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产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现状特点_第1页
高明区产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现状特点_第2页
高明区产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现状特点_第3页
高明区产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现状特点_第4页
高明区产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现状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明区产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现状特点 发表单位:高明发展规划与统计局 发表时间:2010-07-08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佛山市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高明实际,我们对高明的产业状况进行了调研。随着工业化推进和城市化加速,高明近年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高明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尤其是“新兴产业之城,岭南山林水都”城市发展新定位的明确,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一、高明产

2、业结构演变历程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高明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化特征,可以将高明的产业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1978年-199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1年12月高明恢复县建制后,在计划经济主导下,高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第一产业和消耗大、劳动力密集、附加值低的传统工业占了较大比重。1982年初,全县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显现活力,粮食单产显著提高,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牧业和渔业快速发展。(见表1)在抓好农业的同时,抓好工业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食品、纺织、制衣、塑料、皮革、印刷为主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同时发展。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偏低,仅包括一般流通业

3、如商业、运输业、饮食业以及其他为生活服务的产业。(二)1991年-1999年,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高明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以较快速度大幅收缩,处于领先地位的无疑是第二产业。1991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比重,从而使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型;1993年,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从而使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型。第二产业通过进一步扩大份额,巩固其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大,在经济发展中对其他产业起引导、带动作用,成为高明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逐渐向包括电子、电器、家具制造、机械制造、印刷、石化等多元化结构发展。

4、此阶段,服务业也获得了快速增长,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二推动力,除了集中于流通部门之外,与产业升级相关的高层次服务部门也有较快发展,如金融、物流等部门,另外,科、教、文、卫等部门也有所提高。(三)21世纪以来,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阶段。进入新世纪,高明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16.9%下降到2008年的3.8%;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波动中平稳下降,从2000年的30.3%下降至2008年的16.8%,降了1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在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52.8%上升至2008年的79.4%,这说明第二产业越来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高明以沧江工业园为载体,围

5、绕产业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高明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金属材料加工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塑料制品、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及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及纸制品等九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二、高明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2008年高明三次产业结构为3.8:79.4:16.8。工业继续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形成纺织服装、塑料制品、金属材料加工、食品饮料、石油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七大产业基地。第一、三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周边地区经过近几年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相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见表2)。(一)农业1、农业农

6、村经济实现持续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6.5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种植业产值7.10亿元,同比增长8.4%;林业产值0.35亿元,同比下降29.7%;畜牧业产值10.79亿元,同比增长3.0%;渔业产值7.15亿元,同比下降1.6%,农业服务1.20亿元,同比下降1.7%。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4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7.41万亩,粮食总产量5.3万吨,同比增长11.1%。图3高明区2008年农业结构图2、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经营取得较大成效。农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总面积76.72万亩的高明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建设4个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的“现代化生态农业

7、功能区”和1个“森林生态产业带”,形成“一园四区一带”的总体格局。目前现代农业生态园已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农业园区平台的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建成优质肉鸡、三洲黑鹅、无公害罗非鱼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15000亩“合水粉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引入了较大型的农业企业20多家,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如“海达”肉鹅加工公司、“温氏”高明分公司等,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3、农业品牌知名度有新提高。目前高明有26个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6家,拥有“合水粉葛”、“三洲黑鹅”、“自然谷大米”等一批知名农产品。成功主办2008年高明旅游文化节,建成特色

8、农产品一条街,深受广大市民好评。另外,成功组织杨梅丽堂蔬菜合作社、粉葛协会、鸿基农场、恒基农场和土包子农产品公司参加省第二届农博会,销售优质农产品9千斤,与多家加工出口企业取得初步合作意向。旺林园艺有限公司被北京奥组委指定为北京奥运花卉供应商,为2008北京奥运会提供草花1000多万盆。(二)工业1、工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十五”期间,高明积极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为主线,大力推进沧江工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56.00亿元,工业增

9、加值266.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7.5%,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87.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4%,成为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纺织服装、塑料制品、金属材料加工、食品饮料、石油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七大产业基地集聚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80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2%(见表3)。2、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重工业化趋势明显。随着新兴工业的加快发展,高明的工业结构逐渐优化。“八五”期间形成了以纺织、塑料、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九五”期间电子电器、服装、家具等一批新的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十五”期间纺织服装、塑料、建材等传统工业稳步发展,光电照明、金属制品、

