时,应写明报告、报表所采用的 格式。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

34、监理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和完 善。监理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及条款可随工程不同而有所调整。6.5检查技术及安全交底6.5.1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应分级进行,分级管理。凡技术复杂(包括推行新技术)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应由总工程师向主 任工程师、技术队长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施工技术问 题,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和特殊工程的技术、材料提出试验项目、技术要求 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施工队一级的技术交底,由施工技术队长负责向技术员、施工员、质量检查 员、安全员以及班组长进行交待,所承担的工程数量、要求期限、图纸内容、 测量放样、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技术措施、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等方

35、面技 术交底工作。施工员向班组的交底工作,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6.5.2安全交底智能建筑工程开工前必须实行逐级交底的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应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项目负责人应向班组长进行交底,班组长应向作业人员交底,作到层层逐级 交底;安全措施和安全施工技术是安全交底的基础,但并不是全部交底内容,而技 术是施工方法和标准要求,而安全交底必须讲明本工作潜在的危险和危害、 发生事故危害程度、怎样做才可避免和防范、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能做;两个以上工程队或不同工种交叉施工时,应根据进度或不定期的向工程队、 施工班组或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范围和内容,明确 各自任务和要求,做到不留死角

36、,让安全生产全面、全方位、全时段覆盖;作业班组长处向作业人员书面交底之外,每天施工作业前要对施工人员提出 施工要求,作业环境要讲明,危险源要注意等,使其安全意识时时都不可松 懈。各级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应注明交底时间、交底内容、交底人、接手交底人的 签字,交底记录必须保留,按单项工程装订成册,以备查验。安全技术交底可以有针对性的多次交底,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作业特点和危险 点交底,可以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项交底,可以针对有关安 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交底,也可以针对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 措施交底。每次交底都应有书面记录,双方签字。发生以下情况时,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安全员及时

37、向作业班组进行 技术交底。1)某些条件变化,需改变安全操作规程的;2)实施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的;3)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4)发生伤亡事故、机械事故、未遂事故的;5)出现了其他不安全因素(各方面因素)作业环境气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6.6强化施工过程控制遵照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的指导原则,在完善手段 的基础上,强化验收及过程控制应是智能建筑施工监理工作的方法。在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中,基本的方法是巡视、旁站与检查验收。根据 建筑智能化工程及其各子系统的特点,关键节点(工序)的平行检测(数据 测量)应是本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措施。通过检测,获得并记录智能化系统

38、 设备符合要求的系统数据,应为本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并根据智能化 系统不同的特性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仪器仪表。智能化工程和各子系统应用软件(即由厂方提供的通用软件产品及由厂商研 制开发成功并已投入运行的各类产品化应用软件)的安装验证和系统测试监 理工作的重点是:审核方案(其中包括:安装要求、安装方法、安装时间、 人员及验证标准)及对安装环境条件的审核。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子系统,后系统集成”的 顺序进行。第二部分智能建筑各系统监理要点1综合管路系统1.1施工准备1.1.1施工前应将各系统的桥架、线管进行综合布置、安排,深化设计后应绘制 智能化系统施工图,并经会审批准

39、。1.1.2施工单位应配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设计单位完成各专业综合管路布排设 计。1.1.3所用主材、辅材己运至施工现场,规格、型号符合图纸要求,数量满足现 场需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桥架、线管、线缆及辅材规格和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检测报告。桥架、线管部件应齐全,表面光滑、涂层完整、无锈蚀。金属导管应无裂纹、毛刺、飞边、沙眼、气泡等缺陷,且壁厚应均匀、管口 应平整;绝缘导管及配件应完好、表面应有阻燃标记。线缆宜进行通断及线间的绝缘检查。桥架安装中的弯头、三通等配件,宜采用桥架专业生产厂家制作的合格成品。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自制配件很可能达不到桥架安装质量要求。目前普遍采用内

40、膨胀与通丝安装吊架。应安装防晃动支架,可避免桥架晃动, 消除不安全因素。当线路较长或弯曲较多,应加装拉线盒(箱)或加大管径,便于线缆布放。1.1.4施工作业条件暗管敷设:1)各层水平线和墙厚度线弹好,配合土建施工;2)现浇楼板内配管,底层钢筋绑扎完毕,上层钢筋未绑扎前;3)现浇墙体内配管,土建钢筋己绑扎完毕,按墙体线施工;4)砌体内配管随土建施工进行配管。明管敷设:1)土建粗装修抹灰完毕;2)土建内装修墙面油漆或涂料施工完毕;吊顶内管路敷设:1)土建内装修房间或走道标高己确定并弹在墙上;2)设备专业所设用电设备己确定位置;3)内装修灯具己确定位置;4)灯具、电气设备己在顶板上标出实际位置。1.

