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课件_第1页
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课件_第2页
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课件_第3页
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课件_第4页
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一、我国古代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的兴起发展演变及与中原关系1、匈奴的兴衰及与中原关系(1)兴起1.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后与中原交往过程中,也从事农业生产;2.铁器的使用深入匈奴的生产、生活和军事各领域:公元前3世纪;冒顿单于统一北方,形成奴隶制国家(2)战国时的匈奴与中原各诸侯国的关系1、匈奴强大,占据河套,经常对秦赵燕进行掠夺;2、秦赵燕对匈奴以防为主,各自修筑长城;一、我国古代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的兴起发展演变及与中原关系1、(3)秦朝时的匈奴及与中央关系1.匈奴对秦朝北部侵扰;2.秦朝对匈奴的政策:秦统一后,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并连结原秦赵

2、燕长城抵御;移民河套;以防为主(4)两汉时匈奴发展及与两汉关系1.汉高祖时:匈奴贵族经常掠夺北部边郡;(前200年,“白登之围”;) 2.汉高祖后到汉武帝前:被迫采用“和亲”政策(3)秦朝时的匈奴及与中央关系1.匈奴对秦朝北部侵扰;2.秦3.汉武帝时:反击匈奴(注意河南地、河西走廊)4.汉元帝时:匈奴混战,呼韩邪单于一部归附;昭君出塞;5.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归北威; 6.东汉前期(汉明帝时):73年,窦固出击北匈奴;班超经营西域,解除北匈奴对西域威胁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解除北匈奴对中原的威胁;(5)东汉、魏、晋时期,匈奴大量内迁,逐渐与汉族融合3.汉武帝时:反击匈奴(注意河南地、河西走

3、廊)4.汉元帝时:2、西域各族及与中原关系(1)西域各族汉朝时把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称西域;汉朝时有大小几十个政权;(2)汉武帝时: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目的,意义)(3)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前105年:细君嫁乌孙(4)东汉初年:西域为北匈奴控制(5)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2、西域各族及与中原关系(1)西域各族汉朝时把我国甘肃玉门关1.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促政治联系加强 :天山南北和内地第一次联成一体,西域各国和内地联系加强。为后来西域地区归属中央奠定了基础。史实:双方使节往来频

4、繁,公元前60年西域开始归属中央管辖。(2)促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原和西域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促进西域社会进步,丰富中原的物质生活。史实: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西域的良马、骆驼以及各种奇禽异兽,皮毛制品,源源东来。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1.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促政治联系加强 (2)促经济文化联系加强(3)促几大文明汇合:史实: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汇聚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西域文化。以敦煌最为显著。(4)促民族融合:各民族间交流,贸易,迁徙促进民族融合。(

5、5)宝贵的精神:张骞不畏艰险的精神彪炳千古.返回1.张骞通西域的意义:返回 班超 返回返回3、越族及与中原关系(1)越族秦汉时华东、华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中温州一带的越人称东越,;两广一带的称南越;(2)秦朝与越族的关系统越族;修灵渠设三郡;移民;(3)汉武帝时与越族关系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3、越族及与中原关系(1)越族秦汉时华东、华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滇王之印张骞贡献-政治一体;经文交流;民融;开丝路汇合中外文明.王昭君贡献-政治安,经文交流,民族融.重要考点汉武汉武唐蒙张骞班超四皇四将一美人物秦曾设郡; 汉武设九郡,有效管辖.汉武设郡封王; 西汉末反抗; 东汉初重并入.张骞出使-目的,前138,

6、前119建联系-意义大;前60年设西域都护归属中央;东汉班超经营.战国修城;秦-蒙击;移民;长城.西汉-汉初和亲,汉武反击,汉元和亲.东汉-分裂,二窦出击,瓦解.关系百越西南夷西域匈奴乌桓鲜卑民族东南华南西南西北北方位四族均有发展;多种手段并用;交流十分频繁;边疆巩固拓展.滇王之印张骞贡献-政治一体;经文交流;民融;开丝路汇合中外文2.两汉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表现和影响.战争-如对匈奴的战争,保卫了中原先进文明的安定。和亲-如王昭君出塞,密切汉匈关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和安定和民族融合。通使-如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中原和边疆政治联系,促进内地和西域经济文化联系,推动边疆社会进步和丰富中

7、原物质生活。管辖-如西域都护,西南华南设郡,加强对边疆管辖和开发,扩大疆域,促进民族融合。移民-如秦汉移民河套河西走廊,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但破坏生态。返回2.两汉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表现和影响.返回战国:秦国在关中地区开凿郑国渠;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把川西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秦朝:秦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西汉:通过和亲战争等方式促进了汉匈之间的交流;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和内地联成一体;公元前60年西域都户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西汉在关中修建了一批渠道;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立郡县。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加强了西域和内地联系。东汉加强对西南地