10、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等一批附加值高和技术含量高的新工业迅速兴起,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高明目前已具备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良好产业基础。从轻重工业来看,重工业的增长快于轻工业的增长,重工业生产不断加速。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的重工业产值达到965.16亿元,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41.3:58.7变为36.3:63.7,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图5 2001-2008年高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轻重工业产值图3、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高,民营工业成为增长亮点。“十五”时期高明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从工业产业的所有制结构看,高明以国有及

11、集体工业、私营工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或称外资工业)所占比重较大。非公有制工业已成为高明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有力地推动高明工业的快速发展。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值700.2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0.6%,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民营工业成为增长亮点。4、骨干企业贡献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抓大扶强战略,扶持骨干企业的发展,高明已形成了一批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溢达纺织、炜林纳功能材料、佛山照明、海天食品、中油高富、津西金兰冷轧板等大企业纷纷落户高明。2008年全区超亿元企业达213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12、47.3%;工业产值前10名的企业,总产值为203.9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1.17%,产业企业的旗舰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其中:炜林纳、中油高富等骨干企业的在经济逆境中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增幅分别达到56.8%、36.42%。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为建园原则的规模化的沧江工业园,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2003年沧江工业园成为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2004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成为佛山首家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设立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的园区;2008年被认定为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六个园区之一

13、。5、工业分布格局逐渐清晰,工业集中度提高。随着沧江工业园建设水平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各种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一镇一品”战略的实施,高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见端倪,初步形成了荷城纺织、食品、光电照明和石化,杨和金属材料,明城环保建材、陶瓷,更合新材料、不锈钢等产业集聚功能区。高明传统产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体系布局初步构成。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塑料制品基地、金属材料加工基地、食品饮料基地、石化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集聚发展,七大产业基地2008年实现产值80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工业集聚性增强。(三)服务业在工业化、

14、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带动下,高明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传统服务业不断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项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服务业总量得到了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23.80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57.94亿元,翻了一番。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三大优势传统行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科教、培训等现代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好,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同比分别增长16.3

15、%和11.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业小幅增长,分别增长2.9%和4.3%;房地产业在第四季度首次扭转跌势,同比增长0.1%;其他服务业增长10.2%。 图7 高明区2008年第三产业结构图2、服务业发展后劲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8年,利用本土资源优势,高明成功引入了富逸湾酒店、金谷朗休闲度假项目、东立(鳌云)职业技术学校等优质服务业项目4个,合同投资总额7亿元,占引进项目投资总额11.25,休闲旅游业取得新突破,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珠货运码头、食出码头投入资金扩大规模,壮大物流业发展;商贸、文化、娱乐、保险、中介、旅游、房地产等多个现代服务业招商势头迅猛,成功引进了肯德基

16、、麦当劳、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资项目结构不断优化。3、服务业区域分工格局初显雏形。以高明大桥、高明大道、荷富大道、合和大道、广明高速、五星级酒店为重点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荷城商圈的“三旧改造”,成为加快高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同时高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信息等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明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区服务业不断增长的同时,其空间分布也逐渐明晰,区域分工逐渐强化,以荷城商圈为核心,以明城、更合为次中心的“一主两副”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初步形成,中心城区作为服务业中心,其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建设

17、初见成效。同时以青山绿水、生态农庄为特色的一批重点旅游景区为支撑的旅游服务区逐渐形成。三、高明产业结构问题(一)农业占GDP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2001年农业占GDP比重为16.0%,2003年13.4%,2005年为7.5%,2008年降至3.85%,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12.15个百分点。而且农业的科技化、规模化和园区化亟待加强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流通、宣传滞后,农业生产服务新技术利用普及不够,农业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建设相对落后,农业效益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二)工业总体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虽然高明工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较差、

18、起点低,长期投入不足,整体规模偏小,支柱产业缺乏重大项目的带动,与南海、顺德、三水等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差距更大;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资源对工业发展的约束力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动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产品所占比重较高,集上、中、下游产品于一体的产业链无法形成,工业规模效应差,综合竞争力不强。图8 2008年佛山各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较图(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经济总量偏小,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且逐年下滑,对经济贡献不高;缺乏龙头引领,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以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体的传统

19、服务业比重较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层次不高;高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吸引高端人才的环境未能形成,影响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水平;服务业积聚功能区建设还不够清晰,一些旅游服务集聚区、物流服务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四)产业间的联动效能偏低,产业结构不平衡。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高明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主要仍停留于满足本地的基本需要,竞争力不强,而且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顶点以后稳步下跌,这作为工业化趋于成熟,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居民生活水平都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高明,第三产业的比重却相当于低收入国家