41、2管路安装1.2.1桥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桥架切割和钻孔断面处,应采取防腐措施;桥架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应安装齐备,紧固件的螺 母应在桥架外侧,桥架接口应平直、严密,盖板应齐全、平整;桥架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设置补偿 装置,保护地线和桥架内线缆应留补偿余量;桥架与盒、箱、柜等连接处应采用抱脚或翻边连接,并应用螺丝固定,末端 应封堵;水平桥架底部与地面距离不宜小于2.2m,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0.3m,与梁的 距离不宜小于0.5m,桥架与电力电缆间距不宜小于0.5m;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 施工质量验

42、收规范GB 50303-2002第12.2.1条中表12.2.1-2的规定;敷设在翌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桥架及管路孔洞,应有防火封堵;弯头、三通等配件,宜采用桥架生产厂家制作的成品,不宜在现场加工制作;线槽、桥架连接应紧密,连接螺栓的螺帽应位于线槽、桥架的外侧;金属的 线槽、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导管均必须接地或接零,并符合下 列规定:1)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2)非镀锌的金属线槽和桥架的连接板的两端应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 许截面不小于4mm ;镀锌的线槽、桥架间的连接板两端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边不应少于 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线槽

43、、桥架的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直线段钢制线槽、桥架长度超过30m应设有伸缩节;线槽、桥架不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当设计无要求 时,线槽、桥架不宜敷设在给排水和采暖管道的下方;下表为与管道平行或 交叉的最小净距,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表规定:管道类别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一般工艺管道0.40.3易燃易爆气体管道0.50.51.2.2支吊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支吊架安装直线段间距宜为1.5m2m,同一直线段上的支吊架间距应均匀;在桥架端口、分支、转弯处不大于0.5m内,应安装支吊架;支吊架应平直,且无明显扭曲,焊接应牢固且无显著

44、变形,焊缝应均匀平整, 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支吊架采用膨胀螺栓连接固定应紧固,且应配装弹簧垫圈;支吊架应做防腐处理;采用圆钢作为吊架时,桥架转弯处及直线段每隔30m应安装防晃支架。1.2.3线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操作工艺流程:暗管敷设:管路预制加工测定盒箱位置f稳住箱盒f管路连接f地线连接明管敷设(吊顶内管路敷设):预制加工支架、吊架f测定盒箱位置f支架、吊 架安装固定f管路连接f地线连接暗管敷设基本要求1)为保障人员以及系统的安全,避免电力线路的电磁场对信号线路的干扰,以 保障信号线路正常工作,电力线缆和信号线缆严禁在同一线管内敷设,此为 强制性规定;非镀锌钢管应采套管焊接,套管长度应为

45、管径的1.53倍;2)镀锌钢管宜采用螺纹连接,镀锌钢管的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卡固定跨接 线,跨接线截面不应小于4mm;3)焊接钢管不得在焊接处弯曲,弯曲处不得有弯曲、折皱等现象,镀锌钢管不 得加热弯曲,严禁焰焊,否则会破坏镀锌层;4)暗配管路宜沿最近路线敷设,并尽量减少弯曲;埋入墙体或顶板内的钢管, 离表面的净距不小于15mm,消防管路不小于30mm,现浇混凝土楼板内暗敷 线管时埋深不应小于25mm,并列敷设的线管间距不应小于25mm;5)敷设于多尘、潮湿场所的管路,管口处均应做密封处理,穿人防管路应做密 封处理;6)落地式配电箱(柜)内的管路(指下方),排列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50mm

46、80mm ;7)管路的弯曲半径至少在6D以上,弯扁度在0.1D以下,不应小于所穿入线 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当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D;8)管路预制加工:0 25及以下的管弯宜采用冷煨法,用手动弯管器加工;0 32一 40的管弯宜采用成品件;9)管子切断:钢管用钢锯切断;管口处平齐、无毛刺,管内无铁屑,长度适当;10)根据施工图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为基准,挂线找平,线坠找正,标出盒箱的 位置。找水平时可用透明塑料管内注水来进行。11)墙体上稳住盒箱:盒箱要平整牢固,坐标位置准确,盒箱口封堵完好;当盒 箱保护层小于3mm时,为防止墙体空裂,需加金属网然后再抹灰;12)顶板上稳住灯头盒

