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北川羌族自治县西苑中学 王春【教材分析】:本课选自“2023教育部审定”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本课主要通过“北方走向统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个子目来重点讲述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和建国情况。这一课继“东汉的兴衰”和“秦汉时期的文化”之后,“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之前,这之间的历史是一个从统一到分裂,再从局部统一到统一的过程。三国时期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动荡,形成了局部的统一和暂时的和平。【学情分析】:我校初一上学期注重了对学生初步掌握了归纳历史事件要素的方法上的培养,在阅读课文、重点勾画、批注等方面养成了一定的习惯,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2、,但是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尚且不足。【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分析理解两次战役的特点及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2)记住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3)认识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乱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4)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5)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

3、情景、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大家来找茬、评价历史人物,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1.正

4、确评价曹操;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总体思路:以让学生认识一个人物、两次战役、三个国家为主要目标,以课本为主要内容,以对曹操的认识评价为线索,以曹操的诗、地图、战役视频等资料为素材,以创设情景、思维探究、轻松闯关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观看、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联系旧知,情境导入。联系旧知,进行整体知识建构。填一填:我国朝代的更替夏西周 (春秋 ) ( ) ( )秦朝 ( )注:( )里填分裂或统一得出结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出示课题,强调学习目标(板书): (1)正确认识一个人物(曹操);

5、知道两次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记住三个国家:魏、蜀、吴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有的放矢。)3.课件出示曹操、张飞、关羽等人京剧脸谱,配乐。师: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戏剧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师将学生评价人物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师:曹操是不是大白脸,一脸奸相?诸葛亮是不是会呼风唤雨,能借东风,火烧战船?三国时期究竟发生过哪些大事?三国纷争的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7课三国鼎立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戏剧,了解学生认识情况,为后面做

6、铺垫。)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北方走向统一 官渡之战1.出示地图和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2.学生讲述官渡之战。3.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完成表格第一部分:表格1: 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重要影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学生讨论: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5.引导学生再次二次评价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等。赤壁之战1.出示地图和曹操的诗龟虽寿。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

7、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观看“赤壁之战”视频片断。3.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上面表格的第二部分内容 。4.讲述蒋干盗书的故事,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赤壁之战。5.学生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你得到什么启示?6.引导学生第三次评价曹操:谨慎、有才华等。三国鼎立1.学生看书完自己设计学习目标2的表格图形,学生一般会画成如下形式:魏建立时: 建立者: 都城: 蜀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吴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教师强调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也没称帝,他是在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的)教师指出:魏、蜀、吴

8、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2.巩固游戏:大家来找茬。 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三国中建立时间、人物、都城的错误并改正。3.讨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人物评价,思维拓展。1.提出问题:你现在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文学家们对曹操的评价,认识“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区别。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要点。全班一起进行配乐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四、轻松闯关,总结巩固。1.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图示法小结全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几年后,为统一全国,曹操南下,然而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归北,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互相制约,结束了东汉的军阀混战局面,同时,他们又试图消灭对方,所以,不断壮大自己,重视发展生产,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2.大家来闯关:利用课件,设置了三种类型的题:识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