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_第1页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_第2页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_第3页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_第4页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一、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概述一孔子的美育思想概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其本质是为了立人弘道、育化人心,培养人的人格和道德建立,使人到达高尚美妙的君子境界。关于孔子的美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亲仁为目的。孔子的美育思想中有着强烈的伦理道德色彩,其精神本质是以仁为最终根据的。孔子提出的仁是一种对道德的内在约束,强调内心的自觉,重视培育和塑造人的心灵和人格。二是,以尽善尽美为标准。孔子从人的角度提出了提出尽善尽美的

2、审美理想,本质上就是强调审美表现与审美意旨的完美统一。另,在?韶?、?武?之乐的篇章中,孔子表达了对乐舞也应尽善尽美的标准。三是,以礼乐为理论。由仁的内在德性引发出来的力量,赋予礼、乐以生命和意义。孔子重视礼乐文化,期望恢复礼乐制度,于是把礼乐作为教育的理论内容,并通过礼教和乐教来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使其效劳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二孟子的美育思想概述孟子的性善论是其美育思想建立的根底,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的四端学说就是孟子性善论的充分表达,也是他对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奉献。孟子的美育思想主要表达在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视程度

3、上:第一,人格塑造要有浩然之气。孟子道: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孟子这里提到的浩然之气实那么是人的一种博大胸怀,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都应展现出宽广的胸襟和大气的风貌。第二,人格层次要讲仁义。孟子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芒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尽心下?。这段话让我们不难看出,孟子从性善论的角度出发,教诲学生将人生来所具有的仁慈转化成内在自觉的人性光芒,并不断进步自身的修养。他的人格思想还强调在坚持区别对待善与恶的前提下要有仁义之心,塑造人格层次美。第三,人生价值追求三乐。孟子认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

4、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三乐说强调人格独立和道德完善,并以求善求美的标准提出了教育天下英才的要求。这也说明孟子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并把学生的人格培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三荀子的美育思想概述荀子的性恶论以修身为起点,提出化性起伪的美育功能说,认为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荀子认为,人性生来好恶,必须对其加以改造。化性起伪也是荀子提出的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一方面,无伪那么性不能自美?礼论?,性是人的本能,是天生的自然的材质;伪是人为的社会道德,使礼法条理更加完善。此观点主张人可经过后天的学习与磨砺,使之变恶为善,变丑为美,否那么人性是不能自美的。另一方面

5、,无性那么伪之无所加,性是起伪的根底和对象,假如人没有质朴的天性,那么人为的加工就没有地方施加,所以礼法的施行必须尊重人的自然天性,因为只有在人的情感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礼义法度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对于荀子来说,这既是善的境界,也是美的境界,即美善相乐。另外,荀子认为音乐是符合性情的艺术,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移风易俗等重大作用,这也属于荀子音乐美学阐述的范畴。荀子在继承孔子音乐思想的根底上加以改造,对于音乐的美育功能进展了充分地肯定,故在?乐论?篇中开宗明义:大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的艺术主张。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人格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失衡当前高校的

6、教育活动,过分夸张了对理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认知,进而无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传统的教育形式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只要老师把科学文化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消化好这些知识,获得好的成绩,就算完成了教学。学校对学生不应只有教,更重要的是育人环节。这种片面重视理性的教育形式,弱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鉴定和内在修养的培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展方向较为单一,学生在这种长期机械化地学习气氛下容易变得呆板,失去活力,进而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情感教育的缺失可能会造成学生情感冷淡、性格孤僻、精神生活贫乏等。现代高校频发的高学历犯罪和自杀事件等都与情感教育的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需要引起国家的

7、重视。高校是向国家输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栋梁之材的主要途径,立德树人是其中心环节。古言以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不管是理性教育还是感性教育,都应以德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鼓励人;然后树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适宜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开展人。二教育形式化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开展的驱使下,高校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向着某种统一形式靠拢。老师的教学成果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向着形式化的方向迈进。大学生在这种方向化、形式化进程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的影响下,渐渐形成了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创造利益的畸形素质构造。高

