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法辅导王艳20101208 (1)课件_第1页
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法辅导王艳20101208 (1)课件_第2页
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法辅导王艳20101208 (1)课件_第3页
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法辅导王艳20101208 (1)课件_第4页
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法辅导王艳20101208 (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山水中被唤醒的生命意志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教学人大附中 王 艳 2010-12-8课标对应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感受鉴赏 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2、,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必修15文言单元梳理必修1古代历史(史传)散文必修2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必修3古代议论性散文必修4古代人物传记类散文必修5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的担当与第一单元的三篇现代写景文和写作中写景状物的要求相一致,有共同的担当。本单元教学切入点景趣(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情趣(借山水抒发的情感)理趣(山水中了悟的哲理)教学重点:景与情以及两者的交融教学难点:情(打着时代和个人际遇的烙印)与理(作者的哲学思考与山水的关系)修短随化 生也有涯 兰亭集序物我无尽 生也无限 赤壁赋志力支撑 生也昂扬 游褒禅山记在山水中被唤醒的生命意志(一)梳理情感

3、脉络,诵读体会情感 (起伏跌宕)(二)思考讨论情感变化的原因 (结合内容理解)1、因何而“乐”?2、缘何而“痛”?3、为何而“悲”?一、阅读鉴赏山水之美雅集之趣生之美好的欢愉感、自由感1、因何而“乐”?(人生乐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人道家生死观“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 庄子齐物论二、发现探究1、举出你读过的抒人生无常、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说说你对生与死的理解。(你是在何时

4、意识到生死问题的?)(课后练习三)2、从春秋战国到魏晋看古代士人生死观的发展演变。(“壮士轻生死知己”)儒家、道家、魏晋士人之生死观(生之觉醒、生之渴望;自由放旷的生命姿态)三、拓展比读1、石崇金谷诗序2、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二、思考文中前后情感变化的原因1、欣赏水与月所营造的奇美意境 (因何而乐山水愉人)2、理解追怀历史带来的人生须臾的悲叹 (缘何而悲个人际遇)3、理解苏轼化困为通的哲学思辨 (为何而通苏轼天性)由水、月之游赏到水月之思索,始终不离赤壁的山水与人事。“乌台诗案” 与子由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

5、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知人论世,走进苏轼:苏轼在黄州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答李端书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目光穿越千年的诗人,历史感贬谪黄州期间,苏轼将几十万言的汉书抄了一遍。历史感通向人生思索。苏的思考与老庄的玄奥不同,他紧贴自然与人事。中国文化的源和流到苏轼这儿,呈现出逼近天然的融合之势。赤壁赋解读:天时之利、江山之力、人生之历(中学语文教学2010/11)三、思考探究1、苏轼是怎样超越有限,化困为通的?2、自然山水与人的精神情感世界的关系?3、“文穷而后工”,人生的“失意”为何会带来诗文的“诗意”?4、苏轼给你的启示。 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游。如果以三五历纪中盘古的寓言忖度,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当为“神于天,圣于地”,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那么,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于丹)四、补充阅读1、苏轼年谱2、苏东坡传(林雨堂)3、苏东坡突围(余秋雨)4、品中国文人(刘小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