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设计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设计 【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同学们需要对自己将来的进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同学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设计,助你金榜题名! 【篇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把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把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争论,归纳整理学问,培育同学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力量 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育同学的逆合成分析法的规律思维力量 通过设计情景

2、问题,培育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同学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平安生产和使用问题 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讨论,培育同学规律思维的力量 教学重点: 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力量的培育 教学方法、手段: 新闻材料分析,分组争论,引导启发、激发思索、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 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纳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同学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

3、把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多媒体展现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亲密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 【情景创设1】 你能够依据已学的学问,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吗? 【老师评价】 让同学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 【新课】 老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呈现 【过渡】 实际上许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请同

4、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争论完成“思索与沟通” 归纳内容 【老师引导】观看同学的争论状况,做出适当的引导 【老师评价】提问不同小组同学的争论成果,作出确定与评价,引导同学做好归纳总结 【过渡】当我们把握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 【情景创设2】 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经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 【老师评价】 对同学的成果作出评价,准时订正错误; 引导同学思索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过渡】 我们发觉,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消失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

5、择,那么 【情景问题创设3】 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当留意一些什么问题? 【老师归纳】 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反应条件必需比较温柔 产率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 【过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简单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查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帮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次倒推,最终确定最相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分析法,来完成这一道练习: 【例题练习】 试用逆合成分析法讨论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线 【小结】 本节我们要重点把握

6、: 1、一些常见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2、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1、3题 2、思索课本P65学与问 【篇二】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本节课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相关学问亲密相关。它是电化学的基础,也是原电池学问的延长,更是进一步讨论其应用的基础。在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指导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学习电解池之后同学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元素化合价学问、电解质溶液和原电池原理等学问联系起来的一个学问网络。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原电池的

7、相关原理,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很熟识,并且把握了能量之间的想换转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高二同学处于思维活跃期,有很强的奇怪心理,同时具备了肯定得试验探究力量和合作学习力量,具有较强的分析推导力量,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力量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同学熟悉电解池组成,理解电解原理并初步把握电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同学学会利用对比总结的方法,比较学习离子放电挨次。 (3)综合分析设计试验验证电解池两极产物。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应用化学和物理学问动手试验,体验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探究过程; (2)应用试验、观看等手段猎取信息,应用分析、推理

8、、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组试验与争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育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探究试验的操作,现象的观看、记录和分析,培育同学试验操作、观看和分析力量,感受试验方法在化学讨论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讨论的严谨与艰辛。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2、教学难点;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放电挨次推断 五、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 六、教具预备 老师:电解池、CuCl2溶液、KI淀粉试纸、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想一想: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问一问:原电池的电极如何推断? 写一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9、 联想质疑:如下图所示:假如把两根石墨棒作电极插入CuCl2溶液中,外接直流电源,这还是原电池装置吗? 同学活动:同学分组试验探究上述装置,观看试验现象,得出试验结论。 播放动画:电解氯化铜溶液微观模拟 投影:第三节: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同学小结: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老师讲解:放电:阴阳离子在阴阳两级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放电。 思索沟通:电解池的两极是怎样确定的?电极分几类? 同学小结: 3、两个电极及电极反应 (1)两个电极的确定及电极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电子流进还原反

10、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子流出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式: (2)两个电极的类型:活性电极和惰性电极。 惰性电极(铂、金、石墨)仅仅导电,不参加反应 活性电极(除铂、金外的金属)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参加电极反应 提问:依据电解氯化铜的装置,大家分析形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怎样流淌的呢? 同学活动:同学争论并回答 投影: 4、构成电解池的条件和电子流淌方向 (1)构成电解池的条件: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 (2)电子的流向:电子从外加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到电解池的阴极,再从阳极流

11、回电源正极。(留意:电子只在外电路定向移动,不能从溶液中移动) 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思索沟通: (1)电解后氯化铜的浓度如何变化? (2)若要使电解质溶液复原,怎么办? 同学回答:(1)电解后氯化铜的浓度减小; (2)若要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可以加入氯化铜固体。 设置疑问: (1)请同学们思索,在CuCl2溶液中,不仅有CuCl2电离生成的Cu2+和Cl-,还有H2O电离出的H+和OH-,为什么Cu2+、Cl-放电,而不是H+和OH-? 分析:H+和OH-的量少。 提示:阳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想一想在阴和阳两级参与化学反应的离子可能与离子本身的那些性质有关系呢? 讲解:由于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力量不同,因此电解时离子放电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挨次不同。 投影:5、放电挨次 (1)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挨次是: Ag+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挨次是: 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人溶液,阴离子不简单在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