8、校对大学生的人格培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不是从人自身去培养人,而是为社会需要培养人,把社会需要放在了教育环节的首位。假如一味地按照社会需要的标准来教育学生,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才能,而且也会使学生精神上变得自私自利,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长此以往,就会对学生的精神境界产生消极影响,违犯了教育的初衷;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学自主性也变得被动,仅仅围绕教学大纲对学生展开的教育必定没有什么吸引力,大学阶段的教育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人,而是培养在保持个体性格和特点的丰富多彩的人。三教育功利化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就业压力的增加,高校学生越来越重视教育所带来的实际效益。如今,高校大学生旷课现象比拟严重,原因是学生们

9、会有选择性的上一些对自己以后就业或是技能提升有帮助的课程,而排挤一些外表上不能带来效益化的课程,无视了精神境界的陶养。这种带有有色眼镜,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功利性的教育使得如今可以潜心钻研学术、踏踏实实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搞学术、做研究不再纯粹,而变得越来越有目的性,学生乐意选择可以带来实际效益的热门专业课程,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开展的需要,但是这种趋势带来的弊远远大于利,容易导致学生人格方面的缺失,高分低能的片面开展不仅不会为社会带来效益,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开展。一旦学生跌入追名逐利的泥潭,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大的内心素质作为支撑,很容易迷失自我,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严重违犯了先秦儒家所强调的为人

10、处世时的宽广胸怀和浩然之气,即便是知识技能打下结实根底,人格的丧失也是无法挽回的。三、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先秦儒家的美育思想绝不是将德育摒弃的美育,而是把美育从有形的艺术教育提升到形而上的道德素养,它是被包孕在道德教育之中的,成为加强德育的辅助手段,对整治当今高校教育过分功利化、形式化等弊病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孔子重视道德的教育作用,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中的艺就是礼乐书数射御这六艺。遵守道德标准,胸怀宽广,有仁义之心是作为一名学生最根本的品行,在此根底上再谈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各种技艺。孟子同样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

11、道德情操,面对权贵不应卑躬屈膝,有损气节,而应该做个胸怀大志、坦坦荡荡的人,才有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言论流传至今,警示众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各种思想互相激荡的现代社会,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当代青年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对于一些思想的侵蚀没有抵御才能,因此对于自己人生目的和规划失去了方向。但假设一味地进展灌输式教育,必然会使学消费生逆反心理。因此,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培育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可以稳住耐心,从外在灌输走向内心浸润。例如,可以邀请励志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讲座,以实际经历感染学生,以典范的力量鼓舞学生,树

12、立崇高的理想,坚决不能在享乐主义中消沉,在功利主义中迷失自我,从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引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孔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开展的人。何以成人?子曰:假设威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一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在孔子的观念中,学生即使具备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和谋略,都要以礼乐来加以修饰,这样才是一个完好的人。这和他的文质彬彬学说相得益彰,人亦是如此,假如没有礼乐相称,就脱离不了粗鲁的本性,有了礼乐之才,才可以谈的上文质兼备,这才是理想中的人格思想教育。孔子重视美育,因为通过美可以内化德性,修养德行,在对?韶?、?武

13、?之乐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于歌曲舞蹈艺术形式极大的赞扬,并且以尽善尽美的标准来衡量作品是否文质得度。孔子亦重视礼乐,他期望学生可以全面开展,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先秦儒家提倡在快乐中学习、受教,美育的过程是使人快乐的,读诗能带给学生乐趣和启迪;听音乐能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满足,身体还会不自觉地随着律动摇摆;欣赏美术作品可以感受线条、色彩的魅力,领略美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欣赏舞剧音乐剧可以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震撼。美带给人们感官愉悦的同时,能激荡人的情感,学生愿意去感受美,自然可以从美中受教。在大学生的人格培育中,要将这种愉悦感贯穿其中。三对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先秦儒家强调修己作为实现人格提升和完善的前提,关注人的善恶和品级。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颜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等主张,他注重通过情感去感染、陶冶个体,使个体的心理欲求不再成为强迫性的道德标准,而是内心的自觉、行为的自觉。这启发当代美育要注重完善人格的培养,在培养受教者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提升。儒家重人道,更重視对人的教化,这使得儒家美育思想一开场便秉有浓重的现世色彩和立人弘道、育化人心的品格。先秦儒家强调,为仁由己?颜渊?,提倡孔颜之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所推崇的道德意识是在审美情感的伴随下自觉焕发出来的,不具有强迫性,审美情感与道德意识和谐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