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抒情类文言文高效教学探究_第1页
初中抒情类文言文高效教学探究_第2页
初中抒情类文言文高效教学探究_第3页
初中抒情类文言文高效教学探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抒情类文言文高效教学探究当前的文言文教学问题主要表达为:重言轻文、重文轻 言、言文脱节,这已成为广大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识,但根 据文言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设计还未被大家重视。文体意 识的缺失让文言文教学千篇一律。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有 “表”、“铭”、“书”、“序”、“记” “说” “传”等 应用性或文学性文体,这些文体有着各自的实用价值和审美 价值。如果我们把初中文言文分成叙事类、抒情类、论说类 三类文章,按照现代文教学的方法,显然应该文体不同,思 路各异。本文就抒情类文言文高效教学谈几点看法。一、深情美读以品情。钱梦龙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提到“老 师特别重视诵读的指导,这非常有

2、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 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拟丰富的感性材料, 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也逐渐熟悉, 这就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拟坚实的基础。”鉴 于此,抒情类文言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披情入文,有感情地朗 诵。如教学陋室铭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全文除了最后一 句外,偶句押“ing”的韵,全文有了音韵美;文章多处运 用对偶,如“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等,形成句式的工整美,平 仄情况是: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读起来高低起伏,变化多姿,更有音乐美。“山/不在/高, 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

3、,有龙/那么灵”节奏是:一二一, 二二;一二一,二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节奏是:二二一,二二一。找出文章的韵脚后,韵脚要读得 清晰、响亮,有延长音。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 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 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 句。整篇文章朗诵既有节奏的整齐美,也有变化美,又有 声调的抑扬顿挫变化美。学生在美美的朗读声中,既能品味 出铭文的声韵美,又能感觉到作者情操自比诸葛亮和杨雄的 自得之情。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出

4、师表不知感动了多少忠勇之 士,激励了多少肝胆之人。教学出师表,要引导学生文 章前半局部读出作者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后半局部 要读出作者临出征时,对后主的无限依恋之情。引导学生去 听读、自读、品读,读出言词中的殷切期望之情,领会作者 从肺腑中流出的感人至深的真情。老师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眉飞色舞、酣畅淋漓 朗读文言文,学生不喜欢研究文言文都难。二、以情导读串“文” “言”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重文轻言、言文脱节的问题如 何解决,能否找到一条好的方法,使言文并重、言文统一的 想法得到落实,其中“以情导读”将“文”和“言”串联起 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欧阳代娜老师在执教岳阳 楼记一

5、课时,抓住“异” “两者”切入,带动学生整体性 的理解全篇。如教学“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欧阳老师先让学生口 译:(既然)这样,那么(岳阳楼这个地方)向北可以直达 巫峡,向南可以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迁的官员和(来往的) 文人墨客,都汇集到这里来,这些人目睹洞庭湖的景色而产 生的情感,怎么能够相同呢?她肯定了学生的口译很好后。 请全体同学思考:“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十分关键,可以说 是全篇文章的文眼(也叫题眼),全文由此而思路顿开,文 思如涌,一气呵成地完成这篇宏伟著作。大家找一找是哪个 字?在学生准确说出是“异”字后,请大家把这个词加上着 重号,

6、整句话下面画上波浪线。“这一个“异”字,引出 了下面的表达,导出新的思路,最后抒发出伟大的抱负,十 分重要。以后大家看书,要学会把握这些关键的字词句。现 在大家来研究下面的文章,作者接着写什么?请看下面第三、 四两自然段是写什么内容? ”欧阳老师在执教中以情导读,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文 眼”,既引导学生探寻作品的思路结构,感受作品魅力,同时 又穿插适当的口译,注重重难点词的圈点批注等。而这些口 译并不同于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而是通过口译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思路与结构的美,给学生实在的感 受。可见,教师在“以情导读”将“文”和“言”串起来的 方法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在“言” “文”

7、之间屡次来回的, 在屡次的来回中落实了言文并重和言文统一的教学思想,既 夯实了文言基础,又指引着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之 间多元沟通,从外表的整体感知变成纵向的深入挖掘、横向 的勾连延伸,到达了立体式的解读。三、品“言”析情重补品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在语文教学归欤录中谈到 “我总是反复宣讲我的形式主义一一语文是教形式的, 也是教内容的,但归根结底是教形式的;离开了咬文嚼字和 雕章琢句,抛弃了语言形式,语文无家可归,名存实亡。” 钱梦龙先生说得非常好,“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 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代诗歌),是诗文中的极 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

8、先 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真知灼见,是我们民族引以自 豪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教学这些抒 情类文言名篇,理应引领学生咬文嚼字、雕章琢句,引领学 生深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这些精神食粮中 补文化之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讲述了作者“是日更定”,划一 小舟游西湖,偶遇金陵人,随即与之豪饮“三大白”的“痴” 人“痴”行。短短的文字,遣词造句大有奥秘。如“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为什么不写成“天与云、山、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什么不写成“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两种句子反复比对、揣摩,深深品味 其中的丰富意蕴:“天与云与山与水”中几种景物用“与” 字连接起来,更表达了天与云、山、水,浑然一体的感觉; 用“一痕”修饰“长堤”,写出了 “长堤”的隐约之感,与 “一点” “一芥” “两三粒”共同构成了西湖雪景如水墨画 的简约之美,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茫茫宇宙 形成鲜明比照,还表达了人物的渺小。苍穹之下,人显得如 此孤寂,而作者于“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之晨,独往湖 心亭,独赏西湖雪景,独与天地、山川进行心灵的对话,不 是透露出作者作为前朝文人孤高傲世的情怀吗?教学中引 导学生深入品味淡而有味、淡有真趣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