47、:灯头盒坐标位置准确,盒子要封堵完好,建议使用活动 底灯头盒;13)管路敷设及连接时,管箍需与JDG、KBG、薄壁镀锌钢管相适配,钢管管锉 光滑平整,接头处牢固紧密,被连接管管应对严。与设备连接的线管引出 地面时,管口距地面不宜小于200mm ;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箱、柜时,宜高 出箱、柜内底面50mm;14)管路超过一定长度需加装接线盒,其位置便于穿线。需加接线盒的情况:a)无弯曲,管路长度超过30m ;b)有一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20m;c)有二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15m;d)有三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8m;15)管进盒箱:盒箱开孔整齐、与管径相适配,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两根以上管入盒箱

48、时,进入盒箱长度要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有序;16)地线连接:用专用螺丝刀拧断侧顶螺丝;明管敷设基本要求:1)根据设计图纸加工支架、吊架,固定卡采用成品件,接线盒使用成品明装盒;2)敷设于多尘、潮湿场所的管路,管口处均应做密封处理,穿人防管路应做密 封处理;3)消防管路刷防火涂料;4)根据施工图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为基准,挂线找平,线坠找正,标出盒箱的 位置。找水平时可用透明塑料管内注水来进行;5)根据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明固定点间距的尺寸要 求,计算出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6)固定点间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变中心、电气器具、接线盒边缘的距离 为150300mm ;中间的

49、管卡最大距离如下:a)管径 1520,卡距 1000mm;b)管径 2532,卡距 1500mm;c)管径 3240,卡距 1500mm;7)墙体上盒、箱固定:盒箱要坐标位置准确,平整牢固,开孔整齐并与管径吻 合,一管一孔;8)顶板下盒箱固定:管进盒箱的钢管管径在SC20以下者,要煨灯头弯,其他 同墙体上盒箱固定;9)管路敷设:水平和垂直敷设的明配管要整齐、美观,要横平翌直。先安装固 定支架、吊架后再敷设管路,敷设时将钢管穿入管卡,然后将管卡逐个拧紧: 严禁将钢管与支架、吊架焊接;吊顶内管路敷设1)吊顶内配管,宜使用单独的支吊架固定,支吊架不得架设在龙骨或其他管道 上,管路固定间距在10001

50、500 mm之间,在管子进盒处及弯曲部位两端 150300mm处加吊杆及固定卡固定,末端的灯头盒要单独加设固定吊杆。灯 头盒距灯具(或其它用电设备)距离不超过200mm,在吊顶加设接线盒时, 要便于维修,不可拆卸的吊顶应预留检查口;2)水平安装时,应适当设置防晃装置;石膏板(砌体)墙内管路敷设基本要求:1)管路宜沿最近路线敷设,并尽量减少弯曲;2)接线盒使用成品暗装盒;3)盒的固定:用手电钻在钢制龙骨上打眼,然后使用铆钉用拉铆枪把盒子与龙 骨固定在一起,牢固可靠;4)箱的固定:体积较小的箱子(如过路箱)可使用盒的固定方法,大箱(如控制箱)要单独用角钢做固定支架,箱子固定在支架上,固定牢固可靠;

51、5)管的固定:可用鞍形卡把钢管与钢制龙骨用铆钉进行固定;套接紧定式钢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管外壁镀层应完好,管口应平整、光滑、无变形;2)套接紧定式钢管连接处应采取密封措施;3)当套接紧定式钢管管径大于或等于32mm时,连接套管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应 少于2个;室外线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埋地敷设的线管,埋深不宜小于0.7m,壁厚应2mm ;埋设于硬质路面 下时,应加钢套管,人手孔井应有排水措施;2)进出建筑物线管应做防水坡度,坡度不宜大于15%。;3)同一段线管短距离不宜有$弯;4)线管进入地下建筑物,应采用防水套管,并应做密封防水处理;1.3线缆敷设1.3.1线缆敷设流程:1.3

