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实习报告模板汇编4篇_第1页
关于研究实习报告模板汇编4篇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研究实习报告模板汇编4篇讨论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学问,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学问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育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需把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把握肯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务有: 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2、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 3、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二、时间与地点 7月2日至7月11日,为期九天,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 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

2、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 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俯视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

3、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可依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推断断层的类型。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综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复向斜。 整个柳江盆地的地形如图所示: 中间为火上积

4、块岩,岩性抗蚀力量强,四周岩石抗蚀力量弱,经过长期剥蚀后,地势较四周的高,而盆地四周为抗蚀力量更强的花岗岩,地势最高,这样,就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地形。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潮湿,季风型大陆气候。最底气温-21.5摄氏度(1959.1.1),最高气温39.9摄氏度(1961.6.10),年平均气温11.3摄氏度。暑期(6-9月)气温高于30摄氏度的天数仅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 该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矿产以煤,耐火粘土为主。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

5、久,煤质为无烟煤,局部为劣质煤。柳江煤矿为区内最大工矿企业,年产60万吨。其次是北山发电厂,主要满意秦皇岛市工业和居民用电。此外,水泥厂,建材厂在盆地内星罗棋布。 盆地内起伏小,河流广布,地处山海关与秦皇岛之间,陆上交通便利,大路四通八达,另有铁路纵贯其间。 四、地貌营力 a) 内营力 内营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等所产生的作用力。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不但可以转变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同时还可以转变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比如造山运动,板块运动等。 讨论实习报告 篇2 实践出真知,通过一学年的自然地理

6、学的学习,我们基本把握了书上的理论学问,但作为当代高校生,死读书是不行的,我们必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于是,学院组织了本次的肇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来巩固我们的自然地理学问。 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终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讨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依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行初步的探讨。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本次的讨论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

7、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基本把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则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现在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四周多低

8、山。 一西江早期古河道一西江中期古河道一西江现河道 二、 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打算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 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 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日的羚羊峡。 讨论实习报告 篇3 实践出真知,通过一

9、学年的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基本把握了书上的理论学问,但作为当代高校生,死读书是不行的,我们必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于是,学院组织了本次的肇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来巩固我们的自然地理学问。 西江 地貌 羚羊峡 新构造运动 河道 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终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讨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依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行初步的探讨。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羚羊峡

10、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本次的讨论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基本把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则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现在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

11、,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四周多低山。 图羚羊峡四周现代河道与古河道位置图 一西江早期古河道一西江中期古河道一西江现河道 二、 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打算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 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

12、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 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日的羚羊峡。 讨论实习报告 篇4 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终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讨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依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行初步的探讨。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本次的讨论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

13、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基本把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则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现在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四周多低山。 图羚羊峡四周现代河道与古河道

14、位置图 一西江早期古河道一西江中期古河道一西江现河道 二、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打算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日的羚羊峡。 羚羊峡地貌发育的

15、气候因素 气候水热条件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而且,水表径流丰富,加剧了河流对两岸山的侵蚀,于是有陡峭的悬崖的形成。 羚羊峡地貌发育与岩性 各种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力量常表现很大区分,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羚羊峡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砾岩、砂岩、页岩及灰岩组成,南岸为更新世晚期的砂质粘土夹腐植粘土,北岸为更新世中晚期残坡积红色。由此可以推断,西江南北两岸在进展上是不平衡的。

16、产生的缘由可能与更新世时羚羊峡断裂的活动有关。西江就是沿此断裂带冲刷授蚀形成河床,在全新世时沉积了现代沉积粘土。 三、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羚羊峡的形成,是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亲密相关。更新世中晚期,西江在西部沿现道至肇庆市后,非取道于羚羊峡或旱峡,而是以袭夺湾指的方向东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构造的差异运动,使烂柯山南部上升,河道最狭处万都坳上隆,造成了河道闭塞,河水倒流,需要查找新的河道。与此同时,旱峡地区相对下降,在更新世中晚期仍为喀斯特山的七星岩至黄岗好一带,经长期风化夷平,倒流的河水夺此而过,成为第一次改道的旱峡中期古河道。在此之前,羚羊峡断裂斜切烂

17、柯尾山,断裂破裂带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冲击,另一方面在烂柯山与龙门山之间的支谷和冲沟,由于地壳上升而底蚀作用剧烈,并选择了羚羊峡断裂带进行刻蚀。更新世末期,烂柯山北部上升,旱峡缓慢抬起,河道渐趋缩小。而此时,正面而来的西江水流与烂柯山、龙门山的溪流经较长时期的冲刷,羚羊峡谷初具规模,当峡谷所成的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今日之西江水,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其次次改道,形成了闻名的“羚羊峡”,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就是当地居民俗称为“旱峡”。 在五月初,我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在肇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学问与详细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学问和理论的理解,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力量。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爬鼎湖山,游七星岩,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