20、水平,明显偏低,不能给予工业强大的支持,二、三产业之间融合程度偏低,并可能成为影响其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产业间联动仍需增强。(五)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高明仍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区内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定位还很模糊。虽然七大工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自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却欠缺一个最能体现高明特色和优势的主打产业。而且高明的支柱产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耗能大、污染重等问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程不能适应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

21、式未有根本性改变。从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表现偏弱来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目前高明面临的重大课题。(六)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虽然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快并不意味着产业结构优化或升级,但是,高明产业结构变动的幅度的确不大,再结合由1993年保持至今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局面,足以说明高明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相对缓慢的状态。资源配置不到位、体制机制不配套、根基不牢、市场有局限都有可能继续使产业结构调整处于被动的状态。部分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趋势的未来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将不能及时获得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不仅三次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而且导致一、二、三产业各自内部结构落后于同级城市平均水平。(七)

22、后发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经过近几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高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优势已不复存在,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后发优势仍未能发挥出来。高明现有的产业多数都是近些年因为承接佛山市内产业转移而崛起的,因此,在与产业集群较强的其他区的竞争中,高明缺乏品牌上的竞争力,要打响自身品牌有一定难度。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快制定现代产业体系指导意见和完善产业政策尽快制定加快高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高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提供政策引导。编制完善部分重点产业专项规划,引导重点产业优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群。以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制定实施区域各有侧重和

23、差别化发展产业政策,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功能区。结合国家十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规划建设我区纺织、石化、物流等重大产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链。制定落实鼓励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政策,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标准,限制人均投资强度低于标准的新建和扩建项目进入。创新招商选资方式,提高产业招商水平。(二)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为抓手,以“一园四区一带”规划为统领,着力引入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园区为空间载体,以大项目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导

24、,优先发展新材料和环保节能两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食品饮料和石油化工两大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纺织服装、塑料、金属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高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构筑与“岭南山林水都”新型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以及为生活服务的旅游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特别是加快西江新城建设步伐,将其建设成为集智慧创新之城、魅力休闲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为一体的“山水智都”,西江沿岸的明星城市,着力推进高明城市发展转型,提升高明城市品位,完善综合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高要、鹤山、新兴等周边地区在产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促进优势互补、资

25、源共享与携手发展。(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强化项目的引进落实借助“一区、三基地、四专业镇”的品牌资源,发挥区级高度统筹的协调能力,严把项目投资密度和环保审查关。完善由行业商会、招商中介、海外社团等多种媒介结合而成的立体招商网络,拓宽招商渠道。结合产业特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懂外语、懂经营管理和熟悉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专业招商队伍。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跟进落实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推动,确保已动工项目早日投产、已签约项目早日动工、有意向项目早日签约。尽快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严格保护耕地,积极提高新建、扩建项目单位土地的投资密度,提升我区单位土地的产出率;盘活用地资源,按照确

26、保重点项目用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预留发展空间的原则,加大工业用地的管理力度,对开工无望的项目实行依法收回土地;做好政策对接工作,帮助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四)集聚互补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园区互动、节约资源、集聚发展”的发展原则,继续推进沧江工业园建设,优化全区产业布局。荷城街道重点发展为工业生产配套和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及食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照明器具制造、石油化工等工业产业;杨和镇重点发展金属制品业、物流业和旅游业;明城镇重点发展建筑材料制造、化工产业、机械装备等工业产业和园区农业;更合镇重点发展家用电器、不锈钢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工业产业和三高农业。(五)实施

27、品牌带动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工作。完善鼓励企业创造名牌的政策和措施,落实佛山市高明区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品牌和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实施“扶优造舰”的发展战略,对现有的知名品牌进行重点的扶持,加大保护和推广使用名牌的宣传力度,创造有利于名牌生长、发展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确立企业在创名牌战略中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世界五百强落户高明,带动行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升我区工业品牌的知名度。(六)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实施产业准入标准、退出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促进节能环保的价格政策,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巩固陶瓷水泥产业调整提升成效,加大对纺织印染等高能耗、高污染排放企业的深化整治力度,开展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治理,严厉查处企业偷排行为。鼓励引导企业和重点行业使用清洁替代能源。加快管道天燃气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积极推进“三旧”改造,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挖掘发展空间。(七)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财政对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企业创业中心的运行机制,启动创建国家级创业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