52、.2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标签,标签书写应清晰、准确;管内线缆间不应拧绞,不得有接头;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中表 12.2.1-1 的规定;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长度不宜 超过2m,不得将线裸露;桥架内线缆应排列整齐,不得拧绞;在线缆进出桥架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 定;垂直桥架内线缆绑扎固定点间隔不宜大于1.5m;线缆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留置相适应的补偿余量;线缆敷设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 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建筑

53、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和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有关规定。对穿管的导线,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相线应以颜色加以区别,相线与零 线颜色应不同,PE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线;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线管或线槽 内。穿管钱,采用压缩空气,将管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并吸入少量滑 石粉,以减少摩擦,并检查管口毛刺和刃口是否清除干净,以防穿线时导线绝缘被损坏;放线时采用放线架,以免导线扭结和背扣,同时,引入导线外圈抽线头放线, 以免弄乱整盘导线或导线打成小圈扭结;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其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 在内的

54、总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面积的40%,且导线绝缘层不得损坏,导线 不得扭曲;如导线较多,为防止导线端头路途受阻,要剥出端部线芯,并排好,与引线 一端缠绕接好,再穿管;穿线时,应靠两人配合进行,一人在一端拉钢丝,一人另一端把所有电线紧 拧成一束送入管内,二人动作协调一致,应尽量减少导线与管中处磨擦;导线的连接必须保证质量,割开绝缘层时,不得损伤线芯;芯线连接,绝缘 带应均严密,不得低于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注意钢管穿线前应先戴护口,严禁先穿线后戴护口的施工方法;导线连接完毕,应在接头处作好锡焊处理,并采用绝缘带包扎牢。1.4质量控制1.4.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敷设在翌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桥

55、架及线管的孔洞,应有防火封堵;桥架、线管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线缆应留有余量;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标签,标签书写应清晰、准确;桥架、线管及接线盒应可靠接地;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1QO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桥架切割和钻孔后,应采取防腐措施,支吊架应做防腐处理;线管两端应设有标志,并应穿带线;线管与控制箱、接线箱、拉线盒等连接时应采用锁母,线管、箱盒应固定牢 固;吊顶内配管,使用单独的支吊架固定,支吊架不得架设在龙骨或其他管道上;套接紧定式钢管连接处应采取密封措施;桥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翌直,无扭曲变形;桥架、线管内线缆间不应拧绞,线缆间不得有接头。综合布线系统2.1

56、施工准备2.1.1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线缆进场检测应抽检电缆的电气性能指标,并应作记录;光纤进场检测应抽检光缆的光纤性能指标,并应作记录。2.2线缆敷设与设备安装2.2. 1线缆敷设除应执行本手册第二部分第1.4节的规定夕卜,尚应符合下列规定: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受外力挤压和损伤;线缆布放宜留不小于0.15mm余量;从配线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端口; 4对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90m;线缆敷设拉力及其它保护措施应符合产品厂家的施工要求;线缆弯曲半径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4倍;2)屏蔽4对对绞电缆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8倍;3)主干对

57、绞电缆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10倍;4)光缆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10倍;线缆间净距应符合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第5.1.1条的规定;室内光缆桥架内敷设时宜在绑扎固定处加装垫套;线缆敷设施工时,现场应安装稳固的临时线号标签,线缆上配线架、打模块 前应安装永久线号标签;线缆经过桥架、管线拐弯处,应保证线缆紧贴底部,且不应悬空、不受牵引 力。在桥架的拐弯处应采取绑扎或其他形式固定;距离信息点最近的一个过线盒穿线时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2.2.2信息插座和光缆芯线终端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插座与电源插座安 装的水平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58、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第 5.1.1条的规定。当设计无标注要求时,其插座宜与电源插座安装标高相同,应 符合下列要求:工作区信息出口安装在附近的墙面上时,出口底边距地面30cm,特殊部位结 合家具摆放位置设置。计算机信息出口附近要配有电源,信息插座与电源插 座的距离应保持20cm,如下图所示:G20铁管 .20cm r电源插座信息插座130cmr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 面上;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应严密防 水、防尘,接线盒盖可开启,盖面应与地面齐平;面板安装螺丝必须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信息插座应有标签

59、,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的类型;工作区RJ45模块采用TIA/EIA568A或B连接方式,另光缆芯线终端的连接 盒面板应有标志;2.2.3缆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3)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应符合GB/T 50312中的规定;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 50312中的规 定;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

60、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6类线不应大于 13mm ;2)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3)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 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4)端接于RJ45 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和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 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 使用同一种标准;5)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 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光纤连接损耗(单位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