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4.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女孩儿对母亲的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作者的相关作品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1.板书课题。2.你能就课题提几个问题吗?二、自读课文、读中悟爱。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

2、件什么事?读课文,可以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速读、朗读均可,目的是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2.自学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用习惯的.符号,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作好批注。(3)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3.自学反馈。(1)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2)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1)思考:小女孩儿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四、记

3、忆字形,指导书写。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3.交流识字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辨析:辫辩、辨;嗯恩;诧宅;怔证。4.指导书写。(重在自主观察)A惫鄄欤耗阌惺裁匆提醒大家注意的?“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丿”,右边最后一笔是“丨”。“摊”右边部分要写紧凑。“塞”中间是三横,上下要写紧凑。B狈缎矗学生临写。C敝傅计酪椤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假如你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会向你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什么问题是值得大家去思考与探讨的?这个问题我又该怎样回答?(1)默读思考。(2)小组内讨论交流。(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

4、上交流,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提炼出深入学习文本的两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抓住女孩儿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达她对母亲的爱?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4)教师对各组提出的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要进行评价、解决。二、汇报交流,体会亲情。1.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书思考的,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小女孩儿对母亲爱的依据,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1)“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扎着一条小辫子。”这样一个看起来文静、乖巧的女孩儿,为何在晚上九点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你能感受到女孩儿此刻的心情吗?(2)女孩低着头说:“我晚

5、上给妈妈送晚饭时,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多小时了”从最后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儿也悄悄地陪着妈妈等了一个多小时,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急切。)(3)看到已在外面卖了一天报纸的妈妈还不能回家,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表现在哪里?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通过朗读来感受女孩儿的心情。)“嗯,买份晚报。”女孩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的手里。(抓住“塞”感受女孩急切的心情)3.指导朗读。(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默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先后有哪些变化?(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点拨体会)(2)体验读文。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女

6、孩和“我”,女孩和“我”的对话该怎样读?读书其实就是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用心灵相互碰撞。请你们走进书中,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心和他们交流你会有很多的收获。三、想象升华回忆反思。1.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谈一谈自己曾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四、设计作业。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第一篇:小学语文园地四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我的发现(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识字王国游玩听,国王要跟我们讲话了.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跟老朋友打招呼。)(二)识记生

7、字师:瞧。王国里有一群新朋友也来欢迎我们了!(具有动画效果的26个生字从画面中一跃而出。)师: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生:(兴致勃勃地)想!师:现在,小组合作先认读生字,再交流交流你打算怎么记牢这些新朋友。(每组各有一叠生字卡片。)(生小组合作学习。)师:你们能准确叫出新朋友的名字了吗?来,比一比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好。(出示字卡。)(生开火车认读。)师:那么,有哪些好办法能帮我们记牢这些新朋友的长相呢?(学生争着上台当小老师介绍识记办法。)生:我用加偏旁的方法记“抄”,先记一个“少”,再加上“提手旁”,读作“抄”,抄写、抄一抄。生: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拨”,把“活泼” 的“泼”三点水换成“提手旁”,

8、就是“拨开” 的“拨”。师:来,跟老师一起做“拨开” 的动作。(学生借助动作理解“拨”。)师;(出示“拦”)现在,老师的跟前出现一个陷阱啦!谁来拦住老师。(教师周围的学生举起手来做阻拦的动作,理解“拦住”。)师:刚才我进教室时,一支笔掉在门口了,谁来帮老师拾起来?(一学生拾起课前教师放在地上的笔交给老师,体会“拾”即“检”。)师:小朋友,你们也能像这样借动作来识记其他的生字吗?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熊住山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自读生字和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独立识字,自主识字。能独立识记本课10个生字中的56个。3.初步感受森林四季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小熊

9、一家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认清部分生字字形;初步体验阅读的乐趣。三、教学难点区分平翘舌音,掌握(或了解)部分识字方法。四、教具准备1.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2.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用课件配合进行)(二)听讲故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朗读课文(配合正音)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形式有: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相机正音)、全班齐读。(四)识记部分生字字形(展示方法)1.课件出示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4.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5.教师小结。(五)课中操师生一起唱唱、跳跳小熊住山洞。(六)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以课件

10、展示森林四季之美,让学生感受森林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1.播放课件;(看一看、想一想。)2.组织讨论、交流: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从哪里看出它很美?(说一说。)3.小结过渡。(七)播放课文谱成的歌曲,师生一起唱唱、跳跳,表达对小熊一家的喜爱之情(下课)教学意图说明福建省厦门市开元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设计小熊住山洞一课时的指导思想就定位在“快快乐乐学语文”上。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努力。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课题的导入从小熊住山洞这个童话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这样

11、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森林”,然后再以讲故事的形式由执教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通读课文,激发兴趣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这了激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们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读书”这一环节。其过程体现为:自由读赛读评读。这一环节我们还注意了全员的参与,不仅关注参赛者,也关注没有参加比赛的“评委”。三、自主识字,感受乐趣学生识记生字是这堂课的另一个重点。为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我们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做法,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愿意识记的字,自主地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而在此处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地恰到好处地点拨上。四、歌曲演唱,体验情趣为了让学生能在40分钟里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特别是在课的后20分钟,学生开始感到疲劳时,我们播放了歌曲(课文),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这样既使学生再一次熟悉了课文,又让学生得到了一次美的旋律的熏陶。这一旋律还贯穿于课的始终,为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五、课件演示,陶冶情趣为促使学生、教师、作者三方面的情感产生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