8、区管理。探究点三战国到秦汉时期对西部的开发战国:秦国在关中地区开凿郑国渠;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把川西平原 9、 2005年全国文综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9、 2005年全国文综卷 阅读下列材料: 9、 2005年全国文综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

9、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由畜牧业发展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9、 2005年全国文综卷 阅读下列材料: 9、 2005年全国文综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促进通商

10、,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 9、 2005年全国文综卷 阅读下列材料:3.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原因汉朝国力强盛,经济繁盛,丝织业发达是主要原因;中亚西亚和欧洲对中国丝绸和文化技术的需要;汉朝对外开放的政策;张骞班超等的开辟之功;西域都户的设立管辖维护;击退匈奴的军事保障;两汉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返回3.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原因返回4. 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意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返回4. 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意义)

11、返回1.(06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2(04全国四16)西域的葡萄、石榴陆续移植内地是在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05全国)考古出土汉印“滇王之印” 。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1.(06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的是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刚过渡到封建制阶段B、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C、对秦汉北部边郡的侵扰,破坏了当地经济发展D、匈奴族对中国北方的

12、发展做出了贡献5、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6、在汉朝和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的西亚大国是、大月氏、大宛、乌孙、安息7、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A、应用性技术B、农作物良种C、手工业产品D、书画艺术品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8、汉武帝时,细君公主居乌孙作诗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你能从诗中获取的信息有 细君公主远嫁乌孙是政治联姻 细君公主远嫁后的生活习惯 细君公主远嫁异国,促进了两国经济往来 反映了当时西域的

13、生产、生活情况 A B C D8、汉武帝时,细君公主居乌孙作诗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掌握和小结: 民族关系-四民族多手段;张骞和王昭君.对外关系-朝鲜,日本,越南-东亚文化圈;西亚中亚丝绸之路;南亚东南亚海上丝路;欧洲开始建立联系.掌握和小结: 1、张骞通西域的意义。2、两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和影响。3、战国到秦汉对西部的开发和开拓.4、丝绸之路的开辟条件、路线和意义。1、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探究点二秦汉时期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特点 (1)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的强大,民族交往常以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开发、设立机构进行管辖为主要形式。一方面中原先进的经济文

14、化传入边疆地区,带动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文化进步。同时,中原也吸收了边疆少数民族许多有益的东西,丰富了汉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民族间的战争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一种特殊方式,战争过程中,双方人口相互流动,客观上造成了接触和交流。秦汉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主流和趋势。探究点二秦汉时期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特点 (1)秦汉探究点二秦汉时期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特点 (2)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如秦派兵征越族,设三郡,迁人口,铁器技术传入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而且汉族与越族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武帝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

15、地区,加强了内地与西南各族的联系。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这主要体现在两汉与西域的关系上。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发生在中央政权与匈奴之间。探究点二秦汉时期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特点 (2)秦汉时期民两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正确的民族政策。特点: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影响: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两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六节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六节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几个发展

16、阶段?各个阶段政府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有何影响?第一阶段,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原因是匈奴力量强大,而西汉贫弱。影响:有利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增强国力第二阶段,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原因: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战备充分。影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方的威胁,有利于边疆的开发。第三阶段,又采用和亲政策原因:匈奴内乱,西汉后期社会问题严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战争影响:密切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双方和睦相处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政府对匈奴的政策对秦汉时期民族战争的看法表现:秦汉时期,汉族先后与匈奴、越族、西南夷等民族发生战争。性质:它

17、不具有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但有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规律:战争是暂时的,和平、统一、兄弟情谊,共同发展是主流。对秦汉时期民族战争的看法表现:秦汉时期,汉族先后与匈奴、越族秦汉时期中央政权除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战争:和亲:设置机构:迁徙人口:册封:秦汉时期中央政权除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战争: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政治上:国家长期统一经济上: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科技文化:成就辉煌张骞沟通了丝绸之路,交通发达政府重视、保护、支持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政治上:国家长期统一与朝鲜的关系地理位置:使节往来:文化交流:“三韩”多次派人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辰韩:引进中国文化,被称为“秦韩”经济交流:与我

18、国相邻,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与朝鲜的关系地理位置:使节往来:文化交流:“三韩”多次派人会与日本的关系地理位置:使节往来:经济交流:中日隔海相望汉武帝-日本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光武帝-赐“汉倭奴国王”印绶;中国的铁器、铜器和丝帛传往日本与越南的关系象牙、犀牛、珍珠-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与日本的关系地理位置:使节往来:经济交流:中日隔海相望汉武帝丝绸之路陆 上 丝 绸 之 路条件路线意义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设置丝绸之路陆 上 丝 绸 之 路条件路线意义西

