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_第1页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_第2页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_第3页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_第4页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物理分类复习声现象渠县汇北乡中心学校 张亮中考要求:1、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知道声能.4、知道声音的三特征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6、了解超声波、次声波7、能探究声音的有关问题.复习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能听到我说话的声音吗?(故意提高音调,带动学生进入状态)生:听到了。师:嗯,同学们听到了我说话的声音,那你们知道它从哪里发出?怎么传到你耳朵的?生:从喉咙发出的,靠空气传到耳朵的。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声音从我的声带发出,经过空气传到你们的耳朵。声音是我们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这节课我们复习关于声音的知识。二、构建知识网络师:下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看看本章的

2、阅读指导,然后快速翻阅本章内容,试着完成本意的知识框架。附后(学生低头阅读思考,完成知识框架,教师从旁指导,适时作出评价。)(教师展示课件)师:有了这个知识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梳理本章节的内容。大家归纳的多少有些不一样,但大同小异,希望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三、讲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传播师:下面大家看屏幕,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生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生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3、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生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的时间比原声晚至少秒(即障碍物与发声体相距大于17米)(二)感受声音生5、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至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三)声音的特征生6、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生7、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同时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生8、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品质特征

4、;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是分辨不同发音物体的主要依据。 生9、频率: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生10、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生11、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达到150dB会使鼓膜破裂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

5、不能超过50dB。 生12、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3)在入耳处减弱(戴耳塞) (五)声音的利用生1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雷声下雨,听诊器心脏是否有问题,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生1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里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随之振动,利用超声波碎石、洁牙、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四、中考模拟习题练讲(屏幕展示问题和图片)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只要我们对着高

6、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了却不一定产生我们能听到的声音,A不正确;有声音产生,则发声体在振动,B正确;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同时停止了,C不正确;要听到回声应满足:1、有介质传播声音,2、反射声有足够的声强,3、原声与回声之间时间间隔至少,即声源与障碍物至少相距17m远;D不正确。 2、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空气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 骨头传播,骨 的传声能力较强 解析: 听觉的形成是因为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而给听觉神经传递信号有两个途径:1、即耳传声声音经空气传入耳道中

7、,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听到声音;2、骨传声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听到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3、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 D.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解析: 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A不正确;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在传播过程中把噪声减弱,B正确;首先对噪声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以我们的主观需要来确定的,其次如飞机、火箭就是现代高科技

8、的产物,它们产生的噪声就是非常大的,C不正确;如的建筑工地上的工程机械噪声就是非常大的,但我们不得不用它,D不正确。4、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右边音叉通过空气把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叉不会响。 小球不会弹起(填”会” 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析: 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传递能量(共鸣);在月球,没有空气做声音传播的介质,右边音叉振动却听不到声音,它也无法把能量传递到左边的音叉使小球弹起。 5、一艘船,停在海面上利用声音的反射向海底垂直发射声音,经测量,从发射

9、到接受到回声,所用时间为1秒,求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米秒) 分析: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从船上出发垂直传向海里,遇到海底的阻碍而反射回来被船上的设备接收到,此过程中声音用时1s,则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只需要1/2s,由海水中声音的速度可以计算出声音在1/2s内经过的距离。解:已知t=1s,V=1450m/s 求SS=Vt/2=1450m/s*1s/2=725m答:海底的深度725m.五、小结与回顾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都有些收获,请同学们自己小结一下这节课复习的内容。然后大家做自我测验。自我测验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

10、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3、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也能传声。4、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 传播的。5、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滴嗒”声,是靠 传播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 传播的.6、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河北2023 ) 7、如图4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