19、汉丝织业的发展张秦汉时期的外交和文化返回返回海 上 丝 绸 之 路丝绸之路原因路线意义陆上丝绸之路恶劣的环境战乱、盗寇、瘟疫的影响陆 上 丝 绸 之 路经常阻塞或中断海 上 丝 绸 之 路丝绸之路原因路线意义陆上丝绸之路恶劣的与安息的关系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与安息的关系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海上丝绸与大秦的关系地域特点:使节往来:处于陆上丝绸之路西端,直接交往受安息等国阻隔(引文)97年班超;166年安敦最早记载与大秦的关系地域特点:处于陆上丝绸之路西端,直接交往受安息等佛教象牙犀牛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狮子鸵鸟等.檀

20、弓果下马输入生产技术铁犁牛耕水利丝绸和生产技术丝绸铸铁井渠缫丝,铁器铜器丝帛铜镜漆器铁具文化语输出印度甘英西行;166年来华.大秦徐福;汉书;汉武通使;光武赐印.日本陆上丝路:路线;开通条件;划时代-促中外频繁经文交流.海上丝路:路线;促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联系.外交特征:开放,领先,中心,交流密;成因:根本国力强,经济文化繁荣;政府政策开明;两条丝路畅通.重要考点通使中间商三韩多次派人赴汉.政治通使越南安息朝鲜国家东南亚南亚西亚 欧洲东亚方位练习探究点佛教象牙犀牛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狮子鸵鸟等.檀弓果下马输入两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经济往来技术文化交流政治往来两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经济往来两汉

21、时期对外交往的特征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有很大比重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但中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是亚洲国家,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 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进入欧洲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两汉时期对外交往的特征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有很大比重【名题热身】:1、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丝织业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2、赐予倭奴国以印绶的皇帝是A、汉武帝 B、汉宣帝 C、光武帝 D、汉元帝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传往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不包

22、括A、丝绸和缫丝 B、铸铁 C、造纸 D、制漆【名题热身】:1、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4、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4、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5、中央政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文化发展的特点、表现和原因特点 (观点) 表现(史实)统一与多

23、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气势恢弘边疆民族、风格多样中亚、印度文化传入,秦汉文化外传造纸术、九章算数、天文、医学,“汉人”和“汉学”长城、秦兵马俑、史记原因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秦汉文化发展的特点、表现和原因特点 (观点) 秦汉时期的科技天文、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数学的巨大成就良医辈出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秦汉时期的科技天文、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1、天文历法 汉武帝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对以后历法有很大影响。 西汉时期的书里,记载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日出黄,有黑气

24、,大如钱,居于中央。”1、天文历法 西汉时期的书里,记载了公元前28年的张 衡 (78-140年)东汉南阳人 张 衡 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张 衡 (78-140年)东汉南阳人 张 衡 张 衡的主要成就 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 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张 衡的主要成就 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返回张衡返回张衡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25、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2、数 学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九章算术书影2、数 学九章算术书影黄帝内经战国时问世西汉时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1、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东汉时成书,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黄帝内经战国时问世西汉时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2、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

26、寒杂病论书影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2、医圣张仲景张仲 神医华 佗华 佗 (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神医华 佗华 佗 (145-208年)东汉末年安1、纸的发明 从竹木简到纸的发明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 纸的发明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1、纸的发明 从竹木简到纸的发明 纸的

27、发明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 (?-121年)东汉人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纸逐步取代竹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 (?-121年)东汉人 蔡伦改进造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2、哲学与宗教23西汉董仲舒的思想及核心东汉王充的唯物思想佛教与道教12、哲学与宗教23西汉董仲舒的思想及核心11、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地位。2、特点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倾向。3、核心

28、是: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4、代表作: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1、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东汉前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代表作品论衡主要观点东汉前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代表作品论衡主要观点 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用白马驮经,并让僧人在洛阳传教,修白马寺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 教经典是太平经 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3、史学的巨大成就史记汉书3、史学的巨大成就史记汉书4、文学赋特点代表作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西汉:东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乐府诗:代表作有战城南等4、文学赋特点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5、艺术雕塑秦

29、:始皇陵兵马俑(最突出)东汉:说唱俑和杂技俑秦汉:砖瓦和瓦当绘画种类:珍品:其它:墓室壁画、帛画和木刻画马王堆汉墓的帛画画像石、画像砖5、艺术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最突出)绘画种类:墓室壁画、帛1、原料浸,踩,碎,卤。目的是软化祛除一部分杂质。2、蒸煮,舂打,打浆使纤维提取并使在池中分布均与。3、捞取纸浆,晾晒,切割压平。是成纸过程。返回1、原料浸,踩,碎,卤。目的是软化祛除一部分杂质。2、蒸煮,返回视频返回视频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名题热身】:1、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2、被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是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孙思邈3、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是A、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B、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